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

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14-06-05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一种从呼吸系统到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此后,这种疫病更名为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仅使传染的禽类体内产生病毒抗体。禽流感病毒繁殖快,对环境污染严重,传播速度广泛和速度快的特点,控制难度大,重点研究流感诊断方法并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禽流感,诊断,防治措施

禽流感对禽类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对上皮细胞有较强的粘和力,由此造成普遍性出血,引起器管的衰竭,整个机体处于不可挽救的瘫痪状态。再加上禽流感繁殖快,对环境污染严重,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将直接危害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动物或人的群体性危害。禽流感诊断与防治工作已成为兽医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一)目前国内禽流感流行现状

禽流感毒株流行情况:国家动物疫病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至2012年春季,我国家禽发生的疫病,有75-85%是禽流感病例;在我国家禽的AI病例中,H9占30%,H5N1占20%, H5N1变异株占50%。总体家禽H5N1病例占流感病例中70%。根据哈兽研、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提供资料显示,目前流行毒株多是变异株,H5变异株即“2、3、2、1” 和“2、3、2、x”。国家已经储备变异株疫苗“Re-6”株;近期即可面市。2011年10月初至今我国高致病AI流行地区:吉林、内蒙、辽宁、黑龙江、甘肃、宁夏、 河北、山东、四川、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山西、陕西、广东、海南、江苏等几乎各个省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H5发病家禽类型: 蛋禽、种禽,青年禽、雏禽(白羽肉鸡)

(二)目前国外禽流感流行现状

2011年9月底,世界粮农组织(FAO)报告称,“禽流感H5N1病毒已出现变异,目前正在亚洲等地扩散,有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国际畜牧网中的资料指出,越南及中国的部分地区已出现该变异毒株,目前认定H5N1-2.3.2.1毒株。近期发生H5N1的国家:2011年8月-12月期间:新发生的国家有越南、印度、印尼、 尼泊尔、香港、中国等国家。

2012年1月6日至今:持续发生的国家有韩国、柬埔寨、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台湾、孟加拉国、以色列、荷兰、越南等等。同时有部分国家人员感染AI,造成人员死亡。世界广泛流行H5N1(AI)的原因:

1.全球气候持续突变: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气候都在不断发生不规律变化,大风、暴雨、气温持续突降;普遍出现规律倒挂的气候天气。导致流感病毒(AIV)产生致病性增加。

2.AIV的病毒变异:由于H5疫苗接种频繁,具有多血清型的H5N1AIV,就会产生逃逸变异现象,出现不同血清型、新变异型流感毒株流行。

3.候鸟迁徙:候鸟迁徙是公认的重要传染途径之一,随着气候不规律变化,候鸟出现了现象紊乱或频繁现象;引发H5N1在各地传播。

(三)禽流感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为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急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性。

二、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禽流感的潜伏期3~7天。禽流感的症状极为复杂,根据禽的种类、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感染病毒亚型类别的不同,表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有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及隐性感染等。高致病性禽流感最急性病例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而急性病禽精神不振,采食下降或不吃,流泪、结膜炎,咳嗽、张口呼吸等呼吸道症状,病鸡会出现鸡冠、肉垂肿胀、尖部发紫,头面部肿胀,脚无毛处鳞片出血;病鸭和鹅站立不稳,死前常出现头颈震颤、扭转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产蛋率突然下降,严重者出现停产,小蛋、薄壳蛋、软壳蛋等增多,蛋壳表面粗糙、颜色变淡,产蛋恢复较慢。以上症状可能单独出现,有的也可能几种同时出现。

人感染禽流感后体温大多持续在38℃以上,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鼻涕、流泪、鼻塞、咳嗽、头痛、肌肉疼痛;部分患者可有恶心、结膜炎、肺炎,有的表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病理解剖变化

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禽种的不同而变化不一。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青年鸡和最急性死亡的病禽无可见病变。部分急性死亡的病禽头、颈及胸部皮下有淡黄色胶冻样水肿;眼结膜充血;肌肉出血;气管充血、出血,内有淡黄色的干酪样渗出物;心包膜、气囊和腹膜增厚,并附着淡黄色渗出物,严重者在气囊与肺之间有黄色凝固的卵黄样物质。有的出现纤维性肝周炎和心包炎;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出血;卵泡出血、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白色的浓性分泌物;肾肿大并有白色尿酸盐沉积或黄色坏死点。病死鸭心冠脂肪和心肌表面有出血点;鸭、鹅心肌表面和实质出现条索状的灰白色坏死灶,胰腺常见灰白色坏死点,肠粘膜环状出血并有溃疡灶;水禽脑膜充血和出血。

