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个体,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在此关系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则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生存和稳定发展的理财工作,它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融资和管理。其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决策所依据的最高准则,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涵义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的目标有多种,其中以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成功的前提,只有有了明确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1.稳定性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和深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是渐进的,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会产生质变;人们的认识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也需要有一个达成共识、为人所普遍接受的过程。因此,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人们对客观规律性的一种概括,总的说来是相对稳定的。
2.可操作性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财务管理目标是实行财务目标管理的前提,它要能够起到组织动员的作用,要能够据以制定经济指标并进行分解,实现职工的自我控制,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这样,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说来包括:可以计量、可以追溯、可以控制。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类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对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利润也历经了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利润最大化曾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就有假定: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的发展初期是在19世纪初,那时企业的特征是私人筹集,私人财产和独资形式,通过利润的最大化可以满足投资主体的要求。然而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由业主(或股东)投资,而由职业经理人来控制其经营管理。此外,还有债权人、消费者、员工以及政府和社会等,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主要是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地,企业的发展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有着积极的方面。这是因为:一是利用股票市价来计量,具有可计量性,利于期末对管理者的业绩考核; 二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股票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同时,也应该看到,追求财富最大化也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只有在上市公司才可以有比较清晰的价值反映,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二是它要求金融市场是有效的。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理人员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以损失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作出逆向选择,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受到了理论界的质疑[2]。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其宗旨是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着重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企业价值,在于它能带给所有者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
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是把企业相关者利益主体进行糅合形成企业这个唯一的主体,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也必能增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投资价值。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上,由于评估的标准和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股价能否做到客观和准确,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确定。
4.社会价值最大化
由于企业的主体是多元的,因而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为此,企业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从企业本身来考察,还必须从企业所从属的更大社会系统来进行规范。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与其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这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以及与社区的关系等,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社会就业、讲求诚信、保护消费者、支持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和搞好社区建设等。社会价值最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预期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良性循环关系。
社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兼容了时间性、风险性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因素,体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出发点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可以归结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长期资本增值”等。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由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持有。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等。这种分歧实质上是两种企业观的分歧。其一是“所有者观念”,认为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二是“实体观念”,认为企业具有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人格。从财务环境和经济理论来看,“实体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首先,发达资本市场具有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产权关系,即区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促使其分离,这就要求确认企业的主体地位。再次,现代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有的论者指出,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重要的是应消除企业是由证券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可以说是“实体观念”的经济学基础。最后,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除了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在有的企业,这些已经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实体观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3]。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构问题
有些论者提出,财务管理目标是单一的。即便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其具体提法也存在种种差异。比如:1.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类,后者包括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和营运管理目标等。2.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前者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3.财务管理目标应分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后者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4.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等等观点。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问题
有的论者并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的问题。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并非指标计算,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某一指标”的“最大化”,因而没有必要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在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上的第二个分歧是,有的论者认为这种指标只有一个,而大多数强调财务管理目标结构的论者则设计了多个指标。第三个分歧是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上,究竟用哪一个(些)指标。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
(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这种观点认为,假定在企业的预期投资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且利润越大越好。这种观点没有考虑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同时它也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
(二)以每股收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每股收益是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对比值。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其投资目标是取得资本收益,具体表现为税后净利润与出资额或普通股份数的对比关系。这个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优点是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与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将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间进行比较。但该指标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 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并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从而潜在的盈利水平和未来的增值能力能够得到体现是没有依据的,实际上也是难以计算的。另外在股东至上的企业模式中,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其地位至高无上,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所有者的独立的利益目标,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在获得企业控制权方面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往往会有损于股东的利益。
(四)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该观点认为,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看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因此,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其优点是: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反映了对企业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的要求,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出发点和要求实现的目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会各有偏差,但目标只有一个,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
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促使企业设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三)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四)正确进行财务分析
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往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改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欺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结论
从上述论断可以看出,现阶段财务管理目标的较好选择,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即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均衡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资本结构的优化密不可分,资本结构优化应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也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中,既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财务风险问题,又要将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考虑周全。因此,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分析,根据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特点进行合理预见,对未来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和建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在将来的改革发展的需求,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现实的意义。
五、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会计研究.1999(10).4-6.
[2]陈彩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商业时代.2004(3).8-10.
[3]张玉英.财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2.
[4]肖仰烈.财务管理.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2-25.
[5]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23.
[6]王化成 再论财务管理目标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9-23
[7]陈玉菁 宋良荣 财务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8-12
[8]孙晓静 财务管理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5-19
[9]孙晓静.财务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5-19.
[10]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33.
[11]王飞.财务管理咨询.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3-37.
[12]葛文雷.财务管理.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3-11.