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增长点,也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在产品设计及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产品特点做了剖析,于此同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存在产品单一、体系不完善、缺乏设计经验和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缺乏合格理财专员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今后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关键词 个人理财产品,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一、导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截止到2012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0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网]。由于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2012年达到3.25%,简单的储蓄使得居民手中的钱迅速贬值。投资理财成为众多人的需求,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多数居民都将投资于证券与房地产业的资金撤回到银行,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对于银行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旺。同时,国内各商业银行如何利用这次存款回流的机遇,创造出更多的理财产品,以便留住这些资金,并获得相应的中间业务收益,这也成为它们暗自较劲与努力的方向。在市场收益率下降、货币流动性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储户存款资金进行投资、树立商业银行为理财银行的观念,也是各商业银行面对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一)需求现状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同步增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理财产生了兴趣。从2005年5月起,我国的通胀率一直很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财产的实际贬值。
2012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升,通货膨胀预期始终存在,CPI持续高位运行,2012年底环比涨幅达到0.8%,居民资产保值增值意愿强烈。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小且收益稳定,在此大环境下备受市场青睐。
另一方面,人们的理财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只是重视节俭和储蓄,也投身于股市,在投资理念方面日趋成熟。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投资基本原则逐步体现在投资者的决策当中,个人投资者对其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更加的关注。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大城市就个人理财问题对800人做了专项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776个。调查结果表明: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很多人不再怕“露富”或者觉得“省钱攒钱就是理财”,人们渴望专业人士帮助理财的需求正日渐旺盛,个人理财逐渐成为金融业的竞争焦点,而目前我国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与跨国银行理财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二)供给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个人产品自 2004 年初露锋芒以来,在产品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2008 年,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境内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仍然创下历史新高。银行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规模超过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理财产品,成为推动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并在此后两年,保持高速度增长态势。
1、发行数量
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28239款[ 数据来源:财经网],较2011年上涨幅度为25.84%;产品发行规模为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无论是产品发行数量还是产品发行规模,其同比增速均大幅超过2010年和2011年,可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有明显提速迹象。
2、产品以非保本为主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众多投资者在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经历过血和泪的教训之后,资产的“安全至上”几乎成为绝大部分投资者最大的诉求。因此,在2012年保本型、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最受青睐的产品,而这也直接导致了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出现一面倒的局面,信贷类和债券类产品几乎统治了整个银行理财产品的“江山”。投资信贷资产及货币、债券类产品的数量继续增加,二者占到所有理财产品总份额的92.6%。不过随着投资者态度的改观,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作风开始有所转变,保本类产品有所减少,保本浮动类产品有所增加。投资者又开始有了追求高收益的意愿。
3、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增加
相比单一固定投向的理财产品,组合投资类的投资管理更加灵活,能在规定的投资比例范围内进行自由调节,便于更好的控制风险、实现收益。2012年发行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增加却尤为显著,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5.74%和34.49%。2012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根据其投资对象可以分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票据资产类、股权投资类、新股申购类、证券投资类(不含优先受益权型)、结构性产品、组合投资类及其他类产品。在这八类产品中,有五类产品发行数量下降,而组合投资类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增加却尤为显著,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5.74%和34.49%。其中,组合投资类产品发行量是2011年的1.76倍,达到11226款,较2011年增加4838款,结构性产品发行量是2011年的1.34倍,达到1587款,较2011年增加407款。此外,有13847款产品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自2011年继续成为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主要投资对象,发行量较2011年增加16.74%,而2011年的同比增幅为104.89%。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虽然最近几年理财产品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上都有着巨大的发展,但是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虽然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数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家银行也在不断的推出新的理财产品,但银行理财产品的质量却没有明显增加,设计出来的产品简单其他银行容易模仿,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弥漫着浓厚的简单模仿和跟风的 “羊群效应” 。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银行的创新能力有限;第二,银行业创新的动力不够 ;第三,监管机制不够开放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同质化的重要原因。目前银行业还属于政策性的市场,监管机构开放的银行投资范围不够宽,银行能够开发的理财产品也有限。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理财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对特定需求的客户无法提供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更严重的后果是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缺乏设计经验,风险控制不到位
