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桐乡市河山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作为“桐乡临杭经济区”的中心,先后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示范镇、浙江省百强乡镇、浙江省卫生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总结河山镇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正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就河山镇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河山镇下阶段要采取的对策进行剖析,总结其成功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加强农村教育宣传,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兴产业。
关键词:河山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成功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兴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有过相应的提法,但在新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一、河山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一)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1、农村建设不断拓展
“两新”建设水平提升,工程规划稳步实施,新增农房改造集聚4113户。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完成村级饮用水管网铺设928.4公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大力开展村庄绿化、道路拓宽等工程建设,实施28个中心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年度省“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新增圩区整治3.2万亩。“森林桐乡”深入推进,完成绿化造林1.2万亩。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入推进,累计完成政府性投入11.7亿元;水环境治理全面启动,实行河道“河长制”管理;生态环境日趋好转,绿化建设加快推进。
2、电气化建设
桐乡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起步早、标准高、基础扎实、特色明显、成效显著,是一项真正惠及农民的德政工程。特别是河山镇加大投入建设新电网、科技提升自动化水平、创新个性化服务以及农电特色管理。河山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把解决农村用电的难点作为此项工作的落脚点,正着手出台解决农户表后线、农业生产排灌脱粒线路及农村路灯的建设及改造管理措施,有力营造了和谐供用电环境,为全市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全面推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城镇公交建设
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如今桐乡市已经开通了三级城乡公交线40余条,贯穿于170个行政村之间,通村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而且许多公交车已经开进了周边县市,与杭州、嘉兴、湖州等市甚至江苏省的周边乡镇进行了零距离接壤。今年上半年河山镇力争全部开通城乡三级公交,为桐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道路。
4、经济转型升级
河山镇出台了工业经济保增长促转型实施意见,鼓励企业着重在提升传统产业层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上下功夫,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改造传统工艺,逐步提高绢纺织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产品档次。支持现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提升绢丝的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并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绢丝类服装、装饰用品、床上用品等新品种,真正提升绢纺产业层次,不断拓宽产业发展领域。2012年度,河山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4.85亿元,工业增加值 6.79亿元,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
同时,在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人才作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和加强新产品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同行业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逐步提高自主的科技研发水平,提高纺织产业的自动化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计划利用几年时间,在纺织业中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获得1个至2个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
(二)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河山镇在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要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激发创先争优热情,鼓足创业创新干劲,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树形象、聚合力促发展,加快推进河山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1、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政府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办事情,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让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践行宗旨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坚持“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原则,努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提升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与群众的联系互动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2、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的导向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心竭力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年年都有新进展。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镇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把好作风体现到实际工作上来,把高效率落实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杜绝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为民谋福上,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3、要始终坚持人民满意的标准
结合市委的“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细心体察民情,深入了解民意,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倾听群众意见要求,努力使政府工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桐乡市河山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正月里来游河山”、电影放到家门口、体育节……四季不断的文化生活,是河山镇群众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一个写照,也成为了外界了解河山的一个窗口。 为了进一步弘扬乡风文明和提升广大村民的文明素质,该镇准备设立“回报桑梓、造福乡里”的功德碑,把捐资修桥铺路、改善公共设施、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以及为农村整治出资出力的人员名字,刻上功德碑,以激励居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近年来,桐乡市河山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文化大餐,倾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打造强镇的过程中,河山镇委、镇政府创新理念,由直接“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着力督促镇、村、企业三类文化阵地的建设,为开展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建立文化民间协会、文体团队和兴趣小组,充分发挥他们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镇现有文艺、文学、体育、书画等不同类别的群众性兴趣小组,常年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培育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的骨干,教育了一批人,带动了一批人,提高了一批人,扩大了先进文化在农村思想领域的阵地。他们积极探索公益文化事业订单化的新办法。在“2131”电影下乡工程中,镇影剧院负责到文化示范户家中放映电影,镇文化管理部门根据放映质量和场次进行补贴,这种“订单化”文化模式大大调动了乡镇影剧院工作的积极性,“电影放到家门口”这一模式获得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使镇里筹措到了相对宽裕的资金。今年,河山镇举办的“大华杯”元旦文艺演出、“伟业之春”春节文艺活动、首届体育节“伟邦杯”系列活动等,均采用企业冠名机制,为群众文化活动寻求经费的资助,同时通过宣传、广告等形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形成共赢的良好格局。
