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所占比重约占50%,只有农业稳定,国家才能稳定。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并不是完全能够满足“三农’的需要,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部分农民的金融服务得不到保障,办理金融业务不方便、不快捷。有些地方农民存在“贷款贵、贷款难”等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
一、引言
我国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我国的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随着我国不断的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目前已经占到大约50%,但我国把发展农业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来没有丝毫放松。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建国以来很早就提出的战略口号,在今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化等内容被提上日程。农村金融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持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在当前,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仍然与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我国“三农”经济发展日益丰富、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与新农村建设相脱节的问题。
论文紧紧围绕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认真查找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不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一些问题,并通过阅读一些专家的文章,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认真查找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仅供参考。
二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
(一)部分农村居民办理业务不方便。
我国农村地区有着广大的地域,有些欠发达地区存在金融网点少、交通不便的特殊性。农民习惯于简单的金融操作和服务,不敢尝试新产品、新模式,使得这些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推进缓慢。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类支农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惠农政策,并依托银行卡进行资金发放,但是由于银行网点和ATM机具的匮乏,造成银行卡内资金支取极不方便,农民不得不频繁往返乡镇甚至县城金融网点,费时费力,路途遥远,成本较高。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由于电脑与网络知识的普及还不完全,金融知识传递还不对称,使用电子银行对于一部分农民来说不仅是没有听说过的事情,而且犹疑、不信任感在他们心中普遍存在。在农村地区,要想保证电子银行运行安全平稳,难度相当大。别的不说,网络黑客、操作失误等等问题就能造成巨大风险,还不要说硬件和软件的其他问题。伴随着众多商业银行对成本收入比的顾虑,偏远农村的金融空白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二)部分农村地区条件及环境变了,贷款需求不能满足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许多地方出现了“有农村无农业、有农业无农民、由农民无农活”的“三有三无”现象,这些土地出包者、转包者、提出了更为强烈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在民俗游、度假游以及养生休闲游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一部分农民成了新型经济体下的生产者、所有者,小额信贷服务无法满足其信贷、汇兑以及中间业务金融服务需求。另一部分被征地拆迁的农民,必然要寻求新的职业,对其创业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但这部分借款者往往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品及信用记录。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出现趋同现象,如消费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贷需求也会逐渐增长,但因其缺乏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以及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很多金融机构尚未全面开展此类零售业务。
在城乡结合部,地方政府将进行改造拆迁以及排污、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咨询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城乡结合部由于存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政策障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不顺畅,银行对以农村集体土地为抵押的放款比较谨慎,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目前城乡结合部的中小企业因其生产经营规模不大,自有积累资金有限,很难提供合法、有效的抵押物,造成融资困难。
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其生活成本低,中小企业多,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于此,属于人口的高密度区。这些大量的外来人口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存取款以及汇款等金融服务需求。
(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贷款难、贷款贵
从我国中西部地区来看,农民“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个突出问题,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一大难题。贷款难,关键是农民很难提供有效担保,金融机构担忧风险控制;贷款贵,最直接的表现是“三农”贷款利率远高于城市,农民利息负担重。
三、以河南省农村金融为例,探讨如何破解农村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
(一)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大电子机具布放,充分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能在家门口办理金融业务,这是山区农民长期以来的普遍愿望和强力要求。2012年,河南省农信社在深入调研、了解农民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在确山、禹州两市,试点开展了助农取款“村村通”,通过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使周边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服务终端办理各类涉农补贴资金支取、小额取现、转账汇款、刷卡消费、账户余额查询等金融业务。目前,在确山、禹州设立助农取款点的村达到448个,受益农户20.8万余户。
作为河南省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信社共有5300多个网点,2011年以来,河南省农信社在稳固县乡营业网点的基础上,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持续加大县乡电子机具布放力度,扩大ATM和POS机具布设覆盖面。截止2012年末,全省共布放ATM和POS等自助终端设备近4万台,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连接城乡的服务体系,惠及全省绝大多数农村客户。
同时,河南省农信社依托网点布局和网络优势,进一步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开通了全省农信社之间的通存通兑、电子汇兑和银行汇票业务,运行了多个跨行、跨省的支付平台,实现了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时汇兑,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安全、便捷、丰富、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开展信用工程建设,解决贷款担保难、贷款贵、贷款难问题。
河南省农信社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对农户、个体工商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核发信用证,农户持信用证、身份证、个人印章直接到信用社柜台办理贷款、减少中间环节,方便农民贷款。子信用工程建设以来全省农信社已评定信用农户383万户,评定信用乡(镇)134个,信用村5968个,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30亿元,进一步方便了农民贷款。
针对农民普遍缺少抵质押物、担保难等问题,河南省农信社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相继开办了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社区住房大型农业生产设备抵押贷款,开办了仓单、存货质押贷款和农户联保、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拓宽了抵押担保范围,是农户贷款更容易、更方便。
