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宜顺论文网
分类导航: 经济论文 教育论文 农业论文 理工论文 毕业论文 职称评审文件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时间:2014-07-11来源:www.13Lw.com作者:宜顺论文网

摘要: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本文就来以当今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政策来展开讨论,以较少的成本费用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会计   发展趋势   对策

一、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

1.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其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

其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年)。标准成本制度产生,预算控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形成了独立学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各行业,并深入应用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销售方面。

其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年)。1950年以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成本会计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管理、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果,成本会计发展侧重点已经由先前的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而转变为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新的符合发展需求的现代成本会计应运而生。

其四,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的发展进步,生产方式得到了巨大改变,不断加剧的全球化的竞争,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产品的竞争核心就成了品牌竞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其中价格竞争就更是成为企业挤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杀手锏,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精细核算,以销定产,倒挤成本,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同时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广泛运用,把企业各个相对独立的信息子系统广泛的整合起来。

规模经济产生了许多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要求成本会计统一、全面地核算购进、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摩擦,降低成本;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购货、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及人员的积极性。

经济全球化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采用国际上先进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尽快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成本会计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为了适应新的制造环境,经济发达的国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

2.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第一,网络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日益流行,是成本会计核算改变的根本。

第二,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与资本两大生产要素,因此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不是看现有的资本资源,主要依靠的是知识资源是否强大。

第三,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如果用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较高的制造费用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分配不合理,进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第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中如果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由于产品的生产周期很短,企业根本没有时间调整成本计算,这就需要企业高度对待企业成本计算。

第五,由于跨国企业的进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而使国内的众多公司面临激烈竞争,因此管理者更为迫切希望在竞争中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

3.成本会计向作业成本法发展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间接成本与产品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找出引起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作业,并把这些作业作为分配间接成本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计算要求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其次依据成本动因跟踪到产品成本,即资源—作业—产品。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促使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克服传统成本制度的诸多不足。

(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它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拓宽了企业价值链的空间范围,亦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扩展空间范围,为企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用信息,作业成本法正适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作业成本将成本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有利于我们树立顾客第一的经营思想。适时生产方式需要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为其提供有效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多年来,我国成本会计学家始终在探索我国成本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另外,通过近20年的教育和培养,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加之多年来先进管理思想的导入,企业会计人员能很快理解并运用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就为企业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也为作业成本的推行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成本会计发展的应对策略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用。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1)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树立现代成本意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树立成本效益和成本回避思想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现代成本会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会计的全盘否定,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成本会计方法,更不是要求成本会计要高等数学化。只要能够适应我国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方法,都应视为现代成本会计方法,如我国五十年代的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内容,至今仍不失是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其实,我国在成本会计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又何止班组经济核算一例呢。很显然,为了健全、发展和完善我国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必须是一种创新,而创新只能在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完善原有方法中的合理内核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各级政府机关(特别是财政部门) 、各级主管机关以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有能力推动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同时还需要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成本会计人员。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也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才能在成本会计工作中,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成本会计人员要熟悉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学会决策学会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3.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会计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4.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得总结和学习的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三、当前经济活动管理中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传统成本会计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物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对传统成本会计理论基础和会计实务造成了严重冲击,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管理中彰显了诸多弊端和不足。

传统成本会计中往往采用会计分期方式来计算资产损益,并定期结算和呈送报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分期核算与定期呈报形式缺乏灵活性,将会滞塞会计信息使用的时效性;同时,会计分期核算必然带来会计确认,计量、分析及收入分配的相应分期滞后问题,造成损益计算结果不实。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配比核算经济利润将会导致利润虚增,纳税风险增加。传统成本会计中的资产负债是以历史成本原则及基础的,通货膨胀环境下资产负债表中所记载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远远小于现实价值。

市场物价上涨波动、大量无形资产存在的情况下,仍然以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成本计价将会导致会计报表、资产计价、项目列报、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造成银行债权特别是短期债权等负债类项目的列报不清晰,反映资本保全及损益类项目的损益数据信息缺乏客观性,对于人力资源等信息反映困难。

2.新时期现代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当前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优化成本管理理念,构建和完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加强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促进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实力来说,尤为关键。

3.新时期面对成本会计的弊端及解决策略

(1)面临的弊端: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①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②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2)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②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③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④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⑤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⑥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学义,《会计改革热点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林万祥,胡玉成,《成本会计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汪泱若, 张锡惠.《成本会计(修订版)》.2003.

[4]罗福凯.《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会计学发展》.财务与会计.2006.

[5]《现代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3.

[6]许容,姜星明.《环境成本与会计处理研究.财务会计.2005.

[7]《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 》.天和网2013.01.6.

[8]裘卫红,《浅谈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科技咨询导报,2007.第23期.

[9]李金琛,《管理理论及方法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商业会计,2007.第18期.

[10]李冬梅,《关于成本会计理论的若干理解》.今日科苑,2007.第16期.

[11]林光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12]王艳:《我国会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第36期.

[13]赵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财会研究》2009年.第14期.

  • 11条记录
快速导航

    宜顺论文网论文发表流程 宜顺论文指导流程

    论文网期刊鉴定 信誉说明

    宜顺论文网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宜顺论文网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