(二)病理组织学变化

禽流感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水肿、充血、出血和“血管套”(血管周围淋巴细胞聚积)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心肌、肺、脑、脾等。肝、脾及肾有实质性变化和坏死。脑的变化包括:坏死灶、血管套、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从轻微到严重的非化脓性脑炎。此外,还有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和心肌炎。

三、实验室诊断

如果要检验是否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进行HA亚型鉴定之后,还需要进行细胞培养、动物试验或进行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等进行判断。因为OIE判断HPAIV的标准是:①含流感病毒尿囊液,做l:10稀释,静脉内接种8只4~8周龄易感鸡,每只0.2ml,如在10天内死亡6只以上,则该流感病毒为HPAIV~②如果致死l一5只易感鸡,而且又不是H5或H7亚型,则将其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或MDCK细胞,在没有胰酶的情况下观察是否产生细胞病理变化,如不产生病理变化,该流感病毒就不是HPAIV;③对于所有的低致病性H5和H7亚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如果在没有胰酶的条件下在细胞培养能生长,则必须测定血凝素裂解部位的氨基酸顺序,如果相似于其他的HPAIV,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序列,则该受检病毒被视为高致病性。

(一)样品采集                                                          

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其临床症状因感染禽的年龄、种类、饲养管理水平、并发感染情况及新感染毒株的毒力等不同而表现不一致。其病理变化因感染病毒株毒力的高低、病程的长短及种类不同也不尽相同。因此,禽流感的诊断一直依赖于病原的分离鉴定,OIE也一直采取的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这个黄金标准。随着血清学实验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禽流感诊断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对于禽流感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用鸡胚或者狗肾细胞(MDCK)、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等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进行鉴定,血清学的诊断方法则包括中和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禽流感的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完善,现在已经有免疫印迹、免疫荧光、ELISA、墓因芯片、RT-PCR技术、荧光RT-PCR技术、NASBA技术等。

样品采集的质量是进行禽流感检测的关键。应从死禽和处于急性发病期的病禽采集样品,样品要具有典型性。采样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同时避免污染环境。采样人员要按NY/丁7(38要求加强个人防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也要按照有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1.病料样品 至少从5只病禽和病死禽中采集病料样品(发病群不足5只则全部采样)。样品应包括:泄殖腔(新鲜粪尿样)棉拭子和气管棉拭子(置于缓冲液中);气管和肺的混样;肠管及内容物的混样;肝、脾、肾和脑等其他组织样品(不能混样)。组织样品、气管棉拭子单独放人容器,容器中盛放含有抗生素(pH值为7.0~7.4)的PBS液。抗生素的选择应视当地情况而定,组织和气管拭子悬液中加入青霉素(20001U/ml)、链霉素(2mg/ml)或庆大霉素(50t~g/m1)。肠管及内容物、粪便样品和泄殖腔棉拭子所用的抗生素浓度应提高5倍(加入抗生素后PBS液的pH值应调至7.0-7.4)。

2.血样 分别采集至少10个病禽的(急性发病期血清,如发病群不足10只则全部采样),并要求单独存放,不能混合。

(二)病毒的分离鉴定

以无菌拭子采集气管或泄殖腔病料或病变组织,研磨制成10%悬液,经处理后接种9-11日龄SPF鸡胚,收获尿囊液测定血凝活性,若为阴性则应继续盲传2~3代。对具有血凝活性的尿囊液需先用ND抗血清做HI试验,以排除新城疫的可能,即使ND阳性也应采用中和法继续传代,看是否为ND与AIV混合感染。然后用免疫扩散等方法来检测特异性核心抗原NP或MP,然后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鉴定A型流感病毒亚型。分离鉴定的同时,进行致病力试验,确定毒力的强弱。

鸡胚培养法的优点 鸡胚的组织分化程度低,可选择适当途径接种,病毒易复制,感染病毒的膜和液体含大量病毒;鸡胚是个整体,有神经血管的分布及脏器的构造;来源充足,操作简单,通常是无菌的,对接种的病毒不产生抗体。3天可报告结果。病毒分离鉴定对AI的诊断比较确实,但操作程序繁杂,费用高,耗时费力。

