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衢州赵氏祖孙赵湘赵抃对宋初的诗歌发展的贡献

时间:2014-07-13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宋朝西安赵氏,为当时望族。赵湘为宋初重要诗人,时已定居衢州。其孙赵抃累任要职,地位显赫,有“铁面御史”之称,且善诗文。赵湘是晚唐体诗人,他一方面承继了“晚唐体”的共同创作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则对“晚唐体”做出了开拓与发展。在结构上注重布局;语言上为“晚唐体”引进了一股“平淡流畅”之风。为宋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抃北宋中期诗人属后期西昆体,诗风清新律切,笔迹劲丽,洁而不拘,丽而不淫,孤飞绝驰。为宋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他家族成员没有文集传世。

关键词:赵湘, 赵抃,文学成就

一、引言

衢州赵氏为北宋初期和中期一个比较有名的家族,对北宋初期和中期的政治、文学等影响巨大。赵抃家族数代为官,为官宦之家,赵抃时最为显赫,其子赵岏、赵屼也因蒙荫而做官,赵抃家族共产生了六位进士:从赵抃祖父赵湘到赵抃、赵扬两兄弟,再到赵抃的赵岏、赵屼两子。赵湘,宋初晚唐体代表作家,著有《南阳集》。而其孙赵抃在北宋是与包拯齐名的人物,素有“铁面御史”之称,著有《清献集》,受到同时期。赵抃长子赵岏“游太学,从胡瑗受经……事先生胡瑗,授诸经钩探擿抉,造诣深隠纂譔,辞语精简浑重……有文数十篇,语气浩荡,皆可与当时号能为词章者较上下。”(详见《试秘书省校书郎赵君墓志铭》)[1]。可见赵屼是诗在当时诗坛也有一定地位与影响的。但是由于无具体作品可考,故无法深入研究。关于这个家族的文学成就,在国内少有研究,而赵氏家族中有文可考的只有赵湘与赵抃两人,而且赵湘赵抃祖孙俩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诗人,对宋初诗歌的贡献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故对赵氏家族对宋初诗歌发展的贡献研究以赵湘与赵抃为主。

二、赵湘及其文学成就

(一)赵湘的生平及其所属流派和流派特征

赵湘,字叔灵,宋初三衙(今浙江衢州)人,著有《南阳集》。关于赵湘的生平情况,旧籍甚少记录,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述赵抃世系时提及赵湘:“祖讳湘,庐州庐江尉,始家于衙,遂为西安人”[ 文同:《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別集類,東坡全集,卷八十六》,上海人民出版社],《四库全书<南阳集>提要》也说“湘始末,亦不具于史” 。[ 文同:《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別集類,北宋建隆至靖康,南陽集,提要》,上海人民出版社]  所以赵湘的生平,正史记载极少。但从其他文献中可知赵湘一生,以诗闻世。宋祁在《南阳集序》中说赵湘:“淳化中贡进士,未试,而春官己题其警句于都堂之壁。”[ 宋祁:《南阳集序》,见赵湘《南阳集》前序,305页]可见在当时赵湘诗当时很有名气。赵湘也以此自许:“静话忽容幽鸟听,好诗长忌俗人闻。”。赵湘的诗歌,走的是贾岛、姚合的一路,被认为是晚唐体的重要代表诗人。元代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曰:

“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其晚唐一体,九僧最迫真,寇莱公、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祖(指赵湘),凡数家,深涵茂育,气势极盛。”[ 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桐江续集》卷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62页]

便将赵湘归为晚唐体诗人。宋初“晚唐体”的诗风从总体上看比较平淡雅意;在取材上搜寻那些旁人幽僻的事物;对诗歌意向的处理上,注重“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 杨慎:《升庵诗话》,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85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在语言上精思苦炼,以便达到语淡意深的效果。由于他们很少选取那些带有典型性的宏大物象进行大幅度的粗线条式的描写,而是只就眼前那些普通而又具体、纤细微小的物象进行细致刻画,由此决定了诗境的狭小和诗风的纤微。赵湘的诗多咏细微幽静之景,例如《书松门寺壁》

