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集中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大量的研究表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关系型信贷融资能有效缓解信贷市场的失效,它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然后引入关系型信贷的概念,说明关系型信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可行选择。最后就如何完善关系型信贷这一问题,从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层面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关系型信贷;融资;不对称信息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中等以及中等以下的企业,是相对于本行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的,是一个相对概念。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201.89万户,中小企业占99%以上,几乎涉及所有的竞争行业和领域,中小企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领跑者,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促进竞争市场的发展,提高社会创新意识,缓解就业压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尽管中小企业的贡献很大,但其发展的金融环境却不理想,面临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大的困境。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借贷为主;此外,民间借贷也对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依旧严峻。从信贷市场上看,资金大多流向大型企业和国有型企业。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由于央行连续上调存贷款基准率,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基于信贷风险的控制,银行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国内外学者在对于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的研究中不断分析后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 。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有学者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银行与申请借款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借款企业了解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了解风险的统计分布却不能准确判断这种风险。当对可贷资金有过度需求时,贷方更愿意使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当市场存在不同类型的借款者时,有些借款者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
二、关系型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
(一)、信息不对称和关系型信贷
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企业和银行之间缺乏了解,两者交易的话会产生很大的交易成本,并且很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在融资时更看重企业提供的一些硬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抵押品、信誉机构提供的信誉评级等等。即便这样,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因为有些硬信息有假的和真的之分,银行很难鉴别出来,那些愿意以更高利率借款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会增加银行潜在的风险。因此,关系型融资在这种条件下就应运而生了。
关系型信贷一般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借款企业长期、多渠道的接触而积累了企业及经营者比较完整的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并向企业发放贷款的行为。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长期业务往来所积累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中小企业因无法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成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和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小企业融资困境、拓展商业银行利润空间的一种可行选择。
关系型信贷是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资本营销结合的产物,是他们在保证自身利益前提下的互利行为。关系型信贷以银企合作关系为基础的一种非标准化的借贷过程,可以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双赢。
(二)、关系型贷款与其他贷款的区别
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即使分为四种类型: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信用评分型贷款,关系型贷款。
(三)、关系型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作用
1、关系型贷款适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提高信用等级
目前,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利润率下滑,财务危机频繁爆发,失信率也逐步上升。同时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缺少独立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这样银行一般会对中心企业拒贷。但在银企之间建立关系型借贷的基础上,银行通过委派代理或参与企业董事会等手段协助企业做好资本管理,从而提高其还贷能力,降低失信率;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而言,确立一家主关系银行,不断与其开展业务上的联系,既向外界展现了自己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
2、关系型借贷能提高中小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的贷款可获得性
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基本原因。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它们规模小,内部透明度低,信息壁垒严重,导致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常对它们实施信贷配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信贷风险加大且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受到严重的影响,此时如果企业与银行建立起较稳定的长期关系,他们获取关系贷款,获得银行救助的机会将会明显增加。
3、关系型借贷能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关系型贷款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法提供不动产等容易监督的抵押品,而只能提供诸如存货或应收账款等价值易变、不易监督的抵押品,这样贷款人就不愿贷款。但在关系型借贷中,关系银行通过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可以及时的了解抵押品价值的变化,因而能够实现对抵押品的监督。同时对抵押的要求与合作关系的长短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个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么银行要求其提供抵押的要求会降低。
(四)、发展关系型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关系型贷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它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关系型贷款的优势。
1、“套牢”风险
银企之间一旦确立了长期往来,便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稳定关系,这一条件有可能演变为双方发展中的相互制约。银行在占有与企业有关的大量私有信息后容易导致信息垄断。关系银行可能通过对借款企业索要超过完全竞争银行市场的贷款定价而获取信息租金。借款企业为了避免被锁定的危险,可能不愿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从而损失投资机会或者与多个银行保持关系。多边银行虽然能降低关系银行的垄断地位,但同时也降低了银行获得企业专有信息的动机,从而使信息敏感企业融资难问题重现。
2、“关系度”问题
关系型融资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信息生产的私有性,如果泄露这些信息,必然会损害融资者的利益。一旦借款者面临财务困境,关系型投资者为了避免信贷损失,就会将这些信息透露给其他相关客户。关系的持续期越长,关系越固定,投资者掌握的信息越充分,信息泄露的问题就越严重,所带来的损失相应的也会增加。如上所述,可以知道信息泄露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关系型投资者对私有信息的垄断。
3、“连锁效应”问题
银企之间确立起长期的关系型借贷关系之后,关系银行资本运行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银行一旦破产,由于客户关系价值的损失会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将超过其账面损失,因此,加强对银行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三、关系型借贷在我国的发展的优劣势
(一)、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的优势
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文化背景: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以血缘为纽带而构建的亲属关系处于核心地位,非亲属关系一旦发展到相当密切的程度,也常被纳入亲属关系或被视为类亲属关系,所有个体在长期的接触和相处中,形成一种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 。“差序格局”促进了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发展关系型信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资源配置中,利益是差序格局中影响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因素,随着利益导向机制的形成,社会成员的利益观念和行为发生改变,利益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际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这种以利益为核心的资源分配方式又将促进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使关系型信贷中的收益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社会经济环境:中小企业集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江浙沿海地区的很多产业领域,形成了许多企业集群。产业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或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在企业集群条件下,关系型贷款更容易获得发展。
首先,企业集群可以降低银行贷款的信息成本。中小企业集群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可生产足够的软信息来降低其决策的信息成本,以满足关系型贷款的需要;同时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会产生规模效应,以抵消小企业贷款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其次,企业集群可以促进贷款市场稳定。依托于集群式经济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是一个稳定的市场,有助于发展长期的信贷关系。最后,企业集群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中小企业集群保证各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基础上的互动,从而形成一般市场交换和集群企业交易时的信任度差别,培育了集群内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3、制度背景: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非正规金融可以有效克服正规金融活动中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贷款人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了解借款人的融资需求、信用状况以及其他软信息,因而在降低交易成本、加强风险控制等方面颇具优势。实践中,非正规金融缓解了创业初期、资金困难并且难以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得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困境。