四、预防措施

(一) 严格执行和完善养殖场的经常性生物安全措施

1. 生活区、生产区和污染区三大功能之间设立隔离带,并实行严格消毒。同一

养禽场内只能饲养一种类型的家禽,严禁鸡、鸭、鸽子及野生鸟类混养。

2. 鸡场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必须生活在养禽场内,生产人员包括饲

养员、饲料调配人员、兽医等进入生产区、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应经常清洗消毒,不可穿出生产区。工作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家禽和野禽。工作人员所食用的鸡蛋、鸡肉均由场内统一供应。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病。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任何形式的参观活动。

3. 场区大门口要设消毒池,场内应由专人管理,消毒池要定期更换和补充消毒

液,以保持消毒浓度,并监督出入人员、车辆的消毒。进入工作人员一律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生产区消毒处还要设清洁消毒间,进入生产间的员工要脱掉衣服进入淋浴间清洗,之后换上专门的工作服和工作靴,按规定的紫外线照射时间照射后,脚踏消毒池进入,在进入鸡舍时要消毒双手,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盆,双脚踏入消毒盆后才进进舍工作。每栋鸡舍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不能串舍。各种鸡舍生产用具也要专舍专用。

4.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鸡场还需要建立以下生物安全制度,运送饲料用具

的车辆一律走净道,运送鸡粪、毛鸡、病鸡的车辆走脏道,两道在场内,在养殖生产中尽量避免家禽与野禽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接触野鸡等禽类。这对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鸡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其他动物。

5.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不难杀灭禽流感病毒。养禽场内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制剂类、氧化剂,碱类等都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切实有效。鸡群出栏或转舍后,要进行空舍消毒制度,尤其是发生过禽流感的鸡场,首先要将圈舍清理干净,然后用手彻底冲洗圈舒,冲洗工净后用醛类、含氯消剂、毒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消毒时,地面、网床、鸡舍大门都要喷到,消毒后,空栏时间不少于一周,每一批鸡入舍要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绝不能混养。在饲养期间还要圈舍进行带鸡消毒,孵化房、每周消毒一次,育肥舍、种鸡舍每周消毒1次,用高效低毒消毒剂。

6.散养农民要做好对家禽、圈舍及周边环境的定期消毒,工作人员要定期到农户家里对家禽进行禽流苗免疫,在买卖家禽时要严把检疫关,严防有病的家禽出栏。严防疫病的传播。平时禽舍应关闭,以免野禽、鼠类进进入。废弃物尤其是粪便必须定期管理,采取发酵等措施。

(二)切实做好免疫工作,提高禽群有效免疫密度

在特定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是防御禽流感暴发和流行的关键性措施。由于禽流感血清型较多,而且交叉保护性差。因此,接种疫苗时,必须针对当地流行的亚型,选择相应的亚型疫苗免疫,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一般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我们国家使用的主要是预防H5和H9亚型禽流感疫苗。注射前,首先要看疫苗的有效期,是否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其次,要检查疫苗的质量,看有没有变质、沉淀。对鸡群的免疫接种,必须根据本地区及本鸡场的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时机。同时加强抗体监测,用以决定各种苗的二次免疫间隔期或决定是否补加免疫。

五、疫情处理

按照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判定及扑灭技术规范”进行处理。

(一)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到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经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立即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二)立即隔离、封锁疫区,扑杀、焚烧所有病禽和病死禽,并进行彻底消毒。

(三)疫区外围设立△定范围隔离区,隔离带内所有禽类,全部进行禽流感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做好封锁、消毒工作。

(四)做好疫区内人员的防护工作,防止禽流感传染给人。

六、疫苗种类及处理方法

中国自1992年从有临床症状的鸡群中分离到H9N2病毒以及1996年自广东病鹅体内分离到H5N1病毒(GS/GD/96)以来,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家禽中已存在十多年,形成了多种基因型的禽流感病毒共存的局面,病毒的抗原性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根据抗原的不同,我国商品化的AI疫苗分为H5亚型疫苗、H9亚型疫苗和H5-H9亚型二价疫苗三大类。                                  

