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14-06-29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当代文学绚丽多姿,“网络”作为重要特征之一,彰显着文学的时代性。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网络文学”和作为泛指的网络时代的文学,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征。作为新生的并被基本认可的网络文学,究竟以何种特质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时代特征?本文重点从网络文学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文学批评以及网络文学在影视改编方面的发展来分析网络文学具有的当代意义及其潜力。

关键词:网络文学 畅所欲言 良莠不齐 文学批评 影视改编

一、网络文学的积极作用

(一)写作机会的增加

在2000年左右,网络文学初现端倪,这一时期出现了像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今何在的《悟空传》等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后数年间,随着网络平台对文学的重视和开发,使得众多抱有文学热情或者说是文学梦的人们通过网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大批作者、大批作品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网络平台上崛起,其中翘楚更在某一题材领域内占据一定的定位,拥有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读者粉丝,网络语言称之为‘大神’。

网络文学的逐渐普及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格局。以往必须经由文学期刊发表的途径因为门槛很高、难度很大,令许多文学爱好者望而却步,但网络却提供给他们实现文学理想的机会和出口。传统文学的门槛对大多数初出茅庐的作者来说其实相当之高,作者除非得到出版社的支持,否则就需要自己出钱出版,并自己承担销售的风险,这往往会将一些经典的作品及富有潜力的作者拒之门外。

(二)打破空间的束缚

网络文学便捷而迅速,不仅写手可以随时随地的敲击键盘即可将自己的作品挂在网上,而且,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所喜欢阅读的作品尽收眼底。传统文学中曾经风雅讲究的所谓枕上、厕上、马上(车上)的“三上”,已经完全抵挡不住如今网络阅读的便捷与轻巧。可以说,网络阅读已经渗透进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他们乐于接受的生存方式之一。

不仅如此,网络文学还方便写手随时随地的修改,和读者即时即刻的跟帖。前者是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后者是网络文学独具魅力的文学批评,读者将自己的读后感,无论追捧的热议,或尖锐批评,乃至肆无忌惮的谩骂,都可以显现在网上,写手也可以不服气,依样画葫芦反批评。如此浪涛相击水花四溅一般直接而真情毕露的互动,是传统文学中绝对出现不了的现象。互动而带来大众参与的快感,让文学不再只是小圈子里少数人的事,让文学家不再如鲁迅先生讽刺的那种只是坐在天堂的宝座上吃供奉的奶油蛋糕的人。

(三)独特的民间视野

最初的网络写作或者网络文学,在表达自己的经验时,基本是采取一种文化反叛的姿态,而这个姿态是不屑甚至不齿于所谓的“主流”阶层的。网络写作者大多是一些有才华有真情实感但没有机会进入主流文化的青年人,他们最能认同的人不再是传统的经典文学大师,而是那些对现存文化秩序以及虚伪腐朽的道德说教充满攻击性和颠覆性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说,王朔和王小波是他们最重要的两个精神支点。因而,在主流之外发言,是他们的真实性力量所在,作为一种姿态,保持与主流的距离也是必要的。

网络文学这种独特的民间视野,正式传统文学所不具备的,也是网络文学得以发挥的最大优势,在将来,这种民间视野还能继续发展,并成为新一代作者,甚至普通读者抒发自己真是情感的有力平台。当网络文学真正得到发展的那一天,也许文学界又能重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四)真正的畅所欲言

在传统文学里,文字书写需要一定的门槛,受到从水平、名气、审稿到印制,甚至关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霸权,而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象征。虽然文人并非真的有钱有势,却一直矜持地拥有最后的自尊和清高,把持着文字,就像是把持着玻璃旋转大门的势利门童,只允许少许持票者进入,让他们去舞文弄墨,去风花雪月,去进行自己的文字狂欢,而把大众排斥在门外。网络文学,打破了这扇看似透明高雅却壁垒森严的玻璃门,让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显然,网络文学是文学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鲜明的注脚。

