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 可以说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设部等四部门在2006 年底联合下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之后,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使得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确保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但是当前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中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问题及城市的发展问题。所以当前必须要积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应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突出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 建设问题 解决对策。
我国大城市的城市交通问题正在严重困扰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 交通状况恶化的速度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测。我们很有可能步国外一些大城市的后尘。即由于在早期城市规划中忽视交通规划,特别是道路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客运交通结构, 以及产业发展政策中的一些短期行为,若干年后再迫不得已地采取补救措施和调整政策。即使被视为城市规划典范的巴黎及美国洛杉矶等一些现代化城市,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目前,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城市的交通问题相当严重, 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另一个角度看, 我们的城市建设还处于“ 初级阶段” , 既有经济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 及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早在2005年我国政府也就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发表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途径,我国不少学者和政府也从公共政策、企业竞争、公交的可持续发展性、只能公交方便做诸多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也针对杭州市的交通状况做了调查和研究,就解决杭州公共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加等问题进行浅析。
一、杭州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和意义
(一)杭州公共交通发展历程
古代,杭州交通主要靠水路运输。据考古证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先民已有原始的水运交通工具。南宋时,京城临安以御街为轴线,道桥遍布,皆砖石铺筑。交通工具除船舶外,尚有驿马、马车和舆轿。水陆客旅往来频繁,或骑马、或雇舟代步,云集京城。其时白塔桥头有“地经”出售,是杭州最早之交通图。清末,杭州进入近代交通萌芽时期,至民国初杭州街头开始出现汽车。
杭州有大众机动化代步工具--公共汽车,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冬),为原上海英商电车公司职员潘宝泉与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陆宝泉,分别在杭组建“宝华汽车行”和“永华汽车行”,开通湖滨与灵隐之间行驶的公交汽车线路,单程长7.4公里,是杭州乃至浙江省的第一条公交线路。民国十二年(1923)初,两车行合并成立“永华汽车公司”。至民国十七年(1928),市区道路逐步拓宽,有汇通公司开通清泰门至昭庆寺(今少年宫)的公共汽车,因营业清淡,不久停歇。民国二十五年(1936),市区公交线路发展至7条,总驶里程73.5公里,有公共汽车17辆。至1937年底,全市拥有公共汽车67辆。1938年日军侵略中国,此间国内战乱不定,汽车遭劫事件不断,公共交通无法维持营运,从1938年4月28日起全部停驶。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杭州公共交通开始恢复运营,但由于油料紧缺,一直处于半瘫痪状态。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公共交通进入了一个从私营到公营的过渡期。因私方无力维持经营,杭州市工务局于1949年12月逐步出资收购商资股权,实现公营。
1953年1月7日,“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经杭州市工业局批准成立。从此,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过了她50余年的历程,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当时的56辆公交车,8条公交线路,已发展成为目前下辖14家非法人企业,15家法人全资企业,11家控股企业,10家参股企业,总资产达22.58亿元;拥有14000余名员工,4514余辆公交车辆,381条公交线路,营运线路长度达5162公里,年客运量达到7.83亿人次。成为主营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兼营出租汽车、汽车租赁、汽车修理、汽车制造、汽配和燃油料供应、旅游、广告、房地产、物业管理、印刷等业务的综合型企业。
1953年到1965年是杭州公交发展的良性时期。期间公交共开辟新线12条,至1965年底,市内有公共汽、电车线路22条,总长度292.6公里,有汽、电车177辆和客挂车20辆,其中电车40辆。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正式成立之初,仅从永华公司接收到6辆客车和1辆货车,都不能正常行驶。后经过不断努力,从不同渠道接受道奇、福特、雪佛兰等各种型号的杂牌老式客车用于营运。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汽车工业还不发达,不但缺乏新车投入,而且汽车配件十分奇缺。杭州公交人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旧车进行技术改造,曾将12辆苏联吉斯150型卡车,经过对车身进行改装,投入运营。甚至在1958年,还研制出木质骨架、毛竹片代替弹簧钢板的基础上,以竹木为主要车身材料的公交客运拖挂车42辆,缓解了车辆的紧张矛盾。在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还将可燃沼气装入橡胶帆布袋置于车厢顶上作为燃料,借以维持公交车辆运营。1961年4月26日,通过杭州公交人的努力和各界的支持,杭州首条无轨电车线路开通,南起城站,北至拱宸桥,全长14.5公里,配电车23辆。
