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往往者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决定也便成为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既处于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同时又处于体制变革的转轨时期,诸多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使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客观透彻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上涨,房价居高不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这些都与通货膨胀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产生原因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联系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在与国际通货膨胀形势,分析中国通货膨胀先转的成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应对建议和措施。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方向,加强物价管理和调控,并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原因影响,解决对策
一、引言
通货膨胀一向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且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随着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学术界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重视和深入。进入2011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处于高位,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峻,人民生活面临较大压力。面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多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治理通货膨胀的意图非常明显。
因此,在通胀压力持续增大和政府出台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研究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的一般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对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地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找到恰当的治理对策,对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的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通过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推进我国通货膨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通货膨胀确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从通货膨胀的概念出发,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建议及相关应对措施。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不同,国内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成两类: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另一类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引起价格总水平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1%,服务价格上涨2.9%。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5%。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8%;食品价格上涨1.5%,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0.5%。
四、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流动性过剩
全球流动性过剩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流动性过剩在前一段时间是造成资产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但近期随着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过多的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同,过多流动性的积累必然会成为未来通胀的隐患。
(二)供给因素
事实上价格的上升不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是一种供求关系的体现。首先,在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的美国和欧洲影响最大;同时,也导致运输成本大幅上升,拉高了国际贸易价格。另外,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及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重视使得生物能源的比较优势呈现,发达经济体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其次,在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务农的边际收入不高,赶不上外出打工,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显然不高,结果造成农产品供给不足,这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
(三)需求因素
1、国内需求。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更加突出。一直以来,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不足是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1世纪前的20多年中,工业化与城市化虽然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但由于单产水平一直提升较快,能够保持总产量的不断增长。1998年以来,随着粮食单产增长率的减缓,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发展所占用地却持续增加,以及人均收入增长带动食品的消费水平的提升, 食品供求的缺口被拉大。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 完成工业化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 耗地资源仍会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我国的人口高峰将出现在2030 年, 即在未来20多年, 人口还会继续增长, 人均收入水平也会继续显著提升, 食品的供给因素在减弱, 而需求因素却不断加强。由此可见, 受食品需求带动的物价上涨压力, 在长期很难趋于缓和。
2、国外需求。第一, 外部需求仍会不断扩大, 从而将 持续拉升我国的需求以及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进入21 世纪以来, 新全球化呈现加快趋势,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在加速扩大。但是,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物质产业的依赖在今后二、三十年内不仅不会减弱, 而且还会继续增强。第二,新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丧失, 由此导致物质产业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逆差。由此形成输入型通胀。
(四)制度因素
相关制度不完善是造成通胀的深层次原因。由于中国实行的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将货币政策外包给美联储( 王庆, 2008 ) 。所以当美国面临次贷危机不断减息时, 这对国内通胀无异于火上浇油。
1、价格扭曲。因为价格管制的效应是要么导致囤积居奇, 要么导致减产, 这些都会引起供给减少, 从而供求关系紧张,进一步推动通胀。
2、官员考核制度。由于政府官员上任,上级要观其政绩。所以, 每到官员换届, 新官上任都要大兴土木, 使得投资需求扩张, 拉动物价上涨。
五、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并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
(二)通货膨胀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
(三)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
(四)通货膨胀对居民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那些固定收入的阶层来说(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的人;工薪阶层、公务员以及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量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因此他们的实际收入因为通货膨胀而减少了,每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2、通货膨胀对储蓄不利。
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他们的存款将得到负利率。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续资养老的,在通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3、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假如甲向乙借款一万元,一年后归还,而这段时间价格水平上升一倍,那么一年后甲归还乙的一万元相当于借时的一半。
六、对目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与建议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膨胀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适度从紧,控制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制定差别贷款利率政策,按照“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方针,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的信贷结构,调整贷款投向等;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贴现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种直接、间接的信用工具等,适时适度地调控货币供应量。在汇率政策方面,其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适时实现人民币币值的适度升值,以切实减少国际游资的积聚。