当前文学界就存在一种模式,当一名普通作者想要快速的,低成本的获取大量的读者关注及反馈时,往往就先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在网络中,不仅作者的创作可以第一时间为读者所知,而且读者可以实时向作者反馈对作品的建议及评价。这种动态的,双向的交流极大地帮助作者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尽量将其推到一个高峰。当作品累积到一定人气时,作者可以重新回到传统文学的模式准备出版,从而完成一整套文学面世的流程,并且往往都大受好评。通过这种高校的,畅所欲言的平台,作者不仅回避了盲目创作的风险,并且有更多机会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社会,这一点是传统文学绝对无法做到的。

二、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一)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网络文学初现时,很多人是对此嗤之以鼻的。那时,网站为了追求量,准入门槛不高。有很多糟粕的东西堆积在网上。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并不能被称为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只是与传统的文学载体不同,其他元素还是相同的。

农业时代的马车,会被工业时代的火车,又被电子时代的高铁所代替,或许是其必然;但是,农业时代所诞生的纸质传统文学,却不见得一定被新时代的网络文学所取代。在文学艺术方面,只有变化,没有进化。纵使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使得和传统文学的关系变得微妙,酸葡萄心理或居高不下的姿态,使得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有些不屑一顾。不过,网络文学确有自己先天不足的弱势和短板,比如,门槛低了倒是低了,便捷倒是便捷了,却容易造成萝卜快了不洗泥,作品的良莠不齐是不可不正视的问题。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的现实。以网络文学被改变为影视作品为例,某网络文学运营商一年的网络小说量多达几百万部,能推荐出来的仅接近一万部,这其中被制作方看好的又仅有千部左右,而真正能落实到拍摄的恐怕不到50部,能在电视台播出跟观众见面的又减掉一半,其中老百姓喜欢的不超过5部。从几百万部到只剩下5部,这不简单只是竞争激烈的产物,其实是因为粗制滥造的基数太大。而人尽可为的网络文学所造就的文学狂欢,可以自慰和宣泄于自己,也可以冒犯乃至挑逗传统文学,甚至可以以另一种姿态和活力、形式与内容,补充和拓展于传统文学。但是,它也容易跌入以往年代曾经出现过的“小靳庄”人人是诗人的误区,误以为在网络时代人皆作家,从而进一步使得文学水平跌落和文学价值贬值。

(二)网络文学的虚假繁荣

对于虚假繁荣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由于作者个人的繁荣和马甲的虚假繁荣。有的作品甚至就是靠马甲的吹捧才获得成功。更有甚者,有人会出钱雇佣所谓“五毛党”为其助威,支持自己的作品,恶意中伤对手的作品,种种手段不堪入目,目的仅仅是为了用表面的好评欺骗大众,达到快速积累人气的目的,显而易见,这类“拔苗助长”的作品,由于作者本人实际并未对其精雕细琢,往往沦为粗制滥造,难登大雅之堂的烂文。

快餐式网络文化亦是有此而来,这类作品往往借鉴与同一种曾经成功过的风格模式,大量的“引用”,“模仿”痕迹使得作品之间相似度极大。在作品本身毫无创新,无法吊人胃口时,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作者往往就会采取“马甲”战术,用虚假的信息欺骗读者。

另一方面,由于文学网站的不断分化,作品、作者以及读者都被分散。网站本身为了实现网站的表面繁华,甚至不惜通过后台对数据的操作来增加作品的点击率。文学作品的表面繁荣指网站首页的作品阅读量很高,但是进入网站内部各个栏目则阅读量不尽人意。很多网站甚至侵权将某些签约网站的作品擅自复制到自己的网站,并提供免费下载。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原作者及网站的利益,更导致读者对网络文学整体形象的误判,认为这只不过是免费的甜点而已,始终不是文学的主菜,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无异于饮鸩止渴。

