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然而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由融资渠道单一导致的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己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相关融资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概括,最终提出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企业融资 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规模还是实力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创造了接近60%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的城乡就业、上缴税收占50.2%,在未来5-10年内,我国民营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正是发展的重要时期。
目前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大部分资金仍要通过自身积累解决。有资料显示中小民营企业虽有大的资金需求,但是,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融资所得到的贷款,还不足银行贷款总额的20%。融资难,己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果中小民营企业不能拓宽融资渠道,将无力维持现有的增长状况,企业的发展也会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因此,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就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课题。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如何摆脱融资困境?如何改善融资环境?是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由此,研究和探索新环境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存在问题及如何改善融资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小民营企业和企业融资基础理论
(一)中小民营企业概念界定
中小民营企业的基本含义是“民间经营的企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小民营企业极为普遍,覆盖绝大部分企业,因此西方经济家学对中小民营企业并没有特别的界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形式是单一的国营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民营经济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可见中小民营企业是中国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经济学的专业术语。
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有两重涵义。第一,从所有制角度看,中小民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一切非国有企业如个体、私营企业,无上级主管的民办集体企业,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发起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参股但不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三资企业等。第二,从经营者角度看,中小民营企业强调社会经济个体去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本质在于无政府和官方直接插手的自主经营。因此中小民营企业与私有企业并不必然一致,除过民有中小民营企业外,中小民营企业还包括实行承包租赁、托管经营的国有企业。
(二)融资、融资渠道与方式
1、融资
依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理解,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即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资金的来源)和融出(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只指资金的融入。即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2。
2、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是指企业资金来源的通道、途经。从经济主体角度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
(l)内源融资:企业通过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盈余来进行融资,即企业利用自我积累机制将所拥有的资金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这一过程就是内源性融资,主要包括企业的留存盈余,折旧准备金、固定资产变现的流动资金转移、累计未付的工资或应付账款等。
(2)外源融资:企业通过直接和中介过程从外部的借款者或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这一过程就是外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根据其是否通过金融中介的作用可细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3、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是筹集资金的方法。目前,企业外部融资方式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融资租赁、项目融资、商业信用、民间借贷、风险投资基金等。其中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公司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和担保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贷款方式;风险投资基金融资是指风险投资或机构对具有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高风险、同时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进行长期的资金投入并参与管理、以获得高额潜在收益的行为3。
(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
1、内源融资分析
内源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利润积累,包括资本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以及企业职工持股。内源融资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但得到了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充分肯定,在各国企业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有效验证。内源融资之所以如此受青睐,主要是因为其在收益和成本上的优势。从融资收益来看,内源融资的增加意味着其它外部渠道资金来源的减少,因此企业节省了利息、股息等相关费用的支出,增加了收益水平。另外,企业更多选择内源融资也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负债融资风险,为企业后续融资提供了相对较强的经济担保,使之比较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2、信贷融资分析
信贷融资主要包括企业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信贷融资一般具有操作简便易行、融资金额大、借款方式灵活、融资成本较低、利息可在税前抵扣等优点,因此目前仍是各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一般来说,银行信贷融资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贷款利息支出和贷款时发生的筹集费用(如银行手续费等),其中筹集费用因为数量相对较小而通常忽略不计。此外,银行贷款还会产生负债融资的派生成本—企业破产和监督成本。负债融资必须还本付息,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就会产生支付危机,导致企业破产。银行作为债权人能够直接观察企业经营状况,监督努力较大,因而监督成本也较高。信贷融资的收益主要表现为产生于贷款的企业收益减去对银行的固定支付之后的剩余部分,这个剩余部分越大,企业信贷融资的收益率也就越大。
3、债券融资分析
债券融资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其自身的优点。一般而言,企业债券在期限、偿还方式等方面都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企业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企业债券的购买者只拥有债权,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不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因而更有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负债经营还会对经营者产生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过度投资。在我国,虽然企业债券从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发展形势却很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发行规模一直偏小、债券种类单一、债券流动性差等,远不能满足投资者和企业的需求。其原因主要来自金融体制、政府政策和企业自身三方面。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不良使之对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成为不现实的融资渠道。但不可否认,企业债券融资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仍是我国企业融资长期的发展趋势。对于信誉良好的大型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债券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难题,还可以迫使企业走上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道路。与股票融资相比,债券融资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素质和市场价值的提高。
4、股票融资分析
