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现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

时间:2014-06-16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末到清初历经1300多年,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它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举制是值得后人发掘研究的一项课题,也可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因此,我们通过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来发现其思想导向与人才选拔作用,以此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借鉴意义。在加强“考试”这一中心环节的前提下,对考试内容的合理规范和考试程序的进一步的完备,同时建立起考录制度的监督、管理体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显著的成效,公务员考录制度作为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务员任用的主要形式,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公务员考录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文从我国公务员考录的人才录用机制、考试内容与方法和考试监督体系,从唐代科举制度到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认知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述。分别阐述了古代科举制度概述、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概述;第三部分为古代科举制到现代公务员考录的历史嬗变。讲述了从科举制度看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变迁。第四部分试论我国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其归纳概括了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第五部分提出古代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对策。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议,分别从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论。总之,建设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依然任重道远,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涉及的方面还很多。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体制的改革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公务员 考录制度

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元587年,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古代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在行政领域中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科举考试传至西方,后形成的公务员制度又从欧美传回中国。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科举制度是现今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渊源,公务员制度是科举制度的继承和超越。

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为社会经济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达到了显著效果,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它是一项比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管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还是当代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二者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招考对象来源、考录形式、任用考核奖惩机制进行比较和更深层次的分析,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有鉴别地汲取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成果,以期对完善当代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有所裨益。

公务员考录制度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古代的科举制度为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提供了理论实践意义。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还是在具体实施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意义。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理论。对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期望在这一范围内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在促进公务员考录建设理论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公务员考录制度理论以及社会考录制度理论的发展。(二)实践意义。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热”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公务员考录制度在我国发展迅速,随着公务员考试人数的不断上涨,陈旧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以及难以驾驭现行的公务员考录体系结构。因此,在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实行十几年以后,研究这一制度的问题,一方面能够丰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理论,另一方面也能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录用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借鉴。

而目前,国外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西方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管理模式、分类考试及执业资格制度、选拔录用程序,以及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等。国内主要集中在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内容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我国公务员考录方法研究、我国公务员考试测评技术方面的研究、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为本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内外针对公务员考录制度建设的实际也为本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公务员考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相对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公务员考录体系。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建立起相对合理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其在公务员制度的组织管理、考试录用程序及发展趋势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国内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方面,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率先实行了公务员考试职位分类制度。这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体系完善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论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述。分别阐述了古代科举制度概述、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概述;第三部分为古代科举制到现代公务员考录的历史嬗变。讲述了从科举制度看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变迁。第四部分试论我国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其归纳概括了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第五部分提出古代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对策。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议,分别从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论。

本文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我国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其归纳概括了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从我国公务员考录的报考资格、考试内容与方法、考试组织管理和社会文化认知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公务员考录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公务员法》中关于考试原则、程序、方法等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总结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实践经验,有必要对公务员考录岗位、报考的资格条件、选拔程序、标准、管理机构、考试内容、测评方法等进行具体规定,将公务员考录的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化。

公务员考试录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爆”考的热度愈来愈强,随着形势的变化,如何立足现状选拔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执政能力强的公务员队伍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这就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建设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依然任重道远,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涉及的方面还很多。因此,研究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1章 古代科举制视角下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问题提出

第1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考录制度是一项以选拔人才为主旨的政治考试制度,特别是古代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给我国政治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科举考试制度对于巩固隋唐的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之相比,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从考试形式内容、方法和作用及影响等方面来看,与古代时期科举制度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或继承性,同时还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和差异。

公务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体制的核心内容。考录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希望为现阶段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1考录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官吏选拔制度。它产生于隋朝,古代发展起来的科举制度,绵延长达1300[1]余年。古代科举制有效的实现集权,对唐王朝几度辉煌,达到鼎盛起过重要作用。古代实行科举制度,它有效地实现了封建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需求,巩固了封建统治,达到了社会经济稳定的效果。它适应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自确立以来,历经了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不断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4年人事部颁布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这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正式建立。公务员考录制度是人事部行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选拔任用公务员的有效可行的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公正地选拔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提高管理国家事务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于用考录制度来充实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举措已广泛适应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在多年的公务员考录实践中,我们取得的显著成绩,在考录机构及考录程序建设方面,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考录机制体系。而相对用考录制度来充实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举伍的后续各管理环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公务员任用主要形式的考试录用制度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考录”工作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以利于考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如何深化考录制度实施,如何使其更科学、更有效?这些问题方面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务员选拔条件不统一,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1.2研究意义

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起源于古代科举制。公元587[2]年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古代时期发展盛行科举制。1993年我们公务员考录制度正式建立,干部人事选拔制度改革的方向为未来公务员人才选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揭开了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序幕。我国初期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对规范公务员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古代科举制的视角下看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旨在通过对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分析研究,从过至今考录制度产生的背景,形成不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和国内外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研究现状入手,在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现实中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运行机制,一以更好的推进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设,真正实现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从古代科举制到现今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不同时期考录制度都是与当时的国家发展状况、特殊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风俗、教育水平息息相关,并且在适合本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同时,有分析、有借鉴国内外公务员考录录用制度中一些先进、合理的做法。我们要以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参照,了解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实践,从而更好的了解我们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寻求更好地解决的方法与手段,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3研究目的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选拔官员的制度,从隋初到清末,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程。古代的科举制度对西方公务员制度有一定意义的影响,后又传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到现今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我们着眼于研究其可供继承与借鉴之处,因为科举制度是实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选官制度,这本身就说明其必有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与精巧性一面,它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沿前人的足迹继续探索开拓。因此,从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分析、对比入手,来发现其在各社会形态中都能通用的功用。

从古代科举制的视角下来研究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目的在于从具体的历史中抽象出普遍真理认知,拟透过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来发现其思想导向与人才选拔作用,以此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以适应与当代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精华应用到现阶段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发展中去。