(三)网络文学艺术承担感的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缺乏大气、沉雄、深刻、庄严等文学作品所应有的特点。随着近几年出版社对网络文学的介入,使其功利性加鲜明突出。文学的创作缺乏艺术的承担感,书写者本身没有意识自己的艺术承担感,网络书写常常只关注个体存在,而没有考虑整个网络写作团体承担的文学责任。网络文学作品普遍存在缺少思考、自然主义描写倾向、写实主义、不讲技巧、低级趣味等问题,写作题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写作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对于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国家基本建设的重大事件、农民工人等社会主流人士的关心不够。这是因为网络文学的书写者多出生在城市,且网络书写本身的思考深度不够。

以作者“我吃西红柿”的作品为例。该作者的作品风格是借鉴与目前流行的网络游戏模式,即“打怪升级,升级换地图”的循环模式。这类作品在青少年读者群体中大受好评,因为青少年读者往往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此类作品正好迎合他们的胃口。然而细细阅读就可以知道,其作品严重缺乏文化底蕴,粗俗无聊的文字布满全文,如果要举例来形容,就好像是一包泡面,好吃却毫无营养,甚至长期食用还有害健康。

(四)网络文学没有与之同步发展的网络文学批评

基于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网络作家从盲目创作到自觉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构成了网络与文学进行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文学在外延与内涵上与传统文学相比恰恰是互为倒置的。网络文学将网络传播技术、文本结合形态和受众阅读量奉为圭臬,而传统文学则是以思想意蕴和创作技法作为价值坐标体系的。

这是目前文学评价标准的主要分野所在,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不成熟标志。任何一支文学力量的发展都和文学批评紧密相连,文学和文学批评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任何一条不健全便只能畸形地行走。但是网络文学批评却成为网络文学的一个软肋。初期的网络文学评论一直由传统文学的作家、评论家来承担,甚至连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大赛的评委都是由从未涉及过网络的传统作家来承担。这些作家不熟悉网络环境,不可能构成网络文学评论的主体,因此网络文学的评论必须要由网络环境来催生。但是活跃于网络文学的人大多都是网络文学的书写者或阅读者,因此评论数量少、且质量又受其本身能力的限制。网络文学的评论依然存在于感性的方面。一味的褒奖和赞扬,造成网络作品书写者本身的错觉。

三、网络文学的发展分析

(一)网络文学作品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网络文学“出身不好”,被贴着“粗制滥造”的标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文学的受众基数很大,而且会越来越大。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则,质量终将会成为网络文学的瓶颈,进而影响到网络文学的发展,例如在影视作品改编方面。近年来火热荧屏的一些穿越题材作品如《宫》《步步惊心》等,虽然火爆一时,但这些作品只能被称之为商品,是单一的娱乐化产物。穿越剧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的把握和态度都亟待提高和端正。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和缺乏对当下社会的认知,那么写出和拍出的作品就只能沦为格调不高的商品,对这一题材而言绝无益处。

尽管表面看来,网络文学的作者和作品的基数都非常庞大,然而,改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其实,很多的网络文学都被买走了,能拍出来的却少之又少。网络文学作者和相关运营商一定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因为网络文学的空间净化和质量提升会使得影视和文学的结合更加紧密,而且是无缝对接,这对双方都是好事。

(二)建立成熟的网络文学批评

要确立健康、科学的网络文学批评体系,需要直面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对海量文本和及时性文本的阅读。尽管网络文学可以存储和复制,甚至创作、阅读不受时空的限制,但是网络文学的传播依赖互联网,或是借助移动阅读平台。创作、阅读和传播的便捷,无法掩盖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即网络文学的产业链是以创作收益和阅读消费作为生产形态。生产按照字节量多少支付报酬,消费则是以点击流量付费阅读,这也促使网络作家对文字量生产的无节制,极易把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创作动机和目的。运营商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势必加大营销力度,极易虚夸作品的成色,低劣产品泥沙俱下,质量风险在所难免。因此,海量文本的阅读以及网络创作的及时性,需要定时及时追文,这是网络文学批评的客观难度所在。线下作品通常也是几十卷本,同样也有阅读量的压力。