股票融资最大的收益是企业无需还本,投资者只能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以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如果企业选择配股或送股的分红派息政策,就将付息责任也转嫁给了投资者,从而增加了股票融资的收益。另外,当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者会提高对该企业股票的高收益预期,也能增大企业的股票融资收益。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尤其当股票价格长期处于下降趋势时,股票融资收益也会大幅减少,回升乏力。正因为具有借钱不还的性质,股票有效减轻了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因而受到我国企业的青睐。但事实上,股票融资并非灵丹妙药,并不完全给企业带来效率。虽然上市融资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治理结构的改善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政府利用证券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国有企业脱贫解困,解决国家财政困难4。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1、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问题
为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需求,国家、中央政府正加快改善旧的融资渠道,并积极探索、创造新的融资方式,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内部融资”、“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民间借贷”、“资本市场”、“国家政策性贷款”等各种融资渠道随着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各种融资渠道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约只占9%左右,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以较高昂的代价购买别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线上市的;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则几乎为零。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在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如在股票市场上,国家对股票上市实行核准制和额度管理制,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争取到上市指标,况且主板上市的“高门槛”也挡住了基本上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中小民营企业进入主板市场,能够进入主板市场筹资的中小民营企业为数甚少5。虽然主要面向中小企业,门槛略有降低,但是其要求连续3年盈利,股本总额至少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仍将很多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另外其运作仍遵循“两个不变”(即现行法律法规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其发行上市的程序与主板市场完全一致,对中小民营企业而一言仍然是一座拥挤的“独木桥”。而在债券市场上,基于还本付息的刚性约束,国家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资格规定了很严格的条件,一般的国有企业都难以申请到发行债券,实力较弱、信用水平较低、担保困难的中小民营企业更难获得批准。同时,中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
(2)通过非正式金融渠道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
中小民营企业通过非正式金融渠道融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第二,民间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民间借贷作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给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动力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活动带来部分不好的影响。民间借贷中存在盲目投资行为,可能导致资金的无序运行,干扰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第三,相互担保。几年前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己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
2、融资结构方面的问题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只适用于处在初创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对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业主投入和企业自身盈余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及经营规模等内在原因及名目繁多的费和税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等外部原因,中小民营企业一直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的问题,造成内源融资困难。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阶段后,就需要外源融资的接应。对于经济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而言,内源融资的比例越大。发达国家内源融资的比重多在50%以上,美国、英国都达到了60%以上。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不包括初创这一阶段)内源性融资比重只占30%左右,相比之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内源融资的严重匾乏,自我积累能力低下,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给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外源融资
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例过高,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又偏低。我国的企业大多依靠银行贷款间接融资,而外国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显然要明显低于我国企业。我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的比率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下缓慢下降,但仍然维持在80%左右。但我国银行在确定信贷计划时,授信额度的绝大部分给了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是极其低的。其中,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主要的非公有制企业入股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民生银行成立以来,有6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入到了中小民营企业。目前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相对较多的机构民生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他们各地存款和贷款规模占同期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比重仅6.2%和5.7%,其中一半还是贷给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用最简单的数据来概括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就是: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部门却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相反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贡献己达60%,只获得30%的金融支持。很显然,这些比率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要求的。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
1、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自身素质分析
(1)中小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信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通行证,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粉饰财务报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起来良好,或建立两本内外不相吻合的账簿,逃避税务机关的检查和监督,致使中小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现象愈演愈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中小民营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性质的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债务关系远远超出三角的范围,发展为多角债务关系。
(2)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
中小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机制比国有企业灵活,但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尚处于管理的初级阶段,多为粗旷的家族式管理,采用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的很少。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产权高度集中,家族成员占据公司的各个要职,属于特权阶层;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监事会的地位不高,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在企业管理方面,创业者和负责人自身素质差,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水平不高6。中小民营企业老板自己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和最终决策者,其水平境界的高低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中小民营企业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摆在人们面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和负责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外部经营环境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适宜于大中型企业搞贷款“批发”,而中小中小民营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频率高,适合搞贷款“零售”业务,“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相比,市场成本更高,据估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贷款的5倍左右,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还要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从而在操作上容易产生“信贷歧视”。