“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杭州公交迅速进行调整,规范生产管理。由于中国当时工业水平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公交车生产企业,早于1971年,杭州公交就通过组装,开始生产HZ644型公交车,满足自用。至1975年,杭州公交自产的“先飞”644、641、661三种车型,逐步成为杭州公交的当家车。
进入80年代后,中国改革渐入佳境,杭州公交发展也步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此时的公交加大对市内住宅小区配套,相继新辟、调整、延伸一批线路,方便市民出行。这一时期,公交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客流,设置线路,1986年,建立定期调查分析公交客流制度,根据客运情况,调整运能结构,均衡运载率。同时,也采取提升服务质量的措施,恢复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出行中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杭州公交进入了她的快速发展时期, 1993年12月21日,杭州公交在16路线上率先推行无人售票的乘车方式,拉开了改革降低人工成本,精干主业的序幕;同年,与珠海亿达科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全国首创在公交车上使用IC卡刷卡乘车,迈进了向科技要生产力的第一步。在经历了80年代的单一车型时期之后,通过多方研究调查,依据国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发展情况。于1994年,杭州公交确立了公交车型向柴油车发展的方向。依据当时杭州风景旅游城市的需要,于1995年投入8辆空调大客车用于湖滨至灵隐的环湖507路运营,成为杭州第一条风景旅游公交空调线路。1996年,还引进双层客车,投入18路线运营。至1997年,全司总线路达到106条,拥有汽、电车1182辆,年总驶里程达7634.34公里,年总客运量47981万人次,年票款收入也达到了21759万元。
1998年至今,是杭州公交稳步飞速发展时期,也是杭州公交加快改革,建设现代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重要时期。2002年,无障碍豪华公交车在K900路上的使用、子弹头式新型无轨铰接式电车的投入使用、敞篷式观光车投入使用、空调车比例不断提高,公交车已逐步成为杭城的一道风景。经过50余年的不断发展,杭州的公交车,也从当初几十辆由货车改装的公交车发展成为今天的车辆结构多样化(汽油车、柴油车、电车、LPG双燃料车、双电源车)、车型呈现多型谱(空调车、普通车、仿古观光旅游车、敞篷观光车、双层客车、中型客车等)的车辆结构。在加快车辆更新的同时,杭州公交加快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步伐, GPS卫星定位调度系统、GIS电子路牌、LED自动报站系统、LED电子发车牌、电脑语言报站器、VCD视频播放系统、新动传播移动电视、照明式不锈钢候车亭、声讯服务平台等服务设施的不断投入使用,不但提高了公交营运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且美化了公交的形象。射频式IC卡的全面成功推广应用,以及3G(GPS GIS GPRS)+宽带(ADSL)为核心的智能化公交运营系统的投入研发,智能调度系统(DIMS)、车辆管理系统(BIMS)、 IC卡加油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将使杭州公交的调度管理水平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至2006年底,杭州公交空调车拥有量已达70.38%,配置自动波车辆已达31.31 %,符合欧Ⅰ、欧Ⅱ排放标准的运营车辆达到85.86%。全市万人平均拥有公交车达到23标台。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独具特色,2007年底,为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该系统自2008年初开始建设,于2008年5月1日,全国首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61个服务点,2500辆自行车出现在杭城。在后续的三年里,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服务点和车辆数分别增加到目前的2411个和6.6万辆。而且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不仅覆盖主城,同时还往萧山,余杭等方向扩展,惠及越来越多的杭州市民,便捷程度不断提高,租用量持续增加。系统投入初期日均租用量仅为3000人次左右,而目前主城区的日均租用量已达到25万人次,最高达到35万人次,约占居民非机动车出行量的12%。其在短距离交通中充分发挥了优势,已成为杭州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杭州的地铁发展较晚,到目前为止只开通了一条,杭州地铁(Hangzhou Metro)是浙江省杭州市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杭州地铁一号线于2007年3月28日开始建设,2012年11月建成通车,正式运营的地铁一号线仅一期工程便达到48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地铁线路之一。杭州地铁二号线东南段于2013年底前建成通车。地铁二期工程:杭州地铁2号线、地铁4号线于2011年8月开工建设。杭州地铁初期规划总计为10条线路,总长为375.6公里,另外还有瓜沥线、瓶窑线、临浦线和杭临线四条轨道交通。预计至2020年,杭州至少能开工十条线路中的大部分及瓜沥镇线。杭州地铁为全球首个覆盖4G网络的地铁系统。
(二)公共交通发展的意义
首先,公共交通是市民群众最为主要的出行方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与市民群众的生产生紧密相关,其发展状况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正常生活,因而也成为市民群众们最关心、 最直接的问题之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我们国家和政府执政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强化“公交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大力度促进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致力于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安全、 更舒适、更快捷和更经济的公共交通方式和环境,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其次,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增长和深入推进,城市发展与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从整体上来讲,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国际上在解决交通问题时的首要原则, 也是符合我国特殊国情与城市发展需求的战略性选择。