第2节 国内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综述

就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公务员考录问题研究的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研究。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其实行之早,影响之大,延续之久,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在行政领域中对世界的最大贡献,邓嗣禹(1943-1971)1990年就曾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考官制度的影响的文章,对此做了大量的详尽描写。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对科举制度进行研究,唐宪宗(778-820)时规定“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轻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或曾任州府小吏,有一事不合人清流者,虽薄有词艺,并不得申送”。左益寰(1938-1982)1970年撰写的《唐代科举制度述略》[2]P13主要对科举制的内容和形式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今天我们对科举制的了解做了重大贡献。刘海峰(1923-1992)1980年撰写的《“科举学”刍议》[3]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科举学”这一概念,并创立“科举学”,提出一些新的有见地的观点,让人们从新的角度对待科举制度。胡平(1967-2001)1989年撰写的《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从政治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周晓曲(1962-2007)公务员考录实行“凡进必考,还有多远?“指出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郑若玲(1962-2010)2001年撰写的《科举考试的功能与科举社会的形成》[4],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对历史及今天的影响作了客观论述。

(2)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内容方面的研究。国内来看,从宏观上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较多,针对公务员考录制度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许放主编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对现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现阶段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在笔试方面,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家陈社育研究员在《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研究报告》中运用现代心理测量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准确分析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改革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在面试方面,贺先志(19要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目前现实社会的需要,如何提高公务员录用的成功率,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成为本课题相关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对公务员考录的研究相对较少,而针对面试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本课题。魏红军(1961-2011)利用在某省公务员考试面试中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研究了结构化面试测评技术在公务员考录中的实际信效度。结果表明,在结构化研究更为珍贵。在面试技术中,评价者经过系统培训后,其评分者信度较高,但在不同要素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项目指标项的区分度较好,但在语言表达和举止仪表方面的区分度略低,项目间的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些项目的相关较大,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论述。研究者还提出了如何规范结构化的面试过程,即如何提高信度、效度以及评分者一致性等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建议,对我国公务员考试改革与发展做了重大贡献。

(3)对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职位分类制度,以实现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的目标,为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历经20年的发展,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现阶段“职位分类基础上的职务与级别体系”。我国引进职位分类制度的动因就是职位分类的科学性,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实施职位分类制度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为界线,可以将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三大后,相关部门就开始了对职位分类制度的研究、论证和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套“理想化”的职位分类方案。第二阶段,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总共设有12[4]个职务层次,对应的级别划分为15[9]P12级。第三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再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随后国家公务员局相继在深圳市、重庆市、上海浦东新区等地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试点,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促进公务员考试改革,王雷保(1952-2011)等专家开始着手设计职位分类结构,即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适合于我国特点的职位分类的公务员体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课题组对我国公务员的分类结构的研究认为,我国公务员应当首先分为政务类与业务类,横向划分主要依据工作性质,以及所用学识和技能是否相似。王景田、刘淑君认为职位管理就是职位分类,就是对职位本身的管理,他们分析了中国当前的公务员职位管理中“高职低位”和“低位高职”的问题,指出了职位分类不完善是造成错位的原因之一。黄达强(1945-2007)对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他认为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在分类对象、分类原则、分类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陈思前也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他把职位管理的内容界定为四部分:即组织设计、职位设计、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职位管理的内容。张国臣(1955-2011)在论述职位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职位设置、公务员转任的角度论述了职位与编制的关系,论述了应该严格根据编制限制职位数,达到编制与职位的协调,以促进其体制健康发展。

(4)对我国公务员考录方法研究。我国于1994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规范了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方法和程序,其后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一直秉承着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核心价值,在这16年间,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从中央推广至全国各地,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招录到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充实了公务员队伍,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了机关行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公共效益。王凯(1945-2001)《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科学化的几点思考》、赵阳(1959-2009)《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改革与创新》[16]等著作,提出了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原则,落实专业测试,达到一种“通才”+“专才”的理想模式,从而客观公正的考察应试者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性。基于对现在政府网络发展的契机和解决目前公务员考录存在的问题的实际出发,胡伟(1956-2009)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电子化研究》[5],提出了公务员考录电子化平台的观点。我国自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以来,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工作机制。公开招考开阔了机关选人视野,为公共部门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机关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

(5)对我国公务员考试测评技术方面的研究。近些年,我国对公务员考试录用中人才测评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多次研究与实践,随着每年报考国家公务员的队伍逐渐增大,如何从中选拔出合适的、优秀的任职者也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如测评方法应用过于单一、专业人才匮乏、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测评技术相对薄弱等等,这使得对其进行研究和优化成为了一个必然。我国目前主要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人才测评方法为理论基础,具体阐述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人员素质测评和考试录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从而构建了一个以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流程为平台而进行的人才测评方法应用框架标准轨道,并使之步入国家标准轨道。

李淑华(1961—2011)的《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录用测评体系改革浅论》中提到,根据国内外考试发展趋势,公务员考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笔试突出能力,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面试注重考试的效度,增加情景模拟,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专业技能的测试比重;测评成绩根据笔试、面试和专业测试的一定比率分配来折算等,大大提升了备选公务员的能力水平。易艳红(1956-2009)等著的《“公务员招聘”的层次分析法》着重分析研究了公务员的录用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家公务员所要求的考核标准赋予相应权重,对应聘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进行科学分析。况志华(1956-2009)教授所著的《人员素质测评》一书,对人员素质测评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我国公务员考试测评技术方面的研究增加了新的一页。

