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温州社会文化与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时间:2014-06-20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外向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温州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温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温州的社会文化对温州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社会文化会促进经济发展,不好的文化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社会文化与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这个课题,加以研究社会文化给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为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社会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会文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温州,影响

一、引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温州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力运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各项经济指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开创了独特的温州经济模式。温州经济是以发展个私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为主的经济,其中中小企业比重达到99.8%。

2012年温州全市生产总值达3650亿元,同比增长6.7%;外贸进出口204.4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77亿美元,外贸进口27.4亿美元,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39.5%,其中鞋靴、服装、箱包、眼镜,通断保护电路装置及阀门等仍为主要出口商品。累计签订外资协议项目29个,同比增长70.6%,实际利用外资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引进外资5.92亿美元,同比增长461.4%。

文化与经济的逐渐一体化是人类再生产的产物,是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温州的社会文化对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海洋文化和草根文化。温州经济发端于“草根层”的创业冲动,家庭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灵活机制优势,大大减少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创造了商业神话。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海洋文化的开放性赋予了温州人独特的温州人精神。这种敢于冒险、善于应变和务实的精神改变了人们的行为约束,创造了新的经济体制,给温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发优势”。温州文化的特点:1.重商轻文。2.善于捕捉市场机会,自己创业。3.渗透力强,善于学习与模仿。4.家族文化概念比较强。5.海外移民多。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温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成了主要的目标。然而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者的素质不高,产业升级难等情况非常突出,使温民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国际市场,也遭受到贸易性壁垒和反倾销调查。温民企存在这个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传统文化越来越不适应温州模式的演化与升级,它的消极方面开始阻碍经济发展。温州人们长期受地域文化的熏陶,社会观念和传统观念都很难改变,很难做出正确的改善措施,因此提高温州文化品位是关键。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完善,促进技术创新,使温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最优化结合,向着国际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通过研究“社会文化与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这个课题,加以研究社会文化给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为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社会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更及时地、更有效地做出对应措施,为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前景方向。此外,可以以此为基础,延伸到中国的社会文化应如何改进可以更好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文化的概念

(一)社会文化的含义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群众创造,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的总称。它的内容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道德观念、人际交往方式、伦理规范、宗教、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国内外各个学者很早就对文化进行研究,对文化的定义都不一样的。社会学之父孔德最早将文化视为资本。戴维•波谱诺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知识、价值观、语言,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土地和劳动力,也不是资本,而是文化”。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趋向、信念、态度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唐芒斯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以他们共享的习俗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习俗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一种集体的强制。文化指某一地区的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并认同的。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文化也随之不断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被重新解读、改造、吸纳,从而成为新的文化,由此可知社会文化既具有交融性又具有变异性的,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时尚性。

(二)温州的社会文化

1.海洋文化

温州是一个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地处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区域,陆地面积为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寿宁、柘荣、福鼎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景宁、青田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温岭、玉环、仙居、黄岩、四县市接壤。温州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00.2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9.66万人,男女比例分别占总人口的51.9%和48.1%,是浙江人口最多的城市。

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的文化跟大海有着很深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海上运输发展的也是非常的快速。北宋时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就有了重大突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数额达六百艘居全国首位。基于这种情况,温州人漂洋过海很方便,一些温州商人就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也形成了温州许多移民趋势。移民带来了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互存,促成了温州文化的多样性。多种方言如瓯语、金乡话、闽语、“蛮话”、畲话以及罗阳话等,随着南北移民集聚温州,在温州交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2.乡村文化