河山镇首个“女性课堂”于日前在堰头村文化示范户倪金英家建立,这也标志着全镇妇女又多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载体,可以更好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据了解,以开设“女性课堂”这种形式来宣传新农村建设、传授女性的相关知识在河山镇尚属首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调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乡风文明,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女性课堂”的活动内容分为家庭课堂、礼仪课堂、健康课堂、创业课堂、致富课堂等6个课堂,计生协、司法、农经、学校、基层妇代会等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以现有文化中心、文化示范户等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为全镇的妇女传授各条战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相关政策及广大基层妇女所需的知识。
(四)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1、建造品味居住小区
从该镇城建办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镇利用城镇闲置土地,建造了一个供农民居住的朝阳新村,不料这新村内的81套住宅,被当地农民一抢而空。面对当地农民希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住品位的愿望,河山镇因势利导,决定在离集镇较近的地方,为庙头村和石栏桥村的农民,建造一个可供200户农户居住的农民小区。同时,配备健身和娱乐活动设施,让农民尽过上与城镇人相同的生活。
2、取消垃圾填埋场
河山镇取消了垃圾填埋场。从今年开始一律取消垃圾填埋场,把全镇9个村的1650多个垃圾箱的垃圾,全部清运到垃圾收集房、周转场,最后集中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理。
3、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河山镇今年所办之事都是围绕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投资建设的农民公园落户于全国文明村———河山镇东浜头村,新建和改造5座农村民桥;新建块石和生态河岸5公里;彻底查封分散在偏远农村的无证、排污“小精炼”和“废旧塑料造粒”企业;上马一项沼气发电工程;疏浚河道31条,石栏桥村从今年起开始创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预计将投入资金用于道路硬化、河道砌岸、安装路灯等,还将新建村文化中心和农民公园等,都是河山镇以新促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五)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把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制度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还需大力加强,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法制教育与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和尊重。
在法制建设各项工作中,河山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教育着手,切实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1、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
河山镇在市委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以警示教育为切入点,着力夯实反邪教基础工作,我们确定了反邪教专管员,完善了反邪教工作网络,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和创建“无邪教村、社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了全镇公民反邪拒邪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河山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并结合“浙江法治宣传月”和“12•4”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培训,今年举办了多期《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培训班,同时,依托农村各类文化示范户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法制宣传活动,如利用暑期学生放假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农闲时节将法律知识溶入民间文艺活动中进行宣传,如河山镇庙头村文化示范户陆坤财就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一个良好典范,还被评为了全国普法先进个人。此外,还充分利用农村广播、法律宣传栏、上街服务等形式和阵地,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今年还重点加强对新居民的法律宣传活动,在八泉新改建的新居民之家中建立了新居民法制宣传教育点,通过各类深入持久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了全镇公民的法律素质。
3、抓好依法行政建设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做到依法决策。不断加强河山镇政府法制员队伍建设,政府法制员能按要求参加镇班子会议,并指导各类行政决策行为的合法性,切实发挥其作用。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镇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二、河山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河山镇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困扰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盲目
河山镇群众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不断升高,镇政府、镇党委也在全力推动,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产业发展要有新格局,农民生活要有新提高,乡风民俗要有新风尚,乡村面貌要有新变化,乡村治理要有新机制。虽然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是在全镇试试新农村建设规划之后,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二是惧怕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基层工作,担心干群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
(二)人才缺乏
现在农村的经济模式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年轻人出外打工,而且越有文化的年轻人,越是选择留在外面,导致农村的新生力量缺乏;村干部人员配备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人才出现断层;而后备干部也相对缺乏,尽管有新鲜血液注入,但由于年纪轻,工作经验不足等,不能很好做好农村工作。
(三)重工轻农
农村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一个“农”字,而现在,经济发展路线出现严重的重工、商,轻农业现象。而新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更使人们逐步脱离土地,驱使劳动力思想上的对农业的轻视,加速务农人员的流失。
(四)观念落后
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特性,人老后不能象城市职工一样,有退休金、保险等保障,只能靠儿女的孝心来维持老后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及质量,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生,生了也不一定会养。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大前提下,无疑是一个隐形的强大的社会地雷。这些都制约了河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减慢了河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具体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好这些矛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传统工业居多,生产技术落后
河山镇当地传统工业特别是纺织产业十分发达,但去年以来,数量占到了河山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的绢纺企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传统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都影响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六)文化生活仍有短缺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及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的相对缺乏,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政府资金投入有限,部分农村无篮球场、阅览室以及放映室等文化场所,部分地区低俗文化时有发生,由于当地文化设施及内容的单调,赌博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人民之间的矛盾及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迷信文化滋生,当地农民基本信奉佛教,但是现在信奉佛教思想已经开始变质,开始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部分农民参与健康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仍然注重赚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河山镇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河山镇辖区总面积3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万、外来人口1.5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略有不同,因此,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河山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财政正逐步向“三农”的增加资金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的地方特色。
