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又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本文基于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关文献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和外部环境造成的,从而提出了几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健全的经营机制;改善宏观政策环境等。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对策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理论界早已形成一致的看法并为各国所重视。白钦先、薛誉华认为,转轨时期,具有比较优势、差异性和多样化的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并适应要素禀赋特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诟病。同时高正平指出,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自助项目(01DJY052)对2000多家民营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53.8%的企业选择资金不足为企业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本人的父母正是中小企业中的一员,确切来说是小企业,从开始到现在才几年时间。记得当初筹集资金的时候走了很多关系,想了许多办法,然而最终的融资的渠道只有向亲友借贷以及社会中的小额借贷。当然有托人向银行申请贷款,但由于我们这边农村住房没有房产证,只有居住使用权,使得银行借贷无法实现。这件事在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看着父母每个月都要支付大量的现金给小额贷款的放贷人,心中很苦闷,一直希望能有办法可以解决他们的窘境。这次写论文,刚好给我这个机会好好了解及研究我们融资难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希望可以给父母一些参考及帮助,也希望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都能摆脱这样的困境。本文将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渠道狭窄
1、在融资渠道上,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
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自我积累意识淡薄,内部利润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导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的比重还不足20%。小企业在融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的依赖于内源融资,包括我以前上班的公司也属于中小企业,在我们这边有点名气而且信誉等都不错。这个公司大概做了20年,已经有了足够的客户资源和资金,他们不必再依赖于其他融资方式,而且内源融资可以保证公司正常周转。
我们家每个月的款项都是用来周转较多,去除一些其他费用,账上资金是不会全部收回来使用的,都留作应收款以备不时之需。
2、外援融资方式选择上,中小企业更多依赖债务融资
在债务融资中,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但由于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及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财务核算不真实,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类似于我们家这种规模和情况的企业多会向一些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贷款。这些机构无需抵押,只是需要支付高昂的利息,当然前提是要贷款人有信用在。
(二)融资成本高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2012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一般占融资成本的20%;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3%;风险保证金利息,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放贷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中小企业实际得到的贷款只有本金的80%,以1年期贷款为例,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在9%左右,约高出银行贷款率的40%以上。
比如,我们家向某人借款10万元,每月利息为1万元,而在他给我们钱的时候,他便直接把那个月的1万元利息直接扣除了,也就是说,我们实际拿到手的钱只有9万元,但我们依旧要支付10万元的利息。这个成本对于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因为我们不止借了这10万元,还向其他人也借了,这样叠加上去的融资成本可是相当高啊。
(三)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成熟,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两极分化,产品有销路并且企业有效益,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个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各金融机构纷纷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改善对优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甚至各家银行纷纷压低利率竞相争贷。
正如我前面说到的那个公司,有一次我和老板娘去当地某个银行办理业务,我先进去,就在大厅里排队,但等我们老板娘进来看见我在那排队就把我叫到旁边的一个空房间里,再跟着老板娘往内走,发现还有一个办理业务的窗口,老板娘就在那里办理了业务,而且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非常客气,而大厅窗口的工作人员虽然也还可以,但和里面的人员比起来可就差多了,另外,听老板娘和那位银行人员的对话得知,那位银行工作人员似乎在银行里是干部级别的,这深深让我发觉待遇的两极分化。
与此相反,对一些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至于那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由于看不准好的项目和产品,即使他们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为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贷款。我们家就是收到冷落的企业之一。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属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产业进入时间晚,一直是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部分,其本身仍有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具体表现为:
1、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我们家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都是很随便的,而且管理有漏洞,工人比较少,也就没有一些企业里的管理人员,基本凡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产品要求不高,也的确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开好模具,每次都请模具工调试好,后面的工序是任何正常成年人都能完成的。而且今年来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出口生意上已经大大受到了影响,如果持久下去,生意越来越难做,加上工资年年涨,但产品价格不仅升不上去,反而面临降价的情况,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得面临失业的危险。对于我们这类小企业,银行方面也是看得很清楚的,就是我们去申请贷款也肯定不会申请成功。
2、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相关机构进行审查时的困难非常大;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又非常小,商业银行所能得到的贷款利差相应很少,就更不愿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调查中小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这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信用贷款。
关于这一点,我想可能是现有各类中小企业都会出现的通病。因为每个人都想最大化地扩大自己的利益,而如实公开财务状况必然会增加赋税,所以很多人都选择性地进行欺瞒,能不开票就尽量不开票,以尽少交税。不管是我上班的公司还是我们家,都会请专门的会计另外做一本账本,来应付税务局,而税务局的人其实也知道每个单位的情况,但他们常常要求单位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他们便会在查税过程中放宽要求。这和我们的国民情况相联系,至少在我们国家和地区,这种情况太正常了。
3、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
从银行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一般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抵押,往往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这个我又有话可说了,还是我们家,当年贷款的时候,虽然有固定资产(也就是房子)可以抵押,但我们只有土地使用证,可银行要求我们拿房产证抵押,对于我们这边普遍没有房产证的人来说,就是一道无解方程。因为我们有向当地相关单位咨询过,想申请办理相应的房产证,但相关单位对我们说:土地使用证就是房产证,一样的,就当它是房产证用吧。于是我们就再去银行,把担保人也叫上一起去了,把相关单位的话如实转述给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但得到的回复依旧是:不行,必须是房产证。我只能说,在当官的面前,我们永远只有被牵着鼻子走的份儿,当年的贷款一事也就只能放弃了。
4、过分依赖银行贷款
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资金支持是不一样的:在初始阶段筹措的资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外部融资成为关键,但是目前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直接筹措急需的资金实现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只能将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锁定于银行贷款,从而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集中度,制约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我们这边还有一家企业,不是很大,大概几百平米的厂房,据我父母说,他们就贷款了,而且贷款金额为1000万元。我不知道究竟其他企业到底有多少银行贷款,不过很多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在我国,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而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间接融资支持,融资渠道十分狭窄,基本靠内部融资,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狭窄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停产的中小企业中,47%是因为资金短缺,这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我也不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因为资金短缺的原因和奋斗了这么久的产品、设备等说再见,毕竟我们也为我国一些人提供了一点点就业机会。
