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农村建设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努力的过程。本文调查了固安县新农村发展的优势以及发展成果,总结了固安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培育新型农民、减轻农民负担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固安县的农民整体素质现状、政策减负等条件探索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固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固安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工业、旅游休闲等综合强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新农村建设。要更好的发展新农村事业,了解新农村发展的现状、问题,并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调查了解固安县新农村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总结出固安县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并结合本县的经济、地理位置等条件探索出适合固安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对现有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
一、固安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现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奠定新农村发展基础
固安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北京、天津、保定三市中心,位于东经116°17′,北纬39°19′。东与永清县相连,西与涿洲市、高碑店市相邻,南与霸州市、雄县接壤,北隔永定河,与北京市大兴区相望。距北京天安门50公里,东南距天津市120公里,西南距保定市120公里。固安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县城,古有“天子脚下、京南第一城”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发展的良好基础,固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北京、廊坊的带动作用,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农村支援城市的良性循环。
(二)资源丰富引领新农村发展
固安是河北省实施“一线两厢”战略的“一线”前沿地带,也是廊坊未来城市建设“大三点”组团的重要支点。由于固安农业发展迅速而且颇具特色,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钓具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等称号。2000-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2002-2012年,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4元,同比增长14.3%。
(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2012年河北省委1号文件《关于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实施“幸福乡村计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作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拓展与提升,作为实现农民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着力加强“房、水、路、电、讯(邮)”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以“文、教、医、保、服”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保障农村民生,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四)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果
按照省委1号文件指示,固安县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产城共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了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1、高端规划引领
一是发展有规划。确立了打造产业高端、空间生态、人文荟萃、近悦远来的现代田园城市的城乡发展总体目标,谋划了建设“三城六园”的县域生产力空间布局。“三城”,即主城区和工业区为一体的工业新城;未来依托首都新机场建设的空港新城;南部温泉带正在起步开发建设的温泉新城。“六园”,即固安工业区、温泉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区、空港产业园区、大清河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全县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围绕总体目标和空间布局,聘请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编制完成了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县域镇村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为高标准建设提供引领和依据。二是行动有纲领。制定《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推进方案》,确保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的有序推进。三是执行有刚性。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公示制度;不断加大规划的执行、执法力度,切实做到了“规划即法,执法如山”。
2、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板块组团,错位发展。将全县划分为北、中、南三大发展板块:北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临空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打造现代工业及高端服务业发展板块。中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打造生态产业发展板块;南部,大力发展旅游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温泉旅游养生产业发展板块。
二是做强园区,集群发展。强化园区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以固安工业区、新兴产业示范区为引领,以温泉园区、空港产业园区、大清河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为支点的六大园区,创新“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多点组团”的开发运营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进一步拉动了城乡整体发展。
三是放大优势,特色发展。在一产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先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体验农业,加快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个,农民合作组织199个。其中部分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后,超市根据蔬菜的品种、数量需求提前一天下订单,合作社根据订单给超市备货,大大促进了固安蔬菜产业的发展。在二产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坚持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科技、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构建了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吸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三产方面,重点发展总部商务、空港物流、服务外包三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都市休闲、旅游度假和高端养老等服务业。
3、生态环境优化
幸福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围绕“两线三区”(106国道和廊涿路,固安工业区、老城区周边、牛驼镇及温泉园区),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联则联的原则,打造幸福乡村示范点,有效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全县共启动54个省级新民居示范点和20个省级幸福乡村示范点,打造了以林城10村联建、独流4村联建为代表的农村组团和以南五里3村联建、北关4村联建为代表的城郊组团的新民居亮点和品牌。林城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建设先进村”称号。结合基层建设年“项目建设”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全年43个帮扶村的516个帮扶项目圆满完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初显成效。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县全面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在城区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全县加快实施“八横八纵” 生态景观带建设。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9%,同比增长13.6%,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8.6%,同比增长9%,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在农村全面推行“户清、村集、乡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方式,全县各乡镇配置环卫设施、建立保洁队伍,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4、民生民本改善
