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在混龄教育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基于蒙台梭利的思想

时间:2014-07-08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混龄教育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年龄的幼儿进行交往,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交往、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方式,自主地进行各种角色游戏,积累经验,同时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在社会性游戏中模拟现实生活,感知社会关系、角色规则;通过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学习遵守规则和学会分享、合作。混龄教育更强调尊重儿童成长步调,最大限度的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蒙台梭利说:“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的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就是真正地实践了以孩子生命力为活动中心的教育目标。混龄教育形式,因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明显的差异性,更加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简言之,蒙氏教学方法的根本精神就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生理)成长变化情形及其需要,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其心智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关键词:混龄   角色游戏   社会性发展

混龄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步入社会生活的开始,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幼儿将在这里由自然人转化成为社会人,而混龄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社会的缩影,它更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这对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探索和研究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十分必要。蒙台梭利教育提倡混龄教学。混合年龄活动提供改善了独生子女问题的良机,打破了班级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进行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自由活动。混龄活动加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幼儿可以和同龄幼儿交往,又可以选择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在心理上,幼儿需要成人或年长儿童协助他们进入社会,需要与有权威的人一起成长、学习。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康诺认为:“幼儿在其生物结构上或许具有一种先决性的安排,必须借助与不同年龄同伴的互动,才能达到身心各层面的健全发展”。大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大孩子都愿意充当领导人或组织者,而小孩子也很乐意扮演配角或受人保护的角色,这样的游戏角色就很容易分配,大小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各取所需。年龄大的孩子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了如何关心年幼的孩子。

混龄区域“开心小镇”

“开心小镇”是一个集合了中国农业银行、幸福之家、麦当劳餐厅、沃尔玛超市、宝宝医院、星光大道、维尼公交车、美美理发屋等的大型社会性区域活动室。各个活动区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各个区域内游戏材料丰富,深受幼儿喜爱。区域是以中小班各半班分组“大带小”的形式开展活动。社会交往能力是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反映了个体适应社会能力的高低。鉴于幼儿天性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利用“开心小镇”这个社会性区域的混龄角色游戏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混合年龄小组,大龄的幼儿会自然的会促进其他儿童的行为;帮助、给予、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在混合年龄小组中更为频繁;同时,在混合年龄小组中,幼儿对其他成员的责任感和敏感度表现得更强烈。

社会性区域,是幼儿进行自律性规则的学习,如可利用幼儿经历冲突、矛盾、不愉快的人际交往的机会,引导他们主动将某些行之有效的约束性策略,约定为人际间顺利交往的行为规范。这有利于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与意义,在生活与活动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自然交往的环境, 促进了幼儿的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各种区角活动中寻找和满足自己的兴趣、 享受到游戏的快乐,。混龄角色游戏其实就是游戏的一种,有两个班的老师组织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强调异龄幼儿之间的互动,构成一个互相学习与协调的良好环境。幼儿在该混龄角色游戏中,主动去学习,将传统游戏中教师精心地教“传授”转化为幼儿间自主地“教与学”,使各年龄幼儿在异龄的游戏环境过程中,都能得到不同能力的发展。

混龄教育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长辈的过分溺爱,大家对他们的关注点高,很多孩子会因此自满、自我、而导致与同伴合作能力差!在幼儿园的大家庭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都要学会互相的尊重。在混龄角色游戏中,以一个大带小的活动形式,让同龄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和异龄的孩子交往。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年纪大的孩子会慢慢地调节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慢慢地转变,学会如何去照顾弟弟妹妹,学习如何帮助弱势群体。而年纪小的孩子,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差,在享受哥哥姐姐对他们细心照顾下时,慢慢地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去帮助别人,这就起到了有一个良好榜样的作用。例:在社会性区域中,中班段的××男孩,他是一位医生。听说娃娃家里有位小妹妹生病,医生连忙外出会诊。而生病的小妹妹躺在床上,眼睛紧闭中,嘴里一直喊着:医生,我头痛,我好难受啊!请你帮帮我。看到自己的病人这么痛苦地叫着,医生连忙帮她看病。细心的医生会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先给病人先量体温,然后开药方、打针。虽然这只是情景式的游戏,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医生非常的尽责,也很细心。相信生病的这个小妹妹,在这次的活动中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人在无助时,得到他人的关怀是多么地重要。

