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高速的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连续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世界经济为之兴奋和迷茫,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先后出现了四次通货膨胀现象。这四次通货膨胀的发生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背景,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是不相同的。但同时也能看到通货膨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经济现象,其对经济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定义中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从2010年2月开始,我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增长,而进入7月份以后,全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大幅度的持续的增长;10月份中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
表1 2004年——2012年我国年均CPI指数(单位:%)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CPI 3.9 1.8 1.5 4.8 5.9 -0.7 3.3 5.4 2.6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特别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月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一度超过5%。导致近期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际方面流动性泛滥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因素。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迅速回升,特别是石油这样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商品价格上涨势头猛烈,给我国国内商品价格带来明显影响。近来美国为了缓解其国内就业压力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可能有利于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但是必然会对其他国家带来通胀冲击。
其次,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的一段时期内,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形成目前货币存量规模较大,流动性过大对价格水平产生的上涨影响逐步显现。
第三,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薄弱,价格上涨压力往往首先在农副产品价格上形成突破,各种因素叠加造成某些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物价水平。当前特别需要警惕和防止一些地方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从而形成对物价上涨的更大压力。
通货膨胀的出现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注意和广泛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上。理论上,导致通货膨胀主要有四种原因: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结构性因素通货膨胀和输入性因素通货膨胀。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成本推进型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增长。西方学者认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他们把这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叫做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也是造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一因素。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前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提出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这个成本推动包括了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及中国现在资源的价格是世界的“洼地”,必须对其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需求拉上型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一般说来,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和生产总量的增加,但在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即达到实际产量的极限之后,总需求任何一点的增加,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通货膨胀更加明显。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除此之外,还有: 一是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赤字,靠透支来弥补。如改革过程中的中国体制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过旺的投资需求,而中央银行又缺乏独立性来抵制这种过旺的需求,从而导致了货币和信贷的失控,导致了通货膨胀。二是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之和。三是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国外需求 、政府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
(三)结构性因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成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如果结构性通胀没能有效抑制就会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进而造成全面通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鲍莫尔在1967 年提出的。他把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先进部门(工业部门);二是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的保守部门(服务部门)。当前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货币工资时,由于攀比,后者的货币工资也以同样的比例提高。在成本加成定价的通常做法下,整个经济必然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因此,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中,某一部门的工资上升,将引起其他部门向它看齐,从而以同一比例上升。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
(四)输入性因素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开放的程度越大,发生的概率越大。我国现在就是这类型 。我国的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着较为固定的联系时,这种情形才会发生。发生的机制是:以美元定价的产品的价格发生大规模上涨,随之进口价格上涨。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逐步削弱美元在其主要产品的定价地位。当美元大规模贬值导致其货币的信任危机时,它的定价地位自然会难以维持。所以大规模输入型通货膨胀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如果是小规模的就会实现了,因为大家都会存在着幻觉,小幅贬值的时候,并不会动摇美元地位。美国就可以利用这种幻觉来输出通胀。事实上美国也一直在这么做的,他们是不会允许美元发生大幅贬值的。
输入型通胀又称入口通胀。在国内信贷或货币供应保持不变,且供求大体均衡的前提下,输入性通货膨胀主要在三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如果本国经济发展对某种进口原料(如石油)具有较高依赖性,则当进口原材料用本币标明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时,用该进口原材料生产的本国产品价格将上升,并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推进本国物价总水平上涨。例如,1973年日本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猛涨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二是当一国经济对外开放处于初始阶段时,国内各地区的开放程度存在明显梯度差别。由于开放度较高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并对该地区本国企业产生示范效应,该地区的工资成本便会普遍提高,进而导致物价上涨,随后,物价上涨压力又会向开放度较低的地区传递,从而导致全国性的物价水平上涨。上述现象在发展中的大国表现得较为典型。 三是输入性通货膨胀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初级产品价格通常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实行对外开放后,一般都会出现外国对本国产品需求猛增的现象,从而拉动本国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通过各种渠道,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会引致制成品价格上涨,从而诱发全面的通货膨胀。在本国各类商品价格向国际价格靠齐的过程中,本国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也是从国外输入的。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1.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