1、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一直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
其一是因为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二是因为对大中型企业贷款的资金规模大,操作简单,交易成本低,而且还款有保证,收益也比较高。
然而,这与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贷款特点正好相反。中小企业所需贷款一般单笔数量不大,频率却很高,就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单位管理费用高于对大企业的相应费用,处于盈利性原则的考虑,银行就更加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贷款。
就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来说,无论在就业人数上还是在工业产值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但其每年信贷规模只占银行信贷总规模的7%-8%。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
2、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运行机制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运行机制存在严重障碍,大大妨碍了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一是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对中小企业存有歧视。近年来,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抓大放小”政策,中央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重点是大中城市,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政府要求,注重加强了对大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服务,留给中小企业的资金余地较小,企业规模大小和所有制的不同造成企业之间资金严重不平衡。二是授权、授信控制过死,考核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主要分布与市县以下,但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对下级行,特别是县支行授权过小或无权贷款的问题,其中固定资产贷款和技改贷款权限全部收到省分行,可供基层行调剂的贷款余地太小;许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在贷款责任的考核上重收轻贷,导致基层行普遍存在“贷多不如贷少、贷不如不贷”的心理。
今年来,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实行了授权授信制度,强化了各单位一级法人的地位,上收或部分上收各基层行的信贷权,部分县、市行已经没有多大的贷款权力,客观上更增加了中小企业依靠商业银行解决资金问题的难度,贷款条件更加严格,责任更加明确,环节更加复杂。
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的修订,《物权法》等法律的颁布,今年1月1日起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正式施行,全国10多个省市《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20多个省市“非公经济36条”实施意见的出台,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正逐步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如,创业门坎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滞后等等。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选择部分省市进行试点,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地也都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366家,累计担保总额8051亿元。
这对便利中小企业的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质量不高。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苛刻。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已基本整理出来,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相信一定可以解决一些中小企业正面临的融资难的困境,个人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应当属于当务之急。
(一)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1、要明晰企业的产权,建立股份合作制
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只有企业的产权明晰,经营者才对自己的行为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企业的信用才有可能建立起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
所谓股份合作制,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由几个甚至几十个人投资共同经营,相互合作。这些投资人就是股东,每个人都在某个公司里占有一定的股份,股份的多少则要看他们的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的百分比。
2、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做假帐,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积极清偿银行的债务和应付款项,建立企业的信用制度,提高企业的信任水平。
这一点是全国范围内都应该遵守并且实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甚至是国内知名企业都爆出过类似于做假账,逃税、漏税等问题,只有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带头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底下员工才能依照相关制度来工作。
个人认为,企业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强化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最重要的,管理者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企业员工必定会依照公司管理者来工作,这样企业整个工作氛围乃至财务管理水平都能上升一个等级,规范各项财务流程。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通常情况下,A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企业,金融机构才能考虑其融资申请,因此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企业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指标,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尽快构筑信用体系。
一些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的企业,基本会在每周六、日的早晨,花半小时时间开晨会。在晨会过程中,会有会议主持人,各位参加会议人员会对这一周内,各自的工作情况作一个回顾和汇报,会分析这一周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和事件,并且对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都进行总结,并且计划下一周的工作安排。
个人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事项,值得推崇。只有企业内部管理妥善,才能花更多的心思在提高企业效益及信用上。
(二)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和健全的经营机制
1、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银行贷款体系,完善商业银行的贷款激励机制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在现有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事业部,专门负责中小企业融资。同时银行应开展金融创新,通过抵押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建立间接融资风险分担体系。其次,一方面应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按风险收益对称原则赋予商业银行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收取不同水平利率的决策权限,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内部责任和权利相对称的信贷管理激励机制,改变目前重约束、轻激励的贷款管理方式,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信贷人员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并提供贷款的积极性。
2、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它是一切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性贷款,一切带有特定政策性意向的存款、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一系列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市场失灵”。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政策性金融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应该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
3、建立通畅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从二者的关系上看,企业自有资本的多少和质量在根本上影响了间接融资的能力,如果企业能够成功上市,就等于摆脱了融资缺口的困扰。所以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二板市场,完善债券市场发债机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壮大风险投资规模,加快二板市场的建设。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融资环境和融资政策及融资渠道等方面做了大量分析并提出各种对策,理论界和企业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外成功的资本市场运作上,美国的NASDAQ市场带给我们极强的财富效应和仿效效应,国内许多学者一直积极倡导开设二板市场,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降低市场准入的资本金要求和盈利年限要求,但应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设计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应严格上市企业的经营机制条件,拓宽技术含量高、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逐步放松发债企业规模限制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适当放开发债利率、丰富债券品种,鼓励经营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优质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4、保护和规范民间资本市场
