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是知识全球化的社会,同时也是双语以致多语的社会。近些年来,幼儿的双语教育在我国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虽然幼儿的双语教育已经有所普及,但由于幼儿双语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人们对双语教育的理解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幼儿的双语教育,本文将从双语教育的概念出发,阐述幼儿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幼儿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以及幼儿双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双语教育,英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懂得听、说、读、写,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另一种语言好的情况。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就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问题。他所提出的“双语”是指希腊语和拉丁语。昆体良主张,在语言的学习上应先难后易。时至今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变化,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被提出。所谓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日趋频繁,使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双语教育,双语教育不仅在双语或多语国家实施,获得了成功,而且在单语国家实施,也获得了成功,新加坡还把双语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从中获益匪浅,实现了经济的巨大进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时代对双语人才的需求,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在基础教育阶段试验、实施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双语学习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前期幼儿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一些专家认为,让学前期儿童大量接触外语将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此进行对比:“如果允许你给事物任意起名字的话,你是否可以把“狗”称为“母牛”,而把“母牛”称为“狗”?有50%的双语儿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单语儿童作出肯定回答的只有20%,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双语儿童能较早地意识到物体与名称之间是一种语言代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但单语儿童这方面的意识明显比双语儿童要差。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交际的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双语的学习不仅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
(一)生理优势
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在大脑发育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侧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这便是脑半侧化现象。人类语言智力、逻辑、分析的功能则被侧化到左半球,而情感的社会功能则渐渐被侧化到右半球。但人在青春期前,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处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可参与语言学习;同时幼儿的发音器官柔软,其声带、唇、舌等运动神经的调节有很大的可塑性。可见,早期接触外语能激发神经功能,从而促进以后的外语学习。
(二)心理优势
儿童学英语的特点是没有心理障碍,不怕羞、不怕错,喜开口,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实践。我们发现,越是小的孩子,越敢大胆用语言表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产生一种心理防御性,以保护脆弱的自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青春期或青春期后的习得者往往会循规蹈矩,瞻前顾后,害怕犯错误,被人笑而不敢轻易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限制了语言习得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习得者的态度、动机也是第二语言习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会如他们认识新事物的兴趣一样比较持久,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与语言发展是同步的;同时,老师、父母的赞赏、考试取得高分等使儿童更乐意学习第二语言。对成人来说,不少人学外语是出于考试压力,或由于社会的重视等,因此,学起来就不如儿童那么积极。此外,对待目标语社团及其成员的态度,年龄较大的习得者比起年龄较小者来说复杂得多。人们发现在二语习得中,对待第二语言学的态度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积极发展趋势,相反会呈消极发展的趋势,这也就是说年龄越小的习得者越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三)认知优势
克拉申认为,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滞后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不同的过程。前者主要引用语言习得机制,如同习得第一语言一样习得第二语言,而后者除“自然”习得语言外,还侧重于利用一般的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语言习得机制属于儿童大脑中的一种初始状态,受人类内在的语言普及性制约。儿童习得语言主要依赖语言习得机制,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利用语言习得机制的能力逐渐降低。
语言学家还发现,自然吸收的语言才能转化为熟练掌握的口头语言。儿童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儿童在习得语言时,优势是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这种“无意识”正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先决条件。儿童在运用语言时全看“语言能做什么而不是看语言是什么”,只要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他们的大脑功能没有固定化,短时记忆强,接受新事物快。成人学习外语时往往依赖其他的一些大脑机制,如逻辑和数理机制等,向已有的知识寻求总体的相似性,接受新事物慢,这是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的差异。
四、幼儿双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格、称职的师资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所谓称职的师资就是“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英语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等。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相当匮乏,因此我们认为应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里的学生,使其具备相当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知识,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的现状;其次,在学前师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内容,强调英语口语化,包括一日活动组织用语、教学用语、日常交际用语等等。
(二)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
学前儿童英语学习不应要求孩子们掌握多少单词或句子,而应坚持将激发和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并将其作为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应是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真正目的。
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
欲,可以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前儿童学习是一种兴趣学习。其次,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直观中感知、在游戏中记忆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产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自编一个边教边练边玩的儿歌。由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实施直观教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教学的过程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通,这就使得幼儿在没有教学任务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学习语言。另一方面鉴于幼儿有天生的好奇心,一种新的语言本身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实验说明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在增强,并促进了汉语的学习。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当儿童在早期逐渐获得学习英语的兴趣后,就会逐渐用所获得的语言积累同母语者同老师以及他们的伙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交流,这个时候教师或是家长一定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让幼儿在经常性的使用中,逐渐形成英语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英语的习得和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极其重要,从根本上说,语言主要不是通过课堂的教和学而获得的,而是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发展而来的。婴儿呱呱坠地,没有人教给他过多的词汇用法和语法规则,可长到一二岁就自然而然地开始咿呀学语,四五岁后,一般都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儿童正是在他周围的良好语言环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会了母语。因此,幼儿英语教育是否可行,还取决于儿童周围是否存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反之,如果没有或脱离这种语言环境,再聪明的孩子也不会讲话。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刺激性原则。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侧击。即要求为幼儿提供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同时在儿童接触的其他环境中也要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得到强化。环境的创造包括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包括场地、电教设备、操作材料、(图片、粘贴、手偶、服装等)、教师用书、家长用书以及各种影响资料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创设一个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爱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接纳、自由、宽松、和谐、关怀、鼓励、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外语学习环境。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靠“习得”而不是“学得”,就是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上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然习得的语言机会。如在活动时播放外语歌曲或儿歌,选播英语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在区域角投放双语故事书、卡片灯,让儿童耳濡目染地认知环境。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儿童天性好动,游戏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强调儿童的“天性”实施早期教育:“大抵童子之情,乐媳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哀萎”。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十分重视游戏化教学,认为“首先要紧的就是使儿童把语言学习作为游戏一般乐于接受”。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手段是一种必然。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幼儿期儿童是认知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并不严格强调逻辑体系与指导的掌握程度,强调的是孩子们构建知识时的感受性,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言的兴趣及敏感性,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游戏法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幼儿英语教学虽然一般只停留在让幼儿能听说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句子上,但是,看似简单的一些话,如果让幼儿翻来覆去地说,肯定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有必要将知识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又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儿童节快到了,可以以儿童节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其主题就是“Children’s Day”的意义,并学会说。当然可以选择国外的文化进行游戏教学等,如当圣诞节来临之际,多组织一些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学会说圣诞节相关的句子,“如,Merry Christmas”等等。
从儿童时期开始英语教育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大势所趋。虽然关键期的年龄问题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该问题已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所在。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应是遵循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广泛的实验,扬长避短,深入探讨儿童英语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手段,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尚晓鹏:《浅谈幼儿英语教学》. 科教文汇. 2006;
2. 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 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
4. 武梦辰:《幼儿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1):41-42;
5. 高敬:《幼儿英语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6.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上海出版社. 2003;
7. (美)特雷西.伍德:《教孩子学英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8. 张明红:《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9. 唐燕裙:《浅谈幼儿英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06;
10. 林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1.张丽英,郝晓东:《谈婴幼儿双语教育》. 教育探索.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