摘要:国有企业管理者是帮助国有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人力资源。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机制低效问题已经成为国企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其国有企业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对策
一、激励的内涵及激励理论
(一)激励的内涵
在管理学中,激励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职能,它是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激发人的某种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潜力,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指的是以物质和精神来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
(二)激励理论
可以把激励理论分为三大类,即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激励需求理论等。这些理论为企业管理者分析员工工作动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对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活动给予理论上的支持。然而,要想利用这些理论对员工进行有效地激励,却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沟通。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复杂多变性,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的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运用该理论激励员工的前提是要了解员工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而如何了解就需要管理者深入到员工当中去与员工沟通。
大卫•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主要的动机或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归属需要。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因而对于高成就需要者,要激励他们,就应为他们建立这样的环境。
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提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和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和付出比进行比较。如果员工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相同,则为公平状态;如果感到二者的比率不相同,则产生不公平感。
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对激励问题的解释最全面,该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这种理论要求在管理者激励员工时,必须首先要知道员工的需要,其次是保证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组织为他订的目标,这样才能使组织奖赏对员工具有吸引力。同时员工也要知道管理者期望他的是什么,只有他认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从而得到他所想要的组织奖赏,他才会去努力。
威廉•大内创立的“Z”理论,将激励与沟通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认为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
二、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概况和员工激励的研究
(一)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概况
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有限公司创办于1998年12月,前身是宁海县果蔬批发市场,2002年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由县供销联社控股97。是全国优秀果品市场,全国绿色市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供销总社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县五星级农业龙头企业。
2010年果蔬市场迁入物流园区,总投资6400余万元,市场占地面积50亩,经营面积21000 ㎡,其中停车场面积6200㎡。市场主营蔬菜、果品、名特优产品、粮油批发和零售,代购、代贮、代销、代运、加工、冷藏;是全县粮油供销主渠道,地产果蔬、名特优产品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目前,市场包括果品交易区、粮油交易区、名特优商品购物中心、台湾商品直销中心、宁波保税区进口葡萄酒直销中心、信息发布中心、食品检测中心、蔬菜经营部以及宁海县旅游集散中心、东方阳光大酒店等十大区块。
1、现代管理。市场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内片组化管理模式和多层次网络化监督机制,创新农产品交易手段。在建立了果品销售结算电子应用系统的同时,又开通农产品经纪人网站和农产品网上购物平台,让农产品奔上信息高速公路。另外,市场还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对市场内交易的农产品进行逐批检测,确保群众食用安全。
2、开拓市场。县名特优商品购物中心展示展销传统优质农产品、工艺品和旅游用品等,填补了宁波市旅游大型购物平台的空白。同时,中心又相继在嘉兴、嘉善、上海、宁波等地开设销售网点,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另外,市场以展为媒,积极举办“生态宁海”名特优商品博览会和民俗文化周等各类节庆展销活动,加大名特优产品宣传力度。今年,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葡萄酒)直销中心、台湾商品直销中心、东方阳光大酒店和宁海县旅游集散中心相继在市场开业,完善了旅游一体化服务,促进了企业多元化发展。
3、为农服务。市场深入实践“市场(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建办了白沙枇杷、翠冠梨、猕猴桃、金柑等近十个农产品基地,面积近4000余亩。又积极组织营销队伍搭建供销平台,组织科技下乡、物资下乡及农民经纪人培训,帮助基地和农户联系市场,为滞销果品寻求出路,替农户排忧解难。2010年市场交易额达10.2亿元,成交量达25万吨以上,产品辐射周边奉化、象山、三门等六个县市,联结农产品基地5万余亩,带动农户几万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4、品牌创新。市场坚持 “名品、名牌”立体化品牌战略,带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紧密型农产品基地推进良好农业规范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QS认证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我们牵头注册了圣猴、宁海仙、登喜等商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品牌共享,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二)员工激励的研究
员工是企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因此对员工激励的研究有其特定的意义。
激励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保证企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可以协调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员工的巨大潜能,因而对员工激励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激励员工,首先就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了解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激励因素。
三、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落后
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有限公司在口头上重视人才,行为上却还是以往的一套,市场管理思想落后,在市场里的一些基层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市场高层领导对人才根本不重视,认为有无激励一个样。这些企业就需要革新自己的成就观点,把人才当做一种资本来看,挖掘人的潜力,重视激励,否则,必然会遭淘汰。
(二)企业中存在盲目激励现象
不少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有激励措施,自己便“依葫芦画瓢”。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就是如此,合理的借鉴是必须的,但很多企业只是照办。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所以,要消除盲目激励的现象,必须对员工需要做科学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些需要来制定本市场的激情措施。
(三)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
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这也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
另外,市场应该注重对核心员工的激励。在市场中,核心技术人员、高级管理者都属于核心员工,他们有着高于一般员工的能力。加强对他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核心员工的激励更要使用长期激励的手段。
(四)激励就是奖励