目前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除了官方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渠道外,还存在一个非正式的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渠道。非正式金融是指民间借贷或股权筹集的融资活动,因此也称之为民间资本市场。一般而言它是零星的,分散的,是针对有组织的金融中介或有组织的发行与交易市场而言的,但它也是现实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现实经济金融生活中存在着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与正式金融局限性的矛盾,客观上为非正式金融的存在和发展留出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有组织的、正式的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失效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方式进行金融创新,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非正式金融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日益成熟化和普遍化。我们应该调动和引导一切积极的金融因素,以法律形式将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进行有机的衔接,有意识、有选择地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有希望、有前途的非正式金融进行引导、培养,使具有积极意义的非正式金融整体性地壮大现实金融体系,为国家金融实力的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1、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为了能在融资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以法律支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及配套法规,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法规体系,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有关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使中小企业融资走上法制化轨道。以法律形式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金融支持与税收政策上将中小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置于公平竞争的地位。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担保体系
集中有限的财力,动员更多的市场资金,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信用担保体系:
(1)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主要是靠自身的信用,即大于其本金若干倍的信用能力来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担保机构的信用包括了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这两个方面是与银行合作的前提,而担保机构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识别防范风险能力是与银行合作的基础,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以政策性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为主要目的,设立资本金补偿机制,由政府出资参股不分担保机构,增强其实力,让其专门承担政策性担保业务,专为政府需要扶持的行业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同时,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进行税收政策扶持,实习一定的免、退税优惠政策,并将所免、退税项作为政府出资扩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
(2)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首先,成立省级再担保机构,专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风险补偿。其次,创新保险业务,建立再保险业务体系。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就是建立再保险体系,如日本中央信用保险公司为地方性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再保险,再保险比例一般为70%-80%;意大利信用担保机构每年最主要的再担保业务是与瑞士再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的,信用担保机构每年以承包项目75%的额度向再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将再保险与担保行业结合,担保机构在承担担保责任的同时,将已承担风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再保险,然后由再保险机构承担部分风险。
(3)建立财政弥补机制
在财政支出中,专门设立一块风险有限补偿基金,用以弥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如北京市财政局2001年颁布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有限补偿暂行办法》规定,当担保机构上年的代偿率不超过6%时,担保机构先用其预提的风险准备金进行自我补偿,不足部分由财政弥补。
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个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我国应建立信用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诚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这两个体系的职能作用,增大“失信”企业的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达到综合整治社会信用环境,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目的。
具体说来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以社会信用征信体系为载体,从企业到个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并做到与公安、税务、工商、海关、公共事业单位等部门联网,把每个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从银行贷款、纳税情况、信用状况、偿债能力、工商注册、合同履约率、企业改制转制过程中逃废债情况等均录入社会征信系统中。把分散的、孤立的信用资料汇集起来,形成企业、个人信用资料共享网络,保证信用信息来源稳定、准确和有效利用。该系统对全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政府部门、银行或企业、个人都可以付费查询,使无信用者无处藏身,提高失信者的融资门槛。
4、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了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将各地的“银企座谈会”扩大为“银担(保)企座谈会“,由银行同业公告、信用担保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联合承办,建立起三方面共同参与的经常化、规范化的对话和协作机制。此外,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也要及时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将与担保机构加强合作,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共同进退,一起发展壮大。政府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的服务体系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信用环境是否完善,最终将影响到所以企业的信用状况。
四、结语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提供社会就业的生力军,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是构成一个社会民生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中小企业的充分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就失去了广泛的基础。中小企业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也弥补了大企业灵活性不足的缺陷。因此,只有不断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断改变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使中小企业得到足够的资金,相信中小企业一定能有更美好的明天,也相信父母可以尽快走出繁重的支付利息的生活,来更好更快更开心地发展企业。
五、参考文献
[1]高正平: 《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3月;
[2]石琴:“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模式构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3]周新玲: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财会通讯》,2004年第1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欧新黔副主任: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7年12月;
[5] 张立新: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第10期;
[6] 刘瑛超,陈松紊: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7] 赵一静: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8]梁飞媛: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年12月;
[9] 孙曙东: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5月;
[10] 吴彬洪,吴江: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
[11]白钦先,薛誉华: 《 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