(6)对考录制度的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何颖(1956-2009)在《科学化: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关键》中明确指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科学化是保证公务员录用考试质量的关键,是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方向。晓枫(1956-2009)在《科学化: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由之路》[19]中详尽的阐述了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应当提高笔试面试的水平,发挥考核的重要作用,加强测评工作和考试录用专家队伍的建设,提高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科学化才是公务员考录制度必然的发展趋势。就目前我国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研究,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建设将逐步向实现考试录用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2)国外对公务员考录制度建设的实践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公务员考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重点问题,在相对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相应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公务员考录体系。例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经过多年探索于实践,目前都已建立起了相对合理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此些发达国家在公务员制度的组织管理、考试录用程序及发展趋势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取其精华,并为我们所用。在国内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方面,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率先实行了公务员考试职位分类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第2章 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述

第1节 科举制概述

1.1科举制的发展

在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古代的帝王继承并进一步的完善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他们的改革和领导下,我国的科举制度也逐步完备起来。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之后,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624年-705年)载初元年二月,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时,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开始了,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成文的制度。在唐代武举产生了,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在古代,考试的科目主要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不为人重视的是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而秀才一科,在唐初对考生的要求很高, 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了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在唐高宗以后时人尤为重视进士科。古代时期,许多的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二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则叫作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为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被称作春闱,闱意为考场。

明经、进士两科,开始时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不变,即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作选试,考试合格者,才能被授予官职,入朝为官。例如,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但如果在吏部考试就落选,就只能到节度使处当幕僚,进过努力,以后再争取得到朝廷正式委任的官职。例如,大家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均未通过,通过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最后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看考试成绩同时,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于此,众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著作,称为投卷。地方不同,叫法也不经相同,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贵人达官投的叫行卷。投卷也可以使许多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登官加爵,例如诗人白居易(772—846)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极力的称赞,得以推荐。但是再投卷之时,不乏有人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但经过历史的洗礼,不断地实践,科举制度的透明度有了很大提高。

1.2 科举制的特点

我国的科举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不变的仍是以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为目地。唐代的科举制度处于科举制度的上升时期。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唐代科举制的公开性。科举制度的公开性,表现在考生人数的公开、考生资的格公开、考试制度的公开、考试时间的公开、考试科目的公开、录取人的公开等等。例如,常举的科目和制度,都是经选举令和吏部或礼部的格式作了硬性的规定。在唐后期,礼部还要每年定期颁布举格,规定有关应举的相关事宜。

(2)唐代科举制的公正性。科举制度的公正性,一语概括即为“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标准,经历了血统、乡议、中正评议、考试的演变,以血统选举,明显具有不公正性,录取最重要标准是考试成绩。乡议和中正评议,则带有深刻的主观性因素,难免会被假象迷惑,为了个人利益而选举。只有考试,才是最客观,最公正的选举途径。

(3)唐代科举制度的广泛性,唐代科举制的录取也具有广泛性,包含考生来源的广泛性,录取的广泛性,和考试内容的广泛性。考生来源,包含多个阶级、阶层、地方;考试的内容涉及面广,录取时不设置出身门第的限制。公卿大臣子弟应举的也越来越多,及第名额为他们所占的情况也不断有所发展。从总体上,考察唐代的科举制度可以发现它已经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4)唐代科举制的系统性。唐代科举的系统性表现在考录程序和考试科目已逐渐发展成为比较严谨合理的体系。例如“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生徒”和“乡贡”不都是可以参加的科举考试,而是先要通过“省试”和“解试”,只有通过者才可以被送至中央,然后参加正式的中央科举考试。科举制在其不断的发展中,从地方到中央的考录程序越来越得到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唐代的科举考试的科目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独有的框架体系。

(5)唐代科举制的灵活性。唐代科举设科取士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以灵活多样的科目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社会的需求,使科举在规定之下又有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以此,唐代科举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1.3 科举制的社会意义和局限性

(1)科举制的社会意义

古代实行科举制度,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答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中央朝廷行使官吏选用大权,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和集中,巩固了中央的统治。

第二, 科举制度中选官有统一的标准,全国上下要想做官的人都全力以赴去适应这些标准,从某方面讲,这就加强了全国思想的统一。

第三, 科举制度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等各阶级都打开了当官的门路,选拔了一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这就很好的调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扩大了中央统治阶级的的政治基础。

第四, 科举表面看起来是公平的选官制度,任何人只要好好读书,就有应考做官的资格,这样不仅掩饰了官僚政治的阶级实质,还吸引了社会上的优秀知识分子埋头读书,养成了驯服的性格,使其不易发生对封建统治不满的思想。这也是科举考试制度能在封建社会维持一千三百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古代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上,有了新的实践和发展,它总结了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选拔人才的经验和教训,而且较为详明且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凭才学,就可能使出身低微的人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此制度打破了陈旧的,严格的封建等级界线。与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在选拔人才方面,它是比较进步、合理、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逐渐成熟, 不但影响了中国历代的政治进程, 还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心态及性格特征。

(2)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科举制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它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的脱离。

一方面,历代科举考试的内容较为单一,过分强调文学和诗赋,从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特别是忽视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造成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的悲剧局面。

另一方面,科举制一味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 使大多数人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其向导的价值导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科举制度虽然达到了任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和禁锢在一定模式之中,国民的民主意识很早就被无情地扼杀在了摇篮里。于此同时,科举制度强调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是错误的引导人们轻视社会的其他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脱离了社会的实际生活,造成了中华民族在文化繁荣的表象下,日益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第2节 现代公务员制度概述

2.1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在继承历史传统和学习西方的人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起来了。自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明确宣布,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随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作了很多探索,1994年人事部就颁布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是我国任用公务员的有效可行的制度。中西方选拔公务员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务员考录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现代政府人事管理的重要支柱,表明蕴涵科学成分的选人之道是行之有效的。

在2006年,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务员的录用制度也因其适应社会发展与行政管理得需要而日趋规范化。我国在借鉴国外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殊的基本国情,逐步用现代的人才测评理念代替了传统的人才测评方法,并将情景模拟、心理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及结构化面试等等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来。近些年,众多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定量标准化测评技术引入到我国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机制当中,逐渐的打破了地域,身份等因素的限制,造就了一支高效、精干、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为我国社会建设注入了力量。