二.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混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

在混龄教育中,我们利用幼儿间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混龄教育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会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机会,

(一)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混龄班的幼儿大多性格乐观,善于与周围人交往,他们独立性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良好品质。幼儿异龄交往结果一方面受发起者交往动机的影响, 另一方面受交往策略的影响。在混龄角色游戏活动中, 异龄交往双方在地位上存在一强一弱的差别, 当大龄幼儿以强者自居给予小龄幼儿关心帮助、建议指导时, 小龄幼儿也乐意接受, 这种交往,往往是成功的。当小龄幼儿以弱者自居虚心向大龄幼儿求助、询问时, 大龄幼儿的“高位感”被激发, 他们会表现出相当的耐心与爱心, 以小龄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给以指导, 而小龄幼儿也心悦诚服地听从这种“优势”性的解释, 其交往规则似乎表现出一方服从另一方、一方相助另一方的意向。当交往者认知水平相近时, 他们以“一起玩”“共同活动”为目的, 不呈现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向。当幼儿抢夺别人物品或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能力时, 交往往往是不成功的。在混龄角色游戏中,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从而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同时也增加了教育、养护的渗透能力。从实践结果来看,混龄角色游戏有很多的好处。现在在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来说,没有兄弟姐妹,虽然能够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有个缺点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就是现在的孩子几乎不能理解手足情是什么。混龄角色游戏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我们的社会性大区域中,大龄的孩子会来当爸爸妈妈,小龄的孩子来当他们的孩子。他们模拟着自己对家庭的一些想法,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就像××孩子说,我是爸爸,我得出去赚钱。那“妈妈”就会说:我在家带小孩,买菜做饭。其实孩子的一个角色分配,就是他们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与人沟通、平等相处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交往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培养,混龄角色游戏,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能和其他同伴交往的平台,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的班级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另外,老师经常会比较关注小孩子的生活,并教育大孩子要照顾他们,面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大孩子也更愿意和他们分享他自己的玩具、食物,更愿意在有冲突的时候谦让他们;而较小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这些能力。

混龄角色游戏中,让年龄较大、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这种以大带小的方式,直接促进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角色游戏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出想说、愿说、敢说的意愿,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这也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的体现。在开心小镇里社会性区域里,大龄的孩子来当相关的工作人员,小龄的孩子来当自由人。工作人员要主动询问客户的需求,例如:你好,欢迎来到麦丹劳,请问你需要来点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自由人只要根据自己想要的,来做一个简单的回答。例如:我要一个薯条!谢谢。每个年龄段的语言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结合自己的能力,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三.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感能力是指个体对情感进行体验、交流和调控的能力。研究表明,智力和情感是人特有的两种能力。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竞争的加剧,社会带给人们的冲击性也更强烈,而这些感受仅靠智力是无法控制与解决的,更多的是靠情感能力,所以情感能力在个体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鉴于幼儿参与社会关系的简单性及其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幼儿情感能力呈现如下特征:一是情感能力发展水平薄弱;二是情感能力的可塑性大;三是情感能力发展对环境的依赖性强。薄弱性反映了发展幼儿情感能力的必要性;可塑性为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对环境的依赖性又为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能力指出了方向。研究证明,混龄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1.在混龄班开展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活动,培养孩子从小有爱心。在混龄班里,孩子的年龄差异较大,年龄较大的孩子成了班里的哥哥姐姐,年龄较小的孩子就成了班里的弟弟妹妹,他们在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情景。一次,我班来了一个二岁多的小弟弟,来园时哭闹现象严重,班里的大龄孩子主动地把自己地玩具和糖果送给他玩,送给他吃。午睡时,小弟弟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班里的哥哥姐姐马上会去帮助他,让他刚刚来到混龄班,就能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同伴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因此,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快乐的大集体中。由于大孩子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他们在小孩子面前,经常扮演小老师,教班里的弟弟妹妹学本领。有时,当年龄小的孩子选择了一项练习而不会做时,哥哥姐姐们会很乐意的教他们做。这样年龄大的孩子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从以上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在混龄班中开展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孩子从小有爱心。 

