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他的《聊斋志异》是部一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其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关键词: 蒲松龄 , 《聊斋志异》 , 女性形象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他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众多男女形象,细细品味,别有风味。但是比较一下男女形象就会感到诧异,男性往往不如女性强,是相当弱小,需要帮助的人物,女性则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强者形象。这无疑是对“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女诫·敬顺篇》)的传统的改变。《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归纳以下几类:
(一)侠女仁妇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描写了一些侠女仁妇形象。侠女形象主要以《侠女》、《商三官》、《张氏妇》三篇为例进行阐述。《侠女》是以侠女为父复仇的情节展开的,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具有侠者风范的妇女形象。《商三官》中商三官的形象也是通过其复仇经历描写的。《张氏妇》则是在兵匪肆虐时奋起反抗的典型代表。这些侠女所共有的特征是:第一有隐忍的性格。侠女在手刃仇人之前,一直陪伴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后才行动。一方面说明她的至孝,另一方面则证明了她的隐忍。商三官在看清官府腐败和不能主持公道的实质后便投奔到优伶门下,经过半年后自行复仇。张氏妇更是有这种性格,在兵匪将至之际“独不伏,公然在家”,后来在杀死了两个兵后不惊不慌,表现出超常的隐忍。第二她们都是智侠,也就是说都具有智的一面。侠女在探明仇人的行踪路径后才动手,而不是盲目行动。商三官则利用自己的才艺接近仇人,复仇成功。张氏在兵来之前,事先做好准备诱杀贼兵,为民除了大害。她们都是智侠的化身。。
商三官原本是个小家碧玉,其父因醉酒而得罪了邑豪,被邑豪的家奴打死了.三官的兄长告到官府,却“经岁不得结”“讼不得直,负屈归.”[ 《聊斋志异.商三官》p1097] 这明摆着官府与邑豪,勾结成奸.可兄长却仍然执迷不悟,“谋留父尸”[ 《聊斋志异.商三官》p1097], 仍寄希望于黑暗的官府,而三官早就意识到了这种状况,她的一句话点破了兄长的执迷:“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天将为汝兄弟生一阎罗包老耶?”[ 《聊斋志异.商三官》p1097
] 寥寥数语,入木三分,点出了黑暗社会的本质.面对残酷的现实,一家人无计可施.三官虽然外表柔弱,然而内心一点也不比男儿差.她早就想好了对付仇人的办法,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她夜里偷偷离开了家.在豪强大宴之机,前往酬欢献歌,并在豪强借势“留与同寝”的深夜,杀死了仇人,而后也自杀了.三官真可谓女中豪杰。
仁妇的形象以《乔女》和《仇大娘》为代表进行分析。乔女是那种修身型的女性形象,而仇大娘则是治家型的形象。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户,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 《战国策.策一》]的美德。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二)经济自力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其艺术成绩的顶峰,他们的一群人物形象主体精力是对真善美、对自力人格的不松懈追求。而最为使人惊叹的是,在几千年“重农抑商,独尊儒家学术”“女性无才便是德”[ 《公祭祁夫人文》清.张岱]的封建思惟禁锢下,蒲松龄作为一介儒生,竟能有“女性自力,必须以经济自力为基础”的思惟,并成功塑造了新型女性经营者形象,这些个女性外表大凡秀美荏弱,但却有一个极有见识的头脑。这和传统的女性完全依赖男的糊口经济没有办法自力的状况截然不同。这在中国古代小说领域中,不克不及不说是一个环球注目的丰碑。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有近20篇有关到女性经营办理财产,体现了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苏醒,是中国呼唤“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先声。由有经济自力意识继续往前经营办理财产,其中佼佼者甚或成为成功的新型女性经营者。以下将从其中择其有代表性者浅谈他们经济自力的手段和具体体现的实例阐发。
《鸦头》中的鸦头,虽为娼妓.但她挣脱苦海,思嫁王文,王说家贫,鸦头说:“ 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稀薄亦可自给。可鬻毛驴作资本。”[ 《聊斋志异.鸦头》p542]人誉蒲松龄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此几句功力可见一斑,笔才一二,象以应焉,鸦头奇特的个性和不统一般的见识体现的极尽描摹。别的痴情女性在这种环境下凡是也对心上人说甘愿刻苦,而实在心田茫茫然焉,不知怎样刻苦也没有努力的方向。鸦头不同,她也痴情,但是她对她的未来是有筹划的,而是用非常少数语明确道出了成长渠道,她不雅察市场得出论断“今市货皆可居”,且规划了成本,想到了创业资金来历。意识多么清醒思维多么清晰!“王与家丁躬同操作,卖酒贩浆其中。女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历年余,渐能蓄婢媪,王自是不着犊鼻,但课督而已”[ 《聊斋志异.鸦头》p542