“物外纎尘絶,堪闻乐道歌。好山光不尽,幽鸟语无多。

树影秋云杂,泉声昼磬和。髙僧自禅定,时有野人过。”

写的幽鸟、树影、泉声、野人都是描写幽僻之景物。晚唐诗派尚苦吟、重工巧,他们以姚贾的“苦吟”精神进行创作,苦心经营。从《南阳集》中收录的赵湘的诗文看,赵湘也崇尚苦吟,他对诗极为虔诚与热爱,其文《送王象支使雨上诗集序》就称自己“既好学,复有癖于其间”,如《题石桥寺山井》中的“偶向秋来照,吟麦雪露痕”、《会平上人夜话》中的“病多添药债,吟苦避虫喧”都有“吟”字,从中也不难发现苦吟的痕迹。故赵湘为晚唐体诗人。而这也是历代文人所认同的。

(二)赵湘对晚唐体的变革与发展

首先,在诗的内容和意境上赵诗改变了晚唐体取材单一,意境狭小,格调不高的弊端。“晚唐体”诗人重视字句的锻炼,佳句虽多,但是他们对景物的描写流于细小琐碎,加上取材的狭窄,使得诗歌格调不高。俞文豹在《吹剑录》中指出:

“近世诗人好为晚唐体,不知唐祚至此,气脉浸微,士生斯时,无他事业,精神伎俩,悉见于诗。局促于一题,拘孪于律切,风容色泽,轻浅纤微,无复浑涵气象⋯⋯故体成而唐祚尽矣,盖文章之正气竭矣。” [ 程毅中:《宋人诗话外编》,1228页,1996年版]

如上文所说,晚唐体诗人在选材上过于单一,诗境狭小。宋初学习晚唐体最逼真的“九僧”就表现出这种特点,欧阳修《六一诗话》说:

“国朝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有云:‘马放降地来,雕盘战后云。’有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其佳句多类此。其集以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谓九僧者矣。是可叹也!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 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第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晚唐体之弊。再看赵湘的诗歌,在内容上赵湘笔下写的多是乡居生活、山林幽趣。虽然和其他晚唐诗人一样多取幽静之景,但是细细看来与当时晚唐体诗人所写的景物与意境还是有所区别。其诗内容可分为四类,一是咏写山水之作。赵湘的山水之作多咏深幽之景,但多了一份澄澈悠然之感。如《暮春郊園雨霽》:

“郊园春已暮,霁色射踈篱。池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

野人来尽日,山鸟语多时。偶傍松窗立,微风动七丝。”

本诗写苔,竹,鸟。描绘了暮春郊园池静竹翠,青苔漫地,池水倒映树木,鸟儿啼鸣之景。对此深幽之景,诗人依窗而立,悠然自得。而其中“池静苔过竹”之“过”字表现出苔的“动态”,表现诗人心境的悠然;二是发隐逸之念。如《郊居言事》:

“断径危桥积藓痕,闭关终与俗尘分。深秋鹤影临池见,静夜棋声隔水闻。

山榻病来谁寄药,石床僧去独看云。闲吟闲醉慵开眼,门外寒虫叫日曛。”

这首诗是赵湘写自己的隐逸生活的。在危桥断径,与俗尘两分之地,每日观鹤影,听棋声,病来时,无人问及,然可独看闲云,饮酒赋诗,一觉睡醒已是日上三竿。可见赵湘对隐逸生活之喜爱。三是发寒门儒士之怀。虽然赵湘与很多晚唐诗人一样喜欢隐逸生活,但是赵湘不是一个隐士,而是一个寒门儒士。故赵湘的诗文中表现出一种出世之情。在他的诗文里可以找到一个寒门儒士希望出仕,报效国家,但是又郁郁不得志之情。如他的《秋日宿楚江西寺》:

“沧浪生计任西东,人向萧园寄断蓬.灯影半轩无梦寐,雨声长夜在梧桐.