数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在温州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以土地耕种为主的乡土生存的传统,并形成了一种乡土文化。南宋时期思想界有三大流派———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以及“功利学派”,其中“功利学派”,是南宋时期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 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叶适,他是该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该学派重视事功,反对“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思想,提出“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和“经世致用”的观点,追求“知之则必用,用之则必尽”的价值取向。叶适的重商文化奠定了温州人重实际、求实效、讲实利的思想文化基础。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温州慢慢形成了重商轻文的现象,造成了文化教育薄弱。教育科技水平发展滞缓,文化卫生发展状况严重落后的一种乡村文化。根据《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3万人,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5.04万人,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4.44万人,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7.99万人。小农思想使人们之间的“人情”和“面子”关系逐渐占居了主导地位。在同为“温州人”的自然纽带中,彼此之间都会严格遵守规则,从而产生信任,在这基础上温州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尤其是私营企业自发组建的的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慢慢成立,政府的“监管不利”、“放任自流”,更促进了温州企业和行业协会在特定时期的快速发展。温州重商文化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一种趋势。因为温州除了海外大部分是山区,土地贫瘠,人多地少,百姓生存不能单单依靠农业,手工业、小商业就成了许多温州老百姓的谋生之道,所以温州民营企业突飞猛进,都是以家庭和家族为起点,靠家庭和家族的力量起步的。

温州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文化,符合发展市场经济参与者关于“经济理性”的要求。

三、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开放型的外向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特别对温州的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温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积极地研究和探索。

(一)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1.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im.Sntith)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都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禀赋资源,发挥它们的优势,实行区域之间的分工,从事专业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率,再通过自由贸易进行交易。在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他指出在两国都生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该国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另一国生产烈士较小的商品,再进行分工和贸易,同样可使区域内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它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有理论基础,外向型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

2.含义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是否属于外向发展,是由这个国家的体制和政策对进出口贸易所采取的态度及开放程度来确定的。外向型经济应该以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与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对比关系为主要依据,以扩大出口为中心,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鼓励自由贸易,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所建立的经济组织结构、以经济为手段的外贸机制。

(二)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据温州海关统计,2012年温州省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04.38亿美元,同比下降5.3%。其中外贸出口达176.96亿美元,外贸进口达27.42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5.3%,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0.6%。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全年新签外资项目29项,实际利用外资3.98亿美元,增长290.0%。新批设立境外机构47家,中方境外投资额14103万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金额4455.57万美元。从统计数据看,温州的外贸发展的很好,但是实质上温州的外贸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加工贸易为主, 大多数企业都是“加工在内,两头在外”的模式,在全球产业链中负责生产加工环节,所获的利润是非常微薄的。

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1.对欧盟、美国、拉丁美洲、俄罗斯和东盟五大市场出口占总出口过半。2010年,温州对欧盟、美国、亚洲国家、俄罗斯和东盟出口额分别是47.4亿美元、27.2亿美元、60.8亿美元、14.9亿美元和15.5亿美元,对这5个市场的出口总额占据了总出口额的一大半。温州市场过度依赖某些海外市场,容易受这些市场经济的影响使自身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不利于稳定发展,贸易区域多元化格局有待进一步加强。2.出口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出口面临着很多困难。截至2012年,温州市共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9247家,其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2012年温州市私营企业进出口货值149.8亿美元,三资企业进出口21亿美元,国有企业进出口1,7.7亿美元。遭受金融危机,各市场疲软,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成本提高,温州不少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生存状况正处于低谷。据有关调查资料显,2011年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有20%左右陷入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3.外向型经济发展遭遇贸易摩擦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外资项目结构单一和不合理、行业分布不均衡。温州的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等高端行业虽有涉及,但数量偏少,比重也很低。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温州的重要性

外向型经济”的前提是有健全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温州企业只有逐步完善自己的经济机制使它与世界经济体制相协调,多层次地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升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温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及科技,来改造原先传统而落后的产业,促进外贸、服务、交通、金融等部门共同发展,彻底改善整个温州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内部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温州流动的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同时,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就业的压力。在发展时还可以吸收国际其他国家的文化的精髓,完善自己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出一份力。因此,发展外向型经济不仅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能提升自身素质,提供就业机会,维持社会的安定。

四、 社会文化对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对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当•斯密最早将文化纳入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之列。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特定文化是培养资本主义精神、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条件,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经济增长率是人的经济观念、行为和制度决定的。”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对文化因素的评价。好的社会文化会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社会文化的劣根性,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