所以,对银行而言,发放中小民营企业的小额贷款将明显加大自身的成本负担,再加上基于银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所潜藏的高额信息成本,因此在资金需求旺盛的信贷市场,银行显然不愿意承担这过高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基于经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银行一般更愿意向国有大企业发放大额贷款而不愿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我国融资市场目前是过剩与缺乏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还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另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却借贷无门。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先天缺少抵押品和贷款担保能力,其自身的信用资源十分缺乏,信用担保制度的出现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其中,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活动,通过担保人自身的信誉度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是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和信息不对称、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较大条件下的一种融资制度创新。但是,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其运行中程格外谨慎,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往往贻误商机。同时,担保机构都非常明显有参考政府的行为,在操作上,不是根据市场的实际和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作为担保的标准,商业行为不充分,资金投向不够明确,从而导致扶持中小中小民营企业的成功率不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三、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全面提升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要改变目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企业自身是关键。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影响其融资的内在原因,也是畅通融资渠道的根本。中小民营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规范经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方向发展,尽可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信誉,使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自己。
1、推进中小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要实行产权多元化,构建产权明晰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新机制,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等问题。
2、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
首先,企业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将信用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此为指导,使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其次,要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经营过程中,以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包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最后,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将信用问题上升到法律途径,如出台“信用法”等。企业家个人信用包括在其所管理的企业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及企业家的品德人格。信用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成功之基,是企业家的品牌形象。要建立企业家的个人信用,最关键之处在于企业家有信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自觉践行于经营管理过程。
(二)推进银行系统改革,增加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
1、积极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
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金融制度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它们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银行主体利益为核心的经营机制,大量的资金被就业、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等因素所牵制,失去了周转增值的属性。在我国,国有企业依赖银行,银行风险由国家承担的现象虽然较前几年已有所减少,但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政府对国有银行的行政控制也并没有减弱,产权归属的同源性使国家将大量信贷资金注入了国有企业8。
2、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其对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高成本障碍。在国有商业银行从县以下领域退出之后,其资金更是重点投向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因此有必要由政府出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也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金融支持手段,例如日本有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投资扶持株式会社,德国有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合作银行、大众银行和储蓄银行等9。
3、建立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缓解其融资困境,全世界近50%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例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国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集团等,为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借鉴。
(三)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中小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难,除了体制和政策上的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中介机构体系不发达导致的投资者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誉的不确定性。积极引导民间成立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并积极发挥其在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实现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咨询、信用评估服务的专业化,是树立中小民营企业信誉的保证,有利于加强社会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监督,进而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券商等等。总的来说,这些中介服务机构的运作和发展缺乏规范性。以资信评级机构为例,我国资信评级机构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有权威,有广泛影响力的评级品牌,而且一些主管部门主办的评级机构受行政干预较多,非市场的行政评估、人情评估比重很大,许多评级机构与被评估对象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公正性。
四、结论
目前,在国家政策和各省颁布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实施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地方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部分缓解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应该看到,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面对金融体制约束、政策的不完善、以及在经营管理方面众多限制导致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突破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
参考文献
[1]张宗益:《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实证分析》,商业研究,2003,(05);
[2]马亚军:《企业融资效率及理论分析框架》,财经科学,2004,(S1);
[3]洪浩林:《基于EVA模型的电力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财会通讯,2009。(08);
[4]文孟婵:《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效率模糊综合评价——关系型贷款与市场交易型贷款融资效率的比较》,当代经济,2007,(10);
[5]程蕾:《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及其策略选择》,当代财经,2001,(03);
[6]毛红霞:《基于DEA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评价》,系统工程,2004,(01);
[7]程蕾:《温州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融资效率模糊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02,(11);
[8]伍装:《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灰色关联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5,(06);
[9]宋林:《企业融资效率及其理论分析框架》,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
[10]王佩艳. 融资模式效率比较与我国融资模式的选择[J]. 经济评论, 20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