2.2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内容

现代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繁杂众多,其中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智力测验,公务员录用考试通过智力测验去选拔有发展前途的人才。二是知识测验,其主要内容中包括法律、写作水平以及财政、经济和地理等知识,而且报考人员均须考试一门外语和体育。三是能测验。各国都做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内容如下:

公务员制度是以竞争考试为先导的,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就是模拟作业,用来检验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科目要在考试前的6[11]个月公布,以方便报考人员做好充足的准备。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集合式和非集合式。专业类和管理类职位的典型考试方法主要是非集合式,它主要包括对候选人背景的全面评价的考察。例如,有许多专业类中的候选人通过了专门考试,获得了表明他们的业务和技术熟练程度的相关证书。集合式考试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考试方法,它是主要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适合某一工作或职位所需能力的最常使用的办法。集合式考试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笔试、口试和应用操作。笔试作为一种适用于众多候选人,而且相对比较经济的考试方法因而被广为应用。操作考试是主要在需要检验某一具体技巧时使用。

2.3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

(1)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

随着官员选拔制度的产生,公务员考录制度也随之产生,是适应阶级统治的需要而渐渐形成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国官员选拔制度采用的方式也逐步多样化起来。这种以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的制度,最早产生于中国,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而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并吸收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的有益成份,以我国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基础,并加以总结、完善,最后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着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进入了法制化的一个新阶段。

(2)国外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

英国通过二十多年对公务员制度进行持续而全面的改革,使其公务员体制的结构、运作和精神特质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逐步为社会所用。然而美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则采取较为规则化的优化战略,即通过起草更清晰、更灵活、更简化的规则来解决现今存在的问题,二者虽做法不同,但同样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法国推行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也初见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政府的亲和力,相应的对管理方法的改进也大大提高了公务员管理的灵活性与效率,而且其激励机制的改进则进一步激发了公务员的活力和责任心。此外,日、韩两国对政府的职能和公共服务过程的反思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促进了近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

2.4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

国内来看,从宏观上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研究较多,也针对考录制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例如,许放主编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对现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就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比如笔试方面、面试方面、监督保障方面、组织管理方面和考试范围方面等等方面,他还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并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改进措施。着重阐述了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应当努力提高笔试,面试的水平,重点发挥考核的重要作用,加并加强测评工作和考试录用专家队伍的建设,实践也一次证明了考录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科学化。

自我国公务员制度推行以来,公务员的考试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每年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吸取“新鲜的力量”补充到我国的干部队伍当中,以适应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和政府工作需要,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有助于政府广纳人才干的人,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现状在于:

(1)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在增多,其文化程度逐渐呈现高学历化。公务员考录中的公平机制作用,招考的条件越来越宽松,原来招考中存在的户籍限制、性别限制、院校限制和对社会人员等资格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少,使更多人获得了参加考试的机会。

据统计,自从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实行网上报名以来,通过的报名人数从2001年的32904人已经激增到2012年的约142万人。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数为31[11]万人,2006年为三十六万人,2007年为六十六万人,2008年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突破八十余万人,仅仅一年时间,报考2009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更是突破一百零五万万人,成为历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达到了78:1[12],而2003年仅为87000人。其次,考录比例也一年高于一年,从2007年的50:1增长至2012年的74:1,更在2009年达到93:1。

例如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中,与2008年最高供需比3592:1[13]相比,上升幅度约为31%[13]。第二、第三的热门职位供需比分别为4653:1[14]和3490:1。

(2)报考人数受待遇等多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加上公务员工资和医疗、住房、交通补贴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得到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务员的稳定性和地位性,吸引了其它性质单位的人员报考。同时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使得学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逐渐攀升。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11]万人,2008年为五百五十九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六十四万人,不少本科生的就业率还达不到50%[11]P30,而硕士生的就业率也只有80%[11]P30左右,甚至还出现了博士失业的现象,很多本科生、硕士生直到博士生,都在积极报考公务员,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这些人寻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3)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无论是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还是考试录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在录用的过程中,不断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同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管理水平和测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考试日益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更多的社会人员愿意参与竞争。

第3节 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类比

3.1科举制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共性及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长期存在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色彩,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形式上与科举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科举考试竞争择优录用的平等,公平原则。

(1)科举制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共性。

首先,科举制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国家官员而实行的手段政策,从这一意义上说,二者之间的目的是完全一样的。其次,二者都是通过公正,严格的文化考试,优胜劣汰,从而使考试中的胜出者进入社会管理阶层,从这一方面讲,两者之间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完全相同的。

(2)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试制度体现了标准统一,公平竞争。

科举考试实行统一的标准,例如唐代主要以诗赋为统一标准,而明,清则以八股文决定官员的取舍,现今的公务员考试命题均以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为统一标准。在科举考试制度存在的1300年间,不分门第贵贱,录取程序上严格按照成绩优劣的原则。现在公务员的考试和录用,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均可报名参加考试,而且不受任何其它因素的制约,只要考试合格且其他方面都符合报考职位的要求就可被录用为国家干部。

第二、考试制度体现了选人和用人的开放性。

无论科举考试还是古代文官制度的考试对象都是超越阶级的束缚的,特别是在唐宋时代,科举考试的范围,对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凡士子都可以自由报考的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国家的挑选任命。我国现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必须以公开的方式进行,凡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都可以参加考试,不可受任何得阻挠和歧视。

第三、考试制度体现了它严格的有序性。

科举考试全程均有严密的控制规范,用以控制主考官与应考生主体的行为,不断创新,还创立许多防作弊的方法,以达到对徇私舞弊之风的防范。我国公务员法明确的规定了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基本原则、考试办法、资格条件程序及考试类型、主考机关,甚至命题、监督及阅卷工作等都有相关文件和法律规定。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录用的比例也也成上升趋势,有些比较热门职位的报考人数达到几百比一,其竞争异常激烈。