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总结起来无非有六个方面:
1)央行发行货币的速度快于中国目前GDP的增长速度,造成了市场上货币供给过剩,物价飞涨。
2)居民户的储蓄款作为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贷出,通过消费和投资乘数被数倍的放大。
3)08年金融危机国家启动4万亿救市计划,使原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国国内经济变得异常活跃,相对于国际恶劣的经济环境,外国资本(包括很大一部分投机性的国际热钱)更倾向于进入中国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4)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东南部的私营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许多私营企业主抽空资金转而投向过热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去套取盈利,这造成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5)政府过度投资,不仅带来了高昂的财政赤字,也造成了市场资金流动过度活跃。
6)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现行的制度很容易导致寻租和官员贪污公款。政府内部存在大量的腐败现像,每年政府官员腐败贪污的赃款事实上是一笔很巨额的数字,这部分钱有相当一部分被投入到了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这也造成了流动性过剩。
2.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通货膨胀导致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
2)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减小,因此,个人和家庭都不愿积蓄现金和存款,以免将来受到损失。
3)通货膨胀率超过某一限度,便会产生预期作用,造成物价与成本的螺旋式上涨。
4)在持续高速通货膨胀过程中,由于物价剧烈波动和无从预测,常常容易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当和浪费,降低生产效率,对经济发展造成长期损害。
5)就对外经济关系而言,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率经常的、长期的高于国际平均通货膨胀率,则势必会引起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外汇储备外流等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这些不良后果,虽然因为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确实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所有政府都在试图制定各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
3.增加失业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按理来说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产出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增加。另一种是收入和产出减少,失业增加。就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而言后者的情况大于前者,因为我国成本的推动大于需求的拉动。换言之,我国目前的需求并不是超额的,而是适当的;而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二)通货膨胀的有利影响
1.增加消费者的信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适当的通胀会增加消费者的信心。2-3%的通胀率在发达国家比较被认可,5-8%的通胀率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合适。因为通货膨胀远比通货紧缩要好。
2.降低进口费用
通胀压力可能会引起央行来采取加息手段来控制。利率上升会吸引更多热钱涌入国内,所以货币会升值。这样进口的费用就会降低。比如原油期货、矿产等等的价格会相对低廉一些。所以长期来说,会平衡通胀的压力。
3.货币升值
利率的上升间接使得货币升值。相反来说出口的成本会增加,但是这间接也会促进国内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淘汰更多不必要的产业。在一定程度来说,拿中国做为例子。如果未来的高能耗产业逐渐淘汰,对于空气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是一个潜在的帮助。
五、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控制货币供给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心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三)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
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四)控制国内总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提出当前形势除了密切注视外部冲击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但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仍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其提出对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GDP,因此利用如何各类政策工具控制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仍将是抑制通胀的根本途径。同样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要控制总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并提出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降低总需求。
(五)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
六、结语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我国的通货膨胀现状出发,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分析我国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提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经济学理论没有一成不变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为历史条件所制约,随历史条件而变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为解决某一时期的关键问题,经济学家将创立打上了历史和时代烙印的理论体系。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同样有历史的观点,离开了时空条件,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就很困难。
因此,面对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及其它经济问题,需要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2] 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J].新华文摘,2008,(10):42
[3] 大中华经济.郎咸平:二元经济是通胀根源,2008-05-13.
[4] 张曙光. 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国民经济管理,2008,(4):101.
[5] 张平,王宏淼.“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J].2008,(6):44.
[6] 林毅夫,等.2008:高速增长下的调控之道[J].新华文摘,2008,(10):46.
[7] 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J].新华文摘,2008,(10):41.
[8] 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J].新华文摘,2008,(11):48.
[9] 张晓晶.五大因素决定不会爆发全面通胀[N].上海证券报,2007-11-23.[责任编辑 陈丽敏]
[10] 吴思莹.加息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J].科学教育家,2007,(10).
[11] 熊昕若.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N].龙源期刊网,2013年第3期,2013年3月.
[12] 孙卫华.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城市问题》2012年第01期,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