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论姚庄经济发展

时间:2014-07-15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统筹城乡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富了,“三农”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能真正使城乡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农村居民达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过去城市、农村隔离的封闭状态,使资源要素能够在城市和乡村较好的流动与自由组合,从而实现城乡在产业上的协调发展。发展乡镇企业要象发展城市园区工业一样,以招商引资和利用民间资金为统揽,以乡镇企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以培养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来增强乡村的经济实力。

关键词: 城乡经济一体化,姚庄小城市建设,社会保障

一、城乡经济一体化

(一) 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侧重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杨荣南[ 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乡规划,2008(5)](1997)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应雄[ 应雄,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浙江经济,2002(13)](2002)认为,城乡一体化指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侧重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甄峰[ 甄峰,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8(6)](1998)认为,从系统的观点看,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其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合理地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各种时空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朱志萍[ 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6)](2008)认为,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侧重于与传统体制对比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为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提出来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的优势和作用。顾益康、邵峰[ 顾益康,邵峰,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3(11)](2003)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建立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侧重于从区域空间规划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李同升、厍向阳[ 李同升,厍向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2000)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从区域角度出发,寻求区域持续、协调、全面的发展途径;它不是空间的均衡化,而是在明确城乡分工、相互促进的基础上的双向发展过程,是一个有效聚集、有机疏散、高效协作的最优空间网络系统,是区域内城乡关系演化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物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发展是内陆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二) 如何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站在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改善民生和农民增收,拓展首都发展的新空间,促进城乡产业新融合,让农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新市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主要原则

①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协调发展。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继续实行部门联动、重在基层、资金聚集、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步伐。[ 王东明,《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国政府网,2013年4月2日] 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侧重点放在郊区、放在农村。

②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推进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城乡要素相互流动,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仅是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把经济与社会统一起来。发展经济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社会发展一定要跟上,不能出现“能挣不会花”的局面。经济和社会是相互促进的,人民富裕了,必然把内需拉动起来,反过来促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除了要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和社会协调外,还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不然“一腿长、一腿短”,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把农村的短板接上。刚才提到的“三农”就是“三缺”,缺的就要补上。说到调结构,最需要调整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这要调整好,我们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更大。农村是首都发展的新空间,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跟上,疏解城市人口、释放城市功能、创造宜居环境,都要依靠农村。

③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让农民从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和保障农民利益,无论我们的制度设计还是政策的价值取向,都要把农民利益作为支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我们农民不多,270万人,但是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主体。要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共同富裕,实现社会服务均等化,必须把农村的发展考虑进来。要研究把缺的那部分劳动人口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补上。

④是加强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调动农民改革创新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这是最难的,也是需要我们必须攻坚的农村改革。要依靠农村自身进行改革,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不能变的。合理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力的集中体现,改革林权和产权由共同所有变成按份共有,使农民真正成为主人,实现农民当家作主。农民能不能当家作主,关键在于民主的实现。现在我们搞民主管理,有村委会、代表会,有的村里集体资产多,还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等,都要积极发挥作用。

⑤是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劳动力就业必须要提上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养老看病、公共服务、教育、文化、卫生,这些制度都要一样,才能推动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姚庄小城市建设

(一)姚庄镇的概况

姚庄行政区划隶属于嘉兴市嘉善县,接壤上海枫泾和江苏吴江,户籍人口4万余人,新居民2.9万余人,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传统种养殖业发达,近年光伏新能源、精密机械等现代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兵镇。2010年列入浙江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如果以人口规模论,姚庄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镇。但站在小镇宽敞的大街上,却是一派城市的光景:林立的高楼大厦、精致的商品房小区、商场、星级饭店、KTV,以及整齐有序的沿街商铺。镇上最大的商业中心——一座16层高的大楼已经拔地而起,这将是姚庄新地标的建筑物。姚庄还有一个市民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这个广场建于2005年,它已成为姚庄人重要的生活活动场所。

事实上,姚庄镇的“城市梦”还在加速。比如,不久之后这里将开出首家五星级酒店,投资数亿元建设一个大型高档的市民休闲公园广场,扩建姚庄中学并引进一所职业学校,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展览)中心,将姚庄卫生院升级扩建为姚庄医院,城市的各类基本配套,将在这片土地上一一落地。届时再到姚庄时,这里的城市轮廓一定会更加清晰。

姚庄镇区居民目标人口是6万人,这也是成为小城市的一个基本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对于姚庄这样一个户籍人口只有4万余人且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的小镇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经济发展了,自然就会形成积聚效应,姚庄这几年走的正是这样的一条路。2000年,姚庄镇户籍人口不到两万人,在撤乡并镇的浪潮中,因为规模小经济实力弱,险些被并入其他镇。然而到了去年,姚庄地方生产总值增长了29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1倍,财政总收入增长47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3.2倍。姚庄镇成为后来居上者,与毗邻的丁栅镇合并,并成为浙江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