3.2科举制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不同之处

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不同之处:

第一、考录程序复杂。

科举考试和现行公务员制度都有着比较严密的录用程序,但是相比之下,科举制度的录用程序更为纷繁复杂,而且层级较多。清朝时,考试录用就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任用的一个复杂过程,及第就需大半生时间。而现行公务员考试的录用程序较比科举考试就比较简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招考、考试、录用和试用,其中各个程序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样人性化的规定非常有利于考生及时作选择,不盲目。

第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尽管对科场舞弊者惩处方法有很多,但科举作为登科的唯一途径,还是引得不少考生敢于在科场作弊,冒险尝试。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集权管理无法建立起较为有效、民主的监督机制,所以这也就增添了科举考试的虚假性和不公平性。现行的公务员从考试到录用都有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去制约,近年来还实行“阳光招考”的新政策,招考方式更加公开,透明。尤其是部分职位的面试还专门设立了旁听席,切实的接受社会大众的严格监督。

第三、考试内容僵化。

科举考试在唐代从考数学、法律及其它一些应用科学,逐渐变成后来以儒家经典为主,甚至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死板的八股考试,不允许考生思想自由发挥,这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而相比现行的公务员考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考试内容也相对较注重实际和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并注意通才和专才的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考试测验。

第3章 科举制到现代公务员考录的历史嬗变

第1节 科举考试到现行公务员考试的宏观、微观之洞见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选官制度主流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制、世袭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一直到古代科举制度的盛行,它们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可以说,现今公务员考录制度起源于科举制,公务员考录制度是科举制的回归和升华。

1.1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宏观作用之思想导向

唐代科举考试主要是儒老两家思想,科举考试灌输的这些思想控制了社会的发展,统治专制集权,有利于使统治者控制士人。古代科举考试成为专治统治的工具,加强了专治统治,士人思想被僵化。因此,可以看出,科举考试考核的内容,起到一种宏观的调控思想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具体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更是一种风向标,。国家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通过考试的内容从根本上、宏观上达到统一社会思想,反应对政府官员的思想这一控制,从而这个风向标来导向或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为现行的公务员考试提供一种历史借鉴,这种思想导向作用的有效性对现行的公务员考试也是一个导向作用。然而,对社会、对官员的不同影响,来自于不同的思想导导,不同程度的导向。这种思想导向对于当今的公务员选拔,培养同社会主义性质思想相符的政治官员具有一定的意义。

1.2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微观作用之选拔人才

公务员选拔人才,主要根据考试的具体内容设计,考试的内容合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唐代总体的考试内容范围较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考录制度,更有利于人才的综合能力考察,而且分科也很细,如常科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六科,这样对于选拔精通个不同部门工作的专业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地选拔,更有力度。

做官需要培养的素养是有很多方面,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还需具有相当的理论、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法律、行政知识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以及政治责任心、进取精神和行政能力。人才的选拔质量如何,取决于考试内容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内容的范围,以及分科考试内容的具体划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家不仅需要综合型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具备基本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各专业型人才。第

第2节 从科举制度看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变迁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在我国古代延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科举制的选官制度对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都有一定的影响,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借鉴到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之中。

2.1“学而优则仕”——政治角度

(1)科举制在一定程度山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的凝固化,它彻底地颠覆了血统论和世袭制,为官员的选拔大大拓宽了渠道,从而打破豪门世族对行政权力的垄断。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和希望,缓和了因社会地位差别形成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的稳定。

(2)科举制加强了社会文化氛围,形成“学而优则仕”的强烈的社会文化心理,又极大地强化了“读书做官”的官本位意识。

(3)古代的科举制考试是由各级政府组织进行的。在当时的社会权力构架下这一做法也许是的唯一选择。但是,现代社会中这种方法却不适宜。现行的公务员制度,由人大组织实施,它是由一个权威的专门考试机构专司此事,这种现代的考试方法,则会有效地避免古代的这种弊病。从而更能够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2.2拓宽思想促进发展——经济角度

科举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拓宽思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士人走上了读书这条道路,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和风气。把国民的注意力和聪明才智引向做官这一渠道,冷落了其他学科和行业,人们的思想难以自由发挥,这大大嵌制了人的思想,限制了人能力的发挥,从而经济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2.3培养知识分子提高文化水平——文化角度

科举制秉着一个正确的原则,将文化水平的高低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这对有助于提高知识分子的文化水平程度。文官执政相对于武士有很大的优势,用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来进行管理,其优劣高下一目了然。科举制保持了一种良好的文化范围,广泛地向社会传播了儒家思想,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延续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4章 我国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第1节 我国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考试录用监督体系不完善

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的录用任用逐步走向公开化、民主化和透明化,但是我国的考试录用监督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一套较完备的考录监督体系;二是监督部门不够独立;三是执法工作不够力度。现阶段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监督部门的主要工作分配,外部监督部门、监督主体、负有直接监督责任和权力的固定的监督人员,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组织;没有明确界定如何参与监督、有哪些方面监督、要这么样监督、要以什么程序监督、监督者如何受监督和监督后果如何等。监督体系的不健全造成我国公务员考录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公务员考试的权威性遭到质疑。要想使公务员考录制度公开和透明,需要监督部门公开透明的监督,因此迫切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1.2缺少与《公务员法》配套的相关法规

在《公务员法》实施之前,国家级的规定只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等行政法规,没有一部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公务员法》实施后,公务员的录用有了法律依据,对于公务员的管理按照原则性的规定执行,但是并没有与之相关的法规与它相配套,没有一套完整的考录制度体系,必然会影响到公务员的公正性。

