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对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浅薄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温州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对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有了新的发展,但面临的发展中的困难也不少,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融通问题。温州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小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表现最突出的。08年金融危机至11年温州民间融资危机爆发,资金问题正在愈演愈烈。所以,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本文紧密结合温州企业融资现状,首先论述和分析我国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其次结合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和参考文献对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联系温州企业的融资现状,深入研究融资难的原因,制定出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对促进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一)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的来源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现阶段,温州中小企业主要依靠的还是内源融资,约占60%。内源融资渠道狭窄,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自有资金匮乏,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创立不久便迅速消失。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的外源融资占比过低。尤其是那些生产规模较小、产品和服务单一的小企业,基本只能依靠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另外,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民间融资是温州民营企业另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近几年民间融资的比重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温州银监分局曾在苍南、平阳、乐清等几个县市进行调查。其中对苍南县10家规模以上印刷企业资金宽紧度调查显示,6家企业存在资金缺口,缺口额达5360万元。全国最大塑编产销基地平阳县肖江镇的10家受调查企业反映,去年6月末企业应收款比去年一季度增加3145万元,企业存货增加282万元。这3427万元资金需求在银行贷款不能满足的条件下,只好转向民间借贷。
(二)融资成本
据温州银监会监测,2010年l到5月份.温州民间借贷月利率在6%—40%。之间波动,加权平均利率10.93%。同时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公布的各年度温州金融业改革发展状况.银行业实现利润2003年26亿元。2004年41亿元,2005年54.7亿元.2006年63.5亿元.2007年92.95亿元,而2009年更是达到 120亿元(温州商报,2010.1.11) 。全行业无一不盈利。温州集聚了所有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的浙江稠洲商业银行、宁波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 、海峡银行、泰隆商业银行等赶场进驻温州。温州银行贷款利率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今年以来温州地区银行贷款纷纷上调,高的信贷融资实际资金成本比基准贷款利率高出一倍以上。高融资成本增厚了银行业的利润空间削减了实体企业本已经微薄的利润空间,致使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大大缩小。
二、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政策和法律原因
尽管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但没有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融资待遇和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实行的减免税收、设立保税区等、国企实施的与中小企业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不同的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银行贷款融资条件等,使得中小企业经营、融资、发展环境处于严重不利地位;严重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扶持中小企业生存、融资、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致使目前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上市公司)、大项目和某些行业过度集中。
(二)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
温州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且有些管理者的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注册资本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无力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厂竞争,存在着很多潜在的经营风险。相比大型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成功的机率较小。即使申请到贷款,贷款金额也并不大,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
2、企业诚信度和信息透明度低下
曾几何时,部分企业有意套、蒙、骗,搅得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处在完全失信状态,个别企业会计报表都有几份,融资时只披露有利于获取融资的信息,而隐瞒不利的信息。这样就使得在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处在信息不对称甚至封闭性之中。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三)融资体系原因
1、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资担保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去年对我国温州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达到56% 。状况好的省份尚且如此,全国整体状况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2、缺乏一个完善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
全国范围内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乏是导致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关键原因。这种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导致较高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而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为温州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合适的中小银行,也是导致我国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原因之一。
三、应对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利率及独立的核算制度
根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区域发展特点,制订专门人民币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其中贷款利率定价遵循成本、效益和风险相匹配原则、市场化定价原则、差异化原则和依法合规原则,并结合本行自身资金成本、费用、税收成本、贷款风险、贷款目标利润等各种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将中小企业客户的年度资信等级、信用状况记录与贷款利率定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银行利率定价原则,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等级利率实施办法,即:制定执行优惠利率条件,按照借款人的经营效益、现金流量、资信等级、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客户分类,分别设制不同的利率档次,对优质客户、诚信客户、符合优惠条件的客户在贷款利率上给予相应的优惠。
为了不断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实施科技强行战略,根据科技五年规划,银行应对原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建立独立的中小企业贷款核算机制,以适合小企业操作,为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由此促进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完善数据统计功能,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进行单独统计,如:中小企业开户数(新开户、销户、开户总数)、存款余额、贷款户数(新增客户、原有客户)、贷款余额(时点余额、日均余额)、贷款发生额、贷款方式、贷款质量(账面形态、五组分类、欠息状况)、贷款收益(应收利息收回率、百元贷款收息率)等;其次是完善业绩考核系统,进一步细化贷款产品系数,对客户经理营销中小企业信贷的模拟利润、业绩薪酬进行单独计算和汇总,把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业务从其他客户的各项业务中分离出来。
(二)积极开发风险可控的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
积极开发风险可控的适合温州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银行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根据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性,推动动产、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保理、林权、保函、福费廷、票据贴现、供应链融资等业务,探索依托温州商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等信贷创新。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按照银行业务发展导向要求,通过对每年修订的客户经理考核办法,对营销、发放和管理中小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实施奖励,通过提高产品系数,增加模拟利润,增发业绩薪酬,来引导客户经理拓展中小企业客户。针对小企业客户“额度小、户数多、工作量大”的特点,采用信贷户数计酬方式给予奖劢。由此激发了客户经理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内在动力。
(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温州中小企业应从低成本战略走向差异化战略,实现从拼劳力、拼资源、拼低价格向追求高附加价值的模式转变,提升价值链,完善产业链,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
其次改变盲目多元化战略倾向,做好做强核心主业,实施归核化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专注特色,打造精品。归核化战略强调将企业业务向其核心能力靠拢,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着力推动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过度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舍弃多元化的诱惑,实施“归核”战略,降低多元化经营程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或者将经营重点收缩于价值链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再次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实现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