2.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 A、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注意、感受不同年龄的大孩子、小孩子天天学习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应该像一家人一样,大孩子是哥哥姐姐,小孩子是弟弟妹妹,在班里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前,总有个别小朋友会带零食来幼儿园,别的小朋友会眼巴巴的望着他。现在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小朋友经常会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准备35份,带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有好看的图书、好听的磁带、好玩的玩具、可爱的小宠物,都主动拿到班上一起分享。我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让孩子把快乐的事情与同伴共同分享,培养了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感,他们之间由此形成了真挚的情感。 B、在给小朋友过生日时,我会引导他们发现、感受年龄的秘密。袁有晴小朋友过生日,把自己的生日蛋糕先分给班里的小朋友吃,最后自己再吃,与大家一起过生日感到特别的快乐。 C、为了丰富班里的自然角,王镛皓带来了自己的红嘴鹦鹉、巴西龟,李佳颖带来了小金鱼等,让小朋友共同观察和照顾。还有很多人带来了植物。家长也经常收集一些物品带来学校做教具使用。 孩子们也许还不太理解“共同分享”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却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共同分享”的意义。这说明,孩子心中有他人,在自主的交往中,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3.尊敬体贴父母和长辈,为他们献爱心,增进“长幼”互爱的情感。 A、在混龄班里,孩子们不仅懂得爱护班里的弟弟妹妹,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而且学会了关爱生病的小朋友,班里哪个小朋友生病了,孩子们都会主动问老师:“***小朋友怎么没来,他怎么了?” B、孩子们在家里也知道体贴父母与长辈,为他们献爱心,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爱情感。我们在与家长的交谈和家园反馈表中了解到,班里很多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张芯瑞小朋友给奶奶爷爷倒茶,还经常给他们捶背、捶腿和按摩。吴晨帆小朋友帮助家人擦桌子、收拾餐具等。家长们看到孩子这些良好的行为和表现,更加喜爱自己的孩子。 C、大家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因此也经常对老师说:“谢谢你、多喝点水,别感冒了、身体健康、天天开心等。”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爱开始有了回报,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快乐。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积极鼓励孩子们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培养孩子初步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所谓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然而,由于成人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的依赖感很强,责任意识逐渐丧失,他们把份内应做的事情,全部推给家长来做,自己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不能自理,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我们混龄班中,最小的孩子只有2岁半,他刚刚来园时总是要老师喂饭,现在也学着大孩子的样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等。这些事情对于2岁多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困难,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些困难,我引导孩子们通过操作生活学具训练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与此同时孩子们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努力地克服困难,天天坚持做自己的这些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当做了自己的份内之事。当我们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呢?”有的孩子说:“我会自己穿。”有的说:“我长大了。”还有的说:“小朋友都要自己穿。”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同时,初步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渐渐开始形成。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主动自觉地承担任务,巩固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孩子们在关爱他人的活动中,开始形成了责任感,但是这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这种责任感还不够稳定,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和增强。例如: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我班会评选出值日生表,每天都有大孩子和小孩子做值日的机会。在做值日的过程中,主动来当小组长,他们带铺床,带头准备餐具等等。而且大家对当值日生的工作充满向往。同时由于小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小的孩子经常追随在大孩子的身后,喜欢模仿哥哥姐姐的样子做事情。例如:孩子们在每天做值日时,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小孩子跟着一起搬椅子,整理玩具和图书,渐渐地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混龄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室里,大一点的孩子需要的生活用品用具如:剪刀、钉书器、转笔刀、梳子、夹子等全部是放在孩子能拿到,取放方便的地方,随时向他们敞开,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使用,并且每一种物品都有字卡标签和固定的位置,使用后物归原处。孩子渴了,可以自己拿水杯去饮水桶接水喝;发现头发乱了,自己取梳子梳理整齐;指甲长了,自己用指甲刀剪短;书包乱了,自己随时进行整理;在这些活动中,孩子感觉到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需要自己去做,我自己能够把它们做好。 正如蒙特梭利博士所说:在混龄班里,年长的孩子和年幼孩子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和谐关系,是很难在成人与孩子之间发现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精神上的“渗透作用”,年长孩子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年幼孩子的心智,大小孩子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赞赏、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表现出真正的手足之情。混龄班的形式为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混龄教育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一)家长对混龄的认识不够深入