]王文家境能成长到这个地步,离不开鸦头的巧妙点拨和鸦头本身也举行女红的经营。鸦头用本身的经济头脑和手工工作,成绩本身一段美满婚姻。
《黄英》中的黄英兰心惠质,坚持把花当成事业做,轰轰烈烈卖花,从靠马子才接济,到享用过于世家,从过去借住马子才的荒园,到本身盖起讲求的楼房。马子才丧妻往后迎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工具,都由黄家供应。黄英主不雅上路程经过过程卖菊作为事业,不依赖马子才,也不接管马关于“卖菊贪财亵渎斯文”的定见,认为“靠本身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成苟求富,然亦不必必须要求贫也。”[ 《聊斋志异.黄英》p276]、“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 《聊斋志异.黄英》p277
]欲用本身的劳动致富不千年做穷困之人。她路程经过过程技能前进获得商品的差异化。路程经过过程差异化的商品提供来赢利。 “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 《聊斋志异.黄英》p275
],也恰巧相合了当今“提高产物质量,树立出名的牌子战略”的经济战略。黄英的从商不是偶然的、不主动的,而是她酝酿已久的,她跟马子才提过卖菊花,马子才嗤之以鼻,她就决议本身干,她的对马子才所谓关于从商不成耻的所有话语,都浮现出一种理性的光辉,一种清晰的思绪,可见她的经营意识有本身的定见支持,是主动的、成熟的。完全可与当今新型女性经营者比美,是新型女性经验者形象中一颗璀璨的名人。
《小二》中的小二,经营才华卓尔不群,她开琉璃厂,“其奇式幻采,诸肆莫能及,以故直昂得速售。”[ 《聊斋志异.小二》p405]几年功夫,富甲一方。小二对工人办理很严格,“督课婢仆严,食指数百无冗口”[ 《聊斋志异.小二》p405]小二还懂得糊口,“暇辄与丁烹茗着棋,或不雅书史为乐”[ 《聊斋志异.小二》p405]。她五天查抄一次往来帐目和工人劳动,奖罚分明,对工人的奖励总是超过惩罚。五天一休,伉俪与工人同乐。在办理上井井有条,实施“人性化”经营。“小二是个富有活气的新型资产者,懂市场,懂得驾驭主顾的猎奇心理,掌握市场。会赚钱,也会安享。她过的不是传统田主吝啬鬼式糊口,而带有新型享乐型资同族特点。”《小二》反应了在商品经济成长中女性的能力与官位地方。展览了女性经济官位地方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恋爱糊口。小二与黄英摒弃了“嫁汉嫁汉穿衣食饭”的传统女性标准样式,在他们的经营成功,富甲一方中实现了本身的生命价值。《黄英》、《小二》在艺术上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思惟性,是逾越了时代的。
(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1)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这些篇章中的女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晚霞、瑞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反抗。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当晚霞第一次见到才艺超凡的阿端便“遥注之”,后来又“故遗珊瑚钗”[ 《聊斋志异.晚霞》p293]给阿端作为爱情的信物。在封建伦理道德强化的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子如此大胆地去端详一个陌生男子已属违禁,加上主动示爱,就更说明了她积极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和反抗封建束缚的态度。瑞云在鸨母逼迫破身接客时提出“价由母定,客则奴自择之”[ 《聊斋志异.瑞云》p239]的条件,后来遇到贺生则大胆地对贺生说“能图一宵之聚否”[《 聊斋志异.瑞云》p239
]。她对贺生所说的话其实就包含了对真爱的渴望与追求。狐妓鸦头在妓院看到了“局促不安”的书生王文,便大胆爱上了他,“望见忘,秋波频顾,眉目含情”,[ 《聊斋志异.鸦头》p542
]到后来竟然和王文私奔。在讲究妇道闺范的那个社会,这也算是一个壮举。
以上简要地对作为下层妇女的一些妓女的形象作了分析,发现作者对这些女性予以热情的歌颂,并有意为她们安排了很好的归宿,让晚霞最后“举一男”,让瑞云复美,让鸦头和王文团聚,这些结局其实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情。
下面我们接着对普通的女性形象作一个分析。连城出生官宦之家,自幼“知书”,是一个知识女性,但她一开始“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 《聊斋志异.连城》p396]的举动就越出了封建的纲常,表现出她并非那种安于压迫、不思反抗的女子。就是父亲出面干涉,她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也没改变,以死抗争,最终和自己心仪的乔生结合;鱼精白秋练在湖边遇到了和她一样爱好诗歌的慕生,为他的吟诵所感,竟然相思成疾,主动谴母提亲。在遇到慕翁这堵墙时,抓住商人“志在利耳”的弱点,投之以利,终于赢得了和慕生的结合;胭脂初见风度翩翩的鄂生便被其风采所倾倒,后来又达到“萦念颇苦,渐废饮食”[ 《聊斋志异.连城》p398