1.3考试不区分层次和级别

考试不区分层次跟级别,考试职位不同并没有明确考试层次跟级别。报考一般办事员与报考主任科员所使用的试卷近乎相同,是不科学也不是不公正的,并不能区分办事员与报考主任科员职位的专业性区别。如果不同职位要求只能用不同程度与区分度的试卷来区分,那么选出的主任科员也只能具备办事员的水平与能力。分级考试对于考试分级层次是一项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建立分级考试制度,为不同种类的岗位以及不同层次的职位设立不同的考试级别,测查不同的内容,以保证考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1.4考试方法及内容设置不够科学

考试方法是衡量知识和技能,评价品行和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评价品行和能力更能控制公务员选拔的方向性和根本性。考试方法和形式过于单一,就很难选出合适职位的人才,无法对应试者全方位进行考察,这也导致很多考生致力于提高应试技巧,而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考试的题目过于冗杂、过偏过难,其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差甚多,这就导致笔试存在重公共科目的情况。面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等,评测要素不全面,而忽视了应试者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考试的科学性是考试录用制度的“生命线”,是择优录用、保障考录工作公正的基本前提。但目前这方面还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考试手段比较单一,录用考试的主要手段是笔试和面试,对国外普遍采用的情景模拟、心理测验、笔迹辨析等辅助方法缺乏研究和应用,因而无法全方位地对考生进行准确考察。

二是考试科目设置不科学。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的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职位分类的需要和教育制度衔接的需要。职位分类对工作的要求没有得到科学体现,从职位的专业构成去寻找学校专业的“对口”资格条件也做得不够,不利于教育制度导向。

三是考试内容不科学。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出发点是“为用而考”,这就决定了考试必须紧紧围绕基本素质和职位要求进行测评。虽然人事部公务员考录司于2000年开始,在招考中央机关公务员时增加了考察考生阅读、分析、写作能力的考试成分,但命题内容与报考职位工作内容相关性较差,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依然存在,无法科学有效地保证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四是考试轮次与层次的问题,一是考试轮次不科学,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公务员招考都是二轮考试制度,即第一轮考试公共科目,进行统考,第二轮面试,包括专业考试,由用人单位负责,这其中存在漏洞,因为基本上现行的考试在第一轮考试中只考公共科目,并以公共科目的考试成绩作为进入第二轮考试的依据,由于我目前的公共科目测试水平较低,这就不可能很好地保证进入第二轮面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二是考试不分层次和级别。

如报考一般办事员与报考主任科员使用同一试卷进行考试,很明显,把两种不同职位要求的人用同一试卷进行测试是不科学也是不公正的。

1.5“官本位”意识存在并有所强化

从古自今,“官本位”的思想在人们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而当今“人情社会”的弊端滋生“潜规则”。中国传统社会当官一直是一个社会身份的象征。现在通过报考公务员进入“仕途”,仍被许多人视为通向主流社会的最佳选择。当今公务员的工作条件稳定、待遇优厚,就更加强化了部分人“逐官”的意识。在此过程中,社会一些不良风气滋生,甚至出现了“打招呼”、“递条子”、“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公务员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与纯洁性。

第2节 公务员考录制度面临的困境

2.1报考职位不分等级,抹杀了职位之间的差别

现行的公务员考试没有按照公务员等级序列分类分级招录公务员,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这四类职位都适应于同一种考试,考试内容、程序和方法都一样。这就无法区分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和科员、办事员之间职位考试的差别,抹杀了职位之间的等级。

相对于整个机关公务员分级来看,这种差别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许多基层单位和公务员人数众多、领导职位较少的公安、工商、海关等系统来讲,这种差别就不能忽略。这部分公务员一辈子的最高职级就是科级,大多是以科员或主任科员身份退休。不分级考录,为高消费高学历人才而提供了便利,同时造成那些低学历人员无缘公务员队伍,不利于公务员职级的有序管理。

2.2考试成本不断增加,酿成社会财富的巨额浪费

随着考公务员热而使公务员考试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版本的公务员考试教材、形式多样的考前辅导班令人眼花缭乱。余仲华、杜新宇两位研究者对我国公务员考试进行经济成本估算,结果显示录用1名公务员成本高达2.6[22]万元。

公务员考试总成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报考机关公务员的考生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用、考生面试费用和生活、交通等其他费用;

二是考试主办方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命题费、组织策划、执行人员人工成本、考点场租、考务人工成本、试卷印刷费、试卷评阅和面试费等。研究表明,在招考过程中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各种各样的经费开支,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杂费,难以一一计算,一部分经济成本不得不在计算中忽略,所以估算出的数字实际上还是保守估计。

如此巨额的费用开支,不仅仅令许多考生望而生畏,更是已经成为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沉重的财政负担。虽然不少人认为,只要能为党政机关选拔到合适、理想的人才,付出一些成本是必要的而且是值得的。但问题在于在国家财力尚不宽裕的情况下,能否花费更少的成本办尽量多的事情,这才应该是现代公共管理应该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

2.3考录程序不够完善,引发招录上的不正之风蔓延

现行公务员考试遵循先笔试后面试的程序,按照1:3[24]的名额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究竟能否通过面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官的主观意志。

目前我国考官主要由用人单位领导、组织人事干部、专家三部分组成,组成结构和比例不尽合理。在现有格局下,用人单位对于面试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比较大,这就很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滋生以权谋私等。众所周知,在外部舆论监督没有有效实施的情况之下,专家的意见和投票行为很大意义上受到用人单位会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以便达到用人单位想要的结果。这也让有些考生或家长也会想方设法通过关系找熟人、打招呼,这些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产生。

另一方面,对于入围前三名的考生来说,能够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其素质和能力也相差无几,因而不少人认为在前三名中录取谁都影响不大,这就意味着考官有很大的自由取舍权,而且不用承担法律或道德良心上的责任。“笔试考(靠)自己,面试考(靠)父母”的说法,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制度设计使我国公务员制度考试难以到达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很难贯彻落实相应的措施,达到公开和透明。

