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

浅析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14-06-06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使被我国农业部列为动物的第一类传染病,还是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强制免疫、重点控制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更好似影响养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所以加强猪瘟的防治,对减少养猪业的损失,提高猪的生产,尤为重要。

关键词:猪瘟  免疫  危害  防治

1.前言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中的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2. 病原、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2.1 病原

猪瘟病毒(HC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0-50nm,核衣壳为十二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长约12.3kb,仅含有一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架(ORF)。病毒囊膜有55ku和46ku两种糖蛋白,核衣壳则为36ku蛋白质构成。HCV和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HCV不同毒株间存在显著抗原差异,根据对单抗的反应可将HCV分为两大抗原群,但未发现抗原群与毒力之间的关系。不过易被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中和的野毒株,毒力都比较弱。国内外都已研制出只与HCV毒株而不与BVDV毒株反应的单抗以及只与HCV疫苗弱毒株(C系)反应不与HCV其他毒株反应的单抗,为HCV毒株的鉴定提供了有力工具。

HCV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但存活间部分取决于含毒的介质。血液中的病毒在56℃60min可被灭活,60℃10min可使其完全丧失致病力。而脱纤血中的病毒在68℃30min尚不能灭活。病毒在冻肉及其制品中可以存活6个月之久。在猪粪便中HCV于20℃可存活2周,4℃可存活6周以上。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敏感。病毒在PH5-10条件下稳定,过酸或过碱能使病毒失活,氢氧化钠、漂白粉等溶液中很快失活,2%的氢氧化钠仍是罪合适的消毒剂。

2.2流行病学

近年来,猪瘟由了新的特点,不再是急性的,转变为非典型性猪瘟和繁殖障碍型猪瘟两类。

非典型性猪瘟呈散发流行,其潜伏期和病程延长,流行速度缓慢,流行速度缓慢。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生产母猪,母猪本身呈隐性感染,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猪瘟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使其致病。

2.3 临床特征

非典型性猪瘟不具典型的全身出血性变化,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轻度淤血或四肢下不发红,耳尖呈紫黑色,耳壳脱落。患猪采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有些有精神症状或腹泻,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通过母猪传染,母猪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仔猪出生后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出血斑、皮下水肿等。病仔猪常在2-3天内死亡,致死率很高,发病率与带毒母猪的多少有关。

3.发病原因

即猪场内存在病原体或被病原体侵入,养殖环境及日常生产操作在一定条件下为病原体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当前引发猪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3.1 引种不规范

近年新办了很多中小型猪场,但很大一部分为了节约成本而没有按照规定做好种猪引进的相关检查。许多养殖场从一些无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供应商那里购买种猪,无证猪场技术差,防疫措施不到位,从这样的猪场引种导致疫病发生的概率很大。

3.2 猪场环境差,管理混乱

我国大部分的猪场都是上世纪90年代新建的,当时科学养殖者一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猪场选址、建设都不科学,导致通风、采光条件差,舍间距小,产仔舍,保育舍都是大通间,保育舍栏与栏之间仅用铁栏隔开,这样只要有猪发病产然速度就快。日常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猪场防疫不达标,直接或间接为病原体传播提供了条件。

3.3 免疫失败

3.3.1 疫苗质量问题

受保护、运输条件限制,疫苗质量不能保证,致使免疫效果差,保护率低。有些猪场使用非正规的疫苗,质量难以保证。

3.3.2 免疫程序不合理

部分猪场使用猪瘟疫苗7d后又用猪瘟三联疫苗。注射猪疫苗一般5-7d产生抗体,再注射猪瘟三联疫苗,抗原抗体发生中和反应,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当前很多养殖场户均采用集中免疫、断奶母猪与仔猪同时免疫、超前免疫三种形式,其各有利弊,存在免疫程序缺陷,这是造成免疫失败的 主要原因。

3.3.3 猪瘟疫苗注射剂量及操作问题

有些猪场不按正确的剂量进行接种,任意增加或降低接种剂量,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接种疫苗操作不规范,打针不消毒,打“飞针”、“跑针”,致使接种剂量不足。

3.3.4 免疫抑制疾病造成免疫失败

许多养殖户不注重免疫时的生猪健康状况,接种时若有传染疾病发生,可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喘气病等可使集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造成免疫力下降,即使使用猪瘟疫苗也难以起到保护作用。

3.4 药物

药物导致免疫失败,一般情况下,免疫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4. 流行特点

4.1 主要流行特点

当前猪瘟流行情况由暴发转向温和,由一般猪群转向重点发生在繁殖母猪的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仔猪经胎盘感染,也由于不合理免疫所致,有的表现症状很不典型,而又不断地向外排毒、散毒,这些带毒母猪往往被忽视,而成为最重要的传染源。它们所产的仔猪也常出现胎盘感染,或者产生免疫耐受,如遇环境突变,母源抗体降低就会激发疫病。这也是目前一些规模性猪场、地方猪瘟自发传染的主要原因。农村有的猪场和猪群免疫制度不健全,注苗底子不清,防疫走了过程,有时也不时发病。再就是妊娠期间,胎儿通过母体病毒而发生先天染病,造成死胎;有的初生仔猪就是弱仔,特别难养;更有甚者,因先天感染产生免疫耐受,既不表现临床症状,日后注射疫苗也不产生免疫应答。当环境突变时又发生猪瘟,给预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2 猪瘟的类型

