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一词从20世纪30年代末至今曾广泛为西方学者所引用,企业自主创新也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人类正在步入低碳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新科技,而企业自主创新正是新科学、新技术发展的主要载体,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在现代化经济大潮中,诸多中外企业成功经营的经验表明,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作支撑,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制胜法宝。随着技术变革的不断加速,技术在产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技术创新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本文对技术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新产品 、低碳
1、引言
技术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和技术发展的两种机遇,把在市场上销售实现其价值的最终目标的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核心能力,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其有形体现是核心产品。任何企业,包括那些年销售额上百亿美元的大企业,并不是总会长兴不衰,它们的命运是与创新相联系的,“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定律。产品创新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因此,每一个希望发展的企业,都在研究自己的对手,研究消费者的喜好,不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在行业的前端。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2.1 国外学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述
麦肯锡公司定义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竞争力是群体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道多项核心流程。理查德•朗克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技能、知识和技术的整合”。拉法和佐罗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
2.2 国内学者也有自己的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陈佳贵研究员(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他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3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无论何种观点的核心竞争力都包括了技术能力,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3.1技术创新是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其中“技术的新构想”指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新构想;“技术组合”指将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实际应用”指生产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采用新工艺或对产品、服务、工艺的改进;“经济、社会效益”指近期或未来的利润、市场占有或社会福利等;“商业化”指全部活动出于商业目的;“全过程”则指从新构想产生到获得实际应用的全部过程。
3.2技术创新的分类:
3.2.1按创新的对象分类,可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工艺(过程)创新是指在生产过程技术变革基础上的技术创新。
3.2.2按创新程度分类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进行局部性改进所引的渐进性的技术创新;根本性创新是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它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3.3.3按技术创新的来源不同,可将技术创新分为自主型技术创新、模仿型技术创新和引进型技术创新三类。自主型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高素质创新人才和较雄厚的资金保障;模仿型技术则是通过模仿已有技术成果的核心技术,并根据自我实际情况作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企业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4.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关键
“科教兴国”战略是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科技大会上提出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拼资源式的粗放型增长已经很难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现代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实践证明,企业搞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供经济效益,发展规模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而且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能源、交通、重要材料供给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振兴和发展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发展正在进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艺升级、产品换代,根本途径在与推进科技进步,在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倍增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5、国内外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韩西平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必须走依靠技术创新的道路,这一点已是公认的结论。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5.1 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勿庸讳言,中国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差距。