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从“爱情三部曲”浅析叶念琛的爱情观

时间:2014-07-09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叶念琛的电影其实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构建美丽童话,却喜欢在结局时进行反转,亲手颠覆传统爱情模式。最经典的莫过于他的“爱情三部曲”,每部情节独立,却从本质上都反映了叶念琛的爱情观:爱情是残酷的,不完美的,不被信任的,但是却被需要的,不可替代的,确实存在的。其电影在年轻一代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但他的多元化爱情对传统道德观的冲击,也要为之警觉。

关键词:叶念琛,爱情观,残酷,不完美

一、童话与现实的缔结

叶念琛的电影在取得热烈反响后,网络上就盛行这么一句话:“你信安徒生还是叶念琛。”众所周知,安徒生是童话作家,他的爱情童话故事大多数都是美丽的,充满幻想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叶念琛放在和安徒生同一个层次,可见叶导在编剧和拍摄时,也下足了功夫。

(一)美好的童话爱情

叶念琛的电影一直是以美好故事开端的,在演绎手法和细节处理上是走温馨路线的:如《独家试爱》中,华在图书馆偶遇宝,并偷偷关注宝,为了接近宝,也应征图书管理员一职,偷偷藏起宝的职员制,相识后两人也经常到图书馆约会,很是甜蜜;婚后,华到车站接上晚班归家的宝,两人一路上打打闹闹,华背脚崴的宝回家;以及最后那段华的的真情告白:“爱情其实跟做人一样,只要做好眼前这一步就已经足够了。我不知道我跟你的将来会是什么样,我只知道我现在要走的这一步,就是要把你追回来。因为这一刻,我不可以没有你。”《十分爱》中,大力和宝也有一段青涩的恋情,操场上大力和宝坐在草坪上开心地聊天,大力婉转告白追求宝。最后宝倒追大力,两人甜蜜牵手逛街的情景也是十分心动美好的。而《我的最爱》中,强为了保护当时不认识的宝,每天放学天天跟踪宝回家。而再见面时,虽然宝知道强是个老千,但是仍然相信强不会欺骗她,帮强打扫房间,煲汤等等这些小细节,体现了爱一个人时的浓情蜜意。

叶导在这些情节色调处理上采用纯白清新,微黄温暖风格为主,体现了爱情的清纯,温馨,甜蜜。这些美好的小恋曲,大大满足观众对于爱情的憧憬。

(二)残酷的现实爱情

这些美丽童话始于美好校园,却终于现实生活。叶念琛所有的美好情节其实都为了说明爱情是披着糖衣的,表层的糖被现实融化后,剩下的就是苦涩了。“在他的电影里,真的没有欢喜两团圆的温馨,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没有彻彻底底的喜剧,电影里面描述的社会现实总是让人幻灭的,世间果真没有童话,只有现实与悲剧,很现实的现实,不算悲剧的悲剧。”([ 李诗卉:《绝境中的呐喊--从叶念琛作品看新世纪香港电影的新走向》,电影评价,2011年第17期])

在影片《我的最爱》中最后宝和一个电话聊友约见面,两人互相感慨之间的缘分,当两个嘴里谈论的男友出现,却发现竟为同一人时,画面定格在两人互望的错愕表情中,耳边响起蚊之前对宝说的:“幸好我和你的品位相差很远,你选的那些男人打死我都不要”,阿宝应道,“那不就行了,至少我们两个人不会喜欢同一个男人”,影片结束了。宝在错过真心对她好的强后,再一次被同一个人背叛,这样的结局正与该影片的英文名相辉映:“L for Love, L for Lies”:以为是love,其实是lie. 以为是lie,竟然就是love。反转的结局只是占了影片的最后几分钟,却是整部影片的精华所在,前面所有一切美好情节都是为了这几分钟做的铺垫。像这种颠覆性的叙事手法,在叶念琛的电影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独家试爱》里,华和宝破镜重圆后,得到的不是幸福美满,而是各自背着对方,与别人搞暧昧。这部的英文片名是Marriage With A Fool(和一个傻子的婚姻),在这场婚姻里,两个人以为对方“傻”,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傻子”,以为是骗人者,没想到同时也是受骗者。至于《十分爱》更是戏剧化:宝在酒店撞到阿祖与别的女人手挽手,自以为是阿祖欺骗它,殊不知此女只是阿祖的好友未婚妻,而大力同她说的“妹妹”倒是大力的前女友,而宝却自以为大力是真心对她好的。该英文名为Love Is Not All Around(爱不在身边)完全印证了里面的一句台词:“你会有报应的,你什么人都不信,你不会得到真爱。”