2012年,重点实施医、学、路、水、保、养、安、文八大“惠民体系”。医,(迁址新建了县中医院,建成县急救中心和4所乡镇标准卫生院),建设了280个高标准村级卫生室,城乡基本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学,(新固安一中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实施校园安全工程,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路,重点实施建设了大广高速固安连接线、牛驼连接线、固东路改造等项目,全县八横五纵的路网体系初见规模。水,完成11座农村水厂、1座城区水厂和2个单村供水工程,解决了全县43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市化供水模式在农村的全覆盖,被省政府授予“安全饮水先进县”荣誉称号。保,社会保险做到了“扩面提标”,城乡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稳步提高。养,完善了养老福利事业服务功能,实施了中心敬老院升级工程,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安,在城乡重要治安节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文,建成村街农家书屋4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深度挖掘县域屈家营音乐会、固安大剧院等既有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县百姓的文化生活水平。
二、固安县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工农城乡、区域关系。“三农”发展确实需要外部环境和条件,但工业化、城市化绝不能替代“三农”自身的发展。在工业反哺和城市支持的条件下,特别需要加强农业农村这一承接载体的建设。二是,新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建设新农村没有规划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科学的规划也是不行的。三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民这种较低的文化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严重制约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部分新农村建设项目会加重农民负担。应该由公共财政开支,但现财政还难以承担或不能全部承担而不得不转变为农民负担的费用,主要是:农村公共品负担的转移;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给农民带来的负担;农民住宅新建和拆迁中的突击投资;农村经济开发如土地整理、低产田改造、设施农业等的资金投入;农民还要承担经济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的风险。
总结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宝贵经验,固安县在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利用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条件的优越性,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还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但是,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免会出现问题。目前,固安县有以下几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统筹城乡、以工哺农的能力还较弱
尽管固安县自制定“三城六区”规划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有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城市大规模反哺、支持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但是,有些方面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还比较低。一是,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高,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低。近年来,固安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但是结构调整进程的缓慢。二三产业带动农业的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农村人口多、城镇化率低,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差。决定了城市支持农村的困难大,任务重。三是,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弱。以2010年劳动力分布情况为例,种植业劳力130413个,占农村总劳力的72.01%,工业劳力8660个,占总劳力的4.78%,建筑业劳力占总劳力的6.85%;运输业劳力占总劳力的2.32%;服务业劳力3454个,占总劳力的1.91%;其他行业劳力18531个,占总劳力的10.23%。农业就业比重高,与固安工业以及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能力弱有直接关系。从工业吸纳就业人员看,近几年固安工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然而山东工业吸纳就业人员却与其规模不相适应。
(二)农民素质和从业技能亟需提高
固安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30.33%,初中文化程度占49.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8.39%,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民的这种文化现状,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严重制约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现实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力不断增加,人均负担耕地减少,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增多。与此同时,农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劳力由单一种植业向运输业、服务业、建筑业、工业等多种行业转移。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固安县农村人员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含大中专毕业生),多数已经流向外地和城市;30至60岁的中生代农民,身体健康的,也大多外出务工;真正在家种田务农的,是一些60岁以上的原生代农民和部分妇女。这部分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基本上靠经验种田、传统种田,不愿也不会在科技种田、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因此,如果不注重强化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知识教育,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亟需提升
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没有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持久的原动力。近年来,固安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面对席卷全国的新农村建设热潮,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群众对自身的主体地位尚缺乏认识,对新农村建设有赞成的,有旁观的,有消极等待的,也有涉及自身利益时故意刁难的,他们大多数对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步骤和程序还不太清楚,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即上级热,基层和老百姓冷。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思路和本领,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最大的瓶颈。
(四)避免新农村建设加重农民负担
近年来,农民负担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负担是个中性概念,既包括合法负担,也包括不合法负担。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在政策层面取消了农业税、“三提留”、“五统筹”和专门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但在现实中,一些乱收费现象仍未根除。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负担,有的属于合法负担,如按规定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的负担;有的属于不合法、不合理负担,如超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标准的负担,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变相收取的登记费、书刊费等。
“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税全面取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民负担过重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减负工作由重点“治重”、“治乱”转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新阶段。当前我国农民负担已不再是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农业附加税,而是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等,由“税”向“费”回归、税免费兴的趋势已经显现;而农民负担的途径从“征缴”转变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通过村民自治程序把不合理的负担合法化。