从目前来看,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5.2 就内部因素来说,我国企业目前还未能担当起技术创新主体的角色。一是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相当低。发达国家企业一般将销售额的5%~10%用于研究与开发,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型企业,这个比例一般也在3%以上,而我国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平均只占到销售额的不足1%。目前,发达国家企业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全国科技总投入的比例基本上都在50%以上,日本等国已超过了80%,而我国企业在全国科技投入总量中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二是企业科技人员比重偏低。发达国家企业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额比例平均高出我国两倍以上,企业内部经常性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的人员占到全部科技人员的60%以上,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要求在30%以上。
6、吉利的成功,在于创新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历经九年成长,已发展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基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吉利控股集团最核心的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研发、制造为一体的战略发展基地。“吉利的成功,就在于创新。”总经理安聪慧介绍说,“吉利”始终有一个美丽的追求,就是打造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工厂,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但公司起点低,又面对着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这就决定了“吉利”必须通过创新,为自己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创新,从何入手?面对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吉利”首先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制定了发展目标:从最简单的技术着手,从人才培养着手,从零部件体系建设着手,从标准、规范着手,先把低端市场做好,再进入中级轿车市场,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三分之二产品外销。
6.1新产品的开发
有了切合实际的定位和发展理念,“吉利”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经过不懈努力和拼搏,“吉利”在科技创新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EPS,开国内汽车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截至目前,“吉利”已经获得各种专利200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近百项。
6.2人才的引进
汽车是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没有一流的人才和技术,造汽车就等于天方夜谭。为此,“吉利”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招贤纳士,并注重培养一线员工素质,为他们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安聪慧告诉记者,日本丰田公司有一项著名的“创造性思考制度”,认为好产品来自于好的设想。该企业就一直通过采用合理化建议制度,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性思考。“自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我就一直研究丰田公司的成功之道,发现其制胜核心就在于企业文化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形成人人都是丰田主人、人人都代表丰田形象的良好氛围。” 体会到了这一点,安聪慧开始潜心研究适合挖掘吉利人潜在创造性的企业文化。2007年,一个独创的具有“吉利”特色的管理方法——“源动力”工程开始实施。所谓“源动力”工程,就是赋予员工充分的话语权、考评权和监督权,通过领导干部为员工服务,职能部门为一线服务,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实施好的建议的目的,从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全面激发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吉利”的“源动力”工程,为企业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7、7天连锁酒店的创新成长过程
7.1产品创新-以“天天睡好觉”为核心的“加减法”
7天创始人郑南雁称“7天的核心理念是做‘加减法’,减去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围绕‘天天睡好觉’这个核心理念做增值服务。”入住7天的客人会发现,这个经济型酒店的确看上去够节俭:狭窄的大堂除了前台外,经常还承担着一个简易餐厅的功能,大堂不设报刊架和饮水机—理由是,其前台的高效率根本无需客人等待(按规定,前台办理入住手续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办理退房的时间控制在一分半钟内),7天对成本控制隐藏在执行力的魔鬼细节中。在客房里,桌板代替了抽屉,壁架取代了衣柜,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服务员整理房间的时间,使得前台在办理退房时速度更快;7天不会在每一个房间都配备吹风机,而是放在每一个楼道的公共区域,供需要者使用。另一个令同行望尘莫及的控制成本的方法是,尽可能将窗户开小,以致被人笑话为其窗户可以与监狱的铁窗“媲美”。但7天的解释是,由于酒店一般处于闹市区,客人很少会选择通过窗户欣赏风景,相反,窗户越大意味着越吵。当然,小窗户也为7天省下了大幅窗帘的费用。
看上去如此抠门的设计,在其他方面却毫不吝啬,7天的商务大床房的枕头达到了五星级酒店的标准,由荞麦制成,而非其他同类型酒店的棉花枕头;所有房间的床垫和某五星级酒店的供应商是同一家;床铺尺寸均大于同级别的酒店;提供营养早餐和防滑功能的拖鞋;并规定,洗澡水要在10秒内做到由凉转热。同时,取消了一次性用品,提供牙刷牙膏的旅行套装,提供的高露洁牙膏,很多客人并不会用一次就扔,甚至有不少客人将牙膏一起带回了家。他做到的是客人对客房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干净、舒适。
7.2管理创新-舍标准化、统一化为“个性化、放羊式”
