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通过文献数据分析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中共河北省委和河北人民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配套改造、整体提升,提出诸多宝贵意见。河北省委农工部就河北省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明年工作重点及有关政策建议,作了重要汇报。努力把我省“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 河北新农村 现状 政策 建议
一、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政策
(一)河北省农业农村的现状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历史悠久。可耕面积达600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气候差异较大,农作物种类繁多,覆盖了农林渔牧等部门。但是,河北是个农业大省,但不是个农业强省,全省大部分县域存在农业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禀赋不足、农民素质较低等问题。近些年,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农业各项工作取得不小的进步。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使河北农业农村各方面都大大提高。
(二)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1、农业特色水平明显提升
2013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达649.3亿斤,比上年增加14.8亿斤,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69%,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5%。
2、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人均纯收入达到8081元,同比增长13.5%,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实现了“九连快”。
3、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
幸福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321.2亿元,启动2240个示范点,其中1222个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落实打捆资金76亿元,完成帮扶项目81685个,解决了4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村街道路硬化5704公里,建成标准化卫生室4999个,5010个重点帮扶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扶贫攻坚扎实推进
举全省之力实施扶贫攻坚,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6亿元,整合部门资金和撬动信贷资金198亿元,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重点扶持10万个扶贫增收示范户每户建设了一个稳定的增收项目,使35万扶贫对象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5、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土地流转面积达1251.5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5.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经营面积占60.2%。农民合作社达32670家,入社成员占全省农户的18%。
二、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上涨
农业生产资料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我省农资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10类农资价格均成上涨态势,其中饲料同比上涨6.3%,农业生产服务同比上涨5.8%,农药及农药器械同比上涨3.6%,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同比上涨3%。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上半年农民人均多支出51元,进一步压低了务农效益。与之同时,农民非农就业平均月收入2767元,同比上涨19.1%。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增加,农民务农,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
(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在农业内部增收上,除农业直接生产成本增加外,极端天气、动植物病害对农业的影响趋于频繁,一季度持续雾霾天气引发的低温寡照给农业生产,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全省家禽生产明显下降,都对农民增收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非农务工收入上,虽然工资性收入水平在上涨,但近年来农民转移就业数量增幅趋缓,特别是受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影响,农民转移就业难度增加,就业岗位连续工作时间减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受补贴水平和农村产权制度的制约,很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根本性作用。近两年来,我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速也呈回落趋势,2012年回落2.9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回落4.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在加大。
(三)农村环境面貌亟待改善
虽然近年来,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长期落后面貌却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河北相当数量农村依然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缺树少绿,城乡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环境面貌和生活品质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乡流动的加强,农民群众对改善村庄面貌、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迫切。
(四)农村优质要素流失严重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资源要素向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客观趋势。但由于目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村在城乡要素交换中处于弱势不利地位,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向城市单极化流动,留守农村的老、弱、妇、幼人口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在“四化同步”中,如何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避免农业萧条、农村荒芜,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三、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总的目标是,贫困地区五年基本脱贫、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拖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各地要把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明确年度进度要求和推进措施。按照规划先行、民居引领、产业带动、农民自愿、特色明显的思路,推进“山、水、林、田、村”综合整治,加强“水、电、路、讯(邮)、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教、文、卫、保”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一要强化规划引领。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要着眼今后村庄变迁和农村人口变化趋势,年底前全面修订和完善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确定好中心村、搬迁村的数量和规模,细化到乡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要注意把农村中心社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乡村工业园区“三区合一”,进行配套规划。二要坚持分类指导。对收入水平较高、基础条件较好、已成为中心村的村庄,要进行重点建设、配套提升,尽快建成幸福乡村示范点,省里给予重点扶持;对未来要打造成为中心村的村庄,科学摆布民居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吸纳周边村庄人口集聚;对未来撤并的村庄,立足现有基础和发展条件,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问题急迫就先解决什么,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民生。三要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用足用好省财政新民居建设项目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金融信贷支持、建设费用减免等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多种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动力度,着力抓好2000个新民居重点村建设,确保把新民居重点示范村打造成为幸福乡村建设的精品和亮点村。要聚焦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户,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要把今年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的5000个村作为新民居建设的重点村。四要抓好配套建设。积极推动城市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配置,根据村庄大小和人口基数,合理配置公共设施的数量和标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匹配项目、投放资金,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今年再解决7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力保障能力。推进农村公路互通工程,开展连村道路和村内街道硬化。
