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企业的发展历程,在企业集团化、产品同质化的现代,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员工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充满活力,保持领先。相反,不合适的企业文化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只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文化 观念 培训
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贯穿了企业经营的始终并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文化实质上也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统一,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很单薄。中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鉴于这方面落后的历史基础,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长期、艰难、又刻不容缓的工程,是广为关注的重大课题。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重视员工感受等诸多的问题,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这些不利因素无疑会阻止了文化建设的进程,使投入的成本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大大影响了管理效率。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中国的企业才真正能依靠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达到竞争优势,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企业和跨国集团的出现及行为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80年代初,其实践来源于日、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战后由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经济学界纷纷去日本调查研究企业发展的“奥秘”,其结论是:“日本与美国的经营95%是相同的, 但剩下的不同部分是一些重要因素”。把这些因素称为“文化因素”,企业文化理论也由此而得名。“文化因素”主要强调了三个问题:一是在企业管理中要尊重人的地位;二是重视集体的作用;三是重视精神因素的作用 。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企业精神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而企业正是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以企业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为体现的。建设企业文化意义在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公司成功的原动力,它远远高于技术、资源实力、组织结构等等。明确的价值观,赋予价值以生命,是国外企业文化倡导者的主要论点 。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但它又是超越国界的,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是在特定条件下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个性特点的文化。
纵观中国的“老字号”企业都有其深厚的底蕴;横看世界上的“百年企业”都有其长盛不衰的奥秘。这个“底蕴”和“奥秘”就是企业文化的功能在起决定作用。由此可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其管理必然要由科学管理为主转变为文化管理为主。我国有一千多万家企业,大部分是沿用经验管理之道,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科学管理,而以文化管理为主的企业则少之又少。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信息的普及、消费者需求心理的变化,凭经验、凭严格的规章制度去管理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转变到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模式上来,即文化管理。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1.企业文化的务实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追求可见实效、追求直接经济成果的务实文化。这种文化讲究连续、讲究积累、讲究由现在发展到未来。
2.企业文化的无形性与有形性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文化心态和一种氛围存在于特定的人群中的,它具有无形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无形的文化通过各种有形的载体,如人的言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经营的过程等体现出来。因而企业文化是无形性与有形性的统一 。
3.企业文化的集体性
只有当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被广大的企业职工接受,变成了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后才称得上是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4.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在这些因素之上,形成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定量的指标,不能在不同的企业之间通用。
5.企业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与变革性
一种企业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很大的时间,但一旦形成,它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不会因为企业产品的更新、组织机构的调整和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但稳定是相对的,变革是绝对的。根据企业内外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企业文化也要适应新的情况,因而企业文化是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1.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企业文化专家预测企业的走势将出现四种情况:一是实力强、文化也强的企业,竞争力将越来越强;二是实力强但文化弱的企业将由强变弱;三是实力弱但文化强的企业将有弱变强;四是实力弱、文化也弱的企业必亡。
2.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随着企业面对的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企业要在国际是市场上展开竞争,而企业员工来自各地,他们思想活跃,追求的目标各异 。
3.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企业文化可以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企业文化处于一段或低水平状况的企业,企业成员往往会编造借口、推委责任而不知所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员工一般都能实事求是,有主任公意识,积极投入工作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又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进行一次组织变革,解决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执行机制。同时,把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整个企业在思想上、组织上、氛围上作好迎接企业文化建设的准备。第二步,对企业已有文化进行回顾和总结。由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信念等因素一旦形成,往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并且已有文化会对下一阶段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前对已有文化进行回顾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调研方法,如:访谈法、问卷法,资料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对企业现有文化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现有文化的状况和员工的基本情况,分析企业应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为下一步企业文化的设计打下基础。第三步,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企业文化是一个层次体系,其每一层次的内容对企业来说都有特定的作用,体现企业的个性。因此,在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时,我们应遵循前面所提到的原则,使我们设计出的文化能够合理、有效。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1.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很多企业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上海宝钢大力推行CS战略,已经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用户满意文化”,并提升为“精品文化”。
2.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要让职工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挫折感、温暖感和危机感,通过交流与融合,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只有这样,企业所倡导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观等才会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同。海尔实施“案例教学法”,举一反三,不懈地向员工“灌输”它的企业理念,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3.企业文化能够反映时代新特点
严酷的现实已经告诉人们,观念的落后比技术的落后更可怕,因为从战略上讲,做正确的事(把握方向和目标)比把事情做正确(提高效率)要来得重要。走在时代前沿才会视野开阔,视野开阔才能方向明确。企业文化一定要反映时代的新特点。在这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青岛海尔集团“卖信誉不卖产品”、“真诚到永远”等等。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由于受到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经济体制等影响,认为有没有企业文化无所谓,只要产品产量上去就行;对于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也不足,认为只要抓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就行。
2.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我国原有的企业文化基本上属于一种企业自然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刚刚起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准备都很不充分,存在着不少偏差和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内涵。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阻滞作用。比如有的企业天天开会倡导产品“质量”,然而天天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没有把问题落到实处,没有把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予以切断并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也就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内涵的主体内容予以细分并实施,对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
