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在近半个世纪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已逐渐成为桐庐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为桐庐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发展的进步,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其所面临的难点和要点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治理,提出解决方案。本文中,主要提出业务开展困难;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信贷质量偏低等五个方面问题以及针对所提出的五个问题,采取加强各级领导、强化人才的开发培养;加强信贷管理等五个对策来缓解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 农村合作银行;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桐庐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是从1952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在近60年艰难曲折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宗旨,在促进全省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4年8月,国务院报告指出,通过改革,恢复和加强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1989年,信用社进入治理整顿阶段,主要开展强化内部管理、整顿金融秩序的活动。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把信用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改革的步骤是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按照合作制的原则进行规范,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信用社县级联社和人民银行承担。1996年的改革,启动了信用社以产权明晰为主旨的产权制度调整,初步形成了信用社自求发展、自我约束、自主决策的经营机制,基本理顺了信用社和央行及农行的关系。2004年4月成立了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浙江省农信联社”),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浙江省政府授权,负责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全省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的一家省级金融机构。2004年8月26日,在信用联社发展多年的基础上,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破茧而出。 2008年,萧山农合行成为全省首批试点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之一。成立六年来,浙江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农信系统81家成员行社、近4千家网点、4万余员工,传承浙江农信悠久历史文化,承载壮大浙江地方金融产业光荣梦想,坚持与“三农”和中小企业共成长的经营理念,在积极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前进发展的同时,自身业绩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浙江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现状——以桐庐为例
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在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已成为我省服务覆盖面最广、机构数量最多、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最专注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遍布省内县(市、区)、乡镇和较大的村,存贷款规模分别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和第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均居全国各省区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第一,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正逐步向现代农村金融机构迈进。桐庐农村合作银行也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立足地方发展,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开拓创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做强做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一)成立阶段: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精神和农总行的具体部署,在1983年富阳县恢复“三性”试点基础上,又率先进行了组建县联社的试点,并于1984年9月完成了改革试点,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1987年至1992年,根据我省实际,继续坚持“积极、稳妥、求实”的建社指导思想,以普设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重点,建立由县联社统一管理基层信用社,农业银行通过县联社领导农村信用社的领导管理体制,分期分批全面展开了县联社的组建工作。2008年桐庐农村信用社由企业和个人投资重新入股,于2008年3月26号正式挂牌成立浙江桐庐农村合作银行,是全省深化农村合作银行体制改革工作过程中首家直接由二级法人合作银行一步跨入一级合作银行的地方金融机构。新成立的桐庐农村合作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在桐庐县原有1家农村合作银行联社和13家基层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上,经过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和经营机制转换等工作组建而成,实行董事会管理、并经市政府授权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地方合作金融组织,注册资本2.3亿元。
(二)快速发展阶段:浙江省农信联社于2004年4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省农信联社的组建,是我省农村信用社建社以来,真正实施“四自”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使全省农村信用社在省内真正有了自己的总部,省农信联社的成立是我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省农村信用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已全面开展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一级法人和继续规范县联社、信用社二级法人体制等各项深化信用社改革的工作。自从2008以来,经过三年历经不懈的辛勤耕耘,农村合作银行在促进桐庐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人民银行和监管局也给予了正确指导,地方党政部门和省市联社给予了大力帮助,全体干部员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业务发展和经营状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存贷款增量之和以及累计利润总额均超过了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前50年的总和,达到了国家预期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农村合作银行正以轻盈的步伐和崭新的姿态步入了健康发展之路。
二、浙江农村合作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桐庐为例
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桐庐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桐庐农村经济的腾飞,给桐庐人民带来了方便,更轻松的办理金融业务。但在发展的同时,各种存在的不良问题也随之暴露。
(一)业务开展艰难
