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是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从狭义上讲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一、现代企业文化的含义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和内涵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语中的cultura。 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三:“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词源和语义可以看出,文化一词意义丰富。但从总体上看,文化应指人类的创造行为,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泛的认为,文化是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整体,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表现。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毋庸置疑,文化存在于社会各个组织或民族之中,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必定有其自身文化。企业文化源于日本企业管理的丰富实践,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称雄于世,震惊了美国各界,美国管理界精英开始思考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经济奇迹,并在70到80年代两度派出几十位经济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管理学家前往日本考察。在进行的管理比较研究之后,专家们发现,他们认为这种管理的差异存在这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日本企业内部一种强大的精神因素,也就是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崛起。
美国人研究日本经济的发展之后,迅速把目光聚焦在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浪潮。在这一时间,大量企业文化研究的著作问世,这些著作旨在以日本文化为基础,结合本国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因素来调整本国的企业文化。之后研究企业文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并引发了企业管理思想的革命。
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所含的将之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研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靠企业文化来指导和引导企业,给企业员工在精神行为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并加以人性化的管理,才能使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又增添了社会财富,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
1、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占的核心地位
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戏规则,始终会以“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美国文化专家肯尼迪也曾指出:企业的精神文化在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件事,大至企业决策、人事任命、干部选拔,小至员工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
其次,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2、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
第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质量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即创业者(即资本的来源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衡量对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同样,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第二,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次,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再次,消费者的水平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不同文化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
第三,企业文化制约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在物质条件即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其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企业文化的素质。
3、现代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高级形态的管理职能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经营战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约翰和詹姆斯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研究得出了两个结论:企业文化精神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精神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4、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品牌文化
品牌管理是指企业为创造和保持品牌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对组织及员工的各种行为所做的规范和约束。把品牌意识转化为企业宗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项管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应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各方面进行品牌文化的培育,确保企业品理制度之中需要企业文化强有力有力的托举和支撑,使之产生巨大的经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都是企业人的活动的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提高人的素质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提高企业人的素质呢?主要应是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
1、提高道德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既要继承优良传统,更要发扬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包括新型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等。职工以道德为本,企业以诚信为本,闯市场就有了良好的形象。
2、提高文化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要发展,文化是灵魂。从文化形态来看,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现实表现。从现代经营的观点看,企业文化不仅把企业看成人们谋生的场所,而且把企业看成是职工实现自己抱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历史使命的组织。这样就使劳动者的个体行为同集体行为相一致,使劳动者的个人动机同社会理想相统一,有利于整合企业行为规范,使企业生产经营在高质量高层次上有序运行。
3、提高技术素质,是企业增强内涵发展的动力。现代经济的市场竞争,实际是技术的较量,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职工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改造活动,使自己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要建设好企业文化,关键是要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不断增强实力,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点
1.现代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文化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传统的“以人管人”的管理制度难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知识型和学习型的现代企业中,必须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决策系统和人事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内外部有效信息并与内部员工及时沟通,增强企业运作的速度和灵敏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从心理着手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理规律来进行,要想能“事半而功倍”,首先,要重视心理强化,使物质奖励或惩罚尽量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其次,要利用从众心理,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主动利用从众心,促成企业成员行动上的一致,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的舆论与行动的良性循环。再次,要培养以同心理。企业管理组织要做好员工的凝聚、管理和协调工作,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尊敬、团结和协作,培养员工的合作能力,真正建立起企业所需要的“团队文化”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要增强企业文化执行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各种价值文化的冲击,着力增强企业文化执行力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增强企业文化执行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丰富发展执行内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本着虚功实做的原则,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企业文化的执行内容,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变革,进而让企业文化建设从务虚到务实。
2、要建立健全执行机制。一个运转有序、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确保企业文化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从激发工作潜能,唤起工作热情的角度来看,关键是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