叶念琛这种喜欢开始构建美好童话,最后又亲手摧毁童话,颠覆世人对爱情的美好臆想,反传统爱情观,有人称其为“爱情反童话”([ 李学武、李响:《被解魅的爱情——试论叶念琛爱情电影的颠覆性倾向》,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也可以说是“爱情阴谋论”。“电影是生活与艺术的融合。艺术为虚,生活为实。电影若有虚无实,则飘渺游离于现实,若只实无虚,则刻板疏离于美感。”([ 袁丛洁:《叶念琛之爱情三部曲:类型元素与都市文化》,科技风,2008年,第20期])叶念琛的“爱情阴谋论”通过这种虚虚实实的演绎手法,呈现给观众。在叶导看来,爱情是一场阴谋,尔虞我诈,毫无安全可言,爱情不再是忠贞不二,不再是高尚的,不再是一种信仰,而是互相欺骗,互相控制,在欺骗和控制中生活,所谓的真情告白,也不过是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这样犀利的爱情观,在吸引青年观众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反思,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同时失去了什么。

二、现实社会造就多元化爱情

“在国民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婚姻观爱情观等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加上每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经济条件及文明觉悟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呈现的精神面貌及生活模式也迥然不同。因而当下世人的爱情婚姻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也将以多元化状态与模式并存。”([ qiaosexy:2013年《我们多元化的爱情婚姻》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576640847.html])

(一)叶氏“多元化爱情”呈现

“叶念琛在影片中探索了年轻一代所面临的各种爱情模式:三角恋、暗恋、婚外情、交叉恋… …”([ 王素芳:《女性爱情表达背后的内在缺失——浅析叶念琛电影主题的双重悖论》,东南传播,2010年,第1期])其实三角恋是叶导最常用的:《独家试爱》里,华结婚不到三个月就和曾经的家庭教师Josephine出轨;《十分爱》里,宝同时周旋于旧爱大力和新欢阿祖之间,摇摆不定;《我的最爱》里,宝被好友琪琪插足,遭受男友俊的背叛。但是影片同时出现的还有其他各种模式,最遗憾的是《十分爱》里,小武暗恋晴晴,为晴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最无语的是《我的最爱》里阿风和阿敏组成后备情人,只要各自男女友没空时,两人便可以在一起,至于婚外情,《十分爱》里阿荣结婚当天,就找到了自己的婚后情人,还要一停不停地同宝告解,以缓解自己对老婆的内疚感。

   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情节便是“结婚、恋爱、告白、捉奸、偷情、分手、复合”([ 王素芳:《女性爱情表达背后的内在缺失——浅析叶念琛电影主题的双重悖论》,东南传播,2010年,第1期

]),这些情节的重复出现,造成了影片的戏剧性,却让世人在观赏时容易产生不同于传统道德观的理解,会觉得这样的情节符合现代社会需求,也是年轻一代的标志,觉得这样的爱情随处可见,理所当然,对爱情的流失,也变得漫不尽心。《十分爱》中,阿荣出走,晴晴没有努力找寻自己的老公,《独家试爱》里,宝和华的婚姻破裂,宝也没有积极去补救自己的婚姻。《我的最爱》里,宝被抢了男友,也只是“尊重”男友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挽留对方的意思。这样的爱情观,对于现代传统道德观其实产生了很大冲击。

(二)社会多元化背景下的爱情

“在叶念琛的作品中,对时间的强调是不可忽视的,在他的文字中曾经表示过,‘香港是个时间很浓缩的城市,热恋和失恋都很快’。他所表现的爱情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或者说作者认为爱情存在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也许两人在一起很久,而爱情存在的时间很短。”通过影片字幕所示的统计:《十分爱》:三个月后,一年后;《我的最爱》:30分钟后,3日后,两个月后,半年后。([ 孟佳佳:《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书写——对叶念琛电影的思索》,电影评价,2010年第16期])可见叶导对爱情的不信任还体现在时间上。这些匆匆而逝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21世纪的香港是一个节奏很快的城市。不仅上班下班生活节奏快,连爱情的来去也特别快。