管理的基础是信任,是建立在“大家都是成年人,会为自己行为理性负责”的基础上的信任。7天采用了“放羊式管理”的模式,这与规模连锁所要求的标准化、统一化大相径庭。如家的模式即是在总部和分店之间不断建立分支机构的模式,好处是能够保证从上到下的标准化,能够雷厉风行的实施各种促销行为。但问题在于,科层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管理体系的臃肿。郑南雁从7天创立之初就试图打破这一模式,总部除了控制财务、销售之外,尽可能释放分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007 年年初,郑南雁做了一个大胆决定:7天将削弱总部对单店的控制力,给予店长充分的权力,其上不再设区域经理和总监。郑南雁将这种管理比喻为“交警式管理”:在修好高速公路、设置路牌和摄像头后,交警只负责纠正违法行为,司机—也就是7天的店长—要靠自我驱动力前进。“我在故意降低个人影响力。”郑南雁坦承,尽管他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但所有决策,他都避免独断,主动召集高层会议讨论,以此来影响下属的思维方式。
在7天,店长有着超乎想象的权力。“除了服务标准,其它方面我都可以变。”7天北京朝阳门店店长王伟说,“我的上面没有直接领导。相当于是公司给了我500万(投资),我自己来当CEO。”
7.3IT创新-用户更相信机器带来的公平感和信任感
7天经过用户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客户群主要是40岁以下的人,他们更喜欢和机器打交道,不仅因为机器更加方便快捷,更因为机器提供的是更“公平”的服务。因此,7 天从一开始就采取“数据集成”的管理系统,包括中央预订系统(CRS)、物料计划管理系统(MRP)、店务系统(FO)、中央报表系统(REPORT)、企业内部门户网站(EIP)等,集网上即时预订、确认系统、呼叫中心、短信平台及店务管理系统为一体。而在其他酒店,其IT系统仅停留客户预订服务上,没有涵盖酒店管理本身。这成为7天快速发展的秘诀所在。
与其它酒店不同的是,7天坚持刚性价格、实时房态、用户公平购买,这保证了7天能够实现对分店的扁平化管理。刚性价格去除了传统酒店所同时具有的“总经理价、中介价、团队价”等价格体系,即使郑南雁本人也没有“特权”。
2007年8月的一天深夜,郑南雁接到母亲电话,有两位亲戚到北京出差,希望安排住宿。母亲说,之前已在网上查过,7天的北京门店已没有房,所以希望郑能特别安排下。但事实上,郑南雁的确没有这样的“CEO特权”,最后只得安排两位亲戚住进了其它酒店。这样的做法,不仅消除了可能存在的灰色交易,也使得客人增加了对7天预订系统的信任感。如果保留一定比例的客房由店长或内部人员支配,即便只有5%这样的小比例,都会影响到会员预订房的积极性。7天严格贯彻客房资源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求分店不能做预订,客源必须由总部掌握,优先保证中央预定的房源,使消费者在网上预订系统上看到的订单和价格,一定是和打电话到前台问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电子商务的应用在7天随处可见:会员可通过网络、短信、电话、WAP4种形式预订房间;到7天的酒店路线会有电子地图指引;到酒店后,客人可以用身份证到自助机器上自由挑选房间—和在机场办理自助登机时挑选座位一样。专门跟踪网站流量的公司Alexa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7天的网站流量在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中位居首位。郑南雁对自己作为创始人定位最精辟的言论是,“在公司里,我既不是教练,也不是老师,我是提稀奇古怪的想法最多的人。
8、案例分析总结
吉利因为开发了新型发动机,研发了自动变速器,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有了新颖的技术、少不了掌握操控技术的人才,没有好士兵的将军也打不了一场胜仗,所以创新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结合才能使企业蒸蒸日上。而7天的成功在于创新的战略,将该节省的成本用在了不该节省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钱要花在刀刃上”,另外,作为领导不独断、不专制、不搞特殊化,虚心听取底下员工的心声,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空间,让每个员工做主人,不但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感和责任感,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9、结束语
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任何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存在都有时间长短之分,这是由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决定的。产品是为了满足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存在不同的消费倾向,所以对产品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够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会在市场上存在;过时的,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会失去在市场上存在的理由而被市场所淘汰。一个企业能自觉地迎合市场的变化,开发相应的产品,企业就能够不断发展,否则,企业的生存就面临威胁。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产品。企业的生命是以其产品为载体的,企业产品的消亡,意味着企业以这种产品作为其史命载体的可能性消失,如果此时企业没有开发出新产品,企业就会随之消亡。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消费者是挑剔的,产品不会因为以前得到过消费者的宠爱,就永远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企业不断开发研制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是一个企业永跨生命活力,是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0、参考文献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2008.8.21
2、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3、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J}.商业经济2008.12
5、如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1
6、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周光发译,复月‘大学出版社
7、孙了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8、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0、邓晓岚、陈功玉;企业的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1月期
11、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程萍: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