最近几年来姚庄镇引进大量企业,目前总数已达390多家,台资企业占了相当高的比例。目前姚庄镇最大的企业是成立于2005年的生产硅片的浙江昱辉阳光,先后在伦敦和纽约证交所上市,早在2011年就实现产值69.1亿元,利税3.46亿元。

姚庄镇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姚庄镇已形成一万亩黄桃基地、2000万平方尺食用菌基地、8000亩大棚经济作物、2000亩甲鱼养殖基地、2500亩芦笋种植基地。去年,姚庄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61元。

经济发展了,企业多了,吸纳的就业人口也随之逐年攀升。目前姚庄镇登记在册的新居民已达2.9万人,在常住人口总量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没有大量涌入的新居民,姚庄镇的“城市梦”就不可能实现。

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吸引劳动就业人口涌入之外,姚庄镇还推出了一些特色化的举措,实现人口积聚目标。2008年当地政府启动了“两分两换”工程,鼓励农民以自家的宅基地置换镇上的商品房或者农居房。与拆迁不同的是,这项工程以自愿为原则,不想搬到镇上的村民,仍然可以选择留下。我们的目标是以宅基地置换形式,引导农户进城居住,从而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目前,一期已经有820多户农户搬进了城,二期还将有1500户农户进城居住。[ 《 姚庄经济张力下的城镇扩容》,今日早报,2013年3月14日]

针对外来的就业劳动力,姚庄镇更多的是通过提升服务,让他们成为这里的常住人口。2005年,姚庄镇在全国率先成立新居民事务所,把外来流动人口统称为“新居民”,并由过去的管理改为服务。现在,姚庄镇新居民事务所有37名协管,负责给在企业上班的新居民办理医疗、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服务。今年,越来越多的新居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在这里买房、落户的,也不在少数。对于这样的变化,来自河南的李青云深有感触。2001年李青云经亲戚介绍来到嘉善丁栅的一家企业打工,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16元,办暂住证就花了160元。如今李青云在一家台资企业上班,当上了行政部经理,收入是那时候的10多倍。“新居民”是当地楼市购房主力军姚庄镇近几年相对平稳且合理的房价,也是它能够吸引大量人口定居的重要原因。就比如李青云2008年买房时,单价仅3000元/平方米。如今姚庄镇上的商品房,单价5000元/平方米左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50万元,是一个三口之家5年的总收入,这样的房价收入比即便放在全国,也算是非常低的。不过,受小城市培育试点这一利好刺激,相比嘉善县的其他一些镇(县城除外),姚庄镇的房价已经领先。

此外,由于毗邻上海枫泾,越来越多的枫泾人买姚庄的房子,打算今后养老居住。受城镇化推动,姚庄的楼市生态已经发生彻底改变。2005年之前,姚庄镇上的一些所谓小区,都是企业自建的房子,相当于是员工宿舍,根本就没有什么绿化和配套。2005年之后,姚庄镇才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2008年,姚庄镇出现了首个高层楼盘。对投资者而言,姚庄楼市的另一个机遇是商铺。随着大量农民进城以及新居民涌入,商铺需求骤增,投资价值得以凸显。

(二)姚庄镇农业发展

姚庄历史以来,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镇。近年来通过结构调整,渐成黄桃、蘑菇、大棚蔬菜三大产业。全镇以“绿色食品”锦绣黄桃为主的果树面积8132亩,种植面积列全省第一,2001年被省林业局命名为“浙江黄桃之乡”。蘑菇栽培面积1400万平方尺,栽培面积名列全省乡镇前茅,2003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蘑菇之乡”。在2010年,姚庄镇狠抓精品农业提质提效,新建50亩以上标准化基地5个,白对虾、大棚蔬菜等县级精品农业示范点6个,还签订了该镇历史上首个农业外资项目。2010年,姚庄镇农业总产值达8.8亿元。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上,姚庄镇取得新突破,“锦雪”牌黄桃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共投资107万元建设“六塔”鳖精品示范点种鳖繁育场,被命名为中国名鳖的“六塔”鳖打响了姚庄渔业品牌。县新源种业养殖场一跃成为嘉兴市最大的“四大家鱼”繁育场。