这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前面我们认识到,需要被剥夺的时候也可以激起员工的紧张状态,时期有较高的积极性。
企业的一项奖励措施往往会使员工产生各种行为方式,其中的部分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因此,必要的束缚措施和惩罚措施就很重要。
但是,使用惩罚措施时要注意,惩罚力度不能过大。多用奖励,辅以惩罚。
(五)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企业往往重视命令的传达,而不注重反馈的过程。这样对激励是很没有好处的。缺乏必要的沟通,员工就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会有高积极性的。所以,果蔬市场领导应该在重视命令传达的同事,更要重视反馈的过程,必要时做好和员工的沟通工作。
1、对员工所做成绩进行肯定
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能得到公司的赏识,但结果却往往令他们失望。很多员工总是抱怨,领导只有在自己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他们的存在。
管理者注意对员工的正面反馈是很重要的。告诉员工企业感谢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对员工进行肯定,拉近与员工的距离,这才是对员工的极大激励。
2、透明管理
让基层员工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了解公司的现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创造一种透明的环境,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六)重激励轻约束
在中国的企业界,有这么一个现象,国有企业不重激励重约束,留不住人才;民营企业重激励不重约束,也留不住人才。可见,只强调对激励的重视还是不够的。
果蔬市场应该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拿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着我们是个很好的借鉴。激励正确的事、约束错误的行为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
(七)过度激励
有人认为激励的强度越大越好。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凡事物极必反,激励也是这样。过度的激励就会给员工过度的压力,当这个压力超过员工承受力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的。适当的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
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并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滋生出新的问题。本文只把一般性问题论述。中国企业要想有科学的激励体系,除了注意这些问题外,创新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出适合中国企业的激励体系是必由之路。
四、改善宁海县蔬菜果品市场激励问题的对策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管理者要区别员工的个体差异,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这就需要管理者通过调查和交流确切地了解员工的真实需要。
(一)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物质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机,物质激励是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一味地认为只有物质满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预期的目的未达到反倒耽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
1、创建是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是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最后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根据本企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在荣誉激励方式在中外企业中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激励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实行多层次激励机制
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这首先表现在在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员工,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对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新一代的员工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企业应制定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哪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例如女性员工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员工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一般20岁~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岁~45岁之间的员工比较安于现状,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领导抉择的公平性
领导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领导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领导要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企业领导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
(四)激励标准的合理性
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实际差异,给予他们有区别的奖励,但要注意合理控制奖励的效价档次。奖励效价差距过小,会失去激励的作用;但效价差距过大,超过了贡献的差距,则会引发员工心理失衡,使员工感到待遇不公。因此,应该尽量使效价差与贡献差相匹配,使员工感到公平、公正,才会真正使先进者有动力,后进者有压力。
五、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对传统的认识管理提出了挑战,要求通过更新观念,构筑新的指导性理念,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和“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人在企业中的影响和主体地位。谁拥有一流的员工队伍,谁就会拥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效益。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其次,要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只有同时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双重发展的激励机制,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个人发展提供舞台和机会,个人发展需要又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在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培训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不断受教育、提高技能的学习机会和适合其要求的发展道路,从而使其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若如此,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地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企业的活力源于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由于人的需求多样化、多层次性、动机的繁杂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应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各种动机激发手段使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的综合活力,达到最佳的状态。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窦彩兰:《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问题研究.理论导刊》,2005,(10);
2、蒋顺才:《企业激励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4);
3、陆建国:《关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2,(08);
4、王小艳:《如何进行员工激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8);
5、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03);
6、苏勇、罗殿军:《管理沟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徐建军:《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中国机电工业,2005,(05);
9、徐茗臻:《如何正确激励企业核心员工[J]》,企业活力,2007,(11);
10、王成、王晨阳、李泰《企业薪酬激励问题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