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已成为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活用教材、注重学科整合、密切联系生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活用教材、学科整合、联系生活、信息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既没有专门的教材,又没有学科学习的严密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阶段目标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处于同等地位的重要部分,在每个学段都有具体要求。
那么,小学语文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我认为,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我们首先要注重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所谓语文学科内部的 “综合”的侧重点应该是实践中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其次,要立足语文主体实现跨学科综合。《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科实现综合势成必然。再者,要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综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面对现实生活的检验,而学生本人也在尝试着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认识到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摇篮,是能力形成的练兵场。注重这方面的综合,可以使学生真正明白“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的含义。同时,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 、充分挖掘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光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生成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中合理运用过程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在教学中应是用教材教,而不应只是教好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用好教材的内在因子,不断更新,予以生成,予以激活,才能达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充分利用教材,达到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目的。
(一)、于人物内心处生成
例如在学习《半截蜡烛》一文时,“中尉甲: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的蜡烛)(一瞬间,伯诺德一家人的心揪紧了。)”可见此时,伯诺德一家人的内心是复杂的。文章没有描述,但我让学生从“揪”中体会这一家人此时内心掀起的波澜。而此处正是绝佳的语言训练场,思维的因子正待点击。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环境是静寂的,可他们一家人的内心却掀起了极大的波澜。现在就让我们一齐走进她们的内心,去感受一下这一家人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接着让学生有选择地进入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杰克的内心,杰奎琳的内心。从学生们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表述中,我感受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另外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探讨人物的内心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以及学会了怎样从别人的内心世界考虑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如何思考问题。
(二)、从文章空白处生成
一些文章中经常会留有一些空白,这一空白是留给人们想象或补白的,我们在施教过程中应抓住这一契机予以生成,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摸清作者的意念,挖掘文章的真正内涵及编者的意图,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省略了人们说的话。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说说这话是谁说的?省略了什么话?有学生说是穷人说的,因为只有穷人最了解穷人,即便是这么美好的日子,为了维持生计她们也必须到街上卖火柴,哪怕是抛尸街头。有人说是富人说的,话中充满了不屑一顾,视人如草芥,甚至还认为新年的第一天看到这一现象不吉利,是晦气,体现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不均,毫无人情味及罪恶的行径。有的同学甚至还发出深深的呐喊,呼吁人们起来反抗,不要等待死亡。能有如此建树,还需要逐词逐句串讲吗?这样的填白,不经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塑造了他们正义的思想以及情感价值观。
(三)、扣文中重点词句生成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文质优美,真实可感。有些课文可谓是言尽旨远。为此,我们若对其进行生成,可让学生既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能在生成中发展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完《詹天佑》,可让学生抓住“赞叹不已”一词,说说外宾们是怎样对詹天佑赞叹不已的?在生活中你能用“赞叹不已”一词写几句话吗?再如《鸬鹚》一文中“抹”好像是个不显眼的动作,其实这个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是课文的高度聚焦。为此可确立两个专题:为什么用“一抹”?“抹”出了什么?通过点拨,使学生感悟出孕涵的诸多信息。
这里的生成可以是语言文字的描述,也可以用其它形式表现出来。因为生成不是形象的再现或复现,而是在原的语言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建构。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自我感悟的表现,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适当的活动方式,设计出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能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二、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科实现综合势成必然。学科整合是优化、提高、1+1>2的过程,就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新)的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部署来看,除学科间的协调和整合之外,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学科内的协调和整合。新课程的设计将以“学科群”为导向,并以此来编织课程体系。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科的界限不应当是实线和直线,而应是虚线和曲线;同时,学科的学习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地变更,并应当给超越了学科框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予以支持和保障。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找准最佳结合点,突出整合性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综合性学习找准“结合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后,安排了一次“成长的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我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上网搜集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在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汇报学习成果,学生有的把收集到的伟人或名人的成长故事画下来,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讲述;有的把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编成短剧,几个同学一组配乐表演出来;有的把若干个名人成长故事编成手抄报,还有的把名人故事配上图片,运用所学到的电脑知识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把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舞蹈等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汇报,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多种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解放学生的手脚,开放学习的时空,凸现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课之前,围绕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我力求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手、动脑,例如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等。学生围绕主题出谋献策,纷纷说出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他们有的加入神奇组,探索大自然神奇的奥秘,他们看书、上网、查找资料,走进电脑室,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务求将大自然最神奇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加入恩赐组,了解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一切生活所需,为了更多地展示他们组的资料,组员们还办成了精美的手抄报;有的加入启示组,收集自然界给人类启示进行高科技发明创造的资料;有的加入愤怒组,收集大自然的愤怒,惩罚人类的资料。他们不仅查找了泥石流、水灾和土地沙漠化的图片和极具说服力的数据,而且还自发地组成了东莞运河采访队,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做成了详尽的调查报告,还有的同学写下了观察日记!这次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大自然可爱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大自然可怕的一面,还纷纷表态要当“环保小卫士”,向家长、向社区甚至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呼吁环保。就这样,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本走向了自然的大课堂,去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他们的引导者、协助者。