目前姚庄农业已经形成了五大特色:国宴黄桃、绿色蘑菇、世博番茄、中国名鳖、富硒芦笋。姚庄被授予“中国番茄之乡”称号;蘑菇栽培面积2000多万平方尺,成为“中国蘑菇之乡”,并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菇”;荣获“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水产强镇”称号。在首届“中国名鳖”评选活动中,“六塔鳖”被评为“中国名鳖”。全镇以“绿色食品”锦绣黄桃为主的果树面积达到1万亩,种植面积列全国之首,是中国最大的鲜食黄桃生产基地之一,荣获“浙江省黄桃之乡”称号。绿色蘑菇栽培面积2000万平方尺,栽培面积名列全省乡镇前茅,“锦雪牌”黄桃摆上了钓鱼台国宾馆的宴席,第二个进入国宾馆的浙江农产品,进入香港超市,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菇”,确立了姚庄蘑菇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大棚蔬菜栽培面积5000多亩,科学规划,精心种植,效益明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已引进外资企业82家,引进县外内资企业46家,基本形成了以太阳能源、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电子元件、运动器材、复合面料、皮革服装、食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姚庄发挥黄桃特色产业优势,开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生态农业旅游,连续举办八届黄桃节和三届桃花节,推进了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2007年12月浙北桃花岛通过国家AA级景区验收,成为全省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个典范。

(三)姚庄镇工业发展

嘉善临沪新区即原姚庄工业园区,起建于1998年,2009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姚庄工业园区更名为嘉善临沪新区,并成立嘉善临沪新区管理委员会。嘉善临沪新区是省级工业园区和嘉兴市特级工业功能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5.36平方公里,核心区5.8平方公里。

1、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

园区距上海市区82公里、杭州市区90公里、苏州市区75公里、宁波市区110公里,处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位置。申嘉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设有互通区,南距320国道2公里、沪杭铁路5公里、沪杭高速公路8公里、沪杭高铁10公里,东至上海虹桥国际机场68公里,南临乍浦港42公里,境内有红旗塘四级航道(500吨级)和太浦河三级航道(1000吨级),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园区经过13年的开发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建设了高标准的基础设施

先后投入近10亿人民币用于工业功能区建设,建成了“三横二纵”、长达26公里的道路框架,工业园区内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排污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建成110KV变电所2座,220KV变电站即将开工建设,建成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区内已在建设天然气管道,管线通至企业红线外,可随时接入。2008年姚庄镇适时而为,大力规划建设了光伏产业园,目前已投入2亿多人民币,完成一期1.28平方公里的“八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光伏产业发展平台。

3、引进了高质量的投资项目

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千辛万苦把项目引进来”的创业精神,自2001年4月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以来,到2011年9月底,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09家,合同利用外资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引进县外内资企业92家,实际到位财务数44.88亿元;利用外资工作连续十年进入嘉兴市十强镇前列。目前,临沪新区已经形成了太阳能源、精密机械、新材料、高档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以及电子元件、高档纸制品、复合面料、皮革服装等特色产业。光伏产业龙头企业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先后在伦敦和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世界第一大单晶硅片、第三大多晶硅片生产商,2010年公司销售额超64亿元。嘉善临沪新区已成为以台商、日商和欧美客商为主体,国内外客商共同投资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4、实行了高效率的运行模式

嘉善临沪新区管委会与姚庄镇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作,形成“区镇合一、政企合一”的园区开发模式。合署办公结合了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特长和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熟悉农村工作和农村实际的优势,达到了整合力量、取长补短、相互协调、统一行动的效果,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区政府已经走上了既高效又和谐的发展之路。

5、规划了新区投资导向和发展计划

未来几年,嘉善临沪新区将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和精密机械产业。光伏产业的投资导向是:硅片、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太阳能单晶炉、多晶炉、组件封装设备和检测设备制造;太阳能与LED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品等。至2015年,争取形成年产3000兆瓦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生产能力,打造成为一个年产值达500亿元、利润80亿元、创税35亿元的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硅晶片及太阳能产业生产基地。精密机械产业的投资导向是:具有科技含量的自动化整机制造;具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精密机械零部件项目;集生产、销售和科研为一体的汽车零部件研发总部项目;高科技电子数码产品项目。到2015年,力争产值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竭力打造浙北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姚庄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生态问题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部分养殖场对畜禽排泄物的处理不当,以及禁养区内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农房改造集聚后的问题

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在失去最可靠的保障同时,又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从而面临了极大的生存危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大量失地农民处于无工作状态,靠安置补偿过日子,吃光用光,因而失去了从事其他产业的资金基础,生存难以为继。所以,对失地农民来讲,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其基本生活保障。由于缺乏相对应的政策制度安排,从而使得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就业技能低的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最脆弱的社会群体。

征地后的土地该如何合理利用,在面对土地瓶颈期的姚庄,建设用地的城市占用减少与农村垦复新增之间如何平衡问题。

3、企业融资问题

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少,直接接触融资渠道窄,自有资金缺乏。

三、发展对策及措施

(一)发展对策

1、狠抓土地综合整治,强化用地保障。围绕解决小城市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不足问题,科学编制1300亩的姚庄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分期分批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去年已整治103亩的基础上,今年将整治复垦350亩,其中整治复垦独立工矿用地125亩,目前已整治复了80亩;整治复垦农房250亩,目前已做好了300户农户的腾房准备工作。同时大力推进“腾笼换鸟”、“退低进高”工作,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工业厂房4.02万平方米,成功嫁接长谷川精密机床、宇钻精密机械、嘉熙光电设备等6个优势工业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