(二)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财政政策的运用:利用奖励、补贴、税收等办法,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生猪、奶牛等养殖规模,增加粮食、油料种植面积,加强主要农产品收购储备和运力保障,建立猪肉等农产品储备调节体系。增加粮、油、肉、蛋、奶等主要农牧业产品的供给。在采取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同时,着力改革和理顺粮肉流通、运输和储备体制,降低粮肉运输、储备和交易的成本。稳定工业生产,增加工业品特别是满足消费需要的工业品的供给。在市场调节越来越多地替代政府职能,而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比较宽裕,有能力给企业和个人减税,在企业面临因外部危机冲击而可能陷入困境时政府更有必要给企业减税。给企业减税,既能够直接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为企业增加投资和就业机会创造条件,也可以增加工业品供给,缓解因供给相对短缺而形成的工业品价格上涨,还可以稳定工业生产,防止工业经济滑坡。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政府补贴,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否转化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根本上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之间的竞赛,而决定劳动生产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因此,发挥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加大科研开发的政府补贴,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抑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使消费需求成为第一推动力
从根源上来讲,我国通货膨胀仍然是由货币和信贷的过量投放造成的,而信贷和货币的过度投放主要来自于政府和民间的旺盛投资需求,以及政府政策总是在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之间摇摆,并且在很多时候经济增长是政策的重点。当前投资扩张冲动难以抑制正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因,“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投资扩张冲动难以抑制的根源。而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下,经济增长率可能因此较高,但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却难以扩大,总需求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化解通货膨胀的根本之道在于调整经济增长结构,降低经济对于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量。一旦国内形成了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出口依赖”自然会降低,外部压力也自然会消除。为此,应着力采取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其有能力、也有信心消费,从而将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现实支撑。
(四)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在全球就有很强的传染性。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最重要的是做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下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避免金融监管真空以及重叠区域,从而避免由于金融的不稳定性推动货币进而经济尤其是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理财产品,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促进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严格控制房地产投资贷款需求;进一步引导资金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流动;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推动商业银行采取主动的流动性管理措施;建立规模适当的多层次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相协调;进行积极负债管理,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五)大力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市场竞争
大力推进我国大宗商品的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打破流通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市场竞争,尽快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增强企业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逐步让大宗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来形成,深化发展期货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资源定价权,进出口决策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灵活决定。鼓励民营企业到国外低价购买大宗商品,然后进口到国内。政府从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灵活管理和调控市场。当前要完善市场法律体系,特别要建立反暴利、反垄断等法律法规,保护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发展资本市场,利用充足和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随着市场化和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一大部分尚未进入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将逐步变成可交易的商品,特别是与土地、劳动等资源相关的要素将日益加入市场化与商品化的领域,这意味着这部分潜在的商品需要被货币所吸收。
从货币构成来看,我国M2的总量虽然已经十分庞大,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结构相比,我国M3、M4的总量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机遇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多样化,M2的增长将被转换成M3、M4的增长,金融资产规模和种类的扩张也可以吸收部分货币增量。
七、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及经济结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发生原因以及所要采取的相应策略这三方面来阐释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具有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城镇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通货膨胀在客观上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是相当有限的;通货膨胀带来低收入群体的焦虑感,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防止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关系,既要抑制通货膨胀,把它控制在各方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又要防止经济明显下滑,避免出现大的起落。货币政策要坚持有保有压,适当增强其灵活性。同时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保障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实现健康稳定高速的发展。这些都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1】吴杰,《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2013(2)
【2】威廉·布雷特、罗杰·L·兰塞姆《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新机制研究》2012
【4】曹宸墅,彭旭艳《通货膨胀的影响和治理》,经济研究导刊2012(27)
【5】阎虎勤、罗凯《货币供应、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自经济变量找寻》资本市场,2010
【6】陈永志、朱炎亮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当代经济研究,2010
【7】熊昕若,《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商2013(3)
【8】李光军《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中国经贸,2008(20)
【9】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特征,易宪容,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10)
【10】李丕东、陈帅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评述》-上海金融,2008(3)
【11】杨圣明《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财经贸易,1993(7)
【12】刘遵义 《比较○37—治理通货膨胀的策略》-中信出版社,2008
【13】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4】殷超.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汇率的相互传导机制再分析[D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2011-05-04
【15】骆波,沈志宏,常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2).
【16】张明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