改革开放后,农民积极投于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对于生产需要的贷款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由于刚成立时,桐庐县的大部分农村合作银行的资金力量都比较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生产日益增长的贷款要求。据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会计资料统计,桐庐县建立的农村合作银行有71家(当时为桐庐、分水两县),各项存款余额为7.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1.7万元,数量规模都比较小,与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不相称。同时业务开展也很不平衡,主要侧重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的开展仅限于代收代付业务,在股票,基金,债券等领域还没有实现。处于起步阶段的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种类也只有各种代收代付、银行卡、汇兑等,业务种类少的可怜。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20%左右,而合作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收入总额的比重不足2%。不论是从收入占比、业务种类、规模、质量上相比其他商业银行都有很大的差距。
(二)社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
1、学历层次不高,总体素质偏低
从学历结构看,桐庐农村合作银行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较低,其中,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不到9%,从专业学校接受的不到20%,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包括通过各种学历教育获得大专学历的)约30%,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仍占30%,整体学历水平较低。
2、专业综合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拥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占25.4%,拥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占12.3%,而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1.5%。高技能人才显然匮乏,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招揽人才的渠道不宽
农村合作银行职工大多是通过接班顶替、“内部招工”或“内部招生”途径进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较低。
职工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导致了开拓创新意识差、业务能力差、政策理解和执行水平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也使农村合作银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投资渠道的拓展和经营效率改善等,严重制约了机构竞争能力和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信贷质量不高影响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的利润受益程度
1、产权不清晰,出资人不到位。由于当时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的人事制度的局限性,使农村合作银行内部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不管桐庐农村合作银行效益如何,工资奖金照发不误,福利待遇照样享受,同时在贷款过程中,责任不明确。虽然目前桐庐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是三分离或三级审批制度,但每级审批人在整个贷款发放过程中应负什么责任,大都没有明确同时就某一个人而言,也负不起什么责任。
2、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对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发放的都是信用贷款,没有一点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东西,这样贷款一发放,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以至于贷款虽然实行担保,但由于体制的原因,法制不健全以及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的防贷手段欠缺,抵押物很难变现,抵押也就流于形式,信贷资产潜在的风险也就变成了现实的风险。
3、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员工的自身素质也会造成信贷资产损失。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干部职工一部分人由于政治素质低,加之监督制度不健全,一些人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搞权钱交易,以贷谋私、发放人情贷款,这样的贷款很大一部分就要坏账。由于当时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的用人制度和就业制度还很不规范和科学,特别是银行基层行没有公开、公平接纳各种人才,造成干部职工队伍素质高低不一,由于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很难了解经济发展动态,也就没有什么发言权,提不出什么问题及的建议,也就不能有充分理由说明这个项目该上不该上,从而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政府对农村合作银行的扶持力度不高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合作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桐庐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对商业银行扩大规模都拨巨款支持,而对信用社只是少量的款项支持信用社扩大规模,由于当地政府对农村合作银行的支持力度弱,重视度不高,致使农村合作银行只能局限于当前的规模,无法扩大经济效益。
(五)支农力度弱
据调查,桐庐合作银行对农村贷款的收益率普遍低于对其他产业的贷款,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因此贷款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实行信用户管理,合作银行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合作银行信贷员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合作银行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合作银行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对农村地区农户与个体工商户的直接贷款产品,一次贷款额度在1万~10万元之间,对于一般农业小企业,最高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抵(质)押值,且不得超过企业调查月份之前12个月销售收入的50%。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的很难办理。
农民贷款难,额度小,利率高,导致了农民、个体工商户都很难扩大企业规模,很难投入在生产,局限于目前的生产规模与利益。
三、针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农村合作银行存在的问题随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但针对于其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非常有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治理,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农村合作银行各级领导与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合作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比如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农村合作银行的信息;通过提高临柜员工的服务速度与素质,来加深客户对农村合作银行的印象;每年的4-5月是宣传月,工作人员现场为客户讲解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的产品,服务项目等措施。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合作银行的增资扩股工作。
(二)强化对人才的开发培养和选拔工作