闲僧正笑吟髭白,故国那堪水树红。志业未知谁念我,明朝江上苇花风。”

本诗描绘了诗人四散漂泊,孤灯不眠,志业难酬的痛苦。这与当时晚唐体诗人向往的隐逸情思是有着区别的。也正是这份儒士情怀给当时的晚唐诗派但来了一丝新的空气。四是相知相交的友情之感。如《赠水墨峦上人》中“穷鹤趣”“近诗流”的峦上人、《赠张处士》中“飘然不如在人间”的张处士都是一些志同道合之人。所以从内容上看赵湘在改变晚唐诗人内容单一,选材过于狭小的局限。

其次赵湘对于晚唐体向平淡、理性的转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新兴宋王朝蓬勃发展,重用文人。在这个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体现出了与前代不同的特点。宋初“晚唐体”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苦吟的路数,注重以平淡的语言创造含蓄的意味,它对宋诗“唯造平淡”的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经过宋人的变革, 晚唐体诗人的平淡清新之气中的“清丽”之色渐淡,而“老劲”之味愈浓。而身为宋初晚唐体诗人的重要代表,其诗风体现了这一变化,为晚唐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君子之诗的理论。在《宋颂序》一文说唐末五代诗风:

“其末及季,千跳楯掷,六马奋踶,朽索遂剪。草草后君,文势颇僻,巫词遥唱,不生清风。颂源芜污,流失其畅,繇是四海之内,离析崩散,山不连带,河不续砺,车既异轨,书复殊文,仁义礼乐,其将颠邪?”

赵湘认为晚唐五代动乱,文风淫靡,故其对晚唐五代的文风进行了反思。其诗歌主张体现在他的《王彖支使甬上詩集序》上。他说

“诗者,文之精气,古圣人持之摄天下邪心,非细故也。由是天惜其气,不与常人,虽在圣门中犹有偏者,故文人未必皆诗。”

他认为诗歌是文的精气,是可以摄天下邪心的,即使在圣门中也是有做不到的人,所以不是每一个文人都可以做诗的,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为诗的。所以他反对白体诗将诗歌作为唱和的工具。在这个基础上他还提出了“君子之诗”。何为“君子之诗”,赵湘说“温而正,峭而容,淡而味,贞而润,美而不淫,刺而不怒。”赵湘认为,诗要像君子一样,温雅正直,平淡而有味,美而不失风骨。而这种追求平淡,理性,在平淡中趣味的风格,在以后宋诗的大家里都可以找到痕迹,成为宋诗一直在追求的风格境界。再者由于“晚唐体”诗“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情景而深刻思之[ 杨慎:《升庵诗话》,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85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所以为了弥补取景的狭隘,唯有深思之。他们过于追求苦吟,技艺高超的可以做到精工清深,而低下的则是冷涩。这也是晚唐体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但宋祁在《南阳集序》称赵湘诗:“清整有法度,浑焉所得,不琢不美,无丹艘而采然”,欧阳修在《南阳集跋》称其诗“任清淑粹美”。四库馆臣称赵湘诗歌“大抵运意清新而风骨不失苍秀。虽源出姚合,实与雕镂琐碎务趋僻涩者迥殊。”以《题国清寺》为例:

“物外千年寺,人间四絶名。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

海气飘僧院,秋钟彻县城。夜来踈磬断,月影偏楼清。”

这首诗写到在国清寺的两廊间看诸岳的美景,仿佛听到风吹过松林发出的声音,寺院里飘荡着海的气息。钟声回响,月影楼清,表现了清深雅闲的风格。也因为晚唐体诗人太注重苦吟,所以往往淡化了整篇诗文的布局,而过于重视语句。后人评论之为“有佳句而无佳篇”。赵湘在创作诗文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个不足。在他的《南阳集》中就有很多文句皆美的诗文。如《九日幽居书懐》:

“九月蝉稀九日催,年光如逐水声囘。人思往事凄凉在,菊倚荒庭寂寞开。

落叶偶从池上过,夕阳初傍酒边来。白衣去后无消息,雨湿东篱欲长苔。”