现阶段农民仍需或事实上还承担着较重的负担,主要有:第一类,本来应该由公共财政开支,但现财政还难以承担或不能全部承担而不得不转变为农民负担的费用,主要是农村公共设施负担的转移,如“村村通”工程,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话、通自来水等公共设施建设费用分摊,它在农民负担中占的比例最高。第二类,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给农民带来的负担。第三类,农民住宅新建和拆迁中的突击投资。比如宅基地的申请需要支付土地费,而相当多的农民已建有住宅但并不富裕,耍建中心村无异于强迫农民突击消费。第四类,农村经济开发如土地整理、低产田改造、设施农业等,都需要很大的的资金投入。此外,农民还要承担经济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的风险。
三、固安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重视统筹城乡、以工哺农
1、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和谐。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固安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着力加以解决的迫切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把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等同起来,像抓城市的发展一样抓农村发展,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近年来,通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项目少数村街已初显成效,但是还是有许多村街功能依旧,一些农村村容不整洁,生态环境较差。这就需要先发展的地区示范带动后发展地区,进而使农村发展更上一层楼。在体制和机制方面,一些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户籍、用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仍是农民希望得到国民公平待遇的重点问题。决策者应该在这些方面不懈地努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城乡和谐,加快城市化进程。
2、调整经济结构,吸纳农村劳动力。
充分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固安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需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重要内容。一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针对固安县农村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第三产业比重低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除了发展传统的商贸、餐饮、修理业外,还要特别重视发展现代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业。同时,要强化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政策措施上,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就业奖励、劳动成本补贴、减免税等政策工具,对创造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政策鼓励。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截至2012年,全县建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个,农民合作组织199个。今后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还要重点扶持。三是鼓励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对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投资环境,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3、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使农村充分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的投入力度,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和农民连续“参合”的奖励机制,调动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让农民看得起病。要积极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扎实做好农村低保工作。二是切实增加对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动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网络。三是继续提高对农林牧渔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对种植大户、畜牧大户、养殖大户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及时掌握重要的、易产生波动的农产品、畜产品产销信息,应用财政补贴等手段进行政策引导,稳定市场价格,统筹兼顾城乡居民利益。
(二)提高农民素质和从业技能
新型农民的培育,需要政府在观念和政策给予宣传和支持。一方面,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育的宣传,改变他们对培训的态度。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强国家相关优农、惠农、支农、富农的相关政策的及时宣传和推广,让农民在第一时间分享到政府的关怀。
1、 夯实农村基础教育
据调查,固安县农民受教育水平的不容乐观(初中以下占82.61%)。高素质人力的缺乏还直接影响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为此,必须扎实搞好农村基础教育。第一,要改变农民的教育观念,摒弃读书无用论的桎梏,从长远的眼光和积极的行为支持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二,要落实国家有关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现阶段,要把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宣传到位,并严格按照要求去实施,同时,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就业,落实国家的有关资助政策和优惠政策。第三,要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合格教师到农村任教,改变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要加强农村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更新知识,积极应对新时代对培育新型农民的需求。
2、 发展农村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要培育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不仅要加强农村职业培训,还要与培训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第一,加强农民培训的层次和力度。由于固安县北、中、南三大发展板块实际情况不同,根据农民需要,培训内容有的侧重新品种的推广,有的侧重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种植知识的宣讲,有的涉及科学耕种、农机具的使用等。培训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例如,对于比较集中的问题,由阳光工程、基层农机推广项目等进行统一培训。另外,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还在各个村街选取素质较高的农民作为示范户,由农技人员入户指导,并通过示范户将好技术、新方法推广至全村、全县。第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把培养应用型、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点,积极采取多种培养模式,将学校与企业、合作社以及各种经济组织积极整合,互相联系。在职业教育内容上,要紧跟时代脉搏,将当代新涌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告诉农民朋友,使他们扩大视野,开阔思路;要突出实用性,适应农村多样化产业发展的需求,适应农民勤劳致富的本领;要有前瞻性,教学内容要体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为他们未来进行有序转移提供门路。
3、加强经营素质培训
加强农民经营素质培训:第一,要加强对农民的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懂得经营管理知识是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要让农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开展经营活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让农民了解对于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一般知识。第二,要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使农民掌握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当前以市场为主体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懂管理是农民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依法经营则是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保证。为此,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培训,让农民首先要通过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守法用法,自觉遵守,积极践行。
