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发表审计意见。规定的标准通常是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独立性作为审计原则中至关重要的要求,对审计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独立性原则的分析,探讨目前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及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财务,审计,独立性
一 、财务报表审计的独立性的相关概述
对于独立性原则做出较早解释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发布的《审计暂行标准》,它指出:“独立性的含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
对于独立性原则的理解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独立性原则包涵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实质上的独立性,即审计师的一种内心状态,使得其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第二层含义是形式上的独立性,它是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审计人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和职业怀疑态度。[[2]崔宏、刘尔奎:《独立性的含义与经济性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第2期][2]独立性是一个动态的、多样化的概念,会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变化,会视社会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它、理解它、贯彻它,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审计行业的大发展。
独立性原则作为审计的立足之本,对于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第三方的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主要依赖于投资对象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做出投资风险与收益分析,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难以百分之百的相信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而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专业的审计人员,可以向投资者证明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我们可以说通过审计就将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转移成对审计人员的信赖,只要审计人员是可信的那么经过审计人员审计的财务报表就是可信的。由此可见,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独立性,而与客户公司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和关联关系必将影响其公正的态度和职业判断力,从而很难取信于公众。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离开了独立性审计质量只能是空谈。安然公司会计丑闻导致了安达信瓦解,社会对安达信提供的非审计业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提出了质疑。非审计业务的巨额收益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间产生经济关联,利益驱使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合谋而损害审计独立性。[[1]赵红莉:《审计独立性缺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财会通讯,2006年,第9期;][1]
二、审计独立性现状分析
独立性对于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违背独立性势必会对审计师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然而由于与客户公司之间的种种经济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关联关系等因素,审计师独立性很容易受到影响。正是由于审计人员独立性缺失,导致很多公司可以瞒天过海,用假账来美化财务报表,吸引投资者的一笔笔投入。倘若审计人员能够保持足够的独立性,想必这些丑闻都不会发生。
三、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因素分析
(一)从审计关系层面看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第一,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影响审计独立性。
注册90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截至21世纪初,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方面最大的缺陷是知识结构不平衡,在专业知识如会计、审计方面的认识水平高,而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水平较低。然而,从事审计工作要与各行各业打交道。
例如,让一个不懂计算机知识的人去审计全面电算化的公司的会计资料,他不可能知道该公司整个账务处理过程的漏洞和薄弱点在哪里。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时间不长,被审计单位缺乏法律诉讼意识,许多审计人员屈从客户和上级等方面的压力发表虚假报告;注册会计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丧失审计独立性也是常有的事情。
第二,审计收费影响审计独立性。
首先,审计收费过低会影响审计独立性。2000年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迅速增加,在审计行业形成了审计服务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激烈的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以在审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普遍采取“低价式进入策略”,即将最初几年的审计费用设定在审计成本以下,并希望通过较长的审计约定来弥补此前的损失,但是过低的价格是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注册会计师在过低的审计收费的压力下,就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成本,最终将导致审计质量降低,这无疑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而会计师事务所会出现逆向选择的动机,不仅竞相压低收费、发起回扣竞争,甚至会出现出卖审计意见等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同时,审计收费过低使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求生存而通过降低审计标准、减少审计程序来完成法定业务,或者为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而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法要求,从而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进行舞弊,违反市场规则的无序竞争最终将使注册会计师丧失审计独立性,留下众多隐患。
其次,审计收费标准不统一也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由于审计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它的价格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直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审计市场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审计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委托人资产规模的大小,有的认为委托人公司盈利越多,则应缴纳更高的审计费用。因此,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按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收费,有的按客户营业收入或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收费,而更多的则是通过与客户讨价还价来确定审计费用,这些做法既不规范也不科学。审计收费标准的不统一会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因为注册会计师在付出同样甚至更多劳动的情况下却可能得到不同的甚至更低的劳动报酬,这就导致了他们为追求短期利益而迎合某些被审计单位管理者的意图,最终丧失独立性而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影响审计独立性。理论上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由审计委托方、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三方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股东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审计。但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的,股权高度集中于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且不能上市流通。股权过分集中产生了许多制度性缺陷,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普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既对公司实施具体的经营管理,又名义上代表股东,在董事会中主宰着公司的重大决策,董事会成员和企业高层管理部分成员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股东大会也只是一种形式,监事会自然也起不到监督的作用,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产生不了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从社会层面看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审计服务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审计独立性。市场需求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对审计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我国,从注册会计师行业多年发展的过程看,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信息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于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的这种特定背景导致在我国多数会计报表使用者并不真正关心审计行业的执业质量。
由于对高审计质量的审计服务需求不足,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将会缺乏提高执业质量的动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从事审计、资本验证等法定业务以及管理咨询等非法定业务,但当前仍以法定业务为主,其服务也主要是满足于相关主管部门的需要。
绝大多数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不是出于自身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是应付政府部门的要求,将注册会计师服务视为“过关”的一道程序性工作。