第3节 从科举制到公务员考录制度产生问题的原因

3.1考录制度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考录制度体系不完善无法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国情。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还存在着报名资格规定的随意性、考试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性、考录参与主体的行为有失规范性。监督体系不完善性以及各级公务员考录存在差异性等问题。

3.2考录制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科举制到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记录。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人们崇尚为官,“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仍有大部分人存在当官即为福的思想,不能认清当今公务员的首要职责即服务人民,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内涵缺乏正确认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职工权力缺乏可靠保障,相对而言,公务员社会保障健全,待遇优厚,《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由国家财政承担,导致公务员报考过热,这也为公务员考试的腐败提供了土壤。而现行的考录制度无法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配套的体系。

第5章 古代科举制对当今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对策

第1节 坚持科学用人观,创造良好的考录环境

1.1打破官本位束缚

中国封建社会已在我国历史上扎根几千年,而我国古代科举选官制度建立在“官本位”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官本位”的这种思想已根深蒂固,人们的传统思想唯有做官一条路能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要想做官,就必须走科举这条通往仕途之路;要想金榜题名,必须按各朝统治者所圈定的书去攻读,规定的文章格式去撰文。正是这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得封建社会难以选拔出有利于社会化发展的人才,使得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僵化的局面。这种僵化的考试形式和落后于时代的考试内容,为封建朝廷选拔了大量的无用之才,贻害无穷。多数进行科举考试的仕途者在读书人中还是少数,多数读书人不过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已,最终还是做不了官。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似乎也进入了这种僵局,主要还是人们头脑中“官本位”意识在作祟公务员这一职业成为应聘者择业的首选目标,因此我们不断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同时,应该注意克服科举制强化读书当官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导向,打破官本位束缚。比如将其他社会职业资格考试提升至同样的位置上,逐渐转变人们就会对“官本位”意识,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1.2提高民众的政治水平

由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现今很多人都考上公务员是改变一生的职业。所以,提高广大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通过细致、全面的宣传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目的、成效,让公民来参与考试的监督,切实看到成效,才能使公民从思想上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彻底的改变人们的这种“追捧”潮流,首先要提高民众的政治水平。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务员录用的质量和整个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发展道路。应试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如何,则需要通过考核来加以测定和了解,来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质量。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还应完善人才自主创业环境。一直以来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待遇好,成为人们热衷的职业,由于职位的有限,考试的录用率很低,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被挤下独木桥,所以,创造完善人才自主创业的环境是我们当前应该改进的任务。因此,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水平改变人们是这样舆论导向,是我们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要是人们认识到公务员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但未必一定是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坚持科学用人观,创造良好的考录环境。

第2节 实行考试制度化和正规化

2.1全体臣民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

要实现全臣民开发的竞争考试制度。首先,应答放宽报考的资格条件,要打破地域和身份的界定,进一步开阔选人视野,凡是符合职位要求的考生,无论是机关人员还是农民,均可报名参与竞争,从而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以利于选拔真正的优秀人才,壮大公务员人才队伍真正的确立了自由报考的原则。其次,要建立一个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应该有利是实施“宽报考资格,严考试录用”的这一措施,废止各地公务员录用中性别歧视等“土政策”,一个职位不要限定太多条件,这样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而外部环境的优越将会为更多的人走到公务员考试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2考试内容设置应科学合理

要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科学合理,就应该合理安排考录环节。对于公务员考试的内容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职位本身的要求,更应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加强考生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行的考察。把握考核的重点,提高考核的质量以德为主,德才兼备,正确处理德才关系。在公务员考试中分为笔试和面试。而面试有它灵活性和科学性,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在测试内容方面应该进行科学合理是设置。不断进行完善。在面试的组织形式上应当要增加专业技能的比重,也要涉及拟任职位的相关知识。考试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结合用人单位的岗位和职务需求,针对报考者创新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题库建设,结合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加强对公务员考试的研究,不断地提高考试内容的水平。根据职位级别和专业技术要求,优化试卷结构,完善考试内容,合理设计难度比例。通过推进考录基础科研工作、提高考试试题科学性、加强考录面试考官和阅卷专家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职位对考生的要求,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成功招录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2.3实行科学的分类分级考试制度

考试设计要具有职位的针对性,应当有效地实行科学的分级分类考试制度,明确考试职位等级。当前中国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始终处于一种模式,不管哪一层级的政府机关招考公务员,其考试都是一个形式,先进行笔试再进行面试或复试。笔试的考试内容只能体现考取公务员要具备的一般基本素质。即使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职位,它也并不能体现出该职位所要测试的专业知识,其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也不近乎相同。所以,考试的设计要从职位出发,职位本身有什么样的要求,就要有什么样的考试方式和设计相对合理的考试内容。

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考试还涉及没有管理上的职位分类法,而在公务员职位管理分类考试上,也不能忽视了个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优势。一般来说,录取的行政级公务员是重要职位干部的培养对象,执行级公务员则担任一般职务,录取后为中坚干部阶层,而事务级别公务员则承担辅助性工作。这种结构设计考虑了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可尽量避免人才浪费,充分发挥所学所长,是国家公务员考录实践中较为稳定的制度。  

2.4考试组织管理的规范

考试组织管理的规范,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规范考试的组织管理,充实现有法定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公务员考录工作中,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环节都离不开考官队伍。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将高素质人才录入公务员系统中,关键取决于考官队伍的状况。因此,必须要成立一支稳定的、素质过硬的、科学化、专业化的考官队伍。要加强考官素质,在考官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不专业、不适合当考官的人员要及时清理出队伍。杜绝公务员考录中的不正之风,保证公务员考录的公正公平。