]的地步,最后 经历了曲曲折折和阴差阳错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这几个普通女性形象的分析中看,她们还是有区别于最下层的妇女。首先,她们的身份地位要高于那些最下层女性,她们所受的最直接的压迫要少于下层女性,于是表现在她们追求异性的落脚点往往是重视才学。如连城首先看中的是乔生的诗,因诗爱人,白秋练也一样,而下层女性首先看中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其次她们的反抗方式不同于下层女性,她们面对困难要么郁郁成疾,要么只能以死抗争,缺少正面反抗的勇气。这些区别与她们的地位有很大的联系。
(五)悍妒型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就描写这类人物,有《江城》、《吕无病》、《邵九娘》、《阎王》、《马介甫》、《大男》诸篇。可谓是集悍妒女性文学之大成。她们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以男人的是非为是非,敢以女性之悍抗衡男性之道,以女性之妒反拨男性之理,表现出对传统女性文化的全面背离和反拨,悍妇现象作为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蒲松龄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悍妇形象莫过于《江城》中的江城了。江城是《聊斋志异》中《江城》的女主人公,因为其泼辣如虎的性格在文学史中已经成了“胭脂虎”的代名词。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仔细解读江城的所作所为时,发现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事出有因,她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有着正常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女人。但是,她因为与时代思想格格不入,最后被硬生生的集体无意识一点点扼杀成歇斯底里了。
《聊斋志异》中的悍妻大都出在一夫多妻的家庭中,悍妇们施虐的对象也大多是三心二意的丈夫,或者是婢妾及其子嗣。由此可见,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是悍妇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而悍妇们正是以悍同社会抗争,这种撞击中悍妇们的行为虽然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但这种撞击中所闪现的精神火花,其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她们往往持有一种反叛姿态,其行为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反世俗的色彩,超越规范而与现实中的女性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某种理想的化身。
贤妇以“孝”、“顺”、“不妒”为本,被三从四德和形形色色的女戒、女四书捆绑得没有丝毫自由。其中《珊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珊瑚受婆母虐待,毫无怨色,沈氏逼儿子休弃珊瑚,珊瑚对婆母无一句怨言,反而自责“为女子不能作妇”,以剪刀自杀,被救归安生族婶家。安生又登婶家责其不能事母,珊瑚“脉脉不作一言,唯俯首呜泣,泪皆赤,素衫尽染”。[ 《聊斋志异.珊瑚》p246]珊瑚竟因为自己留安生族婶家于婆家不利,而居于媪(沈氏之姊)家。后沈氏受其二媳虐待时,珊瑚不仅一次次用自己夜间纺织赚的钱做好饭给婆母送去,还在婆母惭痛地与她相见时“含涕而出,伏地下”。[ 《聊斋志异.珊瑚》p2467
]对于恶婆婆,珊瑚真是打了右脸送上左脸,认定为长者讳,认定“顺”即为“孝”,令人哀其不幸而怒其不争。可悍妇不以为然,她们扭曲的反抗着,以“悍”对压迫,以“妒”对爱情婚姻的不平等,以“泼”对温柔恭顺的妇德。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里,有些悍妇对此神圣职责置若罔闻,自己不能生育也不许丈夫纳妾。其中《珊瑚》中珊瑚的婆婆和弟媳都是凶悍无比,但最后作者都让他们感化了。
可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悍妇们设计了一条改良之路,除了凶悍到无以复加地步的个别悍妇最终为其安排了悲惨的结局之外,其他大都是由凶悍无比、妒嫉狠毒的母老虎,被感化为温良贤淑、宽容大度的良家妇女。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蒲松龄的婚姻观来,他是一个崇尚一夫二妻制度,维护封建男权主义的人。综观整个《聊斋志异》,很多被他美好歌颂的女性形象都被赋予了维护家庭男权,维护妻妾制度的责任,这些女性对自己所处的或妻或妾的位置不争不抢,安然处之使家庭和睦,而所有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中则大都反对其妻妾制度。
