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极具个性的小说家,从1981年开始,莫言在近30年的文学笔耕间,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自由一直是他的一种时而朦胧时而执着的追求,让人叹为观止。但对其创作特色的技巧研究还缺少系统全面的分析。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莫言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叙事的方式和特点等几方面考察其小说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莫言小说 创作技巧研究
l 、儿童视角下的异化时代
文学作品的视角是文学作品复杂性的体现。莫言对于文学视角的把握是非常熟练的, 并且创新了叙述模式的视角, 采用这一视角来进文学创作, 让其作品更加的耳目一新, 这也是莫言给当代文坛所带的新景象。
儿童视角是文学作品以儿童眼里的世界和口吻来进行故事的叙述, 从思维方式上来说育孵体现出儿童的特点, 并且对事物的认知和心理意识等都是从一个儿童的角度来看到和叙述的。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成长到今天所经历过的种种过往是对我们人生价值取向的一种确定, 这种确定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所形成并固化的, 我们的人格行为都是过往的记忆碎片所拼凑起来的, 莫言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儿童文学视角正是他童年的记忆对他的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因此, 他采用儿童视角来还原那个世界。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儿童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都没有普通儿童的单纯, 像是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牛》、《四十一炮》中的各种小孩, 他们从小所经历的生活都不是富裕幸福的生活。
因此, 社会透过他们的眼睛来看就是扭曲、变形的社会, 社会对他们而言要么就是以金钱利益为核心, 不择手段的来进行对人的压榨社会, 要么就是痛苦没有色彩的社会。这些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比起来一点都不单纯, 他们肩负了太多的包袱, 他们是文学作品中那个时代的产物, 是扭曲了的产物。莫言的作品透过其中儿童的惨痛童年经历来让读者体会那个时代的状态, 让读者可以透过那些经历来拨开作品中儿童的内心思想和灵魂。莫言的儿童视角不是单纯的儿童视角, 他采用了儿童叙述的方式来描绘, 以儿童的语气和语调来讲出作者的内心想法, 以儿童的口来表达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看法。儿童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正常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有差别的,首先儿童的生活阅历少, 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低, 并且儿童的身心还不成熟, 他们对于社会来说是社会的观察着和聆听着, 只是简单的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 不参杂任何个人观点。文学作家正是借助这一点才更加的突出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性, 以儿童眼中的社会和发生的各类事情来对文学内容进行加固, 这也是儿童式叙述的文学作品所能够起到的更深层次的作用。
2 、复调理论对传统叙事理论的冲击和构建
中国的传统小说往往都是采用重叠式的叙事方式, 对同一情节上的各人物进行分别叙述。因此, 在时间上又会被反复的拉回同一起点, 而莫言的作品则打破了这一束缚, 他不再是将小说叙述的各类事物串连起来, 而是采用展开的方式, 用平面的结构来进行叙述, 一个时间点呈现了多个事物。
复调性的民间叙事结构是莫言小说的最基本的叙事形态,莫言小说叙事主人公总是很特别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择一个惜懂的农村小孩。他拙于人事而敏感于自然和本性, 对世界充满了感性的认知, 由于对认识的一知半解, 所以他总是歪曲的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纠葛, 错误的并充满了谐趣的解释各种事物。这种未成熟的叙述形态与小说所根据现实生活内容而表达的真实意向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也同样构成了复调的叙述。这种叙述形态在近年莫言小说《牛》,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等比较优秀的作品都使用了这样的民间叙述, 可见,莫言的小说在叙述上己经淡化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内容核心, 他
不是以叙述复杂离奇的故事, 情节, 展现广阔的社会空间, 而是以体现人物的内心的思维, 对话为宗旨。
3 、色彩意象的象征化
《透明的红萝卜》通过红萝卜传达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小黑孩的敏锐的感觉力和他在滞洪闸的情感经历。小黑孩的内心世界非常敏感和丰富, 他通过听, 通过感觉感知着这个世界。而莫言创造了一个泛着金色的红萝卜成为小黑孩的象征。小黑孩像个小红萝卜, 执拗而又顽固, 但他不愚笨, 他剔透明亮, 比别人看得准, 感受的确切。他闻得到刘副主任嘴里恶心的酒气而明白刘副主任的为人, 他嗅到滞洪闸下水里飘上来的血腥,而了解其中的故事。莫言创造了红萝卜这一意象, 不仅是小黑孩的象征, 而且是小黑孩梦中理想, 精神家园的象征。小黑孩看到金色的幻化出奇异色彩的红萝卜时, 老铁匠正唱着凄婉哀怨的歌, 菊子姑娘与小石匠相互偎依着, 小铁匠独自看着菊子与小石匠也默不作声, 这样的情景是温馨的, 小黑孩在这里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这样的情景是小黑孩梦中渴望的家的情景,所以,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景“ 光滑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洋梨, 还拖着一条长长地尾巴。红萝卜晶莹透明, 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 ” 红萝卜在这里是爱、温暖、希望的象征, 而小铁匠抢过红萝卜吃时, 从小黑孩的反应可以看出红萝卜在他心里承载的美好的希望, 为这希望他奋不顾身, “ 小黑孩以少有的敏捷跳起来, 两只细胳膊插进小铁匠的臂弯里, 身体悬空一挂, 又嘟噜滑下来” , 黑孩在头晕目眩中看到小铁匠把萝卜往嘴里塞时, 他又抓起一块煤渣投过去, 小黑孩被骂后仍要追回红萝卜, 最后, 小铁匠把红萝卜扔到河里时, “ 他看到一道金色的长虹” , 小黑孩的梦想和希望一刹那消失了, 他无力承担无梦无理想无希望的生活, 便无力的倒下了, 但小黑孩仍没有放弃对梦想的寻找, 他走到河边去看, 之后到河里找, 不管水有多深, 有多危险! 而当他看见黄麻地里的紫红头巾和红格上衣时, 他的家的温馨破灭了, 这是他看到铁砧子上的红萝卜, 感觉它是蒙着一层暗红色的破布。当黑孩最后走近萝卜地时, 他又怀着残存的希望去寻找那天晚上幻化出奇异色彩、晶莹剔透的萝卜, 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只是寻找梦幻中的红萝卜, 可是一个个的拔起, 一个个的失望。可以说在滞洪闸的这段生活是小黑孩寻找精神家园、渴
望关爱的过程, 同时也是其美好希望破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红萝卜是载体, 是象征物, 它承载了小黑孩心理的流动过程, 是小黑孩希望和梦想的象征。
莫言曾在《天马行空》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他的小说正是映证了这一点。他从80 年代崛起于文坛开始,创作不仅是带着“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而且也是带着立足继承传统,而又着意打破传统钳束的“邪劲儿”。他用大胆的、富于张力的感觉描写取代了对象的刻画,以感觉的奇异超常取代了故事的精彩描绘。不管是在小说的主题、题材、语言,还是在叙述结构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不拘一格、独自创新。正因为如此,莫言能在当今众多纷繁芜杂的文学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小说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能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 陈思和:《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当代作家评论》,2001 年第六期。
[2] 樊保玲:《莫言小说叙事分析》,《泉州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2007 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