公共交通覆盖面广、容量大、集散客流、方便快捷等优势, 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再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倡导。相对于小汽车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公共交通不论是在能源消耗、 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是土地集约化、道路空间占有率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打造绿色交通、和谐交通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经济、社会、资源、 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最后,当前相较于国际发达城市,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不论是在服务水平、营运效率还是承运比例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难以为城市形象的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撑。因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提出, 是适应新形势下国际城市竞争的需要和关键举措,有利于提升我国城市的整体面貌和水平。另外,虽然近年来随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思想的提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但另一方面来讲,城市公共交通滞后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出行需要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继续坚持和强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杭州公共交通现状概述
杭州市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浙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中心。下辖八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五个县(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面积16596平方公里,人口880余万。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方面以公共汽车、轨道交通为主,公共自行车为辅,出租车为补充的形式。
(一)公共交通分担率
公共交通分担率简称公交分担率,何为公交分担率简单了说,市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这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这里的“公交”,并不单指公共汽车,地铁、公共自行车、出租车和水上巴士等也都包含在内。
据统计2011年,杭州市公交分担率仅为20%左右。近几年杭州市公交分担率不升反降,2000年公交分担率为22.2%,到2011年,公交分担率下降至20.92%。而造成公共交通分担率下降根本原因是杭城道路越来越拥堵,公交车跑不起来相比早些年的仅几条道路拥堵变成现在拥堵的道路范围越来越大。而因为公交车跑步去来造成不少人选择购买电瓶车或私家车,从而导致公交分担率下降。
(二)公共交通服务率
服务是公交的永恒主题。在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同时,始终应将服务放在首位。就目前杭州公交服务来看,杭州公交公司先后确立了“公交优先,必须优秀”的经营理念和“公交服务,真情伴您行”的服务理念,并提出了“为乘客服务,让乘客满意”服务承诺,积极构筑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2000年,成立了热线服务中心,开通24小时在线的服务热线85191122,与杭州“经济之声”广播电台合作在全国公交行业率先推出沟通信息、服务乘客为主题的“巴士之声”专题节目,几年来,杭州公交先后开通高峰快车线、假日线、旅游观光线、通宵线、夜间线、校区专线、购物专线、电信专线、小区巴士、(准)快速公交等特色线路150余条,从不同层次和方面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三)公共交通设施统一规划
近年来杭州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道路不断拓宽、延伸,交通网络结构日益完善,虽然近年的杭州公共交通设施在不断完善,包括候车站、轨道交通的出入口、城市道路停车场,道路照明设备等都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都已初具规模,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道路的施工规划不够合理,杭州市的道路总是在不断的施工中,再加上现阶段轨道交通也在建设中,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就会导致本就非常拥堵的杭州城更无法行车从而造成公共交通的效率低下。其次,公共交通出现故障导致道路拥堵,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时有发生,包括新建成的地铁一号线也已经发生过故障,这表明公共交通的修理保养不足。一些比较老、旧的公交车依然在路上行驶,不仅容易出事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杭州整体形象。
三、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各种交通工具迅速发展,因此在城市中出现了交通拥堵,事故增加,车速下降,噪音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给公众出行带来了困难。市民出行花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虽然杭州一直努力改善交通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法律,但公共交通任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运载量大、运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相对污染少、运输成本低等优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目的是: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满足乘客的乘车需要。提高公交运行效率,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影响城市公交规划的因素主要包括:
(1)城市客运交通需求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包括数量、分布和出行路径的选择,是影响公交线路规划的首要因素。在一定服务水平下,客运需求量最大的区域,要求布置的公交客运能力最强。
(2)道路条件