先由九月的蝉声渐稀想到莲花的流逝。人忆悲凉,菊花和寂寞一同在荒院盛开。落叶夕阳,人去无消息,只留绿苔欲上东篱。由景抒情,又融情入景,悲凉在“雨湿东篱欲长苔”的无奈与久远中戛然而止。蝉、菊花、落叶、夕阳,绿苔五个悲凉意象浑然一体,前后照应,意境浑然一体。再看《秋夜集李式西斋》:                                      

“泽国秋光淡,诗家夜会清。雨馀逢月色,风静得琴声。

小径幽虫絶,寒阶落叶并。尝茶不拟睡,自起绕池行。”

此诗也是一首句篇皆佳的作品。首联写泽国秋光中,诗人们相会。颔联写雨后月光洒下,没有风的晚上琴声回荡。颈联写秋天幽静之景,没有了虫鸣,只有寒阶撒上铺满落叶。最后写诗人“自起遶池行”,在幽静中表现一种怡然之情。

吴儔为《南阳集》作跋,称:“余首读其诗清澄蠲洁,淡雅夷旷,名章秀句,前人之所罕道 ……已自建立,克成一家。”[ 吴铸:《南阳集跋》,见赵湘《南阳集》后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1086, 347页]这些都说明赵湘诗风虽属晚唐体,但是对晚唐体的诗风有了一定的发展。而文同在《试秘书省校书郎赵君墓志铭》中也说:“(湘)善吟诗其語清深险峭,不類近世作者。”[ 文同:《丹渊集》卷三·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1096, 7770页]从以上对赵湘诗歌的评价上我们可以看出赵湘诗歌清深,而且在淡深之上还不失风骨的险峭,改变了晚唐体诗人淡雅有余,风骨不足的弊病。清深是赵湘对晚唐体的继承,而清雅之上的峭拔正是赵湘对晚唐体的发展。宋祁在他的《南阳集序》中评价赵湘:“若叔灵,不傍古不缘今,独行太虚,探出新意,其无谢一家者欤。”[ 宋祁:《南阳集序》,见赵湘《南阳集》前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86册,305页]说他“不傍古”是说他虽学晚唐,但是在晚唐诗风中引入淡雅之气,一改晚唐衰败之风。“不缘今”是说他不学当时盛行的“白体”坚持自己的“君子之诗”的主张,反对当时的白体诗人将诗歌作为娱乐的工具,互相唱和,而自觉的学习好“苦吟”、 诗境狭深、诗境清雅的晚唐体。但同时他为了避免“晚唐体” 冷涩的弊端,虽然反对“白体”但也借鉴了白体“浅易流畅”的风格。最后形成了清峭的风格。为宋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赵抃及其文学成就

(一)赵抃的生平及其所属流派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宋史•卷三百六十》记载:“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根据他死后三年苏轼为之所作神道碑,即《赵清献公神道碑》记载,他的祖籍是“京兆奉天”,远祖赵植在唐德宗朝曾经做过岭南节度使。到了他祖父赵湘这一代,去庐州庐江做官,又把家迁到衢州,父亲赵亚才担任过广州南海县的主薄,都是一些低级的官吏。赵抃为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后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畏权幸,号称“铁面御史”,后出任四川,杭州等地,为官清廉,清名远播。

同时赵抃还是一个有名的诗人,著有《清献集》。关于赵抃属于哪一派诗人却是存在争论的。有的认为属于晚唐体,有的认为属于西昆体,还有的认为赵抃与欧阳修等人一样,为开宋调诗人之一。从赵抃活动时期来看,赵抃生活在宋神宗年间,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同时,属于北宋中期的诗人,晚唐体诗人多生活在北宋初期,当时正是西昆体盛行到欧阳修主持文坛的时期。故从时间上讲赵抃不太可能是晚唐体诗人。

再看赵抃对出世的态度。晚唐体诗人多为隐者,不登仕途,而赵抃一生为官,积极入世,与晚唐体诗人的主动疏远社会的态度截然不同。曾巩的《越州赵公救灾记》云:“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曾巩:《曾巩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朱熹的《跋赵清献公遗帖》云:“清忠之节、孝友之行冠映古今,非赞叹之所可及。”[  朱熹,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两者都对他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情操进行了歌颂。而他的积极入世也表现在他的诗中。如《和范御史见赠》(节录)

