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试论临安市文化传播体系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4-06-06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传播领域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文化传播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文化传播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关键词:临安;文化传播体系;构建

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思想内容,同时也取决于其传播能力,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越来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覆盖触角宽广,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对世界的影响力就越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这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新闻舆论工作和文化传播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采取有效举措,整合各类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我市文化传播体系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

我市文化传播体系建设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50~1987)。1950年5月,建立浙江省立临安人民文化馆,同年,建立於潜县和昌化县文化馆,1960年,於潜昌化两馆全部并入临安县文化馆。1984年,县馆一分为三,设立临安县文化馆、临安县图书馆和临安县文物馆。1955年1月23日,临安县农村有线广播站开播,当时,全县有广播喇叭164只,其中城镇31只,农村133只。到1969年10月1日,全县43个公社广播站全部接通县广播站信号,农村有线广播网形成。1956年5月1日,《临安报》创办,省长沙文汉题报头,铅印,八开两版,五天一期。1961年2月2日停刊,共出刊1055期。1994年5月1日复刊。2004年《临安日报》停刊,成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1987年5月1日,临安电视台正式开播,发射功率为50瓦,发射频道为10频道,覆盖范围仅限锦城镇及部分附近乡镇,每周自办两档《临安新闻》,每档10分钟 。

2、快速发展阶段(1988~2003)。虽然我市文化传播事业从50年代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人还是很遥远。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开始成为我市文化传播事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广播电视方面,1983年国家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到1996年,临安电视台发射功率扩大至1000瓦,开通12套电视节目,全天播出16小时。1993年临安有线电视台开播,1997年底实现乡镇全部联网,2004年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2003年10月新广电大楼竣工投入运营,使我市广播电视软硬件设施再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底,市电视台1套平均每周播出119小时35分,广播电台1套平均每天播音16小时10分,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8.5%,电视人口覆盖率97.4%。报纸方面,1994年5月1日《临安日报》复刊,到2003年,是年出版359期,发行1.2万份。图书方面,1999年市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采编、流通、检索等自动化管理,2001年创办了电子阅览室,到2003年,图书馆藏书量16.56万册(件)。

3、转型提升阶段(2004~)。党的十六大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随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我市于2004年开始启动了这一领域的改革,涉及文化传播体制的改革主要有:一是成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下辖“一报一网两刊”,“一报”即《今日临安》报,“一网”即“临安新闻网”,“两刊”即《新农村周刊》和《假日周刊》;二是组建临安市广播电视台,下辖两个广播频道(无线广播FM96.4、有线广播FM106.8)和四个电视频道(综合频道、图文频道、影视频道、综艺频道);三是成立临安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下辖数字电视公司和网通信息港公司。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体制,优化整合了资源,使得我市文化传播体系成功实现转型,朝着数字化、网络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大步迈进。

(二)取得成效

1、传播网络实现全覆盖。一是以“数字兴农”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双向化改造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安装在线机顶盒23万台、EOC(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局端1800余台、农网窄带猫6.1万台、宽带猫7200台、音柱喇叭和小音响3300只,到2012年6月,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市区到各镇街一级主干线728公里,镇街到各行政村二级干线2515杆公里,行政村以下线路1500多杆公里,网络覆盖全市18个镇街的298个行政村和357个20户以下自然村,基本实现“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3%以上。二是实施“一报一网”发展模式,优化整合传统报纸的信息资源优势与现代网络的高效传播优势,按照“立足临安、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的目标,建设以临安新闻网为核心,《今日临安》为支撑,上延省市新闻网站、下伸镇街综合网站的临安市新闻主流网络,同时还拓展临安手机报、零网博客、天目论坛等网络平台,构建了互联互通、报网互动、各具特色的传播网络。三是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载体,18个镇街基本建成省级标准综合文体站,13个镇街建成图书分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298个行政村建成图书室,70%的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组建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基本实现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成立“汽车影院”,至此,覆盖全市镇街和行政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已基本建成。