对于常规公交网络来说,道路是公交网络的基础,设计公交线路时要考虑到道路路面条件、容量限制等因素。若道路条件较差比如道路太小或道路本就十分繁忙就要尽可能避免设置公交线路。
(3)停车条件
公交线路起点或中间站点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实际停车条件,若停靠会导致交通拥堵就要尽量避免设置公交线路。
(二)道路交通问题分析
杭州道路交通以公交车为主,出租自行车为辅,出租车为补充的形式存在。本文主要讨论公交车。
(1)公共交通规划、调控能力薄弱
1.公交先行策略没有很好的执行和实施,BTR公交专用车道的规划不合理,被其他车辆占用现象严重。BTR公交专用车道在其他城市都已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与其他成功城市相比规划执行情况较差。
2.公交线路规划设计不合理,由于城市建设没有长远规划,公交线路部分规划不合理,部分区域出行难,黑车现象严重。而新建区域公共交通跟不上,公交少、间隔长、没有夜间车。
3.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权没能得到有效实施,在杭州很少有路口设有公交车辆信号系统,而对自行车电动车的管理不够到位,影响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2)公共交通设施的不完善
1.公共交通没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很多新开发的小区,商场位置偏僻,但人流量大,改变了市民的出现需求。而往往新开发的地方公共交通不便,要么车次少,要么间隔长,使得市民出行困难。
2.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公共交通受影响。在杭州老城区,商场、医院等地人流量一直非常大再加上道路较小,所以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了公交车运行受影响。而道路的维护、施工也是造成拥堵的一大问题,有些同样走向的主干道同时在施工,造成大面积拥堵造成了出行的困难。
3.道路设施不完善造,主要有排水系统不发达造成的雨一大就有部分路面积水,因为积水造成车辆行驶缓慢或者熄火导致拥堵,影响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3)公共交通结构不合理
1.公共汽车有待完善,杭州有很多公交车比较老旧,故障率高,速度慢,污染严重。部分新建小区和城乡集合部公交车换成困难,私营公交车发展滞后而导致黑车横行。
2.轨道交通有待完善和发展。杭州地铁一号线从去年11.24日开始正式营运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杭州的道路局限性造成了不能更好的发展道路公交所以曾经的以公共汽车为主应向未来的以地铁为主转变。
(三)轨道交通问题分析
轨道交通包括地下交通、地上轻轨、高速铁路、动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高效、环保的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共电、汽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降低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是我国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1)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造成市民出行成本增大,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除了北京地铁是国家建的,其他城市地铁都是靠各自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作为公共交通政府运营也是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所以导致轨道交通票价教普通交通高,这就造成了市民出行成本的增加
(2)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时间长造成对其他交通的影响,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是长期一个长期的过程,杭州市预计在2020年才能使地铁网络初具规模,而建设地下轨道交通势必导致影响路面交通的发展,造成路面的拥堵。
(3)建设中质量问题和维护问题,近来轨道交通的质量问题导致的车祸或者故障屡见不鲜,而在杭州地铁一号线运行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已经有地铁故障的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更是非常巨大,这就需要杭州政府重视起杭州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维护。
(4)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法规有待完善。
(四)水运、空运问题分析
对于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来说。水运和空运的限制就比较大,市民们相对很少会有机会选择。但杭州的水运和空运还是存在着问题。
(1)空运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控制水平低,一直以来航班延误的情况非常频繁,不管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还是因为机场本身的原因,都不能及时的通知乘客导致乘客在机场滞留。服务水平低,当发生特殊情况时,机场的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让乘客满意的行为。
(2)水运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但是线路较少,供市民选择的余地不多。不能有效的解决杭州道路拥堵,道路建设扩容难的问题。
四、进一步发展杭州市公共交通的对策
政府如何能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和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以满足市民的需要,并促使杭州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做到“四优先”即优先公共交通公共设施规划、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调控、知道职能。
(一)发挥政府交通规划职能作用
(1)综合划交通网络,优先规划公共交通设施,要首先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常规公交线路,快速公交线路、轨道交通做到优先调研、优先规划、优先施工。公交枢纽建设满足公交营运的实际需要,实现公交网络的合理布局,促进公交多模式,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加快城市内部大型客运枢纽体系,地下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保障城市内部不同客运交通方式之间,以及同一客运交通方式内部的一体化衔接。在城市道路上,全部配套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完善公交站台配套设施,改善乘客候车条件。结合轨道站点、大型客运枢纽、商业娱乐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旅游景点等建设出出租车路外停靠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政府投资建设的力度,积极推动公交车站设施的规划建设。