3、要加强改进执行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以及具体的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日趋重要。在开展互动式的沟通过程中,必须注意“牢骚”效应,员工发牢骚并不可怕,是要正确对待牢骚并将其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与依据,进而推动单位持续、良性发展。
(四)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这不仅适用于私营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
1、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重要关系
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融洽及谐调发展,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以下几个作用:
(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管理目标上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来形成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对企业职工起必要的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得到企业职工认同后,就会形成向心力和归属感,使职工感觉到主人翁的地位。
(4)融合作用。企业文化融合了职工思想、行为等个性特征,有利于企业管理形成自身的一种共性。
(5)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企业自我形象,又对整个企业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
2、打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减少人才的流失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有着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是明显低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的。当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塑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树立不断创新的理念
企业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并非是要改变企业根本性的价值观。塑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企业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果经营者适时地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些具体的指导员工的理念,那就能使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就能形成“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了。
三、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一)企业文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1、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一大“软肋”,即没有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层面;二是制度和行为层面。就目前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陈健认为,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没有与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作为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的东西,注重人对企业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企业文化就显得分外重要。
许多曾经红遍中国的著名企业, 名牌产品, 百年老店和老字号, 如今在社会生活及市场中已难觅踪影。然而, 许多企业连同其文化一起经过变革兴盛起来了, 一批老的著名企业, 老的名牌产品重新又红遍中国, 如青岛啤酒、 北京烤鸭、 同仁堂等。一些新的著名企业, 名牌产品不仅仅红遍中国,还走向世界, 如海尔、 联想、 长虹、 格兰仕等。大量企业范例表明态度, 衰亡的企业其衰亡历程是从企业文化的变质衰败开始的,当我们从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审视另企业的文化生存状况, 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凡是显现出强势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定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而弱势企业的文化生存状况必定是弱势, 这揭示出一条经营之道,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2、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1)重外在形式, 轻内在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隐实质和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 而我国有些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过程中, 容易淡化企业文化的实质所在,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诉诸于形式化追求。
很多企业其实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将企业文化置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只是热衷于作表面文章,追时髦,赶任务,搞花架子。相当多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缺乏失效。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表现有:
一是思想意识滞后,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有的企业把把组织员工唱唱歌、打打球等活动、在媒体上打几则广告、设计几个产品包装,便认为是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
二是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形象包装。这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搞文化建设的初衷。他们认为,定位于形象塑造,既工作具体,又容易见效,便于得到大家的认同,于是轰轰烈烈的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一度成为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三是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出钱买文化。企业文化决不是出钱就能买到的。有不少效益好的企业为了走捷径、赶进度、上水平,往往把企业文化的设计权委托于专门的公司或专家,意图通过大把的投入,提升企业文化的水平,却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一位员工的共同责任,要靠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事实。
(2)盲目照办模仿,忽略自身创新
有些企业不能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成长的我国民族文化传统, 盲目地搬用、 套用、 模仿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的一些概念、 假设、 术语、 准则,手持西方 “企业文化标签” 四处乱贴, 把企业文化当作纯粹而单一的技术性方案或技术性工具, 错误地认为只是世界的, 也可以是自己的,缺乏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影响企业创造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制度因素的影响。那些曾经使企业走向辉煌,而又为人们广为称道的制度规范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僵化。当公司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过去的成功模式反而会使公司走向失败。
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形成团结一致和奋发向上的氛围,这是企业创新、活力的源泉。但是,企业内部的明争暗斗、互相攻击对分散工作精力,对创新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三是管理活动的影响。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给员工选择工作手段的自主性、工作团体是否富有创造力、物质激励是否适度以及上级与组织是否鼓励与支持。如果这些方面把握不适度,势必会成为创新的阻力。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部分企业还呈现企业文化建设大而全无重点的现象。企业在提炼本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时,涵盖了所有的内容与理念——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主导价值观、道德、愿景、方针、精神、作风、文化个性等,什么都有,但是企业上上下下却总是感觉没有清晰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不在多而在精,如果核心价值观多于6条,可能就证明企业没有找到真正核心的价值观。员工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文学家,不分主次,把所有的概念胡乱堆砌一通,他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觉得句句都好,但就是感觉没有清晰的企业文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他们不搞调查研究,不提出创新思路,而是把现有的做法和现存的东西,稍作改头换面就充作企业文化建设。于是出现了“一招鲜吃遍天”。今天介绍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拿出的是这一套,明天介绍企业文化经验拿出的也是这一套。同样的做法和事例,换一个角度就成了企业文化的做法和经验,这种现象现也只能说是个别存在的。
(3)领导者自身功能缺位
企业主要领导者作为企业的特定成员, 其言行更是决定着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对企业文化建设破坏性最大的领导行为包括言行不一和领导人之间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统一。如果不同的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对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原则进行不同的解释, 甚至强调一些与企业新的内涵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原则时, 员工同样会对公司新的文化产生怀疑。
