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一直是集群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国内外专家学者通常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全球价值链等角度等对产业升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经济的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许多地方产业集群也已经开始嵌入全球价值链。因此,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研究产业升级,更符合长远发展的需求,也更具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全球价值链驱动力和微笑曲线的移动,来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四种不同途径,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进行实地调研,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提出可行有效的升级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提升获取内在价值的能力,走出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产业集群,驱动力,转型升级
1、绪 论
1.1选题的背景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等级制之间的新的空间经济。浙江是全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经历了块状经济形成、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的过程,形成了目前新经济环境下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目前,浙江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集群有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袜业群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在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海宁皮革产业是浙江众多产业集群中较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之一,在浙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目前,海宁皮革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涉及皮革服装、箱包、票夹、手套制造、皮革加工生产、皮革沙发(套)生产,以及毛皮加工、毛领和皮革印花等方面。2012年海宁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1588家,从业人员约7万余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29.9亿元,同比增长7.7%,销售收入226.3亿元,同比增长10.4%。利税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利润6.6亿元,同比减少8.6%。全市年产皮革服装3453万件(套),同比增加8.6%。由此可以看出,海宁皮革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度,审视海宁皮革产业,发现该产业集群正处于产业层次低、产业内关联性不足、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弱、品牌与营销不足的困境之中,正面临着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对此,在2009年9月,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成为了浙江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示范区单位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浙江省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的价值获取能力,实现向成熟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浙江海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1.2 国内外产业升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也随之成为了集群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升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国外早期学者波特(1990) 【1】认为,从理论本质上看,产业升级就是当资本(人力和物力)相对于劳动力和其他的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Gereffi(1999) 【2】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经济体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提高其获利能力的过程。Poon(2004)【3】认为,产业升级是制造商转移经济角色的过程,由生产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从低价值产品向高价值产品转移的过程。国外学者在深入揭示产业升级内涵的同时,也对产业升级的层次进行了研究。Gerefli(1999) 【4】提出了产业升级的四个层次:产品层次上升级、经济活动层次上的升级、部门内层次上的升级、部门间层次上的升级。Kaplinsky和Morris(2002) 【5】更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升级在价值链研究中的四个层次: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
基于国外早期学者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产业升级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刘志彪(2000) 【6】认为,产业升级体现为产业结构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孔善右,唐德才(2008)【7】认为,产业升级是指一个产业或经济体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转移的过程,或者是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逐渐演变到高附加值状态的过程。梁文玲,李鹏(2008) 【8】认为,在全球价值链的框架下,产业升级是指某一经济体通过进入全球价值链来获得技术进步或市场资源与品牌的提升,从而使得相关业务活动增值的过程。
1.3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从如何提升产业集群获取价值(附加值)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和微笑曲线模型,使用微笑曲线对价值链条上各环节附加值进行研究,分析微笑曲线四种方向的移动,得出产业升级的几种模式。然后,通过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现状的分析,挖掘其潜在问题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提出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有效对策,使海宁皮革产业更加适应全球化的竞争,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2 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2.1 产业集群升级相关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转型是指改变核心业务,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升级是指产品和服务从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发展。本文中,将转型升级的含义界定为升级方面,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从低价值领域向高价值领域发展的过程。
产业升级是将产业间的要素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使其获得充足的资源来促进发展,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2 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综述
2.2.1 全球价值链的含义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产业升级领域的研究专家相继提出价值链理论。Porter(1985)在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分析中认为基本活动(含生产、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组成了公司价值的创造过程,在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这些基本和支持性活动相互联系,构成了创造公司价值的行为链,这一链条被称之为价值链。
Kogut(1985)【9】在对国家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能力的分析中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进行资源的配置;而企业在价值链上的环节和技术层面上竞争优势取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竞争力。
