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科技发展中创效益。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多数企业来说都存在一定困难。二是从企业管理中要效益。把管理工作抓上去,向管理要效益,则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条生财之道。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末,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创新发展将给整个管理界带来新的活力。近年来,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非常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暴露。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
一、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的必要性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资金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的始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企业供产销环节,是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也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环节。管住资金,可以管住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维持企业的偿债能力。
2.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有效地防止舞弊。因为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资金的挪用是引起各种贪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资金管理,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的收入、支出合法合理,从而有效地防止舞弊的发生。
3.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企业资金存量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过多或过少都不合理。过多的持有资金,机会成本增多,是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持有资金,有可能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加强资金管理。
二、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的关系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企业业的行业性质。例如商品零售行业,由于采用大量现金销售,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也是合理的。相反,有些企业虽然速动比率大于1,但速动资产中大部份是应收账款,并不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因为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评价速动比率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分析不能独立于流动资产周转能力的分析之外,存货、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低下也会影响流动比率的分析实用性,所以上述两指标的应用应结合流动项目的构成和各流动资产的效率综合分析。
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并且比流动比率反映得更加直观可信。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却很低,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高。一般来说 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比值在1比1.5左右最为合适。
在流动性资产额与短期需要偿还的债务额之间,要有一个最低的比率。如果达不到这个比率,那么,或者是增加流动资产额,或者是减少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额。我们把这个比率称为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其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它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在清偿完流动负债以后,还有余力来应付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根据一般经验判定,流动比率应在200%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既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又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在运用流动比率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应注意到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营业周期不同,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也不一样,因此200%的流动比率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三、现今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现状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
(一)缺乏资金管理意识
虽然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资金的重要性都有广泛的认同,但是,有些管理者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有时导致项目资金链条断裂不能如期完成,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可能性;有时由于过度筹集资金使企业陷入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之中,使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多角债务链。
(二)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更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信息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政府宏观管理效果。
(三)监控不力,缺乏事前、始终的严格监督
目前,在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四)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显示矛盾已经成为先阶段企业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性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四、对现今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投资风险分析
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可行。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在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是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最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不足为怪的。
(二)资本的运营分析
在资金运营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护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呆滞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列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三)收益分配的分析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为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要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五、制定科学的使用政策、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
(一)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建立结算中心制度 ,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帐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银行风险,营造新型银企关系。
2.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应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主业的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二级核算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二)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安全
1、实施“会计委派制”,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监督机制。对下属单位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的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审计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确保企业内统一的财务政策有效的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加强内部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内部审能,健全内部审计与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三)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加强资金管理与控制
1、企业要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2.从薄弱环节入手,建立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问题突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监控方式,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特别是规章制度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减少人为因素,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3.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目前一些地区一体化改革工作还停留在市县财务一体化的阶段,没有达到和业务一体化的结合程度,体现不出一体化的最大优势。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六、结论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末,同时也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失真、监控不力、资金散乱是现阶段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资金管理办法,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本文只是简单的探讨了企业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七、参考文献:
[1]赵玉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年01月;
[2]张铁南:《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一重技术,2000年01月;
[3]黄秀珠:《浅析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引进与咨询,2005年04月;
[4]王聪龙:《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引进与咨询,2003年09月;
[5]贾平、贾秀坤、张锐《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年04月;
[6]李华:《资金管理浅析》,华北电业,1995年01月;
[7]王兵和:《财务风险及管理》,科技咨询,2007年02月;
[8]王亚琼:《浅谈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民营科技,2012年09月;
[9]郝玉萍:《浅谈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前沿,2012(17);
[10]张慧、张剑:《关于信息化的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实践探索》,科技信息,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