综观《聊斋志异》中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我们发现虽然作者在对这些女性进行描写时大致上能够给予一个较为公允态度,然而我们又会发现当作者在面对她们时不自然流露出一些难以掩饰的困惑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主张婚姻自由与赞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在有的篇章中,作者以高度的热情赞扬了广大女性为赢得婚姻爱情自由所做的努力,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然而最终都获得了美满的婚姻。例如晚霞和阿端的爱情,连城和乔生的爱情都经过了生生死死的考验,后来却都获得了幸福。可是在另外一些篇章中作者又表露出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的赞同,例如白秋练与慕生的结合,还得白秋练利用慕翁“凡商贾,志在利耳”[ 《聊斋志异.白秋练》p293]的弱点讨其欢心,才得以成功。聂小倩与宁采臣最后是在宁母的同意下结为夫妇的,当然还有更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二,既歌颂女权,又不反对男权对女性的压制。作品中,作者赞扬了女性对争取婚姻自由,争取人格尊严等权利方面的努力与成绩,说明作者也认为女权是广大女性自然拥有的基本人权。但是在某些篇章中却认同男权对于女性的压制,例如他以赞赏的态度描写了广大女性捍卫爱情婚姻权力表现的精神,却又在宣扬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如在《聂小倩》的结尾部分安排宁采臣要纳两房妾室,在《连城》中最后又强加给乔生一个貌美如花的宾娘作为妾室,《莲香》中的二女侍一夫也体现了这一点。在悍妻妒妇的女性形象中,作者更是为那些失去男权统治的男性要拾回“尊严”,最终让那些悍妻妒妇们一个个都被驯服感化,重新回到男权的压制下。作者还大力宣扬封建的“从一而终”的贞洁观念。他着力刻画的乔女就是他眼中最完美的贞妇。在《张氏妇》中,作者对张氏智勇杀贼的态度表现得比较淡漠,却过分赞扬了她没有失去贞洁,作者说“巧出六计,不是身于悍兵。贤哉妇乎,慧而能贞”。其实这种对“从一而终”思想的赞扬也表现出作者对男权压制女权的认同。 其三,既赞扬个人的努力又提倡因果报应。在许多篇章中作者极力赞扬那些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而取得幸福的女性。作者笔下的这些女性都面临强大的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观念的毒害和束缚,可是最终都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美好的归宿。这是作者对个人努力精神的认同。可是当我们去感受《聊斋志异》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却又弥漫着浓郁的宣扬因果报应的气息。比如作者为那些悍妻妒妇安排的悲惨的结局,就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因果报应思想。 作者思想中流露出的这些个困惑与矛盾既是偶然的,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经历。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统治最强化的时代,长期受压抑,因而他一定程度上对于封建社会的罪恶有所了解,他的思想中产生一些“不安定”的成分也是不足为奇的,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作者那些进步思想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又不能忽视在那个封建强化时代,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文人,缺少与时代相符的一些思想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作者思想中的那些困惑和矛盾,首先是由封建社会自身造成的,是封建统治强化下的产物。 其次作者自身的双重经历也是造成他思想中的那种困惑和矛盾的主要原因。作者一生位卑家贫,大半生的职业身份是私塾先生,可谓是一个标准的穷书生,他有更多的机会去靠近下层群众,这样对于下层人民遭受的疾苦他是能够感受到的,对于下层人民的反抗也是能够理解的,作者的这些经历成为了他支持进步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又不能忽视他的另外一个经历,就是其自身是就是一个封建文人,长期和科举中人交往,经常接触缙绅名流,而这些人又是封建社会的忠诚守卫者,这样作者自身也就被融入进去了,因此他又要以一个守卫者的身份去维护这个连自己也不满意的制度。因此这种尴尬的经历必然就会造成他的思想的矛盾和困惑。
《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妇女特有的处境、遭遇、气质写活了,一批精彩迷人女性形象的成功,是蒲松龄对小说史的重要贡献。《聊斋志异》风姿绰约的女性,不仅有独特个性,还成为某个思想符号,某个精神象征,某类情感代表,是聊斋最亮丽的风景。其中在封建社会中,女性都是被压迫的对象,她们受封建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约束,不许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正由于种种压迫出现了妇女们的反抗,她们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通过几千年的努力,女性终于有了今天跟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参考文献
①《中国文学史(四)》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1日
②《聊斋志异》 蒲松龄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年1月2日
③《马瑞芳揭密〈聊斋志异〉》 马瑞芳 东方出版社 2006年5月1日
④《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朱秀华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
⑤《聊斋志异艺术研究》 张稔穰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