(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鼓励扎根农村
1、积极引导从教育抓起
党和政府这几年对农业人口素质问题高度重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等形式,鼓励有志青年报考大中专院校的种植、养殖专业。对“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尤其考虑到制造业发展对中高级技工的需求,将着手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
2、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当干部
河山镇加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政策措施。镇政府提出将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近年来中国城市就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我们政府也加大对农村政策和资金投入,有组织地输送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村,新型农民将成为现在农村的生力军。由于政府,农民,农村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对其全面意识的世界观、价值观宣传教育,政府多做一些事实,不要只装表面功夫,监督政策的实施,保证政策的完善。总之,从各方面努力改善建设的理想目标,直至实现真正的惠农使农村真正城市化。
3、鼓励农村创业
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三)教育宣传先进文化,转变落后思想观念
1、教育先行,科技带动
通过教育触动、点拔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追求发展、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一是进行现场观摩。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化媒体设施,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集体观摩学习,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访问各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网站,通过广播、电视收听、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让其感受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便捷,在广泛吸取先进知识的同时,体验网络科技的神奇。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部分思想观念僵化的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能较快地融入到新农村艰涩的行列当中。
2、积极宣传先进文化和进步的思想观念
为宣传先进文化和进步的思想观念,通过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系统,教育农村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通过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农业科学技术。同时要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通过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促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积极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的出版发行。通过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务“三农”为主的出版单位,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精神价值上的引导,才能有效地消除残存于农村公民头脑中的封建毒素,促进其现代思想观念的形成。
3、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党的领导是农村公民树立先进思想观念的坚强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无疑也是农村公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组织基础。引导农村公民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各项工作的开展,归根结底要靠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因此,在推进农村公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为农村公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要突破这些瓶颈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切实加快传统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要加快现有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当前纺织行业低迷期,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寻找新的科技含量高、劳动用工少、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来进行新的投资,寻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河山镇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该镇已有18家杭迁企业落户河山,产业涉及机械、五金、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投产后预计可以增加产出10多个亿元。今年,该镇将尝试蹲点招商、委托招商和企业招商等创新方法,进一步有效扩大新兴产业在河山镇经济建设中的比重。
(五)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阅览室、体育健身房、篮球场、电影放映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有了文化娱乐场所,农民们才会有机会去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文化的活动。这几年河山镇经济发展迅速,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件利民大事。
2、积极进行“送文化下乡”活动
政府应当组织人员成立文化宣传队伍,下乡进行节目演出、宣传等。让农民有书看、有电影看、有节目看。
3、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4、大力推进村级文化骨干队伍建设
目前乡镇文化站不过是一个空壳机构,人员未专用,设施场地缺乏,开展活动无经费。在巩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文化骨干的岗位,经自愿报名、群众推荐、才艺展示、组织考核等程序,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一名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文明状态。要坚持以城镇化的发展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将农业养育工业政策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但涵盖了以往政府在处理城乡二元结构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以及相关内容,且还赋予其新的内涵,既包括了社会生活基础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的制度创新。近几年,河山镇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动力,以统筹城乡为重点,以幸福民生为根本,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河山镇政府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马晓河.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J].瞭望,2005:24~25.
[2]、陈锡文.深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10~11.
[3]、胡恒洋等.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J].中国经贸导刊,2006(1):9~11.
[4]、杨继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5:11~13.
[5]、温铁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发展,2005:12~15.
[6]、郭杰忠.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J].老区建设,2005:35~37.
[7]、刘文俭,刘效敬.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小城镇建设,2006(1):15~17.
[8]、徐小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些认识[J],科学决策月刊,2006:36~47.
[9]、郑有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政策突破[J].教学与研究,2006(1):27~29.
[10]、王文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J].湖南农业,200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