2012年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28239款,不区分投资对象和投资期限,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82%。其中,保证收益型4912款,保本浮动收益型2790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11040款[ 数据来源:财经网]。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产品基本上能够实现预期收益,虽然收益不尽如人意。而投资于结构化产品的很多都仅获得最低收益,据统计2012年公布的37款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这些产品中有31款为结构性产品,与此同时在2012年中资银行的22款QDII产品中只有2款净值增长率为正,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3.10%。于此同时最近大行其道的“资产池”运作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多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背离监管政策和法规,“资产池类”理财产品演变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吸纳工具和资产负债调节工具这些弊端。于此这些数据说明国内银行在构建结构性理财产品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银行理财产品不断报出负收益、零收益等风波,使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这种大面积亏损现象无疑给刚刚起步不久的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冲击,给银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存在着客户和银行两方面的因素。在客户层面上,客户不了解理财产品,不清楚其产品的结构设计,盲目购买,最终无法承担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给自己造成了损失而在银行层面,不透明是目前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风险的最主要原因。具体主要包括:第一,操作不透明,银行产品私募性质很强,客户不能完全知道资金的投资流程;第二,产品研发不透明,特别是结构性产品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设计者和发行者,要讲清楚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这些决定了该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而目前银行发行时往往不能全面加以介绍,而是择其优而告之;第三,风险揭示不透明目前存在银行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缺乏完整信息披露机制,销售人员管理存在漏洞,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虽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商业银行及时披露个人理财产品的经营、收益、风险情况 ,但是多数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而对风险疏于管理。商业银行多数仅在其营业网点简单通报理财产品的收益变动情况和到期兑付的通知,基本不涉及运作情况。有些银行为了吸引客户采取报喜不报忧的信息披露方式 ,因此严重影响到了理财产品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并最终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
(四)专业的理财服务人员缺乏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加快了对理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户数量以及社会积累的越来越多的个人财富,目前市场的优秀理财人员还是偏少。个人理财作为一门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知识和实务操作的综合学科,只有经过全面和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确保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缺乏公平、完善、严谨的金融理财人员培训机制,2005年被引进国内的AFP和CFP资格认证机制,由于培训费用高、考试地点较少等因素也无法大力推广。专业理财服务人员的缺失也使得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人员的信任度无法提高。在我国理财市场中,有一些银行理财人员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严谨的行为。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缺乏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充分了解、缺乏对所推介产品风险特性的理解、销售行为不规范,甚至违反道德规范进行操作。这样的理财服务人员自然不能够将合适的产品推销给合适的客户,也不能帮助银行树立理财银行的声誉。
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对策
(一)丰富个人理财产品种类,加强个人理财品牌建设
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产品种类数量较少,不够丰富,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理财需求的需要。因而要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加强品牌化建设,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现行投资业务进行优化组合。第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产品的创新。第三、国内银行要想在理财服务市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
(二)加强风险控制
银行通过提供金融理财产品或服务吸收储户存款,并将这些存款贷给企业或个人促进生产和消费,从而进一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增加储户收入。良好的风险控制可以帮助整个金融系统以健康而稳健的步伐前进,而一旦风险失控,则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风险控制管理对于银行来说是重中之重,也是银行根本的立足点。对于个人金融理财产品而言,面对的主要有产品的设计风险与销售风险。
1、产品设计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第一步是需要有正确的市场判断,在正确的观点下进行产品设计。理财产品的设计、开发应该有着严格的开发审批程序和规范。对每款理财产品及其相关交易工具所涉及到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都要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
2、产品销售风险控制
销售前,需要建立理财产品宣传材料示范文本,对风险提示、预期收益率等重要内容做出规范。银监会及证监会明确规定不可以在营销手册使用预期收益率等词语,而按照国外标准,理财产品销售时不仅要对投资方向等进行详细说明,还要注明不同预期收益率的实现概率。
(三)加强银行理财人员的培训
从产品设计方面已经不单单是几样产品的重新组合,它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等各方面知识和实务操作的综合学科,只有经过全面和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此方面拥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的人才能设计出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理财产品,从根本上才能提升银行的竞争力。面对此情况银行应该重视人员的选拔及后续学习的加强。
首先,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是从银行系统内部遴选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包括从分支行和基层行中选出创新型人才;二是从银行系统外部引进创新型人才。如通过公开招聘从高校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也可从国外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
其次,把有创新能力的人派到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为成熟的银行考察、 学习其先进的经验、技术等,增强其理财产品的创新力。也可邀请国外金融专家前来举办论坛、讲座,或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以提高其整体素质, 增强创新力。
参考文献
〔1〕陈湛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164-165
〔2〕杨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6期
〔3〕陈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及问题》,《经营管理者》,2013年6期
〔4〕付一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中国外资》,2013年10期
〔5〕王汝梅:《银行理财与个人投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6〕吴燕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现代商业》,2010年14期
〔7〕陈剑赟:《当前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分析和竞争力提升策略》,《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8〕陈睿:《金红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企业导报》,2009年5期
〔9〕谭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工会博览》,2011年8期
〔10〕孔晗柳:《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中国商界》,2010 年6期
〔11〕宋芳:《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金融》,2010 年2期
〔12〕邢慧茹、刘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时代经贸》,2009年5期
〔13〕张垿:《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调查及实证分析》,《中国商界》,2008年6期
〔14〕陈舒龙:《尹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财税金融》2010年2期
〔15〕毕凤霞:《我国商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SWOT分析》,《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16〕刁恒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农业银行》,2006年3期
〔17〕张效梅:《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浅析》,《金融领域》,2008年1期
〔18〕周润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的研究》,《会计之友》,2008年8期
〔19〕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生产力研究》,2010年4期
〔20〕陈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河北金融》,2010年5期
〔21〕王舒:《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9期
〔22〕王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务研究》,2010年11期
〔23〕李欣:《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经验借鉴》,《财经界》,200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