目前对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较广泛研究的机构,英国Sussex大学的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全球范围内,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品牌建设以及售后服务等所有可以创造价值的阶段,即可集中一地,也可分散全球;既可在一个企业内单独完成,也可多个企业合作完成。【10】
2.2.2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关于它的动力模式。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关于动力的研究,根据各价值链核心功能环节的不同,Gereffi(1994)【11】将全球价值链分为“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类型,从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的二元动力机制理论。
Henderson(1998)【12】在此基础上对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后,指出生产者驱动,是指全球生产供应链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是以生产者投资推动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形成,是以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范围内组织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外包或海外投资等产业联系为基础的。采购者驱动,是指一个经济体凭借其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通过全球采购和贴牌加工(OEM)的生产方式,来形成具有强大市场需求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从而促进那些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2.3 基于全球价值链驱动力基础上微笑曲线移动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2.3.1 微笑曲线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先生用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计算机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由于曲线类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16】
江宏飞,周伟(2007)认为,“微笑曲线”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由于产品研发设计的提升,产品附加价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价值逐渐上升;而在抛物线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由于技术含量低而导致利润空间较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被更低成本的同行所替代,成为整个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低的部分。微笑曲线揭示了两端技术与品牌高端环节的创新对于提升产业获取附加值能力的重要意义。
2.3.2 微笑曲线与驱动力分析
张辉(2006)指出全球价值链根据其价值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生产环节是指价值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加工、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等环节;流通环节是指价值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价值链中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环节。在从生产环节向流通环节转换过程中,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其价值增值率是边际递减的,主要价值增值部分都偏向于生产环节;而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其价值增值率是边际递增的,主要价值增值部分都偏向于流通环节。
3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的实证调研
3.1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素来以“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享誉海内外的钱塘江畔小镇——海宁,地处杭嘉湖平原,海宁皮革业的源头可追溯到1926年。随后,创办了海宁皮革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制革企业——海宁制革厂,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其生产的“蝴蝶”牌猪皮制革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独特的酶法脱毛技术也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在国内制革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为海宁皮革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宁全市创办皮革企业达到了200家,海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皮革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在鼓励公有制性质的集体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创办皮件厂,从而使得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形成了大力发展皮革产业的氛围。1994年,海宁市委、市政府实施专业市场带动战略,创建了海宁中国皮革服装城,它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配置皮革产业资源的专业市场,依托市场网络功能为产业经济服务,在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皮革产业发展的同时,又打造海宁皮革区域品牌,并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从1999年12月起,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国内外皮革市场激烈竞争环境,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的集群优势,推进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海宁市委、市政府在市区西北部创建海宁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开始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2000年,海宁一批皮衣企业做出了“贴牌加工”的勇敢尝试,贴牌加工很快在海宁流行开来,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2002年底,我市又在皮都科技工业园内建设集生产加工、设计开发、产品展示、外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皮革城出口加工区,之后又设立了箱包皮具加工区、海宁品牌皮革服装区,为皮革制造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硬件平台和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近年来,海宁市委、市政府又着手实施了品牌带动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规模企业和皮革服装知名品牌的同时,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虽然海宁皮革产业在全国已处于龙头地位,但与国外成熟的皮革产业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急需转型升级。
3.2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现状调研
3.2.1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以个别访谈法为主,统计分析法为辅。
个别访谈法:针对个别企业进行深入访谈,直接和各公司老总或者负责人联系,就企业的总体情况做简单的了解,包括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总资产规模,企业员工人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关键因素等内容,了解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然后进行整理分析。
统计分析法: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3.2.2 样本选择
本次调研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进行调研。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中不同规模的企业众多,如果要对其中的大多数进行调研,不论是在调研过程中,还是在调研的工作量上,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次调研将对象分为三部分:大型规模企业、中型规模企业、小型规模企业,共15户。基于这样一个样本对象的选择,是考虑到让这次调研更具均衡性,涵盖大中小规模企业,使调研结果更具研究意义
4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海宁皮革产业从一块区域经济慢慢发展到现在的特色产业集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综合以上分析,将海宁皮革产业升级的目标设定为:加强技术设计创新、加强品牌培育、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海宁皮革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提升。下面将结合实际,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层面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升级对策。