与此同时,由于领导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权力和个人魅力,使他可以通过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行为,强行使员工接受他的意志和理念,以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他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接受并模仿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因此,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正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领导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才忽视了员工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被广大员工奉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员工在企业中占绝大多数,他们是企业文化主要认同者和实践者。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
这种企业文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最突出的案例则是:“三株帝国的瞬间崩溃”。1994年8月,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号称集散中有益菌种于一体的生物保健型药物三株口服液。1994年销售额达到1.25亿元。三株口服液使吴炳新一夜成名,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他在短短的时间内营建了一个仅次于中国邮政网络的三株营销网络,三株口服液在中国国民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株公司共吸纳了多达15万名的营销人员。为了保证不断货,吴炳新还曾在7个月内以“超深圳速度”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的制药厂,使前来参观的日本、美国客人惊得目瞪口呆。吴炳新就以这种即使在世界商业史上也可以称得上疯狂的方式进行着市场扩张。在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巨额广告费用的支撑下,三株的销售额1995年猛跳至23亿元,1996年则达到惊人的80亿元,这三年称得上十三株的黄金时代。但隐患也就在此埋下,1997年销售额虽然仍有70亿元,但与既定的300亿元有着惊人的距离。1998年,一桩官司让帝国瞬间灰飞烟灭。
三株就这样流星一般地消逝了,但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思考。这种流星企业的通病是企业文化苍白无魂,只注重物质发展,而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难于形成统合的战斗团队,规模一大,人心涣散,三株集团对成千上万销售大军,只在收入提成上做文章,而没有进行系统的文化整合,致使内部理会混乱、文化冲突,形成了一种散兵游勇式、乌合之众式的“大集团”,必然会在大难来临时鸟走兽散。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能在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构建坚固的企业文化灵魂,打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因此,要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深理性、深内涵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本质的结晶。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走出误区,既要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更要善于体味、思考、提炼深藏于企业内的本质和精华,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确立双赢价值观的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这正如我国著名猎头公司总裁钟先生所说的,“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
一个企业只有奉行双赢价值观,才能不断地从合作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等创新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这其中我国的海尔集团表现突出,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员工的普遍认同和主动参与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在海尔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将创新文化体现在各自平凡工作的实践中的模范人物。正是由于这些平凡员工直接实践和体现着海尔的创新理念,才使得海尔的创新文化在企业得以建设成功。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达到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并且我国海尔集团不参加与同行间的价格战,坚持靠产品创新和服务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的成功经验,便是奉行双赢价值观的一个范例。
(三)选择自助式管理模式的趋势
新模式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员工在企业统一目标下的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管理方式。
这其中我个人觉得瑞典的宜家则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宜家主张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和官僚制度。宜家公司的总部是一座平房,地下有一个多功能停车场。在这里,所有的同事都穿着T恤和牛仔裤。办公室都是敞开的。在这种氛围中,分不出谁是经理,谁是普通员工。英格瓦·坎普拉德痛恨任何形式的等级制度。巡视商店时,他鼓励大家直呼其名,以示他和大家是平等的。在宜家,经理对员工不称“员工”而称”同事”,以体现”宜家人人都是重要的”平等理念。 宜家不鼓励员工加班,因为他们认为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公司很重要。公司鼓励员工在工作上提出挑战,即便偶然失误也不会受到处罚。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员工们快乐地工作,并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宜家的激励机制包括提供培训机会、职务晋升以及与能力和业绩相对应的薪酬制度等。宜家正是通过这种平等的氛围、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
正是因为企业的这种平易近人,人人平等的理念,才能将每一个员工的才能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正是因为如此,企业才能在商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既重视高科技又”以人为本”的趋势
科技革命和人本身的进一步总是相伴而行的,相辅相成。有学者指出:高科技可以在一个阶段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但更深层次的竞争最终应该是理念方面,”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就包括了这层意思。这一见解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人对生产和消费日趋强烈的人性化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创新只有把高科技与”以人为本”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提供既有高科技含量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新产品、新服务,才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很多成功企业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紧紧抓住了给予各层次的顾客送去真诚的关怀和温暖这个关键。
这里我给大家说一下关于苹果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功,苹果公司一直贯彻着“顾客至上”的这个传统理念。在苹果看来无论产品有多好,总是难免出现故障。按照传统的客服理论,只有这时,用户才能真正看清一家公司。最近几年,各类企业尤其是苹果在电脑和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们,都对客服采取了逃避策略。他们花很少的钱将此业务外包,把用户打发给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接线生,更有甚者干脆让用户自己上网阅读“常见问题解答”。谷歌2010年1月通过网上商店推出Nexus One手机时,就忽略了这一问题,没有安排足够人手来提供现场解答。结果没多久,谷歌的网上论坛就被愤怒挤爆。十年前苹果在设计零售战略时,只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为用户提供与传统电脑行业的体验截然不同的零售店,为此苹果分别从塔吉特百货和美国服装品牌GAP挖来了高管罗恩·约翰逊以及乔治·布兰肯希普,在广泛调查后他们发现多数消费者都对酒店的服务台有好感,受此启发,苹果的“天才吧”应运而生。在“天才吧”,无论苹果产品的购买地是何地,苹果的客服人员都会为你免费提供服务,他们不仅会修复一些与苹果无关的软件问题,甚至会帮用户完成一些与技术支持无关的要求。只有过了保质期的商品才会收费,而且这个费用店员还有权力决定是否免去。苹果怎么会如此慷慨?“这是为招揽顾客而做的亏本生意。有时,人们进来只是为了寻求帮助,但出门时可能会决定再买点东西。”
苹果的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客人为中心,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售后服务和新型产品,只有将科技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好的结合起来,企业才能更好的延续,更好的发展。
四、总结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生产力,是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结合,使企业文化的渗透过程贯穿人力资源管理的始终。好的企业文化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优秀的文化,企业将不战而胜。
五、参考文献
1.王成荣,《企业文化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9
2.郭纪金.《企业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3.杨克明,《企业文化落地高效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4.陈春花、曹洲涛等编著,《企业文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5.胡莹.,《论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华为和联想的企业文化创新为例证》. 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部》.第20卷第2期
6.张志学、张建军,《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7.徐楠 ,《逆向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8.李胜基,《胜局》 沈阳出版社2004.2
9.史秋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2003. 11
10.胡晓清,《中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 03
11.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12.林平凡,詹向明等著,企业文化创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13.秦建民,《企业文化新论》,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2
14.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3
15.黄津孚,《企业管理现代化理论·轨迹·经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