我们“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多种成分同时并存的断裂社会。”([ 李丽纯:《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及现实意义》求是理论网

http://www.qstheory.cn/wz/xues/201007/t20100720_39988.htm])人际关系复杂又敏感,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越来越弱化,人们在多种元素的冲击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缺乏安全感,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背景下,叶念琛的影片是符合实际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就像《我的最爱》中,蚊动不动就乱发脾气,偷男友手机查男友是否有出轨,又转卖手机,购置新机去找男友和好复合;《十分爱》中,蚊插足荣和晴晴之间,还利用宝做掩护,当谎言被拆穿后,不仅若无其事,更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嘲讽宝,这种荒诞的人设,正是社会多元化的产物。而同样的多元化爱情表现出来的不安,不确定,不相信,多变,多疑也意在说明这个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状况。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传统道德观越来越淡化,我们也应该为之警觉。

三、“残酷爱情”的真谛

“每个人都是‘黑暗’与‘光明’的综合体,都在被背叛和背叛之间生活着”(《独家试爱》) “爱情就是骗来骗去,而你认输了,因为你从‘不信’变成了‘信’。”“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又有多少是你想不到的?其实很多事情是不是宁愿不知道?”(《十分爱》).“原来最真诚的实话,却变成最虚伪的谎话,他的最爱从来就不是我,就像电脑一样,他的最爱永远好多,喜欢就保存,不喜欢就删除。”(《我的最爱》)这些都是来自于三部影片中一些比较经典的对白,不难感觉到,叶念琛这些对白的设计,一直在强调爱情的残酷性,配合特定情节,就更让观众觉得“心灰意冷”了。但是这难道真的就是叶导所要诠释的爱情观吗?这里有必要来探索一下,叶导心目中的爱情真谛到底是什么。

(一)叶氏爱情的本质是不完美

“叶念琛曾经说过:‘虽然我的爱情故事都是阴谋论,结局很残酷,但我自己是相信爱情的,我只是不相信关系。’”([ 李学武、李响:《被解魅的爱情——试论叶念琛爱情电影的颠覆性倾向》,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叶念琛觉得爱情关系是可以多变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爱情可以有多种模式并存,爱情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可以是温馨甜蜜,也可以背叛伤害。《独家试爱》中,华与宝离婚后,频频回忆起两人的爱情甜蜜时光;《十分爱》中,医生阿祖用一盒龙须糖安抚眼睛被洗洁精所伤的宝;《我的最爱》中,卖鸡蛋仔的老伯,照顾病重的老伴。这些情节设定的都很温馨,但是这不是叶念琛想要表达的,他要告诉世人的是,爱情是不完美的,卖鸡蛋仔的老伯,曾经是个烂赌鬼,输光了一切。医生阿祖也是淡淡的对宝好,在宝回复他拒绝短信后,就浅尝则止,从侧面反应出,阿祖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喜欢宝。而华也是在看到宝有男伴相陪时,才发现自己的“最爱”,但是追回宝后却仍旧与Josephine保持联系,互发短信。

这样的爱情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要的,每个人在爱情来临之初,都是以为自己的爱情是天长地久的,结果却在婚姻的平凡中,生活的洗涤中,柴木油盐的繁琐中,变成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久而久之,出现婚外情,动不动就分手离婚。叶念琛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阴暗面,看到了人性的欲望,他告诉我们,要相信爱情是确实存在,但也不要尽信爱情,因为爱情并不完美。