2、传播能力实现新跨越。一是制播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广播电视台拥有2个广播直播机房、1个电视中心播控机房、1个传统电视演播室、1个虚拟演播室、3个电视制作机房,重建新闻非编网、广告非编网、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升级摄录设备,全面采用标准清晰度摄像机,并新添了摇臂和广角镜,目前台内各项设备档次在县级台处于较前列,节目制作和传输已部分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有效提升自身传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传播的影响力。二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推进品牌建设工程,培育了一批导向正确、特色鲜明、效益俱佳的品牌节目(栏目),如:电视专题《新三农》、《天目聚焦》,广播专题《相约新农村》、《964帮帮团》,新闻网《零网博客》、《天目论坛》等,都拥有了各自的受众群体,品牌效应也日益显现。仅2011年,就有30篇电视新闻和3篇广播新闻被中央级媒体采用,被杭州市级以上媒体采用广播电视稿达438篇,均创历史新高。临安新闻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新闻网”(2005年)、“中国地方网站潜力品牌奖”(2008年)、“浙江省最具影响力网站”(2009年)、“中国地方新闻网站十佳品牌”(2010年)、“全国地方十大特色网站”(2011年)。目前,日均页面访问量(PV)为80万,排名稳居浙江省县市新闻网站第一。以品牌节目(栏目)推动品牌媒体建设,从而构建具有强势影响力的媒体,不断提高其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存在问题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仍不足。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高清化为特征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中国移动广播电视(CMMB)、互联网电视(OTT)、云技术应用等 。我市传统媒体虽然从2005年开始就开始探索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但到目前为止仍局限于相对传统的融合模式:如纸质报纸电子版、报网互动、地方门户网站、手机报等,这种仍然把报纸放在核心地位,而把新媒体放在服务和辅助地位的方式已远远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和受众的实际需求。

2、现有传播媒介资源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华数数字电视公司利用现有数字网络的优势,实施“数字兴农”工程,可提供数字电视、数字广播、视频轮播、信息推送、电话会议广播、视频会议广播、紧急信息发布、电视短信、宽带上网等九大功能,开展党员教育、文化下乡、应急系统、农业科技下乡、农村政务信息化等业务。电信公司利用现有固话网和宽带网的优势,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提供网络电视、网络广播、宽带上网、远程教育、农村政务公开等业务,同时,电信还大力推进移动通信网建设,提供互联网手机等服务。移动、联通公司在巩固现有移动通信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向互联网宽带市场拓展。这种各自为营又相互交叉的模式极大浪费了资源,也阻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传播能力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当前国际国内主要传媒集团均以跨媒体、跨地域发展为基本特征,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等多种传播业态,搭建起业务多元、实力雄厚的“传媒帝国”。相比之下,我市媒体基本还处于报纸、通讯社、电视台等单一媒体发展的状态,且以地区发展为主,总体实力不强,尚未形成有国内或地区影响力的传媒集团。

二、我市文化传播体系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传播体系建设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要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二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三要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 。

浙江省在2005年就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其中提到:“大力实施文化传播工程,通过5年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文化普及平台、文化精品展示平台、文化产品交流平台、对外宣传平台,扩大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先后出台《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2005—2010)》、《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等一系列规划政策。

临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文化活力临安”,重点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文化实力提升工程”、“开放活力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做强做优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活网络传媒、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提升新媒体建设水平”。党和政府关于文化传播发展的一系列新要求,为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础,社会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都超过5亿台,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4亿、固定电话用户超过3亿 。另一方面,为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高传播和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文化传播媒介自身也面临着整体改造和全面升级的巨大压力,特别是 “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将打破传统的分散格局和与其他行业的固有界限,带来更加激烈的媒体竞争,在传播理念、业务形态、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给文化传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文化传播事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扬长避短,主动出击,积极迎接挑战,把客观存在的战略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全面推进文化传播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三、我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文化传播体系对策