“我趋仕途三十春,矶砚求友难其人。相逢探取百一二,庶几不泯磨功名。或言同途行异径,或始卓荤终因循。或临利害失趋向,或走势利遗戏贫。或面吁推背忌刻,或口仁义心顽嚣。或名公卿节屠棣,或实盗路文孟荀。翰林巨公不识面,误以愚者名上陈。至和改元秋九月,诏书晓落长淮滨。孤贫自省预台选,无意顾藉家与身。直期贤用不肖斥,忠邓路判如越秦。频章累硫辫得失,上前往往婴龙鳞。”

此诗列举了官场上种种阳奉阴违的行为与自己不顾身家直言上谏的情怀。赵诗中充满了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精神,与晚唐体诗人的隐逸情思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从对入世的态度看赵抃也不是晚唐体诗人。

再看赵抃诗作内容,一是朋友间交往相互,唱和之作。如《次韵僧重喜闻琴歌》:

“我昔所宝真雷琴,弦丝轸玉徽黄金。昼横膝上夕抱寝,平生与我为知音。

一朝如扇逢秋舍,而今只有无弦者。无情曲调无情闻,浩浩之中都奏雅。

我黙弹兮师寂聴,清风之前明月下。子期有耳何处聴,自笑家风太潇洒。”

这首诗写的便是朋友之间的交往之作。写的是赵抃视此琴如知音,今弹奏此琴喜有真知音者,以僧重为知音,赋诗以和。文中引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从诗名看,“次韵”是一种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的方式,故此诗为唱和之作。这样的作品在《清献集》中还有很多,像《次韵何若谷赏花即席》、《次韵程给事赴越任过杭相会》。二是咏物诗。如《芳草》:

“翠密驯文稚,丛深隠画轮。离披金谷晓,寂寞茂陵春。

古渡班荆客,长堤走马人。芊芊似袍緑,一雨一番新。”

写的是春天的芳草,密密麻麻的在深丛中生长,为寂寞的茂陵增添春色。长堤边的芳草,一雨一番新,使人感受春天芳草的生机。此诗工整对仗,语言艳丽,意象颇多。三是山水诗。 在《清献集》中有较多的山水诗。如《题杭州双竹寺》、《游海云山》、等。看《初入峡》一诗:

“峡江初过三进洞,天气新调二月风。椎户人家随处见.仙源云路有时通。峰峦压岸东西碧.桃李临波上下红。险蜻恶滩知几许,晚停征掉问渔翁。”

本诗写了诗人入峡以后看到的景物,从三进洞,到椎户人家,再到两岸的山峦,云雾,然后是山坡上的桃李。诗文文字清丽,语言浅显易懂,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四是咏怀说理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双竹》:

“余家有故园,园中可图録。天然一派根,一根生两竹。

一长复一短,比之如手足。长者似乃兄,短者弟相逐。

我见人弟兄,少有相和睦。竹分长幼情,人岂无尊宿。

将竹比人心,人殆类禽畜。常记五六岁,不见还嘑哭。

及至长大时,妻孥相亲族。咫尺不相见,相踈何太速。

不顾父母生,同胞又同腹。旦夕慕歌欢,几能思骨肉。

枉具人鬚睂,而食天五穀。静思若斯人,争及园中竹”

这是一首纯粹的说理诗,由竹有长短想到人有长幼,再到兄弟间长大后不和睦,咫尺不相见,最后劝人要像园中竹一样,长幼和睦有序。此诗语言通俗,用人与竹的对比来批评兄弟间缺乏骨肉亲情。诸如此类的诗还有《青州劝学》、《劝学示江原诸生》等。故从诗作的内容上看,赵抃不会是晚唐体诗人。晚唐体诗人的诗歌多为隐逸,游历山水之诗,且所写的对象多为幽细的物象,而赵抃多为唱和、咏物、说理诗,其中唱和诗占据大多数。这点与西昆体诗人一致。我们考证赵抃的生活年代、诗歌的艺术与内容,以及赵抃的入世精神,确认赵抃不是晚唐体诗人。