目前,中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地下贷款池,总规模可能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融资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既有银行式的间接融资,又有如股权式、信托式等形式的向社会非公开集资。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金融机构要主动打破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稳定、长期的关系,获取有利于作出贷款决策的相关信息。因此,非正规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为关系型贷款模式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的劣势
1、关系型融资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经济发展和转型阶段,市场无法充分地提供融资项目的盈利率和风险信息,这时意会信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使银行在再融资时对融资可行性判断有客观依据;而当市场发育成熟后,关系型融资将受到标准化融资的挑战,而且有可能被后者完全替代。
2、可能引起腐败和裙带资本主义政府在关系型融资中经常扮演“拉郎配”的角色,如果政府官员在融资中谋求自身收益,必然存在大量的幕后交易,损害了关系型融资的效率。政府主导的关系型融资制度下耦合过于紧密的银企关系,产生了裙带关系的“唯亲资本主义”,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四、进一步完善关系型信贷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新突破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与银行建立长期关系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如建立和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银行更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同时,中小企业要注重自己的信用行为,不逃废金融债务,不拖贷欠息,树立重诺守信的良好形象,优化银企合作的诚信基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转型发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
2、具备主动与银行建立关系的意识
中小企业要主动与银行建立联系,不要等到需要钱时,才去联系银行。企业平时就注意与银行建立关系,让银行了解自己的业务情况,在银行面前显示自己一贯的存款水平,那么,银行在接受企业的贷款申请时会容易得多。另外,中小企业要减少“多头开户”的现象,与一至两家银行保持密切联系,让银行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信息,提高获得融资的可能性。
3、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业集群能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很好的利用产业集群这种形式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努力提高自身实力和产业组织效率,从而增强融资的能力;利用信用优势大大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以低成本获得资金,拥有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金融机构的体制
推进商业银行改革,使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竞争的主体,从而在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体系中与民营中小银行形成有效的竞争是当前必要的手段之一。
1、优化银行组织结构
根据基层行的具体经营情况,赋予基层行适当的信贷调控权,恢复基层行完整的信贷市场开发功能,增强其开展贷款业务的主动意识,有效地开展关系型贷款。为提高关系型贷款的经济性,银行还必须同时改革高度集权的信贷管理体制,应在提高监管水平的基础上,实行适度的授权和授信制度,实现集权和分权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功能,提高竞争力。这样,既可以提高银行整体的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又可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中小银行准确定位
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方面具有重大优势,中小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实行集中战略,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目标,针对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开发出适合当地的金融服务业务和品种,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以灵活多样、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3、推进利率市场化与收费自主化
目前,由于实行固定利率和收费权的严格限制,使得银行很难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取得风险与收益的统一。为了实现银行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必须给银行自主决定利率和收费的权利。这样,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度自主决策,既实现自身收益对风险的有效补偿,又能以市场的手段确定合理的定价水平,进而有助于帮助中小企业更多地取得银行资金支持。
(三)、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计划的具体安排
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相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仍有一定的不足,所以我国政府可适当加快相关立法和体制改革步伐,建立适宜的外部制度环境。
1、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许多体制性、政策性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尽早建立对全社会中小企业统一管理的机构规范,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同时,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向中小企业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市场行情、行业监督、产品标准、技术开发等各方面的信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还要建立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为中小企业培养和推荐人才,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担保贷款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而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这一渠道畅通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通过政府的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信保机构,建立以“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社会公示平台和信誉协会”为载体的投融资新机制;政府应该加快法律制度建设,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个环节的运作有法可依;政府还应促进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从而提高中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担保损失。
3、积极探索多元渠道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风险控制机制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加大监管和处罚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动态监管各类交易行为,完善我国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恢复当地的场外交易市场,积极发展三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的融资平台,使高增长的公司容易筹集更多的资金,使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快速扩张。通过整合兼并和收购来解决企业发展的流动资金需求,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提高整体的投资环境。
4、推动“走出去”策略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交流,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协会采取的多项举措,组织多项活动,加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广大中小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五、总结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以基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关系型借贷为研究核心,从理论方面分析关系型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认为关系型借贷对企业的融资效率有积极的影响效用,发展关系型借贷是解决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可行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众多中小银行很好的出路。
目前,关系型借贷技术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推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效率不高等现象。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发展关系型借贷的条件已趋于成熟,有效利用关系型借贷企业的间接融资效率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优势作用:政府要做好制度的外生性供给,为关系型借贷的实施做好保障工作;银行要通过积极探索自我创新,提高关系型借贷的适用性;中小企业要提高内生竞争力,为关系型借贷的展开创造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姬会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11,(2):219-221
[2] 颜白鹭,关系型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绩效[J]. 金融监管研究,2013,(1):80-92.
[3] 陈艳,张明悦,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3):22-30.
[4] 郑秀杰、徐莉芹,产业集群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5).
[5] 张芝刚(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对中小企业关系型信贷模式的探讨[J].现代金融,2012,(9):23-24.
[6] 郭建强,王冬梅,中小企业的“关系型信贷”选择行为研究[J],经济问题,2011,(10):99-103.
[7] 郭建鸾,刘滨荣,刘春连,中小企业融资与关系型信贷[J],会计之友. 2012,(11):16-19.
[8] 曹志鹏、程佳佳,关系型贷款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与经济. 2013,(1):76-78.
[9] 尹杞月,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2
[10]雷汉云.基于关系型借贷的小企业融资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