(三)提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要加强宣传发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的热情。引导农民树立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生态意识等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尊重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动力。加强农民国民精神教育的做法,结合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培养“三创(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1、创新民情沟通机制,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一是深入推进“民情沟通日”制度。在村固定场所,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乡镇部门有关领导、驻村干部参与,接待来访群众,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构建了把握群众思想脉搏、集中群众智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快速通道,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二是全面推行“金点子”征集活动。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知晓新农村、规划新农村、共建新农村”的热情。特别是在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全过程中,要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谁来办、怎么办等都应征集群众的“金点子”,让农民自己选择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参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操作。
2、创新引导激励机制,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越深,参与度就越高,效果就越明显。二是注重政策激励。政策要惠农,从解决农村和农民最关心、最愿意、最容易得到实惠的具体问题入手,真正带给农民实惠。要积极研究制定符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的政策,比如对龙头企业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业发展,以及村级组织建设等,从政策层面给予保障,为农村和农民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政府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又使农民成为投入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政策要入户。一项再好的政策,如果干部不掌握,群众不了解,也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开展“政策进万户”活动。把各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进行汇总、梳理、归类,汇编成“惠农明白卡”,分发给全县每一户农民,让他们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进一步做好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对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资金扶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减少农民负担的主要措施
“十二五”时期,减负工作进入维护农民权益、延伸监管领域的新阶段。固安县要按照国办22号文件的总体要求,强化监管措施,对农民的合法负担要深入研究,规范收取,逐步减轻;对不合法负担要加强监管,严格禁止。
1、延伸监管重点领域的农民负担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农民负担监管的重点,主要是监管各种向村级组织和农民集资摊派行为。对于政府全部投入型项目,要明确行政村外的项目由政府全额投入,各类项目必须在财政资金足额到位的前提下立项建设,防止用“各级政府拨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筹资模式,向村级组织和农民转嫁资金缺口。对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型项目,要严格界定适用范围,不得将应由政府投入的项目、举债兴办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经营性项目和个人项目列为一事一议范围,防止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对于政府部分补助型项目,制定规划和目标应量力而行,不得层层分派任务,强行达标,防止强行要求村级组织和农民出资出劳。
2、规范实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要进一步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如,一事一议项目不需农民投工或农民投工难以完成的,不得筹劳;的确需农民投工的,要按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筹劳数量;自愿以资代劳的,要严格控制数量、比例及工价标准,防止用自愿以资代劳名义变相向农民筹资。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坚决纠正层层下放限额标准权限,乡镇统筹使用、县级集中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以及套取、挪用政府补助资金等违规问题。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大奖补力度,扩大奖补覆盖面,完善制度办法,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3、治理加重村级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问题
加强对向村级组织收费事项的日常审核监管,防止乱收费和各种摊派行为。严禁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建设和服务费用、部门工作经费转由村级组织承担,严禁地方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费用。村级组织不得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严禁用罚款和违规收取押金、违约金等方式来管理村务。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监管,深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等问题,加大动态监管和跟踪督查力度,推动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4、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制度
延伸农民负担监管领域要重点建立以下两方面的制度:抓紧建立健全涉及农民负担政策文件会签、信息公开和备案制度;建立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政府全部投入的项目,农民要参与管理,提高农民民主议事能力。另外,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及时更新内容,标明举报电话,便于农民监督和反映问题。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中涉及农民负担情况进行年度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围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展开,既要查村集体账目,也要查县级项目实施方案和上级有关文件;检查方式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以明察为主;检查结果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对发现的问题要跟踪督办。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切实解决本系统、本部门加重农民负担问题。
四、参考文献
1、蓝海涛:《我国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03期;
2、樊宝洪、王荣:《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对策》.农村经济,2006年11期;
3、崔明、覃志豪、唐冲等:《我国新农村建设类型划分与模式研究》.城市规划,2006年第12期;
4、杨琳琳:《我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推进三大模式比较分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28卷第3期;
5、韩小娜:《新农村建设实务探讨》.科教导刊,2011年35卷;
6、禹拥军、田淑敏:《京郊新农村建设模式与标准初探》.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7期;
7、黄叶君、谢正观:《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体系初探》.城市规划,2009年33卷第5期;
8、詹静:《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20卷第10期;
9、郭焕成:《中国农村经济区划-中国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胡胜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9卷第2期;
11、徐东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新型农民的培育探析》.前沿,2012年第20期;
12、陈华:《试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5期;
13、柯炳生、陈华宁:《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