第3节 健全考试录用的监督保障机制

3.1建立统一的考录监督体系

健全考录监督机制,保证考试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一是指定监督办法措施,监督机关应该公开检举的电话号码,要安排专人负责处理有关事情。要拓宽救济渠道,以便对受到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得到及时的救济和处理。二是采取内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领导监督多元监督的办法,全面地打开考录工作局面,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对于群众来信来访,要认真地处理调查,认真查处工作中违纪案件。三是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现行法规,健全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其中修正考录方面的操作性法规还存在亟待完善的问题,我国的相关立法部门、人事部门要加快对国外考录制度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和实施比较科学、完善的有关公务员考录制度,以减少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随意性,使考录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健全考试录用的监督保障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而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是做好公务员考录工作的根本保障。只有监督机制健全,“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才能有效的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必须健全监督网络,疏通监督渠道,在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各个环节,监督机构都要参与进去,同时及时公布监督结果,让广大群众共同监督。

3.2优化公务员的考录考核制度

优化公务员的考录考核制度,合理安排考试录用环节,提高公务员录用效果。第一,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建立一个独立的选拔机构,由这个机构组织全面的考试工作,只由政府公务员直接参与考录工作。通过各方面的考试考核,设置最低分数线,并按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向用人单位推荐, 如无特殊理由,用人单位不得拒绝。第二,作为面试的这一考录考核制度,应不断完善其考核内容,保持其科学性和灵活性。首先是在面试的组织形式上要灵活多变,不要拘泥一种固定模式。其次是面试内容适当拓宽,既要适当增加专业知识比重,又要涉及拟任职位相关知识。再次要加强考官队伍建设。第三,加快录用方法的更新和人才测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选拔高素质国家公务员提供科学依据。

3.3增强考录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进一步增加考录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首先政府要担起信息公开的责任,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到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录用结果“五公开”。使公民真正享有和充分利用本由全体公民共同创造,并属于全社会共同所有的信息资源。同时实行公开考核,促进考核主体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实行公开考核是建立民主考评机制的前提条件,要做到公开考核首先要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公示制度、告知制度。促进考核主体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信息互动,保障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应当可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信息公开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大政方针,还应当包括政府掌握的一切关系公民权利、公民个人想要了解或者应当让公民个人了解的其它信息。使公务员考录工作切实做到对公民公开、公正、透明。

第4节 建立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法律体系并加强考试的权威性

4.1健全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法规体系

古代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封建皇权服务的,皇帝的口谕、圣旨就是法令,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体系,它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当代公务员2005年4月通过了《公务员法》,其中法制性较强,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加快公务员考试录用法规建设,使公务员录用制度有了更高层次的法律依据与保障,与此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关立法部门要加快对国外考录法规的研究,制定、颁布完整的守则,从而不断完善考录法规体系,使考录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进一步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体系。

4.2加大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执法力度

公务员考录制度正向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法规、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各项法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国家公务员总法规和单项法规。对于考试录用、权利与义务、考核、奖惩、升降、任免、工资、培训、退休、退职、监督等方面设置一些机构编制,都用法律加以规范,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加大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执法力度,并且要严格地按照工作程序办理,对于违法的要加以追究,并对违法规定的行为作出相应的惩罚,保证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有效进行。

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将唐代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从背景和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透过唐代科举制视角下来看可以发现现代公务员选拔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之问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传承与创新。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盛行一千多年的一项选官制度, 就是考试制度和公开竞争,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就是我们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该学习借鉴的精髓。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变迁了,考试、竞争制度却长期被推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潮流继续合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遗产的一份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科举制度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回顾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对中国古代社会巩固封建社会地位的影响,对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大的贡献。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实施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但是,公务员选拔制度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我们要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认真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从中寻找出其对现行公务员选拔制度有益的借鉴,为公务员选拔制度的改善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使公务员选拔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健康发展。

政府选拔了大批年纪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与现实不符的弊端。经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受我国几千年来留下的“官本位”和“人情关系”思想的影响,使考试录用的实际操作难以达到考试录用的目的。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加以严格的规范,才能使这种思想逐渐淡化。而国外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相对于自己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吸收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成功的借鉴其经验,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不论是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国外的公务员考录制度,都是值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借鉴的。

因此本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古代到现今,从国外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角度,切实地从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管理体制、监督体制、考录程序、考试内容与方法等几大方面更深层次分析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体制,并借鉴从古至今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优劣,结合文章第四部分阐述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制度实施的外部性、考试方法的多元性、考试内容的科学性、科学设定职位资格条件、完善考试录用监督体系等方法的建设性意见。以完善我国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选拔人才。

总之,建设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依然任重道远,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涉及的方面还很多。因此,研究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滢坤.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2] 伍海诚.科举制度对中国现代考试制度的启示[J].消费导刊.2010(03).

[3] 卢绍武.台湾如何考录公务员[J].中国人才,2010,(2):31-32 .

[4] 解宜宝.中国公务员制度特色及完善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5]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考得公开录得公平——公务员考录制度回顾与展望[J].中国人才,2009,(9):15- 17.

[11] 梁鸿鲲.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05).

[12] 吴正洲.完善人才通道 提高队伍素质——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先锋队.2008(05).

[13] 奉晓政,陆严格.关于公务员录用问题的法律思考——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借鉴[J].贺州学院学报.2010(01).

[14] 张建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15] 郭媛,温志强.论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局限及治理[J].神州.2010 (10).

[16] 印颖.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建设法治政府[J].商业文化,2008(1).

[19] 卢绍武.历史•现状•展望——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回顾与思考[J].发展研究.2006(09).

[20] 杜宝青.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21] 孙继伟.浅谈当今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以公务员制度为视角[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6).

[22] 徐元善,江悦.新制度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缺陷与改善[J].探索,2009,(5):81- 84.

[23] 王少仿.反思我国公务员录用规定[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 (03).

[24] 徐元善,江悦.新制度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缺陷与改善[J]. 探索.2009(05).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