4.1 企业层面
企业应该注重培育强势品牌,提升企业的无形竞争力。品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基本加工到“贴牌生产”(OEM),到自己设计制造(ODM),再到自有品牌制造(0BM)的转换是一步一步从价值链低端到高端迈进的过程。对于海宁皮革企业,首先应该从做OEM开始,当然“贴牌生产”在海宁地区已经比较成熟了,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学习同行优秀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等经验,然后采取ODM与OEM同步进行。此时,企业在做OEM时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核心产品,树立和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利用OEM的各种有利因素,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提高自己品牌的竞争力。此后,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了强势品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角色变换,进行OBM制造,从而获取品牌带来的高额利润。
4.2 行业层面
第一、建立质量监督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生产制造环节中,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以“质”取胜。海宁皮革行业应该从企业的质量意识抓起,注重培训和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抓好行业内的认证工作。除此之外,在企业之间成立皮革企业指令监督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制度,通过对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包括从皮革原材料采购、皮革制品生产到产品出库等进行质量的监管,打击伪劣产品,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皮革企业进行黑名单公示,以示警告,对情节严重的企业,采取处罚措施。借此来整顿和控制海宁皮革产业的市场环境,促进海宁皮革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下去。
第二、维护好“海宁皮革”这一区域品牌形象,推动企业强势品牌的建立和维护。—个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对该地区的企业品牌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区域品牌建设对于—个地区而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海宁皮革”这一区域品牌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这一优势不仅为集群内的企业品牌和维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帮助皮革企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减少了所需的成本。海宁皮革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继续通过举办皮革博览会、皮革风尚专业展,召开信息发布会,建立专业互联网网站,建设好中国皮革城这一专业皮革商城,来维护和宣传好这一区域品牌,为企业品牌的建设和维护推波助澜。
4.3 政府层面
第一、帮助企业提高研发、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观察微笑曲线价值链模型可以清楚的发现,技术的创新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目前,海宁市皮革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还较低,技术创新的外部示范作用不明显。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拥有核心的人才,然而目前人才的缺失是海宁皮革产业发展的瓶颈。首先,政府根据皮革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制定出人才引进政策和规划,吸引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加入海宁皮革企业。并与专业院校合作,对人才进行进一步培训,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其次,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改革项目奖励力度,形成鼓励企业积极从事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氛围。此外,政府通过利用已有的信息、人际等方面的优势,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积极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联合技术创新。
第二、积极支持和配合海宁皮革行业协会的建设,为其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以保证协会工作能够顺利有效进行。将皮革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以及其它机构之间信息传播的媒介,使其在信息、咨询、调研等工作方面可以进行多方面性的服务,从而使得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New York:FreePress.1990.
[2]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b,1(48):37—70.
[3]Poon,TSC.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n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J].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2004,1(1):130—145.
[4]Gerefti,Gary.A commodity chain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global industries [J].I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9.
[5]Raphael Kaplinsky.Mike Morris.The value of value chris [J].IDS Bulletin,2002(3).
[6]刘志彪.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0.
[7]孔善右,唐德才.中国纺织工业结构分析及其发展路径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8(8):65—69.
[8]梁文玲,李鹏.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中国纺织企业升级战略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7):67—71.
[9]Kogut,B.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J].Sloan Managemem Review.1985(26).
[10]陈柳钦.关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12):33—45.
[11]Gereffi,G and Korzeniewicz,M.: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M].London:Praeger,1994.
[12]Henderson,J.:Danger and opportunity in the Asia-Pacific[A].In:Thompson,G(eds).Economic dynamism in theAsiaPacific[C].London:Routledge,1998:356-384.
[13]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94(5).
[14]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5]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16]陈宏林.明基以“微笑曲线”再造自身[J].微电脑世界,2006(11).
[17]江宏飞,周伟.“微笑曲线”视角下丝绸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J].四川蚕业,2007(2).
[18]孙晓飞.“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4):15.
[19]谢名一,王季.全球价值链内集群产业升级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7(30):89—90.
[20]罗勇,曹丽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21]郭英瑛.江苏纺织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的视角[D].南京:东南大学,2009:16—18.
[22]于倩.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成因分析[J].商业时代,2008(4):33—34.
[23]周伟龙,袁健红.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后发国家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82—85.
[24]杨林,曾繁华.微笑曲线视角下的我国制造业竞争策略及其演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26(16):59—62.
[25]刘志彪.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