二是关于点击率的硬性指标。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即把读者的阅读流量作为衡量作品影响力的基本标准。这也是目前考察网络文学的受众群与流行度的一个基本参照系。与电视收视率一样,这是分歧比较大的一个指标体系。因为影响力强调的是传播力,而网络文学的根本还在于它的文学性,而不仅仅局限于传播度,特别是目前对点击率的监督体系还不完善。所以,对点击率的质疑与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并存的状态。

三是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语言的技术传播作为网络文学的内涵,并不能抹煞它对于文学性的诉求。网络文学促成了网络长篇小说向类型化方向深度开掘,类型化弥补了网络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资源稀缺的短板,又掩盖了网络小说语言的粗鄙和浅显。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小说素材的择取剑走偏锋,以怪、诡、异、灵取代主流和大众普遍意识。这显然在将网络文学带入绝境,造成网络文学创作越来越脱离社会,甚至偏离基本的人伦价值。文学性正是基于人情、人性、人文等基本的逻辑要素和核心价值,放弃文学性的追求无异于扼杀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

四是关于批评方法。传统文学的文字视觉化功能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因其发展文字的内蕴意义和能发音的特点,成为艺术的一个类别。网络文学虽然也是以语言作为识别的符码,但其镜像化功能更为明显。具体可分为:消解意义,强化事件的场景;淡化语言意蕴,强调即时的心理认同;少用修辞,弱化心理活动;着重“是什么,怎么样”,不需要回答“为什么”。网络文学的长度与之不无关系。网络文学长于多场景与事件的叠积,以构成与受众同步心理交融的特征,力求介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网络文学创作手法的类型化,在修辞缺失的前提下,则也说明了网络文学对现实生活的介入能力较弱。网络文学的类型化渗透着游戏的娱乐性、想象的随意性、历史的武断性、文化的诡异性。网络文学批评应该首先遵循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批评的媒介化和消费文化特征。与传统文化的重语言意蕴和追求精神向度不同,网络文学的要旨是如何建构一个迥乎现实的新世界,作者的叙事动力不仅来自于颠覆现实经验的勇气和反现实的书写姿态,还有来自于受众狂热的迎合与呼应,二者及时互补的心理机制促使网络文学叙事向无边的超验世界开掘。而且这种方式是极其隐蔽的,甚至呈现出某种集体无意识。

五是专业队伍建设。目前网络文学批评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网络文学创作门槛相对较低,很多专业人士不屑于从事这个行业批评,行业从业人员又缺乏专业批评训练,造成了批评队伍建设的迟缓。批评队伍应该包括行业高端从业人员、网络文学专业技术人员、高端网络文学读者、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目前需要大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较好地引导行业向健康的产业方向和专业方向发展。

总之,网络文学批评作为全新的命题,既面临文学自身空间扩展的问题,也具有大众文化互容共生的问题,需要采取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批评既有针对性,又能体现出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三)网络文学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的虚拟性并不代表我们的网络文学也是虚拟的,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不可能离开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网络文学有承担艺术和社会责任感的历史使命。

作为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创作题材应该更广泛而不是局限于网络或者自己的生活环境。网络文学的书写应该建立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文学的书写者更应该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而不是每天在电脑面前进行所谓的创作。作品的题材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民、工人以及社会的主流群体。作品的内容应该更为深刻,大气、庄严、成熟。

(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

网络文学的出现,确实带来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譬如,在文本形式上更加自由,文字表达更加活泼生动,文本内容和传达的经验更加直接、真率,有的作品甚至还有些惊世骇俗。但是,网络文学不会因此就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殊品质,它的种种新异表现并没有改变文学的品性。关于文学的定义,关于文学的基本尺度无论怎样,都是历久弥新的。自人类的精神活动有了文学这一形态之后,几千年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可以去设想,假如随便出一个什么新事物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文学的概念及其范畴,那么这样的结果也不用等到现在才发生了。