但是赵抃为西昆体诗人还是为开宋调诗人之一仍有待鉴别。看赵抃的诗风,发现赵抃早期和晚期的诗风有所不同。赵抃是景佑元年中进士,这也是他开始登入政坛与文坛的时间。当时的文坛处于新旧诗体交替的时期。以欧阳修为首的改革派最终取代了西昆体,成为宋诗的主流。但在赵抃刚入诗坛时西昆体在诗坛上还有不小的影响,所以赵抃早期的诗风有明显的西昆体的痕迹。西昆体诗人讲究文采,且喜用华词丽句和典故,诗风艳丽。《四库全书·<清献集>提要》说:“其诗谐婉多姿,乃不类其为人。”这主要是指早期诗作而言的。赵抃作品中山水诗很多,而其早期山水诗呈现了西昆体浓艳诗风。看赵抃的《暖风》:

“薄袂歌云散,轻盘舞袖低。薕疏荡楼阁,尘暗逐轮蹄。

絮乱垂杨道,香流种药畦。春窗恼春思,一枕杜鹃啼。”

此诗对仗工整,每一联都押韵。词句华丽,,意象丰富,有很强的色彩感。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西昆体对赵抃的影响。但与赵抃后期的诗作不尽相同。在其后期的山水诗中由早期柔弱变得雄健与豪迈。如他的《韵孔宪蓬莱阁》:

“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这首诗写的气势磅礴,与上首诗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山水诗向雄健豪迈的转变,与他同一时期的诗人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苏辙的《太子少保赵公诗石记》说:“公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 朱熹,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2096,第47册,第52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其友文同的《南阳集跋》说:“洁而不拘,丽而不淫,孤飞绝驰,盖两百年前有此耳。”[ 朱熹,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1104,第26册,第10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赵抃后期的诗风又艳丽变为清丽,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丽”。故他始终没有完全和西昆体诗风告别。且西昆作家好用典,这一点在赵抃的诗歌中也有较明显的表现。例如在《勉郡学诸生》中的“勤学重思唐吏部,教人多谢汉文翁”中就引用了唐朝的韩愈和汉朝的文翁的事迹。昆体诗用色浓鲜艳丽,用字也比较富于情感性。再加上西昆诗人所做的诗歌多为唱和之诗,而这一点在上文已有说明。故赵抃为西昆体诗人。

(二)赵抃对宋诗发展的贡献

首先是赵抃对诗歌革新运动的贡献。我们知道赵抃整个时期处于西昆体从鼎盛到渐渐被以欧阳修为首的改革派所取代的时期。故赵抃的诗文明显受到欧阳修等诗文改革的影响。随着欧阳修等人倡导诗文改革运动展开,赵抃的诗风也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不是被动的,而是赵抃主动去改变的。看《题邓州文同判官五茂堂》:

李唐韩吏部,矫娇文宗师。立言作诸箴,励世亦自规。

游茂警惰皮,事业终光辉。言茂筷吸吸,张口触祸机。

行茂死所守,于义无乖违。好恶不悖理,戒或私是非。

知名俱浮实,动主嫌怨随。五者日践履,要以君子归。

这首诗在开篇便称誉韩愈为“文宗师”,称赞韩愈的德行,也表明自己对欧阳修倡导的学习韩愈的诗歌改革的赞同。同时赵抃以自己的行动支持欧阳修的改革。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云:

“曾公亮为翰林学士,未识公,而以台官荐,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勃不避权幸,京师号铁面御史。……已而欧阳修乞蔡,……公即上言:近日正人贤士,纷纷引去,忧国之士,为之寒心,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皆欲请郡者,以正色立朝,不能馅事权要,伤之者众耳。’修等由此不去,一时名臣赖之以安”。