(三)、实施多元评价,体验成功喜悦,体现激励性
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案也要呈多样化:如我在开展《走进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就采用了多种的评价方案: A、最佳作品评价方案: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课中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B、演讲评价方案:采取演讲的形式是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体会,重点围绕“我在什么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什么方面希做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口头陈述,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做合理的评价。C、评议表: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考评学生的水平。只有采取多渠道的评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采取鼓励方式对学生优点加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的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之,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实践中学语文”,强调语文与实践要更加紧密地结合。古人说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课程要扩大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时空领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天然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去,去观察生活,体悟人生。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活动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我们泰州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针对家乡的快速发展,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夸夸咱们的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参观梅兰芳纪念馆、白马楼——海军诞生地、国家级水利枢纽——引江河、春兰工业园、溱湖风景区等代表泰州的名胜古迹。学生还可以广泛收集泰州的革命故事,民间传说,了解泰州的名优特产,了解泰州的过去和今天。到校后我让学生写出此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并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同学们采用摄影、画画、制作电子小报、当导游、当记者、举办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的成果。学生们笔下一篇篇充满浓情挚意的文章,口中一个个或诙谐、或神奇、或悲壮,或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一幅幅充满稚意但不无独特视角的作品无不让人觉得孩子的潜能是你无可想象与估量的。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活动的展开,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在学校兴建教学楼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开展了“我是安全小卫士”的主题活动。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里,四处寻找各种安全隐患,并做好详细记录。可以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用画图或拍照片的形式。第二阶段:班会课上将各种安全隐患汇报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建筑方该负责的?哪些是学校方面该负责的?哪些是我们学生自己需要注意的?然后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最佳方案。第三阶段:对于学生该注意的问题,向全校发出倡议,并张贴在公布栏中,号召同学们加强安全意识,对于建筑方和学校方面的问题,将解决方案上报校领导。第四阶段:再次利用班会,谈一谈各人参加此次“我是安全小卫士”活动的感受。全班总结出此次实践活动的经验,为以后此类活动更好的开展打好基础。老师则对此次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表扬。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这些要求无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四、利用信息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种资源,融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根据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为语文教学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应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上网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前年春天,“泰州热线”举行“市花”的评选活动,利用这一契机,我带学生走进了花的王国。首先,进入www.tz.jsinfo.net,点击“市花评选专栏”,了解“市花”评选候选花卉,详细了解它们的特点,在学校、家庭、社区等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此次活动。然后,展开问卷调查,选出“最具人气”的几种花卉——梅花、菊花、月月红、牵牛花,及获选原因,并发电邮给主办方。紧接着,活动进入了拓展延伸阶段,组织学生上网点击“市花”,了解我国各大城市(或地区)的市花(区花),收集有关花的诗词、美文、故事等,了解适合赠送别人的花有哪些。随后“到大自然中去和花交朋友”又登场了,到花店,到公园,到小区,孩子们徜徉在“花的世界”中,人人成了“花博士”,个个都是爱花人,表达了他们对花、对美的喜爱与追求。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突破了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习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
为了写好《梅花》这篇作文,我特别挑选在梅花烂漫的2、3月间,带领学生到梅园观察梅花,瞧瞧颜色、闻闻清香、看看形状、品品韵味、分清种类;再到网上查阅有关梅花的的命名(例如,“红梅”、“紫梅”“绿萼”、“骨里红”、“玉蝶”等)和历史,了解不同朝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赏等;下载相关资料、必要时附上图片、题上解说词。再经过认真的构思、组织材料、斟词酌句,写出情文并茂的作文就不难了。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逐渐学会了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深刻的体会,也丰富了个人情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因此,学生就能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丰富的内容,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合作性,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该开放、多元,提倡与其它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我们应该活用教材,因地制宜,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参与兴趣等,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论是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目标出发,还是从提倡优良学风,革新语文课程内容、方式,培养创新精神着眼,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程中具有研究品质的综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第五章――语文综合性学习 .泰州市海陵区语文教研室编(内部学习资料).2004年2月第一版.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增刊.第一版 .
[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期.
[4]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5]《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期.
[6]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三个课程目标问题》.《福建教育》.2007年第4期.
[7]《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目标.
[8]《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2年2月第一版.
[9]陈志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2013年第3期.
[10]沙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归》.《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