(2)以人为中心,以行人出行环境为重点工程来解决,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解决中心区域因人造成的交通问题。
(二)发挥政府监管和调控作用
(1)加大对城市公交建设的财力投入,加速老旧车辆的更新,减少污染。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事业是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的, 所以是需要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体系对其重点扶持。首先,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应该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专项规划,并且要把城市公共交通的停车站及各类枢纽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划归到政府性投资项目当中去, 并且对于城市公共交通更新或创新改造所需资金也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援助和保障。其次,要建立起规范科学的补贴和补偿制度。因为当前公共交通受到油价上涨及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经营主体开始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因为低价原因或因为要承担社会公益性的原因导致的经济上的损失,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和补偿。并且要把这样的补贴和补偿形成明确的制度和规范固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缓解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过高和公共交通经营压力过于沉重的问题。
(2)建立公交企业考核监管制度,对从业人员要培训后上岗,对运营车辆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对车站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等方法对公交企业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整顿改革,加强监管、对车辆车龄过长的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行强制报废制度,保证车辆有序更新和行车安全,减小车龄对环境的污染
(三)优先投资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1)加大投资力度建设轨道交通,杭州的轨道交通到目前为止只有1条线路,仅53公里相对于上海的10条线路,330公里,北京的9条线路,200多公里少很多。而上海和北京地铁出行数占到了出行总人数的30%以上。加大力度建设轨道交通能有力缓解目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应大力发展轻轨等跨区快速轨道交通工具,解决老百姓的出行时间长和出行成本高的问题。
(2)加大力度投资快速交通网络发展,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快速公交和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和发展,而发展快速公交是短时间解决公交运行时间长,车速慢的有效方法。
(四)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
(1)加强非公交机动车出行管理问题,机动车数量多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其中包括公车、私家车和企业自备车。首先政府应强化内部管理,减少公车数量。其次应阻止私家车的激增,并强化限号限行措施管理。
(2)加强道路管理,加强对行人、非机动车的管理,行人、非机动车乱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是影响公交车行驶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对占用公交快速道的机动车进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3)制定道路交通方面的优先通行权,公交优先权可以提高公交车的可靠性,缩短时间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改进公交基础设施,改进交通信号灯,改进公交车,引进先进管理系统。增加公交车专用道,设立公交专用信号灯,特许公交车转弯等等。
五、结语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战略思想已深入人心, 但是也要看到,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任务还十分艰巨, 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坚持“公交优先”把杭州发展成以轨道交通和公交车为主,公共自行车,水运、空运为辅,出租车为补充的五位一体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创造安全、可靠、快速、环保的交通环境。
七、参考文献
[1]史春华,杨晓光,曾松.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0,(02)
[2]覃煜,晏克非,赵童.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换乘研究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0,(02)
[3]李秀辉,张世英. 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 2002,(07) .
[4]何磊. 快速公共交通引导城市走健康之路 城市规划, 2002,(03) .
[5]杨丽娟,牛玲. 公交优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方针 城市公共交通, 2001,(03) .
[6]潘海啸,张瑛. 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 城市规划汇刊, 2002,(04)
[7]王殿海,吴娟,栗红强. 典型线路公共汽车票价确定方法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00,(06) .
[8]张奎福.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位置 北京规划建设, 1997,(06) .
[9]陆锡明,陈必壮. 上海实行公交专用路的设想 城市规划, 1997,(03) .
[10]杨晓光,马林. 有关城市公交专用道(路)之设计要点及优先控制管理 系统城市规划, 199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