最后从急功近利式的做“快”向追求基业长青的做“久”转变,突破家族企业的人才瓶颈和企业传承难题,重视商业道德,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1.建立用人岗位制度、设立管理控制机构、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企业不能因为规模小,节约成本而对不能缺少的财务分工岗位进行合并,必须对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如果企业为了考虑用人成本,对必须要分工的岗位可以分人相互兼职,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对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离。
2.建立财务评估风险制度
对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部分要进行风险评估。像往来帐款、库存材料、积存产品等进行定期核对、定期分析。目前温州中小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人相信人的观点,风险意识不强。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对资金成本的核算,把佘销销售改为销售折让,来提高资金的安全率和利用率。在库存材料的采购上应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制订进货、领用、库存制度,并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这样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可靠而真实的经营决策依据。及时分析积存产品的库存价值,把已经贬值的积存产品要上报给有关部门,同时进行帐面调正,使得报表上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参考性。
3.建立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
在会计制度的设计中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并与此保持一致。由于中小型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由于这一情况的存在,更应对会计人员制订制度,以免因人员少、监控不严而出现漏洞。在对会计人员制定制度时,要根据新的《会计法》和《内部控制规范》中所要求的内容,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
4.建立会计监督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建立严密的会计监督制度,防止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办理违法事项。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企业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力度的同时,必须通过对其职业道德教育,来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判断和自我管制能力。
(六)建立行之有效的融资担保体系
1.加强担保立法,确立担保体系建设的基础
我国涉及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但其中都未对担保机构作专门规定截止目前,七部委下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是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最全面的规范性文件。但该《暂行办法》仅是行政规章,法律层次较低。鉴于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的牵涉面广,且意义重大,有必要出台更高层次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2.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对担保行业的监管
有力的准人监督和持续的业务监督是确保担保行业规范、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解决担保机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问题关键在于明确现有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建立多层次、组合式监督,充分发挥各相关机构如部际联席会议、工商、银监、税务、司法、股东等的相应监督管理职能,进行系统性、全方位地监督管理。
3.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资金补偿渠道
各发达国家担保业务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资金的扶持是担保机构的信用支柱。政府应根据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运营业绩、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性及社会效益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评,建立财政对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向优质的和上规模、风险控制能力强的担保机构持续注入奖励资本金和风险补偿金。同时税务机关对担保行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减免政策也需形成常态。这些措施不仅可为担保机构提供可争取的资金来源,而且也可刺激他们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4.建立强有力的再担保体系,分散担保风险
对于再担保的操作模式,初期可通过设置准入门槛、监管规则,将质地较差的担保机构排除在再担保体系之外,借此淘汰一部分不务正业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由担保机构自愿决定是否参加再担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对满足基本条件的担保机构应该采用强制性再担保的方式,即这些担保机构的所有业务必须进行强制再担保
5.确保足额计提风险准备金,保障代偿能力
理顺了担保行业的风险与收益平衡关系,落实了规范的行业监管、持续的资金支持机制后,担保机构的盈利能力得到了保障,担保机构有能力计提足额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监管部门应监督担保机构准备金的计提情况,以应对可能的代偿风险。
(七)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1.以教育为主导,使诚信成为企业行为的常态化。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育,是企业诚信建设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一俟成为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和行动准则,这个企业就奠定了发展成长的坚实基础。一是进行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我们要以各种形式进行教育,使其深入人心,发扬光大,成为经商办企业的座右铭。二是进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行为理念教育。利用企业经营中正反面事例,名牌名企、“百年老字号”的成功经验,对企业员工进行看得见、摸得到的教育,使他们懂得诚信是无形的财富,“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的道理。三是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徒法不足以自行”。要以多种教育手段进行灌输“洗脑”,让每个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都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不触法律的“高压线”,不越法律的“禁区”。
2.以法律法规为规范,提供诚信建设保障。为了保证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制定了《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合同法》、《破产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各地、各行业也相继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诚信建设法律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一些与市场经济和诚信建设不相适应甚至相左之处,导致在企业中,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发生了一些为了经济利益而钻法律空子铤而走险的现象。因此,要认真总结教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抓紧完善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出台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法律法规,健全适应新情况的规章制度,为企业诚信、公民守信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以宏观调控为手段,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发挥企业这一市场经济主体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把那些依靠企业或行业也可以行使的权力转给企业,为企业留出更多、更大的自行管理、自我发展的空间,使政府能以更多的精力实施宏观调控,多做一些以服务为主的工作。如在市场经济大前提下,为企业提供诚信建设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信用产业体系;购买公共服务,使之更加市场化、专业化;保护和奖励诚信建设成绩突出的企业等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为中小企业筑建诚信建设和全面发展的大环境。
四、结论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自身来看,还存在着规模较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的问题。银行方面来看,还存在着于银行追求收益最大化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政府方面来看,还存在着支持力度薄弱。因此,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银行、政府、各类投资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依靠企业自身,银行,政府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来源于《企业经济》,2007年12月20号;
〔2〕李冠军《商业银行信贷成本与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于《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7年05期
〔3〕唐静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来源于《华章》2011年第10期
〔4〕刘月《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来源于《魅力中国》2009年第35期
〔5〕周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建议——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于《发展研究》2012年第01期
〔6〕张正君《从信用角度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来源于《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6月25日,第6期下旬刊
〔7〕史利国《会计诚信建设探讨》,来源于《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8〕韩煜达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基于温州地区》,来源于《期刊论文》,2010年09期
〔9〕赵一晓《我国适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规模选择》,来源于《时代金融(下旬)》 2011年15期
〔10〕洪继敏《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来源于《中国经贸》2008年11月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