(二)叶氏残酷爱情的形成

叶念琛对于爱情的诠释,总是甜蜜中带有苦涩,温馨中带有伤害,自身不信任爱情,影片所呈现的爱情无论之前多么甜蜜的关系,总是会出现第三者插足,或者被好友陷害,然后吵架,分手,互相伤害。叶念琛大量渲染这种残酷现实,意在说明爱情并不是童话故事,他可以有童话式的开始,但是结局却现实得近乎残酷,他认为的爱情就是一场你骗我,我骗你的游戏,这也可以看出叶导对爱情持悲观态度的,这也许跟他自身经历有关,他对事物缺乏信心,却又过度自满,他觉得爱情就是各种欺骗,骗的了你就是真,骗不了就是假,就像《十分爱》中影片开头,“宝所谓的勾引男人的三个绝招:街头换装,古板女变身性感精灵;态度逆转,爱理不理突化为频施电眼;”([ 李学武、李响:《被解魅的爱情——试论叶念琛爱情电影的颠覆性倾向》,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假意胃口不好,迎合对方口味,扮肚痛,引发男人的内疚感。看似宝玩爱情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游刃有余,其实也可以看出其根本就不相信爱情,根本就不敢付出。孟佳佳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书写——对叶念琛电影的思索》中对叶念琛的爱情观是这样概括的:“叶念琛作品在残酷爱情的外衣下,潜藏着后现代主义的内核,将爱情以后现代的方式书写出来,就具有了游戏性、复制性、反讽调侃的意味。”([ 孟佳佳:《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书写——对叶念琛电影的思索》,电影评价,2010年第16期])

当然让叶念琛产生这种理念,专门拍摄残酷爱情影片,跟现实是脱离不了关系的。而现实就是当下人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环境。随着门户开放,东西方的观念、文化相交织,相冲击,人们的恋爱观念也相应的变得越来越开放了,传统的道德观却越来越淡化。叶念琛的影片里所体现了这一点:《独家试爱》中,宝怀疑华出轨背叛自己(这里华并没有与家庭老师发生任何事情),便歇斯底里吵架,两人并没有积极解决婚姻危机,而是越吵越凶,随随便便便要离婚,而失婚后的宝,却通过同好姐妹一起打麻将来疗伤。《我的最爱》中,宝在前男友俊事业失败后,在面对俊的苦境和其苦苦道歉中,回心转意,把同情当爱情,迅速原谅他。《十分爱》中,晴晴更是夸张,经历老公劈腿离家出走后,面对老公的归家,竟然前事不提,仍旧同阿荣组建家庭。这样的爱情观,完全不顾传统社会道德理念,自己想出轨便出轨,想离婚便离婚,想复合便复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态度实在对现代社会发展没有什么益处。这样的影片引起观众的共鸣,可见现代人们是多么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不相信,使得自己去忽视道德,忽视责任,随性所欲,任其发展。叶导的作品可以用类成云在《九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的蜕变》中的一句话概括:“自由随性,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越来越少,成长痕迹和历史社会因素越来越少,对自由、个性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对爱情的坚守到怀疑的过程,也是经典向快餐的转变。”([ 类成云:《九十年代以来的香港爱情电影的蜕变》,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

叶念琛用这种“残酷的写实风格,平白的方式叙述爱情的各种过程,解构大众心目中的爱情神话,打破所有的诗意和浪漫,还原爱情血淋淋的本来面目”([ 卢雨红,陈晓东,陈默:《用电影还原爱情本来面目叶念琛:挑战与突破》西部广播电视,2012年第1期])的演绎手法,目的就是向人们展示这个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面貌,他专门拍摄残酷爱情片,除了挖掘爱情的本质,更是揭露了当代社会的各种多元化模式并存的现状。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从实际出发,从爱情切入,演绎人生百态,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参考文献:

1、类成云:《九十年代以来的香港爱情电影的蜕变》,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

2、袁丛洁:《叶念琛之爱情三部曲:类型元素与都市文化》,科技风,2008年第20期

3、孟佳佳:《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书写——对叶念琛电影的思索》,电影评价,2010年第16期

4、王素芳:《女性爱情表达背后的内在缺失——浅析叶念琛电影主题的双重悖论》,东南传播,2010年第1期

5、胡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6、李学武、李响:《被解魅的爱情——试论叶念琛爱情电影的颠覆性倾向》,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7、李稚田:《关于爱情叙事:在视像文本中的考察》,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

8、(美)帕特里克·富尔赖:《爱情的意识形态电影与文化》,李二仕(译),世界电影,2003年第6期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