也因为赵抃帮助欧阳修待在朝廷才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其次是赵抃本身诗歌成就对宋诗发展的贡献。后期赵抃是融合了西昆体与“革新派”诗歌的特点,在诗文上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以文为诗。如《二月二日始游江以集观者韩公绛因创乐俗亭为驻车登舟之所》,该诗题可以断句为:张公咏二月二日始游江,以集观者。韩公绛因创乐俗亭,为驻车登舟之所。这是一篇诗名,但把作诗的背景都交代清楚了。诗题似散文小序是赵诗“以文为诗”的一个体现。在《清献集》中除了五绝之外还有很多古风。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在给汪旦刊本《清献集》所作的序,对赵诗作了“兼李(白)之豪迈”[《文源阁四库全书补遗》 (全巧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的概括。赵诗的长篇古风在艺术性方面有一定深度,较充分地体现了赵诗特色。又如《郁孤台》:

“群峰郁然起,惟此山独孤。筑台山之巅,郁孤名以呼。穷江足楼阁,危压斗牛墟。直登四临瞰,众势不可逾。贑川缭左右,庾岭前﨑区。望阙峙其后,北向日月都。人家杂烟水,原野周城郛。烜润或晴雨,明晦或晓晡。春荣夏物茂,秋肃冬林枯。气象日千变,一一如画图。比予去谏舍,乞此养慵愚。事讹得以正,俗瘵得以苏。岁丰盗攘息,狱命冤系无。熈然与民共,所喜朋僚俱。中淡有琴咏,外喧有歌歈。樽罍有美酒,盘飡有嘉鱼。优游一台上,四序不暂辜。乃知为郡乐,况复今唐虞。”

本诗写了郁孤台,四季景色的变化,以及与友人宴会的场景。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赵诗意境豪迈的特色。终上所述,赵抃应为西昆体诗人,更准确的说是后期西昆体诗人。他继承了西昆体,又融合了欧阳修等所倡导的改革诗风的影响。为当时文坛的发展和诗歌改革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抃诗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清新”。吴之振在《宋诗钞•清献诗钞》云:“诗触口而成,工拙随意,而清苍郁律之气,出于肺肝。”说到赵抃是诗风的“清新”就不得不说祖父赵湘对他的影响。宋祁在《南阳集序》中称赵湘诗:“清整有法度,浑焉所得,不琢不美,无丹艘而采然”。 吴铸为《南阳集》作跋,亦称:“余首读其诗,清澄镯洁,淡雅夷旷,名章秀句,前人之所罕道。” 赵清献曾《览先祖太傅留题国清寺继和》里称赞祖诗风之“清”:“公诗播人口,冰玉未为清。”方回在评赵湘《赠张处士》一诗时述及赵湘对赵抃的影响,他说:“清献家审言如此,宜乎乃孙之诗,如其人之清,有自来哉!”[《四库全书·集部,總集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上海人民出版社]而且在文同的《南阳集跋》说:“洁而不拘,丽而不淫,孤飞绝驰,盖两百年前有此耳。向非得之于天,岂得制度于其家也?……乃知公之所为,祖风也。”可见赵抃清新的诗风深受其祖父赵湘的影响。而这种诗风的继承与影响为宋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结论

故综上所述,晚唐体诗人赵湘,以其寒门儒士的情怀提出“君子之诗”的诗歌主张;以其清峭的风格改正晚唐体“冷僻滞涩”的语言风格;努力避免晚唐体有佳句无佳篇的毛病,注重整体布局,继承并发展了晚唐体。赵抃作为后期西昆体诗人。他继承了西昆体,支持诗歌革新运动,融合了欧阳修等所倡导的改革诗风,为当时文坛的发展和诗歌改革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以赵湘与赵抃为宋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文同:《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桐江续集》卷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杨慎:《升庵诗话》,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4]、程毅中:《宋人诗话外编》,1996年版

[5]、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6]、吴铸:《南阳集跋》,见赵湘《南阳集》后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1086

[7]、文同:《丹渊集》卷三·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1096

[8]、宋祁:《南阳集序》,见赵湘《南阳集》前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86册

[9]、宋•曾巩《曾巩集》(全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0]、朱熹,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全360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11]、《文源阁四库全书补遗》(全巧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12]、《四库全书·集部,總集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上海人民出版社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