当然必须看到,网络文学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文学写作的传统格局,这个格局过去完全是由传统的文学生产、流通、和传播方式予以垄断的。网络文学不仅打破了这种垄断,也帮助传统的文学方式获得了新的增长机会。

(五)网络文学的艺术可能性

提起网络文学,很多人会联想到“草根”、“格调不高”、“少男少女读物”等关键词。然而,近两年热播的影视剧《山楂树之恋》《双面胶》《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却无不改编自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齐飞”之势初现,这其中有机遇、有创意、有市场,更有无限未来,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调试和磨合。

从网络文字转向影视画面似乎已是大势所趋。顾名思义,网络文学是指发布在网络上的文学。网络文学的标准很狭窄也很宽泛。狭窄的是,从影视改编的角度来看,对网络文学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它与传统文学的不同其实只是载体的不同。很多随性的文字并不能称之为网络文学,至少从影视剧改编的角度还不能称之为文学。宽泛的是,很多传统的主流作家也开始在网络上发布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可以称之为网络文学,也同时是影视改编的对象。譬如六六,最初是网络文学作家,但她的作品经过在网上的传播并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引发广泛的关注热议,由此跻身一线编剧之列。

早些年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著名导演的电影、电视剧也多是根据小说改编,那时主要根据主流作家的作品改编。根据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在当时的人们心目中还不存在这个概念。在2000年左右,网络文学初现端倪,这一时期出现了像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今何在的《悟空传》等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与影视的结合并不紧密,或者改编得不太成功。这一时期的中国影视同样经历着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佳作不断涌现,古装历史有《康熙王朝》、革命战争有《亮剑》、家庭伦理有《中国式离婚》,而这些作品的成功与制作人、编剧、导演甚至演员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却无一例外都是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脱胎而来。此时的网络文学还处于一个上升期和潜伏期,但它们所蕴含的惊人能量已经蓄势待发。从网络文字转向影视画面,进而继续扩大作品本身的影响力似乎已是大势所趋。而影视行业随着规模的蓬勃而迅猛的发展,也对好故事的需求量激增,但现有编剧资源已经供不应求,于是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的结合成为了必然。这种情况自2008年起,便随着网络文学水准的极大提升,以及影视行业越来越缺乏好的故事与好的题材的现状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对人类自由活动的束缚,提倡文学艺术的精神自由。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演变,网络文学已经得到更为普遍的接受和认同,成为文学史的一个历史节点。然而,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受众。若关心文学的未来,必须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亟需逐步建立符合文学本质、具有网络文学特点的审美评价体系,促使其蓬勃发展、健康成长。将来一段时间内,网络文学将和传统文学共同相处、互为补充、相互渗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网络文学战胜传统文学进而成为文化意识的主流载体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如同现代信息技术代替原始的书信通讯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导联系工具。网络文学因其自身的一些缺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文学,但就长期而言取得文学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四、参考文献:

【1】雷盛燕:《浅析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弊端》,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2009年。

【2】落叶飞天:《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现状》,http://article.hongxiu.com /a/2007-4-14/2079409_3.shtml,2007年。

【3】王岳:《网络文学发展之我见》,http://webculstudies.csu.edu.cn/ ShowArticle.asp?ArticleID=430,2007年。

【4】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传递文学精神 提升网络文化》,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2/2012-07-13/134350.html,2012年。

【5】人民日报:《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学 期待大浪淘沙》,2012年。

【6】光明日报:《网络文学面面观②形式之魅:网络文学的新贡献》,2013年。

【7】宋元林:《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2009年。

【8】于积亮:《网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2009年。

【9】曾长秋:《正视网络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南大学教授,2010年。

【10】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中南大学文学院,2003年。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