(一)社会文化对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开拓性

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土地的匮乏使温州人面向海洋发展,从而形成了通过海洋向外拓展求生存,求发展的,敢闯四海的思维方式,塑造了敢于冒险和进取的开拓性格。温州商帮的发展过程就是温州人精神的变迁过程。温州人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偏重于个人奋斗的创业精神。早期家庭作坊、个体户比比皆是,民营企业在这样形势下萌芽并发展起来。股份合作制的创立,虽然 名义上是集体经济,但温州人无疑知道了如何合作,如何化零为整,积少成多。中间出现的行业协会和各种商会,是合作精神和集群精神的一种产物,也是减少交易成本的一种组织制度的创新。这些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做了铺垫,勇于创新、善于适应环境、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有力的激情。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就率先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和民间信贷,探索率先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家庭经济和市场体系相结合的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路子。

2.商业性

在经商的时期,温州人充分地爆发出追逐商业利润的行为,从办钱庄到“抬会”,从炒房到炒绿豆、炒蒜等等,无一例外地表明温州人利之所在就是行之所向的商业文化。温州人作为市场的弄潮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秉承温州文化的商业精神与功利成长起来的,率先进行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温州人市场意识发展得较早、较强,在个私经济被禁锢的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从事个体经济,以分散个体的决策来使分散的稀缺资源得到更有效运用。创造了许多项第一:第一个实现信用社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建立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第一个中国包装机械城,第一个建立了股份制金温铁路,第一个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以及中国第一的低压电器城,中国第一的商标,中国第一汽车配件生产基地等等。这么多个第一的城市已经具备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温州人善于学习模仿、模仿力强、渗透力强。好的技艺和好的产品会在温州人群中迅速传播。温州大量民营中小型企业通过专业的市场与构建的全国流通管道,以群落形态迅速衍生扩张,在五金、日用小商品、轻纺等许多产业领域占据欧洲主要市场份额。

3.流动性

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他们喜欢闯荡和四海为家的个性。据统计温州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6.80万人,至少有43万温州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31个国家和港澳地区,此外还有约20万温州籍台胞。他们纷纷在全国及世界各地不少地方建立了自己的经销点和销售公司,形成了健全的销售网络。由于对外经济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西方的商品经济意识形态磨砺了温州人,不仅有常年在外从事经商活动的农民,还有不少人飘洋过海到国外从事各类商业活动。海外移民是温州同欧洲各国人民发展友谊的桥梁与纽带,也对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因为温州华侨对故土有很深的感情,开发区有95%的项目都是由他们投资的,而且从事商贸业的占大多数,尤其是外贸进出口。

(二)社会文化对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家族文化浓重、排外和缺乏合作思想

温州模式事实上是重市场不重企业组织的,所以造成温州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组织内部的摩擦和矛盾不断增加。温州人之间的合作表现在市场的合作与家族内部的合作,而企业内部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家族内部的合作。亲戚和家族朋友一起做生意和创业是在“亲兄弟、明账目”的原则下,取长补短、分工合作。据2010年的统计,温州民营企业中有112836家个体工业户和27103家私营企业是完全属于家庭、家族企业,296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保留着家庭、家族的浓厚色彩。这种家庭经营模式在发展初期是促进作用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子承父业、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却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没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家族成员之间的接替过程也很大风险。温州文化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不易融汇性都是因为缺失超越家族伦理的文化,其中不易融汇性突出表现在在外谋生的温州人,他们通常很难与当地的社会和文化融为一体,多以一个个集团的形式出现,并在当地营造出相对独立的“温州文化圈”,如北京的“温州村”、法国巴黎的“温州街”。温州人虽然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却难以走出“温州文化圈”。封闭性表现在以家族合作为基础。同乡、朋友或家族成员等这种信任关系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有利资源进入企业,但是家族的伦理约束简化了企业的监督和激励、创新机制。相对封闭性也决定了温州经济具有较强的人格化交易与排外倾向。温州市在引进外资方面仍处于徘徊不前的情况,据2012年各市统计局统计,杭州实际利用外资49.61亿美元,宁波实际利用外资28.5亿美元,而温州实际利用外资才3.98亿美元,与宁波和杭州等外向型经济的城市相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张仁寿说:“温州人重人情,家庭、家族观念强,但缺乏普遍主义原则;个人主体性和冒险精神强,但相对缺乏应有的自律意识和自由契约精神。”温州人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以及敢于闯荡的精神打开了一片商业天地,但是这种精神缺少了现代商业发展所必须的合作精神,使得温州家族企业很难像欧美家族企业那样自然而然地发展到现代经理式企业。企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都需要分工的深化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高,缺失合作的文化会阻碍产业组织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只能固守低端产业,各自为战。温州企业存在着许多由家族文化和排外思想等原因造成的弊端不仅阻碍它们在国内的发展,还影响到它们向国外发展和扩张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创新少、企业文化弱、人才缺失