由于目前混龄教育还欠缺全面的理论支持,有的幼儿园则害怕实践以失败告终,不敢开展;有的误把混龄教育理解为贵族化教育,片面追求硬件提高,而忽视软件建设⋯⋯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幼儿园的改革与发展,影响了混龄教育实践。在家长中, 由于对混龄教育的不了解,有的会担心小龄幼儿在混龄群体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担心大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小龄幼儿;有的则担心大龄幼儿的发展被小龄幼儿拖后腿,还有的会担心老师在混龄活动中对幼儿关注不足等,因而对混龄教育持否定意见。

(二)混龄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资素质的局限等对教师而言,接受混龄教育的观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适应。怎样从同龄编班中的班级主导者转变为混龄教育活动中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如何准确理解混龄教育的理念.科学把握混龄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过程,这些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据一些到国外实地考察的研究者总结,德国的幼教机构更看重教师的如下素质: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性格外向、善于沟通与协作;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性, 可以到任何一个年级顶班;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晚上可以加班等。由此可见, 混龄教育对教师素质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对师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比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困难重重。

(三)混龄课程教学不够完善。

尽管蒙氏教法于1994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流行,到2008年我国约有300多个蒙氏教室。但目前我们能够收集到的关于幼儿混龄教育的理论资料是极为有限的,能够找到的可供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的课程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混龄教材、混龄活动方案与教具,还是混龄课堂管理等均缺少丰富的理论素材,对实践者而言,缺少了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其实践的步伐必定是艰难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离不开社会、幼儿园和家庭的全面配合与支持。首先, 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不发达、落后地区的大力倾斜,逐步增加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为混龄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要通过办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引导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以及幼儿园健康发展,切实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质量。其次,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要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加强行动研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混龄教育的理论水平,为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提供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强化内部管理,在混龄教育实践中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归档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加强交流,充分实现混龄教育资源共享。最后,要让家长理解并接受混龄教育,更多地要依靠幼儿园主动做好宣传与沟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结合时代特点和家长素质,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让“家长参与”这一种在外国幼儿园普遍流行的方式切实在我国推行开来。

 

五.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的展望

(一)混龄教育已成为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改革潮流。

顺应潮流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关注下,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改革的核心目标,混龄教育的优势也将日益凸显。在顺应潮流的发展中,混龄教育必将走向本土化发展。

(二)在我国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混龄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中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基本国情,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混龄编班具有同龄编班不可取代的优势。2000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主席,国际知名幼儿教育家柯蒂斯女士访问中国时,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提出建议,如果能够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孩子们就能够互相帮助,使孩子在情感上和社会交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现有的混龄教育实践也说明,因地制宜,探寻适合我国国情与地方实际的混龄教育是可以成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的。

(三)混龄教育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快普及,关注公平,特别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为广大农村儿童提供普惠的、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任务,指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人园”,为此专门设计了“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其问,“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过程中,面对投入不足、园舍资源紧张、师幼比过低等现状,混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农村务实、有效地开展混龄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势必会成为农村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

(四)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 对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能逐步解决混龄教育中面临的师资困难。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10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示范性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0】1号)的总体部署和《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戈Ⅱ(2010年)——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 (教师司【2010】39号)的颁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工作已在2010年底全面展开。2010年1 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就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二要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三要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在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教育能力,推动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关键意义。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也为混龄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支持。

(五).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混龄教育实践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已取得较丰富的成果,为我国混龄教育实践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可能。

2010年4月14 Et至16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幼儿混龄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标志着学前教育对多元化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成果交流和互动研讨。积极推广了我国探索实践混龄教育的经验,为幼儿混龄教育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

2、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3、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4、郑健成:《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5、蒙台梭利:《蒙台梭利的教育》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年。

6、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巫海萍《浅谈幼儿主题式混龄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成都市民革联谊幼儿园,2013年。

8、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9、罗璇:《我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3期第29卷。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