4.2.1 最急性型

病猪表现呆滞,呈弓背、怕冷、低头垂尾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明显(41℃-42℃),高温常稽留至垂死,才急剧下降。

最急性猪瘟常缺乏明显病变。1、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2、脾脏边缘性梗死。3、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外观。4、肾脏针尖大的出血斑,以皮质表面常见,外观呈火鸡蛋样。5、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出血点或出血斑

4.2.2急性型

病猪精神高度沉郁,饮食大减或拒食,喜扎堆挤卧、肌肉震颤、被毛粗乱;弓背,步态蹒跚,两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带有纤维素性黏液或血液;皮肤前期充血,继而变成紫绀色,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以四肢、腹下、耳及会阴等部位最为常见,公猪阴茎包皮内有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程10 ~20d。

4.2.3亚急性型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势较急性型缓和,体温呈不规则热型,体温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又可升高,直到死亡。病程长达21天~30天,皮肤有明显的出血点,耳、腹下、四肢、会阴等处可见陈旧性出血点,或新旧交替出血点。因扁桃体发炎、咽喉部疼痛,捕捉时病猪叫声嘶哑痛苦,仔细观察可见扁桃体肿胀溃疡,舌、唇、齿龈黏膜有时也可见到溃疡。    

4.2.4 慢性型

主要见于幼龄猪,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口腔黏膜上伪膜明显,还出现溃疡,猪衰弱,出血处出现坏死。慢性型猪瘟病程可以分为3期。

5. 猪瘟防治对策

5.1要切实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者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免疫应答能力较差。因此,应保证饲喂饲粮的数量和质量;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引种安全、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5.2 正确使用疫苗

5.2.1 疫苗选择

要确定该种疫病在你的猪场是否一定需要免疫;其次,对于具有多种血清型或亚型的病原微生物,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清型的疫苗;再次要选择符合GMP标准的质量可靠、稳定、效果确实的疫苗。

5.2.2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问题

疫苗有其严格的贮存条件及有效期。疫苗猪场没有按出厂规定,惠导致疫苗效力的小将甚至丧失。过期的疫苗效价惠降低,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包装皮损、丧失真空度、瓶盖松弛、变色的疫苗质量无法保证,也不宜使用。

5.2.3 疫苗的伎俩,对象及操作

注意疫苗的使用剂量、对象、接种途径以及操作人员或作业系统的可靠性。成功的防疫接种,有赖于正确剂量的疫苗、在正确的时机里、注入适当的猪的适当部位上。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是往往却就是被忽略而不能做到的原则。

5.2.4 疫苗污染

疫苗现场使用时,很容易受到污染。含有细菌的灰尘很容易借着污染的注射针头也可能是清洁的针头在抽取药液时因接触了遭污染的橡皮塞子,这些都会是细菌进入疫苗内。而这些疫苗若贮存不当,细菌有可能在瓶内大量繁殖。遭污染的疫苗或者针头打猪只,接种的猪可能因而导致局部脓肿,甚至全身性血症而死亡。

5.3 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形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玉米霉变使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5.4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使养猪场罪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免疫程序可通用,而生搬硬套别人的免疫程序也byd行得通,最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场的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考虑猪场所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猪群的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性质、类型和免疫途径等个方面因素和免疫检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在此提供一个很多猪场采用的猪瘟免疫程序,供参考。

20-25日龄:猪瘟兔化弱毒活苗,首免

60-65日龄:猪瘟兔化弱毒活苗,二免

200-220日龄:猪瘟兔化弱毒活苗,三免

种用成年公、母猪每年预防2次,间隔6个月。

参考文献

[1] 王琴.国内外猪瘟现状及研究进展.猪瘟病原体检测与猪瘟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教材,农业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2003.

[2] 龙福庆;   猪瘟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调查及诊断报告[D]. 吉林大学 2008.

[3]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 韩雪清,刘湘涛,赵启祖猪瘟病毒及其猪瘟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0,21(2):1~7.

[5] 杨林,赵德明,熊永忠等.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3):54~55.

[6] 郭成玲,何世成,刘道新等.2001一2008年湖南省猪瘟流行病学研究[J].养猪,2009,(4):63~64.

[7]  谢磊;   猪瘟病毒主要抗原基因与猪IL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D].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2006.

[8] 仇华吉,李赞,贾洪林等.猪瘟研究近况(上) [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2):54~55.

[9] 蔡宝祥.当前我国猪瘟防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畜牧与兽医,2002,34(11).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