(二)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扶持86个产粮大县。着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和特色示范区,加快60个10万亩以上蔬菜大县发展,支持80个果品重点线品种改良和标准化生产。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省级每年抓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全省每年建成100个亿元以上项目。
2、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城镇化。
以产业园区为抓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每个县在县城周边和特色产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重点建设1—2个省级以上园区,每个园区规划发展2—3个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龙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条。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推进县域城镇化。加快县城扩容升级,提高县城经济在县域经济中比重。加大县城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解除落户限制,搞好进城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和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3、加快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在今年开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扩大成果,着力对重点区域村庄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其他村庄从实际出发,做好重点项目的改造提升。
4、重视宣传活动加快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研究制定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的具体政策,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示范推广“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5、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关系河北形象,关系“两个环境”建设。要按照全省总体部署,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省“两办”就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门发了文件,总的要求是,今年要全面完成“四清”、“四化”任务,明年巩固“四清”、“四化”成果、大力推进“五改”,到后年基本建立起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要把环境整治和万名干部下基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结合起来,重点帮扶村要走在前、作表率,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更加注重做好统筹城乡这篇文章。要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来审视“三农”工作,切实克服“城市本位”、重城轻乡的思想,防止将“三农”片面作为工业和城市支撑体系的倾向,真正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积极推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念来谋划“三农”工作,坚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传统观念,着力扭转城乡分割、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化建设其它领域分割的局面,自觉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研究谋划“三农”工作。要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来推动“三农”工作,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实行城乡发展一体安排,建设项目一体摆布,公共财政一体投入。
7、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
去年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成功实践证明,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投放,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有效办法。要善于整合财政资金,把各级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打捆、统一投放,集中力量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办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大事,让支农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要善于整合领导力量,各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将掌握资源的涉农部门全部纳入,建立起站位全局、涵盖城乡、统筹各方的“大农工”领导体系。要继续坚持市、县级党委、政府副职担任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做法,增强农村工作领导体系的综合性和权威性。要善于整合外部资源,对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定点扶贫等帮扶力量,流入农村的工商资本,以及社会自发的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各类资源,要进行统一有序的引导和配置,使之与“三农”整体工作布局相适应,与当地资源力量相配套。省里去年针对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出台了“七个一”的帮扶措施,各地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并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措施。
8、提高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政策是调节经济、调控运行、管理社会的基本工具。搞好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是各级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放大政策效应。要积极把握大势、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变化的新趋势,及时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向,适时出台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支撑性、引领性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四、结论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经过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重要的成就:
1、夏粮再获丰收;2、优势产业稳定发展;3、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4、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深入实施;5、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6、农村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省农业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1、农业生产成本上涨;2、农民增收难度加大;3、农村环境面貌亟待改善;4、农村优质要素流失严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今后目标是:贫困地区五年基本脱贫、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拖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五、参考文献
1. 中共河北省委编著:《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河北省省委,2013年;
2. 农村工作座谈会材料:《河北省当前农业农村形势、明年工作重点及有关政策建议》,河北省委农工部,2013年;
3.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2013年;
4. 赵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河北省农村工作会议讲话,2013年;
5. 张志勇 著:《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招商引资》,金盾出版社,2010年;
6. 樊怀玉 鲜力群 著:《农村贫困监测实务与贫困问题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
7. 鲍步云 著:《农村制度创新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
8. 曹冰玉 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9. 陆学艺 著:《三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0. 于新凯 著:《河北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河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