(三)从文化层面看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中国和东亚社会的历史上,一直是由儒家伦理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纲维。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欺凌和冲击,这一纲维逐渐解纽,但并没有彻底坍塌,仍在民间起着维持各种社会关系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及各个方面“中庸”依然盛行。
儒家伦理的“中庸”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中庸是指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在“过”与“不及”之间“中行”。
对于审计师来说“过”与“不及”很难把握,在利益面前,很多审计师选择了“不及”而抛弃了独立性。第二,作为儒家特色的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采取行动时,从全局出发,不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这也不一定适应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不进”“不退”则“适中”这种过于谦逊则有迂腐之嫌;推崇清新寡欲,难免疏于参与和进取;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势必有碍于创新和进步。“中庸”处理问题善于“审时度势而后行”,不愿冒风险,且讲究人际关系抹煞个人观点;“隐恶扬善”,“执其两端”搞折中。而审计的原则是“求实讲真”,审计的工作是“查账”。这样的原则与“中庸之道”是违背的,在矛盾之中,审计师们往往潜移默化地选择“中庸”之道,那么,为了自己的工作能让审计三方关系人都满意,牺牲的只能是审计独立性。
四、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改善措施
(一)审计独立性缺失的预防措施
在探讨审计独立性缺失的预防措施上,笔者认为究其实质是应该从内、外两方面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所谓“外”就是从外部环境,主要从制度上为独立性提供支持;所谓“内”,就是让审计独立性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内在精神追求、自觉行动。
1.加强审计制度建设,提高审计独立性
第一,平衡审计与被审计方力量,改善审计委托关系。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核心的国家里,想要做到强势必须赋予其国家级特有的职权,也即自身的独立性除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外,更需要依靠充分的社会认可度,即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以普通经济主体的身份,去驾驭经济实力强于自己的企业,本身就处于弱势。建议从事审计签证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试图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出现,以充分代表广大投资人的利益,运用强势手段去审核经济实体,使二者地位发生改变,而且不会在面对来自各方的干预时处于劣势。也许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两者的地位是及其困难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建立一种平衡机制是审计与被审计双方达到力量平衡。若两者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将更利于审计人员恪尽职守,审计独立性也就有了保障。
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代理效率。代理问题可能会带来效率损失和较高的代理成本。为了改进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效率损失,委托人可以设计一种机制或合同,能给代理人提供袭击和动力,使其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即提供一个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安排风险、收益和动力的制度。也就是说,把结果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形成最优的分配,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使代理人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与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实现两者的激励相容。
2.加强独立意识建设,提高审计独立性
第一,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每一种职业的职业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1]王 琳:《关于审计独立性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第2期; ][1]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应从学校教育抓起,建立包括学校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方面,应把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专业必修课程,真正重视会计、审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岗前教育方面,可以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中将职业道德内容融人考试内容中进行考核;也可以建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机制,对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予注册登记和聘用。在后续教育方面,职业道德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终身教育的内容。
第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建设。我国频频曝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事实上正表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提高诚信水平。我国证券审计市场面临的“诚信危机”,一方面反映了审计师在面临诱惑时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另一方面反映了相关监管制度的缺陷。因而要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诚信水平,不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建设。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应包括三项内容:社会责任、风险控制和客户理念。注册会计师最基本的义务是协调资本寻求者和资本提供者的利益冲突,并通过减少资本提供者和资本寻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护资本提供者的利益。客户理念主张注册会计师应把自己看作是当事人(资本寻求者)的生意合作伙伴,强调以客户利益为导向,并认为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最大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重心。这种企业文化过分强调资本寻求者和注册会计师自己的经济利益,忽视投资者和其他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利益,因而它是和社会责任理念相对立的。
风险控制理念介于上述两种企业文化之间。它认为注册会计师是中立的,既不完全偏向于资本提供者,又独立于资本寻求者,它在注重注册会计师利益的同时,强调控制独立性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越接近于客户至上理念,独立性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越接近社会责任理念,这种企业文化就越有可能制约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着力培养社会责任理念企业文化,强调注册会计师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员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注册会计师履行审计程序就是为了完成审计的受托责任,完成受托责任或报告责任审计师就必须保持其独立性,保持独立性就需要进一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强制审计师变更信息披露,以有效遏制审计意见购买。注册会计师应恪守专业和独立的职业形象,独立、客观地发表审计意见,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1]参见《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5年12月27日。][1]
(二)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完善措施
1.完善审计准则建设
健全的制度是审计行业能够健康运行的基石,为了加强审计独立性必须完善相关准则的规定,弥补现有准则中存在的规则漏洞。从目前全球范围来看,各国都存在着相应的准则制定机构,但是各国之间的准则仍然存在着差别,建立起一套全球公认的审计准则是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努力奋斗的目标。
2.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从学校教育抓起,建立包括学校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审计人员对独立性原则的认识,在审计工作中保证独立性。
3.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保证审计独立性,事务所应当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完善企业文化和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以此对员工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从而保证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独立性。
五、结论
通过对目前审计行业独立性现状的分析,探寻了目前存在的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过分强调审计独立性忽视可靠性会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统归因于独立性缺陷,而忽略正直性、职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法律责任取决于审计职业责任的履行与否以及履行程度,而审计职业责任的履行标准主要是独立审计准则,因此认真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是避免审计责任的关键。
六、参考文献
[1]滕忠群:《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及其在我国缺失原因》,现代商业,2006年,第06期;
[2]崔宏、刘尔奎:《独立性的含义与经济性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第2期;
[3]赵红莉:《审计独立性缺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财会通讯,2006年,第9期;
[4]王 琳:《关于审计独立性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第2期;
[5]李秀萍、张芳丽:《审计独立性的思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6]罗 怡:《论审计的独立性》,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11期;
[7]王 琳:《关于审计独立性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第2期;
[8]曹 扬:《审计独立性保证体系构建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06年,第12期;
[9]刘冬梅:《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和对策》,学术探索,2006年,第5期;
[10]王洪玲:《审计独立性减弱的扩大化趋势及合理化解释》,黑龙江对外经贸杂志,2006,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