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从2010年2月开始,我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增长,而进入7月份以后,全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大幅度的持续的增长;10月份中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现状、原因、后果、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定义中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从2010年2月开始,我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增长,而进入7月份以后,全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大幅度的持续的增长;10月份中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
而2013年,中国仍是通货膨胀之年。国家统计局2013年9月9日发布报告,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三、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 )货币供给的增加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供给的增加会让货币发行过多,也就是“钱多”,从而让货币流通过剩。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更严格的说是纸币现象,即当纸币发行超过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购买力将会下降,纸币购买力下降推动货币加速流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王海峰在《规避通胀风险须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中提出中国通胀压力与国内流动性过剩有一定关系。他在文章中说,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一文提中出,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过快,导致市场上通胀反应过快。
(二)成本的推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增长。西方学者认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他们把这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叫做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也是造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一因素。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前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提出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这个成本推动包括了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及中国现在资源的价格是世界的“洼地”,必须对其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需求的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国外需求 、政府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
(四)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成为结构性通货膨胀。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 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
(五)通货膨胀的持续
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变化,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似乎有一种惯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如果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同样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种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六)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不平衡造成的通货膨胀
1.中国拼命出口给美国,造成了中美贸易中,中国大量顺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向固执地认为,贸易顺差就是好事,可以赚大钱。美国则长期以来妄图缩小中美贸易的差距,但是没有成功。所以,中国货物大量流向美国,不是美国想看到的。事实上,赚钱不用,而只把钱存起来,等于没有赚。中国人强烈的存钱观念是对中国社会制度没有信心、对自己的赚钱能力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大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2. 出口顺差使中国赚了很多美元,中国应该用出去,而不是存起来。中国的国民储蓄和政府储蓄加起来,每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连续20年这么高的储蓄率,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这是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3.中国的外贸和外汇管制,使美元只能按中国政府的意志运用,民营企业和个人疏通美元的渠道有限。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是上文所说,按收到的美元印人民币的话,那么这样的外汇管制政策,有可能造成滥印人民币;也有可能是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4.中国的高储蓄,要找存钱的地方。美国经济好的年份,非常愿意中国把钱存到美国;然后,美国千方百计让存进来的钱贬值(美元贬值),使中国以前赚的美元不值钱了。中国发现这个世界上,把钱存在美国要比存到其他任何地方都好一些;除了美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容纳、吸收2万亿美元的存款。所以中国,把钱存到了美国。如果,中国不把钱存到美国,而是都用了的话,不单中国会通货膨胀,有可能,全世界都会通货膨胀。事实上,今年中国放缓了存钱到美国的量,中国的通货膨胀马上就加剧了。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部分的观点去看待,它既有利的同时也存在弊端。
(一)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
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总结起来无非有六个方面:
1、央行发行货币的速度快于中国目前GDP的增长速度,造成了市场上货币供给过剩,物价飞涨。
2、居民户的储蓄款作为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贷出,通过消费和投资乘数被数倍的放大。
3、08年金融危机国家启动4万亿救市计划,使原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国国内经济变得异常活跃,相对于国际恶劣的经济环境,外国资本(包括很大一部分投机性的国际热钱)更倾向于进入中国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4、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东南部的私营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许多私营企业主抽空资金转而投向过热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去套取盈利,这造成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5、政府过度投资,不仅带来了高昂的财政赤字,也造成了市场资金流动过度活跃。
6、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现行的制度很容易导致寻租和官员贪污公款。政府内部存在大量的腐败现像,每年政府官员腐败贪污的赃款事实上是一笔很巨额的数字,这部分钱有相当一部分被投入到了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这也造成了流动性过剩。
(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通货膨胀导致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
2、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减小,因此,个人和家庭都不愿积蓄现金和存款,以免将来受到损失。
3、通货膨胀率超过某一限度,便会产生预期作用,造成物价与成本的螺旋式上涨。
4、在持续高速通货膨胀过程中,由于物价剧烈波动和无从预测,常常容易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当和浪费,降低生产效率,对经济发展造成长期损害。
5、就对外经济关系而言,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率经常的、长期的高于国际平均通货膨胀率,则势必会引起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外汇储备外流等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这些不良后果,虽然因为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确实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所有政府都在试图制定各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
五、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控制货币供给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心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二)增加商品供应
张平、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面对双膨胀的挑战(资产膨胀、通货膨胀),必须进一步作出恰当和配套的宏观选择,既要抑制资产部门的膨胀,又要激励实体部门投资的欲望,从而供给增加,抑制通货膨胀[5]。
(三)回收市场多余的流动性
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里提出,要回收1 500亿的钞票,并提出回收的具体建议。林毅夫在《2008:高速增长的调控之道》一文中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必须要“货币紧一点,物价要松一点”,“货币供应一定要控制住”,可见林毅夫是希望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刘世锦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抵御成本上升的最重要手段,而现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来源就是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
(五)控制国内总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提出当前形势除了密切注视外部冲击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但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仍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其提出对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GDP,因此利用如何各类政策工具控制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仍将是抑制通胀的根本途径。同样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要控制总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并提出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降低总需求。
(六)改变公众的心理预期
张晓晶在《五大因素决定不会爆发全面通胀》中提出要治理通货膨胀,要心理方面着手,影响公众的价格预期,从而达到通货膨胀的效果。
(七)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
六、结语
经济学理论没有一成不变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为历史条件所制约,随历史条件而变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为解决某一时期的关键问题,经济学家将创立打上了历史和时代烙印的理论体系。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同样有历史的观点,离开了时空条件,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就很困难。
因此,面对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及其它经济问题,需要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2] 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J].新华文摘,2008,(10):42
[3] 大中华经济.郎咸平:二元经济是通胀根源,2008-05-13.
[4] 张曙光. 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国民经济管理,2008,(4):101.
[5] 张平,王宏淼.“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J].2008,(6):44.
[6] 林毅夫,等.2008:高速增长下的调控之道[J].新华文摘,2008,(10):46.
[7] 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J].新华文摘,2008,(10):41.
[8] 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J].新华文摘,2008,(11):48.
[9] 张晓晶.五大因素决定不会爆发全面通胀[N].上海证券报,2007-11-23.[责任编辑 陈丽敏]
[10] 吴思莹.加息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J].科学教育家,2007,(10).
[11] 熊昕若.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N].龙源期刊网,2013年第3期,2013年3月.
[12] 孙卫华.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城市问题》2012年第01期,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