(2)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管理实践。企业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精神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组织是一个实体机构,它不是教会信念而发的共同体,他们是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经营业绩来进行评价的。企业的导向,推动和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不是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渗透在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管理体系和战略之中的。也是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的一个贯穿过程。因此,企业内外部环境在复杂的变量中时,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而成为一张白纸 。
(3)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该企业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同时企业文化也受地理和风俗的影响而具备个性化的特点。其实,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生产机制不同;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策略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须采用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才具备弹性和柔性,更能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需要。然而,当前的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一贯性标志性口号“诚信,开拓,发展”,一家企业按这个理念,另外一家企业也按这个理念。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必须综合自己的内部结构体系,自身的优势和文化氛围来针对“企业文化”予以建设,这也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在精神层面上, 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 (生产观念)、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也就是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制度和行为层面上,应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可行的管理制度(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通过系统的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企业风俗,完善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在物质层面上,就是设计企业标识和确定企业标准字、标准色、改进产品外形和包装、构建良好的文化传播网络、营造完好的文化体育设施、美化环境以及设立纪念建筑、纪念塑像等,从而使它们成为企业理念的物质载体,形成企业形象物质识别系统 。
(一)转换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一种表现, 是企业的“软件”,要使“软件”硬化,必须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建设企业文化同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文化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志。现代企业制度是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前提和制度保障;优秀的企业文化又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两翼。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上保证了公司政策的正确性和运行机制的连续性。如果一个企业连一个正常的运行规则也没有,甚至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没有制度又在“执行”,纯粹以主要管理者的主观意愿去运行,或者按道听途说“点子”经营,必然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企业可能也有过一些所谓“以质量为生命”、“认顾客为上帝”的口号,但也只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可能见诸于行动之中,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塑造出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的。体制不健全,机制未转换,企业文化只能是虚假的伪装,在市场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在实际行动中顾客却成了被欺骗的对象,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把作为上帝的行动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中,也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更新观念
激情——梦想——超越,是新观念形成的三个阶段。因循守旧,思想不解放,是不可能创建出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管理是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行的,那种“等、靠、要”“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陈旧理念,严重地束缚了管理者的思想。改革开放近三十年,虽然有很大的改变,但“求稳怕乱”的“维持会”的思想仍在一些管理者的头脑里起作用。当产品滞销才恍然大悟,为了推销,推出所谓“买一送一”、“有奖销售”等等,势必造成企业经营困难。所以,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它是企业文化变革得以进行和取得成功的前提。张瑞敏说: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企业的主要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对企业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的形成和提出起决定作用,并且在新举措、新方法、新制度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诚然,光有主要管理者的新思想、新观念还不行,还要使这一新思想、新观念让管理层都能接受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落实到每位职工的思想里和行动中,否则会造成口号喊的震天响,行动还是老样子,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
(三)加强培训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进行系统的、有效的长期培训。通过培训让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实践企业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时时处处为维护企业的声誉而努力,使职工把实践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知名度看成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形式,真正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辱观,为此要做到:
1.进行智力投资提高职工素质
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同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密不可分的。由此要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对职工进行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政治思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爱企如家的使命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
2.使职工树立起个体价值观要服从企业的价值观
由于种种原因,每个职工的价值观会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往往会产生企业同职工,职工同管理者之间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矛盾,这也是正常的,但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贯彻企业的政策和战略,全体职工和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决不能造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因此,全体职工的价值观必须服从企业的价值观,为此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培训,通过教育、再教育、自我教育、群体教育、系统组织教育,才能树立起同企业一致的目标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企业精神 (文化)贯彻在每位职工的实践活动中。中外优秀企业都懂得:以员工为本,在较长周期中,把企业的发展同员工的发展统一起来。他们认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一定体现为员工素质的持续提高。
因此强调预期管理,即通过投资员工的未来,公司获得自己的未来。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继承与发展,坚持与超越,巩固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动态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十六大的基本精神,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体现出这种精神。
四、结论
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在新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单靠物质力量较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逐渐引起了国内企业界的普遍重视。为寻求企业长远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的重大发展战略进行考虑,并在经营实践中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企业文化的建设工程在入世后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永福:《探索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师,2005,22(6):20-23.
2、王敏燕,马启山:《浅谈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社科纵横,2005,20(1):60-61.
3、姚萱:《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探析》.机械管理开发,2005,18(3):105-106.
4、邓红:《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西华大学学报,2005,32(8):74-75.
5、李凤岐:《企业文化重在建设》.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25(11):33-35.
6、林红光:《现代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讨》.就业与保障,2010,(10):33-34.
7、王瑜:《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出路》.特区经济,2005,(12):3-4.
8、熊英:《企业文化建设之浅见》.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8):23-25.
9、宋三路:《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党史博采(理论),2008,(03):11-13.
10、蔡文青:《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山西科技报,2010.
11、高琪:《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青岛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