(一)加快传媒数字化网络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传播能力

1、全面采用数字高清晰摄像机、数字编辑机、数字硬盘播出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媒体资源管理系统(VISMAM)等数字化设备系统,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数据交织TCM 联合编码调制技术、Oracle11g数据压缩技术等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广播电视制作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视音频及其它相关技术,将节目设备管理系统、节目编排备播管理、采集收录系统、新闻制播系统、媒资系统、播出分发业务、演播网络系统、监控管理系统等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和相互业务支持,实现内部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上述途径和措施,构建采、编、播、存、用一体化的数字技术新体系,和面向多个播出平台、多种用户终端的综合制播系统,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水平。

2、运用数字摄录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并与国家、省市联网,构建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和服务体系,在广泛共享海量资源的同时,可以以文本、3D动画、影像、音视频、在线讲座和在线展览等多种手段展现临安优秀文化资源,弘扬钱王文化、天目文化、茶文化、国石文化等临安优秀传统文化。

(二)加快传统媒体的转型,抢占新媒体高地

以宽带互联网、卫星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为载体,加快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主动融入新媒体,全力发展新媒体。

1、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IPTV主要存储及传送以MPEG-4为编码核心的流媒体文件,基于IP网络传输,克服了传统广播电视频分制、定时、单向等劣势,除提供高品质和海量数字电视广播节目外,更可实现互动,包括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大大增加了节目传播的广泛性、多元性、互动性。

2、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CMMB即俗称的手机电视,采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S/U波段增补转发器覆盖卫星信号较弱区、UHF地面发射覆盖城市楼房密集区,以及TD-SCDMA移动3G网络,形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的系统 。

3、发展城市电视。利用传统电视的网内传输与户外电视,融合楼宇、公交车电视终端无线发射优势,将有线电视网络,楼宇、公交、户外电视网络,高清LED大屏网络三大平台组成无缝收视终端联网播出系统,形成楼宇电视、公交电视、户外大屏等城市电视网。

4、推进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充分利用杭州市成为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这一契机,加快我市传统报纸和出版物的数字化进程,开发手机报、电子报、电子杂志、电子公共显示屏等产品,以不同的终端实现对不同层面受众的无缝隙覆盖,进一步加强临安新闻网、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联通“沃3G”手机阅读平台、电信天翼阅读平台等网络和通信平台建设,扩大信息量和提高互动性。

(三)优化整合现有传播资源,

1、加快“三网融合”进度。“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目前,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媒体都在各自领域内开展了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互联网接入等业务,对推动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实施“三网融合”,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高网络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

2、实施“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可考虑通过集团化和产业化步伐,优化整合现有新闻资源、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建立现代传媒运作体系,具体可参照长兴模式,组建一个跨媒体的临安传媒集团。

(四)完善应急传播体系

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全市应急传播体系,既是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也是我市实际需要,近年来,在一些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电视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证明了其在应急处置中的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整个应急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位于玲珑山的发射塔承担了cctv1、cctv7、临安电视台、调频94.2中国之声、调频96.4临安人民广播电台、等节目的无线覆盖任务,其中,cctv1、cctv7、调频94.2中国之声等各套节目均有2路信号源,一路来自卫星,一路来自山下的光缆信号。

下一步,应急传播体系建设将根据临安市应急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无线、有线、卫星等传输资源,综合采取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和数字音频广播等技术手段,形成以市广播电视台为龙头,移动、联通、电信为核心,覆盖298个行政村、357个自然村以及所有手机用户的传播网,着力建立健全应急信息采集播出、传输覆盖、接收等系统,努力做到统一联动、安全可靠,使之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

突飞猛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使得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带来了文化理念及其传播方式的重大转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引领甚至主导文化传播的方向。构建一个信息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必将有效提升我市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辐射力,进而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力推进“四个临安”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从军,推动自身改革发展、构建现代传播格局,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中国文化产业网,2011年11月24日,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质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11年10月18日。

[3]临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临安年鉴.临安:方志出版社,2005~2012。

[4]郭剑、崔宏宇,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中国报业,2011年第11期,第11页。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2月15日。

[6]中共浙江省委,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05年7月29日。

[7]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7月,第4页。

[8]张秋野,构建支撑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多媒体全业务技术服务平台,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年第6期。

[9]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2010年1月,第1页

[10]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91255.htm。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