2、狠抓农房改造集聚,加快农民进城。围绕加快小城市人口集聚,不断深化完善农房改造集聚配套政策,创新推出渔民上岸安置政策,按照农民自愿、以人为本、公开公平公正等原则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代建、统一监管、统一结算”方式,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1+2”姚庄主中心和丁栅、俞汇两个副中心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全镇在建联排房、复式房、公建配套房340幢1310套,目前已结顶239幢634套,正在实施附属工程,预计年底900余户农户可抽签选房,3000余名农民将“带地进城”,占户籍总人口的7.5%。

3、狠抓主导产业培育,增强发展实力。围绕强化小城市产业支撑,着力培优扶强精密机械和光伏新能源两大产业。先后组织专门招商组赴日本、台湾、深圳、厦门等地开展产业招商活动,上半年全镇合同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同比增长81.7%,实到外资3741万美元;引进县外内资实际到位数4.71亿元,同比增长44.9%;县外内资注册资本2.6亿元,同比增长128%。[ 《姚庄镇半年度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嘉善新闻网,2012年7月4日] 其中精密机械和光伏新能源两大产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到县外内资分别达为9200万美元和2亿元,新引进精密机械项目5个,“浙商回归”项目6个,1-6月两大产业累计实现产值56.4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5.8%,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20亿元。

4、狠抓服务平台完善,提升服务能力。围绕提升小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提升“5+2”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嘉善县姚庄镇采取“五个狠抓”加快小城市发展,省发改委城乡体改处,2012年7月30日] 优化完善行政审批、就业保障、综合执法、经济维稳、土地供给五大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办事大厅面积1300平方米,新增进驻部门8个、审批服务事项61项,1-6月日均办理事项90项。大力推进镇招投标中心建设,扩大招投标标的限额,项目标的由50万提高到500万元,提升招投标运行效率。 建立全省首个乡镇级财政局,创新建立姚庄镇公共财政服务中心,将7个拥有财政支付职能部门的事项全部纳入,形成 “一个部门管理、一个大厅服务、一站式办理、一个平台操作、一卡通支付”的“五个一”公共财政服务新模式。

(二)工作措施

1、因地制宜,多业并举、多路发展,通过兼职标准厂房、商业开发、集体土地整治、土地参股、经营农业等,积极开展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和服务经营,特别要注意盘活存量土地和厂房、购买商铺店面等,努力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高效率开展招商引资,高标准推进平台建设,加快平台基础设施和配套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各产业平台的承载能力,产出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和要素保障能力。

2、发展生态经济,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生态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的编制农业工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着力打造“产业布局区域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产业经营集群化、农业环境生态化、农业保障体系化”的现代精品农业体系。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专项整治,按照“两分离、三 配套”要求,改造提升排泄物治理设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家用电器、节能环保等产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

(三)保障措施

1、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土地征用到谁,就解决谁”和“谁占地,谁负责”的原则。其次,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项制度并行,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

2、加强组织领导

①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探索建立工业园区评价考核机制。②各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3、保障发展要素

①土地保障,优先保障工业用地,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向内挖掘潜力,大力推动土地“二次开发”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确保新增用地的30%以上和“地推高进”腾出全部土地用于工业。

②资金保障,畅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合作,健全完善企业信贷融资体系和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③用能和环境容量保障,加快退出落后低效产能,盘活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能耗和排放空间,积极探索排污权、能耗指标的有偿使用和交易,为重大项目的落户提供用能及环境容量保障。

四、小结

如今的姚庄正在进入一个稳定的增长期,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去长大。因为真正的成长,不是去追逐那飞速奔跑的外在时间,而恰恰是放慢了脚步,去聆听和观察来自民生的种种动静和光影,并由此而体验到稳健发展的和谐之美,姚庄镇的“城市梦”还在加速。

五、参考文献

[1]项建华:嘉兴在线新闻网,2012年06月11日;

[2]王钦:浙江在线嘉兴频道,2006年02月14日;

[3]王衍啸、王杰志: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4]李夏:我国小城市建设与发展小议《福建建筑》, 2004年第02期;

[5]沈国华: 旅游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 2000年第 11期;

[6]孙加秀:《统筹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电子大学科技出版社,2008年12月;

[7]程志强、潘晨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

[8]黄新建:《小城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9]《姚庄经济张力下的城镇扩容》,今日早报,2013年3月14日

[10]欧林:《四大特色加速推进姚庄小城市建设》,浙江民营企业网,2011年5月21日;

[11]徐雪娟:《农村新社区的”姚庄模式”:”两分两换”试点镇》,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9年8月23日;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