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实践中的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多,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乱挤乱摊成本、费用,虚假发票和原始凭证,截留或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手段,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对此,我们应从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与企业利益相关部门的管理,加强法制监管和自律性监管,发挥社会舆论等方面入手,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此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树立不仅靠会计人员自身,也需要单位等多方面来共同营造。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体现会计职业的特征,是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为: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这是每一个会计从业者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从业者在实践中自觉遵循,不断充实和发扬光大的美德。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取决于会计职业的产生,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职业道德,是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行业发展之源,是会计工作之本。诚实守信,就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不为利益所诱惑。要执业谨慎,信誉至上,说到底就是诚信为本,这是会计人员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行为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朱�基同志给国家会计学院的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就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的职业道德标准。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手段,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多的参与开放的国际竞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问题也面临了越来越大的挑战。那么,我们如何来应对这一问题呢?本文试对此作出进一步的探讨。会计从业人员道德观念薄弱会计人员提供给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而他们往往处在各利益主体相互竞争的中心。正是其位置的重要性,这些人员更容易被各方面利益诱惑。又或者因为他们的特殊位置,迫于压力或者对现实的妥协,往往促使他们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进而丧失了职业道德。据财政部重点课题调查组调查显示: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和单位负责人在财务处理问题上意见分歧时,仅有16.8%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做到坚持原则[2]。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根基──诚信出现危机
会计职业道德的根基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会计人员能否做到诚信,将影响国家、社会和群众利益,事关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对于个人,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于企业,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于社会,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于国家,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滑坡,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许多会计人员迫于种种压力不敢坚持原则,只能按照长官意志办事,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还有的会计人员私欲膨胀,丧失了起码的法制观念,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最终沦为阶下囚。更有甚者,一些中介机构为了争夺会计市场上的经济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具虚假的报告。
(二)会计信息不对称成为隐瞒、造假的客观条件
在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中,企事业管理当局及其会计人员通常有较完全的会计信息,而政府、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等信息需求者则处于劣势。在这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企事业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就会希望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在利益驱动下,他们利用这些客观条件,去隐瞒或造假会计信息。而这些客观条件一旦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制约,便会成为享有信息优势的人谋取不法利益的便利之门,如此发展下去必然影响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很多法律规范不配套,以及企事业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所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否抵制这一利诱尤为关键。
二、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有赖于信息实用观
会计行为产生的主要成果在于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该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的需要”,也就是说通过同一种会计行为依据同样的会计资料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要同时满足政府、投资决策者、经营管理者、生产者及其他有关各方的需要,这样的会计职业行为才能赢得各方认可,被认为是从德守信的。但是,事实是不可能的,由于信息需求方有各自的会计信息“实用”观,有各自的利益偏好,因此,使得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遵循也带有实用观。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受到了“为我所用”的信息实用观所取代,因而不被人们所普遍重视和业界所遵循。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受制于利益依附性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时,既要对法律负责,也要对单位负责人负责,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士之一,其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依赖于单位,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提拨任用、奖惩得失决定于单位领导层,尤其企业会计人员,其聘用与否、工资待遇的确定等都掌握在企业管理当局手中。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是坚持准则,恪守职业道德,还是放弃原则,明哲保身,乃至背信弃义的痛苦选择。但是,由于利益的依附关系,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时只能讲领导者相信的“诚信”,而不能讲职业道德约束的“诚信”;这是从单位内部管理机制而言的,从社会监督而言,监督、评价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权在企业,而且来自于这种外部监督的社会监督是“有偿”监督,是一种契约型监督,其经济来源也是在被监督的企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能抛开企业意识大谈职业道德而去讲诚信。
(三)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水平下降
1.利益驱动,诚信缺失。
会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2.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5督制约机制乏力。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3.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会计操作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受聘、受雇于会计控制者。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虽然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更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但是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达到这种程度。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两难选择,若坚持职业道德,就很有可能会被辞退下岗,因而有些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地做假账。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处于被动的位置。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是减少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影响的重要举措[7]。
三、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会计权益保障基金制度,切实解决会计人员后顾之忧
由会计自律组织或各级政府组织筹资设立会计权益保障基金,建立保障制度。当会计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因坚守职业道德而诚信从业却遭受辞退、解聘或降职降级等不法处分而影响到经济收入时,从保障基金中给予相应的补偿和救助;当然,会计人员因违背职业道德而丧失诚信,受到处罚所交的罚款(金)应补充为保障基金,以增强保障能力,切实解决会计人员怕遭受打击报复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从业的信心,培养他们有“相对独立人”的意识,使他们敢于并乐于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从业。同时,也体现了会计人员的特殊劳动价值,使其劳酬相符,安心工作、恪尽职守,人尽其才。
(二)合理调整利益分配方式和奖惩标准
在调整利益分配方式上,做到允许会计人员的薪酬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而不仅仅限于现行税法规定的扣税工资,多扣税的工资费用实际是会计人员多拿了政府的报酬而为企业节约了,其主要目的以增强会计人员对各个信息服务对象的责任感,减小对经营者的依附感,同时也体现了信息服务与受益的等价观,为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情况的评价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评议权重,使诚信评价更具有公正性。在奖惩标准上,应完善当前的相关规定,对诚实守信者的奖励予以明确,做到“奖惩幅度”相当,以激励更多的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形成“以诚为荣,以伪为耻”的从德守信社会氛围。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信息需求意识,提高利用现金流量信息分析财务状况水平,同时,为方便信息需求者的阅读和分析判断,要求企业披露《资产负债表》时,因计提、待摊等“虚拟”费用产生的对报表利润的影响予以附注说明;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规定,强化政府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对部分职业判断会计事项(如八项准备,或有事项等)的监督力度,以降低主观随意性的影响。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规范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业务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增强每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2、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会计人员自身努力。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会计人员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实现职业理想。
3、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仅只存在于会计领域,他们更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会汁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于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其他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单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是不够的,而是要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和协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4、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去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5、加强法律建设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个人及经济组织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行为更是如此。新会计法的制定已意识到会汁外部行为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给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有力的法律支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现其职能.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改善会计行为环境,就要给予会汁工作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6、会计人员要认真执法
虽然国家制定了新的《会计法》来保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代写职称论文我们所说的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指绝大多数会计人员都能够接受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总则的“常规性”的会计职业道德。由于我国用人制度的缺陷以及司法部门一些人的腐败等,会使会计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遭遇阻力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为此,我们应当打破会计行业中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加强廉政建设,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总结
在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中,企事业管理当局及其会计人员通常有较完全的会计信息,而政府、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等信息需求者则处于劣势。在这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企事业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就会希望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在利益驱动下,他们利用这些客观条件,去隐瞒或造假会计信息。而这些客观条件一旦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制约,便会成为享有信息优势的人谋取不法利益的便利之门,如此发展下去必然影响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很多法律规范不配套,以及企事业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所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否抵制这一利诱尤为关键。
四、参考文献:
1、周晓苏编著:《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版;
2、陆正飞主编:《财务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查尔斯•T•亨格瑞著,王化成等译:《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梁莱歆主编:《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宋胜菊主编:《新编成本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6、吴德庆主编:《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邢以群编著:《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教材:《解读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方法》;
9、宝贡敏编:《企业成长与竞争战略管理》,大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约翰•D•芬尼特著,王化成等译:《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罗伯特•P•迈尔斯著,许林海译:《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管理奥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2001年至2006年杭汽轮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