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的解释,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特征的如实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很好的反应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普遍。从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来看,会计信息失真必将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会计信息工作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监督 措施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2] 参见 王海涛:《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9期。]]应该指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反映的事实有出入。例:某企业在年终报表中一些往来帐项应按照科目的借方与贷方明细余额分别填列,以充分体现企业的债权与债务的实际数额,但该企业没按这项原则填列,而把年末往来帐项中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相加减后总额填列在相应科目的一方。从列表中看出按不同信息填列报表,表现出的企业债权债务就不同,对外提供的信息就不够准确。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的当事人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是得到某些利益,事前经过安排提供伪造错误故意造成信息虚假。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随意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等等,这些具有欺诈的行为,以蒙蔽使用会计信息的当事人,逃避检查监督、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其结果必然是违反了会计法规,损害社会公众合法利益,扰乱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秩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失真的会计信息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现今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不利影响可概括为:可能导致宏观决策的失误;导致利益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使造假者谋取私利的目的得以蒙混过关,使经济运行趋于畸形,资源的流向不符合社会总体利益;使投资者无法作出正确决策,影响资本市场正常的发育和发展;另外,会计信息失真还影响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影响会计信息其他用途的实现;影响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直接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例如: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的老总们为了维护政府和企业的政绩和业绩,不惜一切代价,有意识的引导会计人员造假,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给企业,以达到自我目的。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既是关于其主体系统、连续、全面的信息,又是历史信息,是对主体经济活动的价值层面的近似反映。会计信息的这部分特征,为会计信息的失真成为可能。每一个单位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出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情况。当会计信息失真就在依据上失去了价值,就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却屡屡失真,有必要搞清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现以“五粮液”事件[[3] 参见 王世海、施玖芳:《浅析“五粮液”事件》,《观点》,2010年第六期,第51页。]3为背景来分析会计失真原因。事件起因是由于投资者购买了“五粮液”股票后产生巨额亏损,因此对“五粮液”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了怀疑,要求依法进行赔偿。2009年7月证监会对“五粮液”立案调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主营业收入为82.5亿元,报表营业收入为72.5亿元,与实际数据相差10亿元;另外,存放于中科证券的保证金损失8300万元,用于与成都溢智塑料有限公司伙同炒股损失5500万元,两笔投资损失均为在会计报表中如实披露。
(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作为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主要途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及其他使用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正是由于这种影响,会计主体会因偷税或者促进股市融资等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有违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处理。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工作、报酬、职务等私人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屈从于管理者的意图,从而丧失职业道德,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4] 参见 鲁成忠:《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第八期。][4]
“五粮液”与与成都溢智塑料有限公司伙同炒股损失5500万元,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清楚其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会计部门并未取得该业务的原始凭证,已致造成长期以“其他货币资金”挂账的假象,隐瞒了对外投资的损失。
(二)监督力度不够
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五粮液”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公允,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过程负有监督职责,但治理层对于主营业务录入错误10亿元为及时发现,负有监督不严的责任,特别还有意瞒报了对外投资的重大损失;对于事件中,为“五粮液”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事务所,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未能对会计报表中存在主营业收入10亿元错报通过比较分析等常规审计程序查出,缺少应有的职业谨慎。
(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会计政策,对会计每一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会计制度变化后,先后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会计准则中对许多业务的处理方法给出了多种备选方案,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些适用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变化,如经营政策、财务政策、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调整等,加以合法的变更。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空间,自然会产生会计的不确定性,势必造成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的不可比,不一致。
虽然近些年已相继制订和修订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是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常常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四)会计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低下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5] 参见 张伟:《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经济师》,2004年第八期。][5]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
在“五粮液”事件中,会计部门应保证会计报表中反映的经济信息是真实、公允的,不存在虚报、瞒报、有意舞弊等违规违纪的行为。对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的差额,这一差错产生在会计计量和记录环节,属于会计报表编制人员工作差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针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以上原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采取有力措施。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加强法制观念、完善会计法规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单位领导人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之能带头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创使监督职责,自觉接受监督。《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1)记账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4)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6] 参见 唐琴:《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32期。][6]但在实施《会计法》的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普遍、处罚难办”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所以,应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使会计法规体系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弹性区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使我国制定会计准则应尽可能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造假行为‚确保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7]参见 陈磊:《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对策》,《思想战线》 2011年第S2期。][7]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建立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监控作用,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要逐步实现企业会计报表必须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
(三)加强监督力度
首先,应该提高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目标。第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再监督。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处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四)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强化对从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执行者,是会计信息的集散地,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和自身的道德观念,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8]参见 李慧:《浅析会计失真》,论文天下,2007年11月,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298271.1/][8]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业务水平,对从源头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培训,重点是增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在会计人员中树立诚信会计观念,使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促进会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9] 参见 武全民:《浅析企业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建议》,《中国外资》,2011年17期。][9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快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五、参考文献
1、彭秋华 :《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世界大学城,2011年12月,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3241575
2、王海涛:《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9期。
3、王世海、施玖芳:《浅析“五粮液”事件》,《观点》,2010年第六期。
4、鲁成忠:《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第八期。
5、张伟:《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经济师》,2004年第八期。
6、唐琴:《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32期。
7、陈磊:《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对策》,《思想战线》 2011年第S2期。
8、李慧:《浅析会计失真》,论文天下,2007年11月,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298271.1/
9、武全民:《浅析企业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建议》,《中国外资》,2011年17期。
10、CcLesley:《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读书笔记》,新浪BLOG,2013年3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4ce1cc0101ay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