在全国消费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以价格的竞争为优势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温州个体户纷纷采用家庭工厂这种简单的组织方式,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商品发展起步,适应当时国内市场的需求,快速地突破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限制条件,在发展过程中“外迁”、“外流”的企业也不断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不断地发展,那些传统的单单依靠简单的劳动投入而没有技术创新的经济遇到了瓶颈,温州经济因为缺失更高层次的商业文化也遇到了瓶颈。温州企业主没有高屋建瓴的气魄,文化水平低,导致企业创新少、模仿多,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以传统产业和量的扩张为主,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价格优势取胜的产品频频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对文化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对人才的培养相对落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根据《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有912.21万人,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5.03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有334.44万人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有267.99万人。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人口就占据了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这现象严重地脱离了经济发展的标准。温州行业协会既有公共权力又有私营经济的特色,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单个企业的模式和体制地创新,限制了其追求快速发展、突飞猛进的自由的发展机会。温州企业一般都会使用社会网络来节约交易成本,在思想上忽略了从实质上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的想法,也忽略了技术的创新。所以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追求,科研、技术的开发,创新思维和技术的培养以及人才的栽培都成了温州企业迫切需要做的并要进一步拓展的,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对新的文化理念理解不到位,使经济建设成为了一种纯经济的畸形建设。规则意识的缺失和文化内涵的缺乏促使人们不择手段地追逐经济利益,从而走上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捷径”,这使得温州产业倒退到传统领域,失去了吸引高级人才的平台,失去了产业升级的外力推动,导致了温州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还能自觉坚持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却不是很多,大多数仍然处在自发阶段,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在企业内部,因为血缘或家族关系形成的员工与决策者之间的亲近远疏,决定了其在企业中的报酬和地位,与能力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家个人扮演企业文化的推动者、示范者、变革者等多重角色,主导着企业文化的主要性格,使企业达不到应该拥有的科层组织所拥有的秩序和效率。没有这些东西的支撑,温州模式在国内市场的打不开,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打压,发展外向型经济难上加难。

五、政策建议:如何在社会文化方面促进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温州必须加快文化的革新,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丢弃不良文化,吸收并融合外来文化的精华,培育出新的地域文化,使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好的动力作用。

1.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的建设

温州现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产业发展不平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和材料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技术、新能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出口新增长点,是促进温州更好外向发展的动力。温州政府要将外资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遏止它们继续向生产力过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军,引导他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军,提高产业开发创新能力,创建科技研发基地。在金融、政策条例、文化体制等方面要多多帮助中小企业,协助它们建立境外分销网络和加工组装基地及物流及配送体系,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挑选一批竞争力较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企业进行培育,起到发挥出口品牌企业示范效应,大力支持企业品牌进入“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中。扶持发展前景较好、有专业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快速推进企业产业自主品牌的创新与研发能力,保证它们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发展。及时调整温州传统外贸产业结构,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产品向高端升级,树立高端品牌观念,坚持走品牌道路,以品牌价值来提升国际竞争力。许多新获进出口权的外贸企业都不能独自开展自营业务,政府相关部门可利用贸促会,建立贸易孵化促进机制,招聘高级外贸业务人员辅导企业开展自营业务,加强企业自律行为,杜绝低价恶性竞争行为,建立联合品牌和联盟标准等。为保护本国贸易,国外许多国家提高了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但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处处碰壁,只有提高产品质量,以国际产品质量的标准为标准进行生产,在产业集群中建立认证体系并加强质量管理控制,才能够在开拓国际市场进程中降低风险,进一步发展。