(一)H5N2全病毒灭活疫苗(N28株)N28株AIV是经实验室适应的自然分离的H亚型低致病力毒株。该毒株由国外引进,由该毒株研制成功的H5亚型AI疫苗于2003年底获得新兽药证书。2003年8月开始用于中国售往香港和澳门的活鸡免疫。但该疫苗对水禽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                            

(二)H5N1基因重组病毒灭活疫苗(Re-1株)Re-1株AIV(GS/GD/96/PR8重组毒)是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的重组病毒。从理论上讲,该病毒堪称理想的AI疫苗株,该疫苗的免疫效果比H5N2亚型疫苗好,对鸭和鹅等水禽免疫的技术瓶颈问题。该疫苗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鸡和水禽免疫,并在越南、蒙古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三)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H5亚型)HA和NA双基因重组禽痘病毒(Rfpv-H5N1株)是将GS/GD/96的HA和NA基因重组到鸡痘病毒疫苗株的基因组中构建而成。它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亚型)已在防疫生产中应用。该疫苗价格低廉,有利于鉴别免疫和野毒感染,但是重组鸡痘苗对家禽的实际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影响较大,免疫后抗体效价不高。离散度较大,不利于临床应用时免疫效果的评价。                    

(四)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rL-H5株)重组新城疫病毒rL-H5株,是采用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为载体的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病毒。该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禽流感、新城疫两种禽类重大疾病,它的推广使用将大大降低疫苗制造和使用的成本。但该疫苗受新城疫母源抗体影响较大,实际使用中应把握好免疫时机,避免免疫空白造成疾病隐患。                                                      

(五)H5亚型AIV变异株疫苗中国的H5亚型AIV持续进化,近年来的H5N1分离毒株在基因水平和抗原性上与早期毒株GS/GD/96已有差异。因此,国家相关研究中心应对H5甲型AIV的抗原性变异,研制了新的变异株疫苗。临床上常见的Re-3,Re-4和Re-5就是分别以AIV变异株表面蛋白基因供体株研制而成的。其中,Re-5自2008年起逐渐取代Re-1,用于H5灭活疫苗和重组NDV活载体疫苗的生产;利用与制作Re-1株疫苗同样的技术开发Re-4疫苗,自2006年起逐渐在北方部分地区使用。                                                          

(六)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低致病性禽流感(AI)因为具有隐蔽性而更易传播。目前,HN是中国鸡群中存在的AIV的主要亚型,占禽流感发病率90%以上。H9N2亚型禽流感发病后虽然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0%,但常导致呼吸道症状,蛋鸡的产蛋下降,并使鸡群易继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目前,中国国内的H9亚型AIV疫苗均为灭活疫苗。                                            

(七)H9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SS株)SS株由中国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禽病研究室在广东分离到并研制成全病毒灭活疫苗。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商品化的H亚型AIV疫苗。                                                            

(八)H9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F株)F株是由中国扬州大学禽病研究室于1998年在上海分离到的鸡源毒株,并开发出全病毒灭活疫苗。该毒株是一个基因重组病毒,其聚合酶蛋白酶基因与可能来源鸭的H9N2病毒的相应基因发生了重组,该重组类型的病毒之后在中国国内鸡群中持续存在并作为母体病毒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内部蛋白基因重组病毒。                                                  

(九)禽流感联苗为简化免疫程序达到一针防治多病的目的,中国还研发了AIV的二联和多联疫苗。其中,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在中国国内疫苗生产厂家均有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先瑜:《禽流感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畜牧市场》,2010年09期

2. 李存;童贻刚:《禽流感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生物学杂志》 ,2010年05期

3. 费东亮;杜绍范:《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畜牧兽医杂志》,2005年05期

4. 徐军;马永宏;刘建平:《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鉴别和诊断》,《检验检疫科学》 ,2007年03期

5. 赵芳;陈林军;沈文娟;张伟: 《奉贤区38户家禽养殖场禽流感综合防治能力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年03期

6. 冯瑞敏:《浅谈禽流感的防治措施》,《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12期

7. 徐军;马永宏;刘建平:《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鉴别和诊断》,《检验检疫科学》,2007年03期费

8. 东亮,杜绍范:《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畜牧兽医杂志》 ,2005年05期

9. 春厚;谢为天;王硕;谭结宁;曾敏:《AA鸡禽流感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消长变化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10. 邓振旭:《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11. 揭候申:《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与免疫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16期

12. 刁有祥;孙宁:《国际家禽》,2009年第8期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