同时,河南省农信社创新信贷金融产品,相继推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等22个金融产品,并与团省委、省妇联合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出了“巾帼创业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等。
2011年,河南省农信社推出了“金燕快贷通”贷款业务,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经过信用评级授信后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涉农企业,无需提供任何抵押担保,无需进行贷前调查、层层审批,就能在授信额度内像支取存款一样随时“刷卡”取贷,并享受贷款利率优惠。
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如何发挥好自身作用的方案及建议
(一)优化网点布局、广布电子机具,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
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密度,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安全、便捷、丰富、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应在以下方面考虑: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疏密有度、竞争有序”的要求,优化机构网点布局。采取流动服务车、开动流动服务柜台、安装无线农金通、无线电话POS等多种形式,丰富流动服务方式;通过广泛布设金融电子机具,解决农民小额现金存取、转账、缴费、查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加快银行卡业务创新,丰富银行卡功能,提升银行卡营销和服务水平;加大现代支付结算渠道推广应用,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够及时、方便地办理金融业务,充分享受现代科技金融服务成果;通过强化宣传、培训、送知识、送技术等方式,丰富金融服务内涵,逐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二)如何破解农民“贷款贵、贷款难”问题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客观上贷款风险比较高。为控制风险,金融机构重点关注担保问题。而农民要贷款,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提供有效担保。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前一种比较流行的意见是,以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民赖以生存的物权作为抵押,通过立法修法、确权发证、交易流转等办法来实现。目前,一些地方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但是,把这个作为解决“贷款难”的突破口,实际上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从法律角度讲,这种担保方式的合法性、有效性值得推敲;二是当贷款真正出现问题时,抵押物权能否处置,也是个问题。特别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基本不具可行性。
农业贷款面向千家万户,银行管理费用大,金融交易成本高。目前,金融机构普遍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覆盖风险和成本。从经济学角度讲,这也是一种有效办法。但这种途径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提高了农民的贷款成本,加重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可能会增加贷款风险;二是能否完全覆盖金融机构风险和成本,还有待观察。
在解决“贷款难”方面,可否考虑由政府主导、财政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帮助银行分担风险。各级财政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做这个是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可否考虑由政府主导,创建信用村、信用户,在设定条件、严格考核、落实责任的前提下,发放信用贷款。
解决“贷款贵”的问题,应更多地通过经营管理方式创新,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比如,在农业产业链发育比较成熟、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东部地区,金融机构可通过“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发放农户贷款,实现农户贷款“批量作业”,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在农业生产化组织程度比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可联合当地政府,运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并借助村镇干部地缘优势,协助金融机构开展贷前入户调查、筛选推荐客户、管理和收回贷款。
目前,融资租赁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为农村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早在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融资租赁业就已被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融通工业、贸易和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优势明显,既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难题,是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迅速获得设备的使用权,进行技术改造,又可以为银行及其他机构提供一条安全的投资渠道。尽管近几年国内融资租赁发展势头良好,但我国租赁业的市场渗透率仅有3%,服务三农领域的金融租赁机构寥寥无几,农村金融租赁还只闻风声,未见真正启动。
五、结论
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本身来讲,在“遵循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成本合理、风险可控”原则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富民惠民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积极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特点,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持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一要积极开展理念创新。以专业化的经营、特色化的产品、差异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作为农村金融理念创新的基本原则,全力打造社区性零售银行;组织创新。成立特色网点、精品网点、专业化网点,或采取事业部管理方式,加强对区域支柱行业和特色产业的金融服务。二是要积极组织创新。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积极开发服和当地经济特点和农户消费习惯的金融产品。三是要积极开展担保方式创新。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创新开办多种担保方式的涉农贷款业务。四要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内外部金融服务资源,打造“信贷工厂”、“金融管家”,形成完整、高效、具有独特竞争力、可持续经营的运行系统。五要积极开展业务流程创新。包括“前、中、后”相互制约的组织管理体系,审批权限设置等。六是要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通过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细化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农户增强信用意识,为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打造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汉、张小菊:《着力提升“造血”功能》,《中国农村金融》2013年总第316期。
〔2〕王自忠:《推进战略转型,实现持续发展》,《中国农村金融》2012年总第290期。
〔3〕流星先:《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农村金融》2012年总第294期。
〔4〕姚源平、贺显久:《三项策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总第271期。
〔5〕李海珊:《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拓展路径》,《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总第275期。
〔6〕苏竟翔:《资金互助社探路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8月26日总第128期。
〔7〕李晓、王彦林:《农信转型重在治理与经营》,《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9月2日总第129期。
〔8〕齐逢昌:《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总第269期。
〔9〕王志勇:《为县域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总第270期
〔10〕曾刚:《小额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启示》。《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总第2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