1、提高入行人员的学历要求。新招的员工学历要求在大专以上的学历,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人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对于已在银行工作几年的老员工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学历或学位培训。银行负责支付全部费用,学习人员的工资照发。但规定,只能业余时间学习。建立“资助自我开发”制度,桐庐农村合作银行虽然增加了部分开支,但从长远看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桐庐农村合作银行规模扩大时职工可以内部流动,尽快投人较大的工作空间;二是在桐庐农村合作银行进行技术调整时下岗职工可以增加谋职机会。银行要求职工加强道德修养,鼓励职工在离开银行后继续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2、把培训与晋级、提升、奖金紧密结合。在桐庐合作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及晋升、激励机制的有效结合。如果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出现差错,要按差错等级进行相应的扣钱和扣分,比如一类差错扣300元,再扣3分考核分,二类差错扣150元,2分考核分,三类差错扣50元,1分考核分。同时,银行如果发现所属员工做了好事,不管事情大小,一定要表扬。在众人面前表扬做好事的职工,非常重要,即使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表扬,让对方产生成就感与价值感。表扬也可以采取发给奖金的方式,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按银行人员工作的性质进行分类培训:(1)根据前台业务人员工作性质,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安全保卫学习。这些都是一线职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他们要具备洞察可疑之处的职业嗅觉,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和补救措施,防范欺诈行为;(2)对于中级职员,应该了解银行的运作情况,熟悉相关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3)对于高层人员,培养其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以系统的方式分析情况来确定原因或结果,以务实的态度预测障碍,规划解决方案,事前思考行动过程的步骤,分析完成任务或目标的条件。
(三)加强信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针对信贷质量不高影响农村合作银行利润的受益程度,我行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不断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在要求授信调查及货前调查时必须重点对借款人经营情况、偿还能力和担保人资信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经营的行业状况及收益情况,把防范风险前移,摸清借款人的民间融资或为他人他人的民间融资担保等或有负债情况,担保合同中的名担保人必须有充分的担保能力。
2、合理划分信贷员权责,完善对信贷人员的考评奖惩机制;建立信贷员业绩考核奖惩机制并实行信贷风险收益核算;实行信贷人员的封闭式管理,保持信贷队伍的相对稳定。完善信贷监督控制机制,不断提高信贷监督质量。强化信贷专业系统内对下级行处的信贷业务监督;完善银行内部审计对信贷业务的监督机制;加强会计部门对日常信贷业务的监督。
3、强化贷后跟踪管理及季度检查工作。农村合作银行制度规定在贷款放出去以后重点检查借款人及担保人贷后经营状况,了解借款人产销是否正常,或负债是否过大,一旦发现有不利因素产生,及时制定风险化解预案,尽早开展资金保全。
4、加强对违约贷款的清收管理。要认真做好贷款催收工作,使客户提前做好资金安排及时还本付息,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加强对存量贷款资产质量的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风险或潜在的风险贷款落实专人跟踪检查,对重大风险事项及时上报,对已形成风险的,要制定风险化解措施及方案,并加以落实。
(四)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为了适应合作银行的发展脚步,进一步加大对合作银行的扶持力度,桐庐县人民政府应扩大扶持资金的规模。为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品质,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金融竞争能力全面提升。
(五)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结合桐庐经济的发展实际,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努力找准支农切入点,加大农贷有效投入,从机制上调动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与完善农贷营销机制,逐步组建起一支以在岗信贷人员为主,农贷协管员为补充的农贷营销队伍,并实行“以绩计酬”的分配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农户贷款三包一挂钩考核管理办法。为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这个主引擎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为有效缓解辖内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我行努力创新贷款品种,进一步扩大贷款服务面。逐步推出如巾帼创业贷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厂房按揭贷款等创新型贷款业务,以让利不让市场为经营原则,抢占辖内信贷市场,全力做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贴心人。
结 论
本文就桐庐农村合作银行的主要历史发展情况进行简单的论述,主要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相之对应的实行的对策进行展开描述。踏着历史车轮的脚步,桐庐农村合作银行一直以“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为己任,深深扎根在“三农”这片沃土上,成为该县金融系统综合实力最强的金融机构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合作银行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要求,主动转变经营观念,不断完善内控机制,提高整体素质,积极组织存款,不断壮大信贷资金实力,确立“贷款是信用社发展之源”的营销理念,建立农贷营销机制,扩大农户贷款受益面,成为真正的为农村、为农民、为农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 张昕:《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国际金融报》,2008年;
[2]傅建华:《上海银行发展之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徐宏伟:《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当代经济》,2008年3月;
[4] 谢承恒:《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探析》,《当代经济》,2010年7月;
[5]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专题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2010)》,《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
[6] 宋柄方:《银行客户经理培训教程(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7]谢志忠:《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11月出版;
[8]张兵:《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曹冰玉,彭湘杰:《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产权效应分析》《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6年;
[10]帖俊峰,张安山:《机构、信用与经济环境:传统农业区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行为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
[11]庄岁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9&recid=&filename=2007209999.nh&dbname=CDFD9908&dbcode=CDFD&pr=&urlid=&yx=&v=MTE4OTFGcH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G1lWitacUZ5emdWNzNNVjEyN0diRzRGOWo=
[12]胡晓炼:《充分发挥资金支持政策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金融时报》2013年;
http://kreader.cnki.net/Kreader/ViewPage.aspx?dbCode=CCND&filename=JRSB20130716001C&tablename=CCND2013&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