2.培养外向型人才

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人才是关键。但是温州文化重商轻文,长期以来只重视在物上投资,忽视了人才开发和培养上的投资。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是现阶段迫切要做的事情。首先,在选人和用人制度上要进行彻彻底底的改革,提高用人制度的透明度,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使各类人才可以自由、尽情、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其次,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整体素质,要定期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使他们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文化氛围,关注员工个性的张扬和能量的释放,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他们全面发展。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也要向着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发展,使企业在向外发展上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还有,要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大引进外来人才的力度。引进具有高端技术的高科技人才,有国际化经营视野,通晓国际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管理人才,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等,组建一个人才资源交流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各个领域的突出人才,为温州的外向型发展做贡献。

3.文化的革新

建立开放文化和认证体系标准,消除跨越国际贸易、对外开放的障碍,成为外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企业拓展的源泉。温州企业老板的小农意识和排外观念意识造成了家族经营体制不能被打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加强宣传和教育,鼓励人们融入人际大圈,向其他人打开心扉,不要只局限于自己家族的人员中去,从根本上改变温州人的观念,使其能够充分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鼓励温州人去接纳外地人,吸收并利用外来的先进文化,接受外来产品,学习外来高科技。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温州人与温州经济的“路径依赖”,才能吸收更多的国内与海外投资者进入温州,带动温州走出去。企业要不断完善自己优良的企业文化,摒弃阻碍企业发展的文化,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将企业文化中共性的东西与企业自身的特色相融合,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要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引导温州人在国际交易中重视契约条例和法律,淡化人情关系。质量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重点建设的部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文化创意产业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可以拉动温州经济转型的升级。温州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如创新精神、巨大的消费需求、雄厚的民间资本等。培育诚信文化,提高居民和商人的诚信意识,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

4.倡导合作文化

温州人勇于自主创业, 但欠缺合作意识,造成产业整合和企业规模化发展缓慢,产业升级缺乏外力推动。好的合作文化,能减少企业间的过度竞争,更好地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沿海地区的环渤海经济圈在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处于太平洋西岸,东面沟通韩国和日本,北面沟通俄罗斯远东地带,在东北亚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经济圈,如东盟各国,是中国沿海国际环境重要的一部分。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东盟各国的联系,可以使沿海地区如温州快速地融入大经济圈中,获得“双赢”的局面。要引导民营企业与外资展开合资合作,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以各种形式以民资吸引外资。

5.建立开放文化,创新企业文化

建立开放文化和认证体系标准,消除跨越国际贸易、对外开放的障碍,为外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企业拓展的源泉。鼓励温州人去接纳外地人,吸收并利用外来的先进文化,接受外来产品,学习外来高科技。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温州人与温州经济的“路径依赖”,才能吸收更多的国内与海外投资者进入温州,带动温州走出去。企业要不断完善自己优良的企业文化,摒弃阻碍企业发展的文化,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要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引导温州人在国际交易中重视契约条例和法律,淡化人情关系。质量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重点建设的部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6.创意、诚信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可以拉动温州经济转型的升级。温州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如创新精神、巨大的消费需求、雄厚的民间资本等。培育诚信文化,提高居民和商人的诚信意识,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加快市场法规体系的建设,实行有效的政策法规扶持诚信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在行业协会和商会内部营造诚信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易元芝,徐建锋.地域文化:温州模式的支撑与革新[J].浙江经济,2008.13(37).

[2] 谢丹.后危机时代我国外向型经济策略[J].当代经济,2010.10(19).

[3] 朱江燕.温州模式中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整合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01(01).

[4] 黄天柱,范凤岩.温州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0. (08).

[5] 陈睿洁.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分析[J].中国商界,2010.08. (204).

[6] 吴泰青.浅谈温州知名企业文化建设[J].当代经济,2009. (22).

[7] 高华,张洁梅.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与绩效[J].科技经济市场,2009. (11).

[8] 谢守红.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 2008. (02).

[9] 贺灿飞,王俊松.社会文化联系与香港对外贸易 [J].经济地理,2008. (01).

[10] 徐侠民,戚滨滨.提升浙江省外向型经济水平对策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 05

[11]陈睿洁.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型[J].国际商务研究,2011. (04).

[12] 董海华.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向型经济能力提升研究[J].国际商务,2010.03 (03).

[13] 徐利.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财政研究,2009. (04).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